CN217296069U - 运输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运输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96069U CN217296069U CN202221113567.6U CN202221113567U CN217296069U CN 217296069 U CN217296069 U CN 217296069U CN 202221113567 U CN202221113567 U CN 202221113567U CN 217296069 U CN217296069 U CN 2172960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bracket
- material carrying
- loading
- transpor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设备,包括滑道、定位装置、运输车及设于运输车上的载料托架。由于运输车与载料托架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载料托架通过定位结构与运输车定位配合,这样能够提高载料托架和载料盘在运输车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载料托架和载料盘在运输车移动的过程中相对运输车移动;并且,在滑道的上料位和/或下料位安装有定位装置,当运输车带动载料托架和载料盘移动至定位装置所在位置时,载料托架与定位装置定位配合,以固定载料盘上料和/或下料的位置,如此能够保证载料盘与滑道准确对接,保证工件转运顺畅,避免工件在上下料过程中出现歪斜造成卡件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零部件的需求和产量不断增加,为了缓解物流运输压力和提高运输效率,运输车在生产车间得到广泛使用。与传统货物运输方式相比,运输车能够取代人工搬运工件的模式,实现自动搬运,无需人工操作。作业时,将料框放置于运输车上,运输车带动料框在滑道的上料位和下料位之间移动。然而,这种运输方式无法保证工件转运的顺畅性,工件在上下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件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运输设备,能够保证工件转运顺畅,避免工件在上下料过程中出现歪斜造成卡件的现象。
一种运输设备,包括:
滑道,所述滑道设有上料位及下料位;
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安装于所述上料位和/或所述下料位;
运输车及用于设在所述运输车上的载料托架,所述运输车与所述载料托架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载料托架能够通过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运输车定位配合;所述载料托架安装有用于装载工件的载料盘,所述运输车用于带动所述载料托架和所述载料盘移动至所述定位装置所在位置,所述载料托架与所述定位装置定位配合,以使所述载料盘与所述滑道对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车包括车体、支撑台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车体,所述升降机构沿竖直方向可伸缩设置,并与所述支撑台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台升降;所述定位结构设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载料托架之间,所述载料托架能够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定位于所述支撑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支撑台朝向所述载料托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设于所述载料托架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台的第一定位座、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座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载料托架底部的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二定位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适配的第一定位槽;或者,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台的第一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载料托架底部的第二定位座、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座的第一定位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所述定位架围设形成与所述载料托架适配的容置空间,所述定位架的侧部及顶部分别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运输车能够带动所述载料托架从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载料盘能够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至所述容置空间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三定位部,所述载料托架的侧部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四定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定位架顶部的第三定位座、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座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四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载料托架侧部的第四定位座、以及设于所述第四定位座的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定位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料盘设有与所述滑道对接配合的对接侧,所述对接侧设有可打开和关闭的挡料板;所述载料托架的顶部安装有铰接组件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铰接组件沿所述对接侧至与所述对接侧相对侧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载料盘通过所述铰接组件与所述载料托架铰接,所述载料盘的底部抵靠于所述限位件的顶部,以使所述载料盘能够相对水平方向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道包括上料滑道及下料滑道,所述上料位设于所述上料滑道,所述下料位设于所述下料滑道,所述上料滑道沿其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下料滑道沿其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车为AGV小车。
