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2002U - 一种装夹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夹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2002U
CN217292002U CN202123338662.4U CN202123338662U CN217292002U CN 217292002 U CN217292002 U CN 217292002U CN 202123338662 U CN202123338662 U CN 202123338662U CN 217292002 U CN217292002 U CN 217292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wang
base
sleeve
bevel gear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386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新春
张友亮
胡强
范万顺
杨碧兰
陈东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angk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xi Industrial Contro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angk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xi Industrial Contro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angk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33386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2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2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2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夹夹具,包括底座与夹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联动组件,所述夹板上设置有受所述联动组件驱动的滑移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位于底座下方的第一转动杆、受第一转动杆驱动的第二转动杆、连接在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之间的第一换向件以及连接在第二转动杆与滑移组件之间的第二换向件。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加工件的装夹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装夹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夹工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夹夹具。
背景技术
夹具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于固定加工件,使之处于可接受加工或检测位置的装置。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于定位加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
在使用现有的装夹夹具固定加工件时,需要手动调节一侧的夹具后再调节另一侧的夹具,直至将加工件固定,加工件两侧的夹具无法同时调节,导致装夹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加工件的装夹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夹夹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夹夹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夹夹具,包括底座与夹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联动组件,所述夹板上设置有受所述联动组件驱动的滑移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位于底座下方且长度方向与底座的长度方向相同的第一转动杆、位于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并受第一转动杆驱动的第二转动杆、连接在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之间的第一换向件、连接在第二转动杆与滑移组件之间的第二换向件以及驱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的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通过第一换向件驱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通过第二换向件驱动滑移组件运作,两组滑移组件分别带动两块夹板沿底座长度方向做相向运动,从而同时向加工件靠拢,以此将加工件夹紧,上述方法通过联动组件与滑移组件驱动两块夹板同时移动,节省了人工操作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加工件的装夹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换向件包括套设固定在第一转动杆端部的第一锥齿轮以及套设固定在第二转动杆端部并与第一锥齿轮卡接配合的第二锥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卡接旋转配合实现转向,该零件结构简单,且换向后第二转动杆转速稳定,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换向件包括套设固定在第二转动杆端部的第三锥齿轮以及套设固定在螺杆端部并与第三锥齿轮卡接配合的第四锥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的卡接旋转配合实现转向,该零件结构简单,且换向后螺杆转速稳定,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组件包括与夹板的侧壁固定连接的套筒、延伸至套筒内部并与套筒螺纹配合的螺杆以及与固定连接于底座上并为套筒限位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转动杆通过第二换向件驱动螺杆转动,与螺杆螺纹配合的套筒在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将螺杆的转动力转化为自身沿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带动夹板平移,以此对加工件进行同步装夹固定,套筒与螺杆的驱动方式具有自锁功能,从而提高了夹板抵紧加工件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件、开设在支撑件的端面并与套筒插接配合的通口、一体连接于套筒外壁上的滑块以及开设在通口内壁上并与滑块滑移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与滑块的设置一方面用于防止套筒跟随螺杆转动,为套筒限位,另一方面限制了套筒水平滑移的范围,避免套筒因滑移过度而与螺杆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底座两侧的两个所述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经过第一换向件与第二换向件的换向驱动后,位于底座两端的两组滑移组件上的螺杆的转动方向完全相同,因此,限制两根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以达到使套筒相向移动的效果,从而推动夹板做相向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联动组件使两组滑移组件分别带动两块夹板沿底座长度方向做相向运动,从而同时向加工件靠空,以此将加工件夹紧,上述方法通过联动组件与滑移组件驱动两块夹板同时移动,节省了人工操作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加工件的装夹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置滑移组件驱动夹板平移,以此对加工件进行同步装夹固定,套筒与螺杆的驱动方式具有自锁功能,从而提高了夹板抵紧加工件时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限制两根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以达到使套筒相向移动的效果,从而推动夹板做相向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夹板;3、联动组件;31、第一转动杆;32、第二转动杆;33、第一换向件;331、第一锥齿轮;332、第二锥齿轮;34、第二换向件;341、第三锥齿轮;342、第四锥齿轮;35、驱动电机;4、滑移组件;41、套筒;42、螺杆;43、限位件;431、支撑件;432、通口;433、滑块;43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装夹夹具,包括底座1与夹板2,夹板2有两块,位于底座1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与底座1滑移配合。底座1上设置有联动组件3,夹板2上设置有滑移组件4。联动组件3包括第一转动杆31、第二转动杆32、第一换向件33、第二换向件34以及驱动电机35。第一转动杆31截面为圆形,其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相同,位于底座1的下部。第二转动杆32有两根,两根第二转动杆32分别位于第一转动杆31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与第一转动杆31互相垂直。第一换向件33包括第一锥齿轮331与第二锥齿轮332,第一锥齿轮331有两个,两个第一锥齿轮331分别位于第一转动杆31的两端,并与第一转动杆31套设固定。第二锥齿轮332有两个,两个第二锥齿轮332分别套设固定在两根第二转向杆的底部,并与第一锥齿轮331啮合;第二锥齿轮332受第一锥齿轮331的驱动而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33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锥齿轮331的同一侧。第二换向件34包括第三锥齿轮341与第四锥齿轮342。第三锥齿轮341有两个,两个第三锥齿轮341分别套设固定在两根第二转动杆32的顶部。第四锥齿轮342有两个,两个第四锥齿轮342分别与滑移组件4连接;第四锥齿轮342与第三锥齿轮341啮合,并受第三锥齿轮341的驱动而转动;两个第四锥齿轮342位于第三锥齿轮341的同一侧。驱动电机35用于驱动第一转动杆31转动。