上述的运输设备,作业时,运输车带动载料托架在滑道的上料位与下料位之间移动,实现工件的运输。具体地,运输车带动载料托架和载料盘移动至上料位,载料盘与滑道对接配合,以使滑道上的工件输送到载料盘上,然后运输车带动载料托架和载料盘移动至下料位,载料盘与滑道对接配合,以使载料盘上的工件输送到滑道上。由于运输车与载料托架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载料托架通过定位结构与运输车定位配合,这样能够提高载料托架和载料盘在运输车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载料托架和载料盘在运输车移动的过程中相对运输车移动;并且,在滑道的上料位和/或下料位安装有定位装置,当运输车带动载料托架和载料盘移动至定位装置所在位置时,载料托架与定位装置定位配合,以固定载料盘上料和/或下料的位置,如此能够保证载料盘与滑道准确对接,保证工件转运顺畅,避免工件在上下料过程中出现歪斜造成卡件的现象。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载料盘与滑道对接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载料托架与定位装置定位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载料托架与定位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滑道;20、定位装置;21、定位架;211、容置空间;212、第一开口;213、第二开口;22、第三定位部;221、第三定位座;222、第二定位柱;30、运输车;31、车体;32、支撑台;40、载料托架;41、载料盘;411、对接侧;42、第四定位部;421、第四定位座;422、第三定位柱;43、铰接组件;44、限位件;50、定位结构;51、第一定位部;511、第一定位座;512、第一定位柱;52、第二定位部;521、第二定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输设备,包括滑道10、定位装置20、运输车30及设于运输车30上的载料托架40。滑道10设有上料位及下料位,定位装置20安装于上料位和/或下料位。运输车30与载料托架40之间设有定位结构50,载料托架40通过定位结构50与运输车30定位配合。载料托架40安装有用于装载工件的载料盘41,运输车30用于带动载料托架40和载料盘41移动至定位装置20所在位置,载料托架40与定位装置20定位配合,以使载料盘41与滑道10对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装置20固定于上料位和/或下料位是指在上料位固定至少一个定位装置20;和/或,在下料位固定至少一个定位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滑道10包括上料滑道及下料滑道,上料滑道设有上料位,下料滑道设有下料位,上料位与下料位均固定有定位装置20。
上述的运输设备,作业时,运输车30带动载料托架40在滑道10的上料位与下料位之间移动,实现工件的运输。具体地,运输车30带动载料托架40和载料盘41移动至上料位,载料盘41与滑道10对接配合,以使滑道10上的工件输送到载料盘41上,然后运输车30带动载料托架40和载料盘41移动至下料位,载料盘41与滑道10对接配合,以使载料盘41上的工件输送到滑道10上。由于运输车30与载料托架40之间设有定位结构50,载料托架40通过定位结构50与运输车30定位配合,这样能够提高载料托架40和载料盘41在运输车30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载料托架40和载料盘41在运输车30移动的过程中相对运输车30移动;并且,在滑道10的上料位和/或下料位安装有定位装置20,当运输车30带动载料托架40和载料盘41移动至定位装置20所在位置时,载料托架40与定位装置20定位配合,以固定载料盘41上料和/或下料的位置,如此能够保证载料盘41与滑道10准确对接,保证工件转运顺畅,避免工件在上下料过程中出现歪斜造成卡件的现象。
可选地,运输车30为AGV小车。AGV小车具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航装置,能够沿预设的导航路径行驶。需要说明的是,放置运输设备的地面设有坐标标识,AGV小车根据坐标标识在上料位与下料位之间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2和图3,运输车30包括车体31、支撑台32及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于车体31,升降机构沿竖直方向可伸缩设置,并与支撑台32连接,以驱动支撑台32升降。定位结构50设于支撑台32与载料托架40之间,载料托架40能够通过定位结构50定位于支撑台32。运输车30带动载料托架40从上料位移动下料位的过程如下:升降机构带动支撑台32沿竖直方向上升,使得支撑台32通过定位结构50与载料托架40定位配合,然后升降机构带动支撑台32继续沿竖直方向上升,进而带动载料托架40沿竖直方向上升至脱离定位装置20,运输车30带动载料托架40沿预设路径移动至下料位,升降机构带动支撑台32沿竖直方向下降,进而带动载料托架40和载料盘41沿竖直方向下降,使得载料托架40与定位装置20定位配合,载料盘41与滑道10对接配合,然后升降机构继续沿竖直方向下降直至支撑台32与载料托架40相分离。如此,通过升降机构带动支撑台32升降,能够实现运输车30与载料托架40自动定位、载料托架40与定位装置20自动定位及载料盘41与滑道10自动对接。
可选地,升降机构可为气缸、电缸等,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参阅图2和图3,定位结构50包括第一定位部51及第二定位部52。第一定位部51设于支撑台32朝向载料托架40的一侧,第二定位部52对应设于载料托架40的底部。如此,第一定位部51与第二定位部52定位配合,可使载料托架40定位于支撑台32上,这样能够提高载料托架40和载料盘41在运输车30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载料托架40和载料盘41在运输车30移动的过程中相对运输车30移动,从而保证载料盘41能够与滑道10准确对接。
可选地,参阅图2和图3,第一定位部51包括第一定位座511及凸设于第一定位座511的第一定位柱512,第一定位柱512通过第一定位座511安装于支撑台32;第二定位部52包括第二定位座521,第二定位座521设有与第一定位柱512适配的第一定位槽。或者,第一定位部51包括第一定位座511,第一定位座511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部52包括第二定位座521及凸设于第二定位座521的第一定位柱512。作业时,第一定位柱512插设于第一定位槽内,可实现载料托架40与运输车30的定位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512为锥形结构,第一定位槽为锥形槽。
进一步地,参阅图3,第一定位部51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部52对应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定位部51与至少两个第二定位部52一一定位配合。如此,可提高载料托架40与运输车30定位配合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51设有四个,四个第一定位部51呈两排两列设置;第二定位部52对应设有四个,四个第二定位部52也呈两排两列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2、图3和图4,定位装置20包括定位架21,定位架21围设形成与载料托架40适配的容置空间211,定位架21的侧部及顶部分别设有与容置空间211连通的第一开口212及第二开口213。运输车30能够带动载料托架40从第一开口212进入容置空间211内,载料盘41能够从第二开口213伸出至容置空间211外。作业时,运输车30带动载料托架40从定位架21侧部的第一开口212进入容置空间211内,载料托架40的顶部及载料盘41从定位架21顶部的第二开口213伸出至容置空间211外,以便载料盘41与滑道10对接配合。
进一步地,参阅图2和图4,定位架21的顶部设有第三定位部22,载料托架40的侧部对应设有与第三定位部22定位配合的第四定位部42。作业时,运输车30带动载料托架40从定位架21侧部的第一开口212进入容置空间211内,运输车30带动载料托架40沿竖直方向下降,直至第四定位部42与第三定位部22定位配合。如此,通过第三定位部22与第四定位部42定位配合,以固定载料盘41上料和/或下料的位置,保证载料盘41与滑道10准确对接,保证工件转运顺畅,避免工件在上下料过程中出现歪斜造成卡件的现象。
可选地,参阅图2和图4,第三定位部22包括安装于定位架21顶部的第三定位座221、及凸设于第三定位座221的第二定位柱222,第二定位柱222设有第二定位槽;第四定位部42包括安装于载料托架40侧部的第四定位座421、及设于第四定位座421的第三定位柱422,第三定位柱422与第二定位槽定位配合。如此,通过第三定位柱422插设于第二定位槽内,可实现载料托架40与定位架21的定位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槽为锥形槽,第三定位柱422为锥形柱。
进一步地,参阅图2,第三定位部22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三定位部22分别设于定位架21顶部的两侧。具体地,至少两个第三定位部22分别位于第一开口212的两侧。第四定位部42对应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四定位部42分别设于载料托架40的两侧。如此,能够提高载料托架40与定位架21定位配合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载料盘41设有与滑道10对接配合的对接侧411,对接侧411设有可打开和关闭的挡料板。载料托架40的顶部安装有铰接组件43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件44,限位件44与铰接组件43沿对接侧411至与对接侧411相对侧的方向间隔设置,载料盘41通过铰接组件43与载料托架40铰接,载料盘41的底部抵靠于限位件44的顶部,以使载料盘41能够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上料时,挡料板打开,以便上料滑道10的工件输送至载料盘41;上料完成后,挡料板关闭,防止载料盘41内的工件滑落。下料时,挡料板打开,以便载料盘41的工件输送至下料滑道10;下料完成后,挡料板关闭。如此,利用载料盘41的倾斜度实现上下料。在本实施例中,载料盘41与下料滑道10的倾斜度相同。
可选地,限位件44可为限位螺栓、伸缩机构等。
进一步地,参阅图2,铰接组件43与限位件44均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铰接组件43分别设于对接侧411的两侧,至少两个限位件44分别设于对接侧411的两侧。如此,能够保证载料盘41调整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铰接组件43与限位件44均设有两个,两个限位件44分别设于对接侧411的两侧,两个铰接组件43分别设于对接侧411的两侧,且限位件44相对铰接组件43靠近对接侧411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上料滑道10沿其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下料滑道10沿其长度方向倾斜设置。如此,工件可沿滑道10的长度方向自由滚动,无需安装其它输送滚道,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道,所述滑道设有上料位及下料位;
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安装于所述上料位和/或所述下料位;
运输车及用于设在所述运输车上的载料托架,所述运输车与所述载料托架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载料托架能够通过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运输车定位配合;所述载料托架安装有用于装载工件的载料盘,所述运输车用于带动所述载料托架和所述载料盘移动至所述定位装置所在位置,所述载料托架与所述定位装置定位配合,以使所述载料盘与所述滑道对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包括车体、支撑台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车体,所述升降机构沿竖直方向可伸缩设置,并与所述支撑台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台升降;