如图1所示,滑移组件4有两组,两组滑移组件4分别位于底座1长度方向的两端,并分别用于驱动两块夹板2平移。结合图2所示,滑移组件4包括套筒41、螺杆42以及限位件43。套筒41呈水平放置,其内部设置有螺纹,并与螺杆42螺旋配合。螺杆42的一端延伸至套筒41的内部,另一端与第四锥齿轮342套设固定。位于底座1两端的两根螺杆42的螺纹螺旋方向相反,由于经过第一换向件33与第二换向件34的换向驱动后,位于底座1两端的两组滑移组件4上的螺杆42的转动方向完全相同,因此,限制两根螺杆42的螺纹方向相反以达到使套筒41相向移动的效果,从而推动夹板2做相向运动。与螺杆42螺纹配合的套筒41在限位件43的限位作用下将螺杆42的转动力转化为自身沿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带动夹板2平移,以此对加工件进行同步装夹固定,套筒41与螺杆42的驱动方式具有自锁功能,从而提高了夹板2抵紧加工件时的稳定性。
如图1、图2所示,限位件43包括支撑件431、通口432、滑块433以及滑槽434。支撑件43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且垂直设置在底座1上。通口432开设在支撑件431的端部,并沿支撑件431的长度方向将其贯穿,以供与套筒41插接配合。滑块433固定连接在套筒41的外侧壁上。滑槽434开设在通口432的内壁上,并与滑块433滑移配合。滑槽434与滑块433的设置一方面用于防止套筒41跟随螺杆42转动,为套筒41限位,另一方面限制了套筒41水平滑移的范围,避免套筒41因滑移过度而与螺杆42脱离。
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启动驱动电机35驱动第一转动杆31转动,第一转动杆31带动第一锥齿轮33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332转动,以此驱动第二转动杆32转动,第二转动杆32带动第三锥齿轮341转动,从而带动第四锥齿轮342转动,以此驱动螺杆42转动,螺杆42驱动受限位件43限制的套筒41做水平移动,从而推动夹板2平移。两组套筒41分别推动两块夹板2沿底座1长度方向做相向运动,从而同时向加工件靠拢,以此将加工件夹紧,上述方法通过联动组件3与滑移组件4驱动两块夹板2同时移动,节省了人工操作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加工件的装夹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装夹夹具,包括底座(1)与夹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联动组件(3),所述夹板(2)上设置有受所述联动组件(3)驱动的滑移组件(4),所述联动组件(3)包括位于底座(1)下方且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相同的第一转动杆(31)、位于第一转动杆(31)的两端并受第一转动杆(31)驱动的第二转动杆(32)、连接在第一转动杆(31)与第二转动杆(32)之间的第一换向件(33)、连接在第二转动杆(32)与滑移组件(4)之间的第二换向件(34)以及驱动第一转动杆(31)转动的驱动电机(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件(33)包括套设固定在第一转动杆(31)端部的第一锥齿轮(331)以及套设固定在第二转动杆(32)端部并与第一锥齿轮(331)卡接配合的第二锥齿轮(3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件(34)包括套设固定在第二转动杆(32)端部的第三锥齿轮(341)以及套设固定在螺杆(42)端部并与第三锥齿轮(341)卡接配合的第四锥齿轮(3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组件(4)包括与夹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的套筒(41)、延伸至套筒(41)内部并与套筒(41)螺纹配合的螺杆(42)以及与固定连接于底座(1)上并为套筒(41)限位的限位件(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3)包括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件(431)、开设在支撑件(431)的端面并与套筒(41)插接配合的通口(432)、一体连接于套筒(41)外壁上的滑块(433)以及开设在通口(432)内壁上并与滑块(433)滑移配合的滑槽(43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夹夹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底座(1)两侧的两个所述螺杆(42)的螺纹方向相反。
CN202123338662.4U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装夹夹具 Active CN217292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8662.4U CN217292002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装夹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8662.4U CN217292002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装夹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2002U true CN217292002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38662.4U Active CN217292002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装夹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2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14332B (zh) 一种连杆驱动式夹具
CN113245877B (zh) 一种用于金属加工的夹持装置
CN217292002U (zh) 一种装夹夹具
CN219747166U (zh) 一种定位精准的组合机床液压夹具
CN219273351U (zh) 一种用于浓缩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设备
CN217045700U (zh) 精密轴承用滚筒研磨机
CN210499302U (zh) 一种汽车零件立式夹具
CN102773739B (zh) 快速组合夹紧装置
CN211728624U (zh) 一种用于型材加工中心的倒角装置
CN117444325B (zh) 一种螺母承载面加工车床
CN218426930U (zh) 一种往复移动的滚刀刃加工夹具
CN115116928B (zh) 一种半导体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20128610U (zh) 一种给水泵芯包维修用固定治具
CN216501817U (zh) 一种用于齿轮减速电机加工的冲孔设备
CN218746357U (zh) 一种机械加工定位装置
CN216780001U (zh) 凸轮轴盖加工夹具
CN213888513U (zh) 一种中间轴啮合齿轮滚齿夹具
CN220698417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双面倒角装置
CN219521339U (zh) 一种不同水平点汽车零部件夹紧装置
CN219805967U (zh) 一种汽车夹具用定位机构
CN219925850U (zh) 一种轴类加工固定装置
CN219649217U (zh) 用于行星齿轮轴加工的固定装置
CN218136591U (zh) 一种嵌件外圆加工夹具
CN219598152U (zh) 一种泵阀加工高垂直度钻孔设备
CN112018019B (zh) 一种跳线吸盘及跳线吸取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2

Address after: Room 725, Building 1, No. 101 Cuibai Road, Chunhui Road Street, Dadukou District, Chongqing, 400000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Fansh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30500 No.18 Dongyang Road, Anyi Industrial Park,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Industrial Contro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Jiangk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