所述定位结构设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载料托架之间,所述载料托架能够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定位于所述支撑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支撑台朝向所述载料托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设于所述载料托架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台的第一定位座、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座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载料托架底部的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二定位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适配的第一定位槽;
或者,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台的第一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载料托架底部的第二定位座、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座的第一定位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所述定位架围设形成与所述载料托架适配的容置空间,所述定位架的侧部及顶部分别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运输车能够带动所述载料托架从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载料盘能够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至所述容置空间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三定位部,所述载料托架的侧部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四定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定位架顶部的第三定位座、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座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四定位部包括安装于所述载料托架侧部的第四定位座、以及设于所述第四定位座的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定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盘设有与所述滑道对接配合的对接侧,所述对接侧设有可打开和关闭的挡料板;
所述载料托架的顶部安装有铰接组件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铰接组件沿所述对接侧至与所述对接侧相对侧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载料盘通过所述铰接组件与所述载料托架铰接,所述载料盘的底部抵靠于所述限位件的顶部,以使所述载料盘能够相对水平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包括上料滑道及下料滑道,所述上料位设于所述上料滑道,所述下料位设于所述下料滑道,所述上料滑道沿其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下料滑道沿其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为AGV小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13567.6U CN217296069U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运输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13567.6U CN217296069U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运输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96069U true CN217296069U (zh) | 2022-08-26 |
Family
ID=82915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13567.6U Active CN217296069U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运输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96069U (zh) |
-
2022
- 2022-05-10 CN CN202221113567.6U patent/CN21729606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38944A (zh) | 一种agv物料托盘定位装置 | |
CN113697536A (zh) | 发动机分装线及其出料定位机构 | |
CN111153244A (zh) | 一种货物装卸系统及装卸货方法 | |
CN211208590U (zh) | 一种汽车新能源电池零部件组装设备 | |
CN108974761B (zh) | 一种自动装卸载系统 | |
TWI578264B (zh) | 物流系統 | |
CN217296069U (zh) | 运输设备 | |
CN212831175U (zh) | 一种极片上料装置与设备 | |
CN211593832U (zh) | 仓储设备 | |
CN112357619A (zh) | 装车机、装车系统及装车方法 | |
CN218370397U (zh) | 上下料机构及外观检测装置 | |
CN211308680U (zh) | 推车和运输装置 | |
CN210794857U (zh) | 一种上料流水线 | |
CN113084913A (zh) | 载板收板机 | |
CN215905492U (zh) | 发动机分装线及其出料定位机构 | |
CN210165980U (zh) | 自动上下料的检测机构 | |
CN205311446U (zh) | 一种易载车厢 | |
CN221914333U (zh) | 输料车 | |
CN214083736U (zh) | 笼车及运输系统 | |
CN219597375U (zh) | 检测装置 | |
CN211846446U (zh) | 货物装卸系统 | |
CN113720778B (zh) | 上料组件及其上料方法、外观检测设备 | |
CN218655564U (zh) | 检测机构及外观检测装置 | |
CN221363388U (zh) | 一种鹅主梁角钢自动焊接机构 | |
CN217866479U (zh) | 一种柔性可变承载平台360°平面全自由度agv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