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6846U - 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6846U
CN217286846U CN202122475724.XU CN202122475724U CN217286846U CN 217286846 U CN217286846 U CN 217286846U CN 202122475724 U CN202122475724 U CN 202122475724U CN 217286846 U CN217286846 U CN 217286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expansion sleeve
lumbar
guide
decompres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757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雪原
代煜
王尊
张建勋
雪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ank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4757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6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6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6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包括:腰大肌球囊盾构组件,其用于创建工作通道,其包括导丝、穿刺针、扩张套筒以及球囊扩张器,所述扩张套筒包括设于其内部的导入通道以及多个设于其侧壁上的功能通道,所述导入通道的直径大于穿刺针、球囊扩张器的直径;腰大肌内神经辨认组件,其包括装配于功能通道内的超声探头;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其包括多个用于牵拉工作通道的向导件,所述向导件的头部形成有弯曲向导结构。本实用新型建立腰大肌球囊盾构组件、腰大肌内神经辨认组件和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为轴心的系统,实现钝性分离腰大肌、利用人工智能超声图像识别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软轴切除椎间盘。

Description

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最需要手术治疗的脊柱疾病。近年来,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因其组织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而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间孔镜和椎板镜操作需要从椎管背侧(后纵韧带后方)进入椎管,椎间孔成型或关节突切除操作都在神经根附近,而且切骨不能在直视下操作(即便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可以在部分直视下切骨);很多情况下关节突关节与神经根或硬膜囊紧密接触甚至粘连,在椎管背侧操作有损伤硬膜囊或者神经根的危险。此外,椎间孔镜面临控制出血的技术困难。而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可以绕开关节突,在神经根腹侧操作,从间盘主体进入突出的间盘,既不需要在神经根附近切骨,也可以在直视下操作。另外,不切除椎弓,可有效降低由关节突切除引起的轴性疼痛。而且,椎间盘内无血运,减压过程出血可有效减少。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脊柱外科医生利用腹腔镜装置和相关器械在椎管腹侧完成了椎间盘切除。但由于缺乏盾构方法,不能避免损伤腰大肌或者髂腰肌内的神经或者不能避免造成肌肉内血肿。另外,当时的腹膜后技术尚不成熟,输尿管和髂血管的辨认尚有困难。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建立腰大肌球囊盾构组件、腰大肌内神经辨认组件和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为轴心的系统,实现钝性分离腰大肌、利用人工智能超声图像识别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软轴切除椎间盘的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建立腰大肌球囊盾构组件、腰大肌内神经辨认组件和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为轴心的系统,实现钝性分离腰大肌、利用人工智能超声图像识别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软轴切除椎间盘的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包括:
腰大肌球囊盾构组件,其用于创建工作通道,其包括导丝、穿刺针、扩张套筒以及球囊扩张器,所述扩张套筒包括设于其内部的导入通道以及多个设于其侧壁上的功能通道,所述导入通道的直径大于穿刺针、球囊扩张器的直径;
腰大肌内神经辨认组件,其包括装配于功能通道内的超声探头;
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其包括多个用于牵拉工作通道的向导件,所述向导件的头部形成有弯曲向导结构。
优选的,所述扩张套筒为中空的厚壁筒状结构,所述穿刺针、球囊扩张器在导入通道内可自由插入/拔出,所述穿刺针的头部呈尖锐状,所述导丝在穿刺针内自由插入/拔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功能通道为开设在扩张套筒的侧壁上的通孔/凹槽结构,所述扩张套筒上的功能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扩张套筒的功能通道内装配有超声探头、照明探头、引流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扩张套筒为硬质透明管,所述扩张套筒的头部为中部开口的半球体结构/椎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扩张套筒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球囊扩张器包括球囊管以及设于球囊管上的第一球囊,所述第一球囊为椭圆球状球囊或圆筒状球囊,所述圆筒状球囊包括沿球囊管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球囊主体以及在球囊主体两侧的锥形端部。通过第一球囊自身的球囊管向第一球囊注入气体或液体时,第一球囊发生膨胀。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球囊为圆筒状球囊时,所述第一球囊的外侧还设有第二球囊,所述第二球囊为椭圆球状球囊,通过第二球囊自身的球囊管向第二球囊注入气体或液体时,第二球囊发生膨胀。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向导件的数量为3~6个,以工作通道的中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式排布。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向导件支架,其是由3~6个钢板围成的正多边形结构,每个所述钢板的中部设有一支撑座,所述向导件一一对应的垂直贯穿支撑座并通过第一锁定螺钉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相邻的钢板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上贯穿设有两个供钢板穿过的钢板通道,所述连接件的两端还分别螺接有用于锁定两个钢板位置的第二锁定螺钉。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外侧沿其周向均匀形成有3~6个第一定位耳。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定位耳,所述第一定位耳的数量与第二定位耳的数量相同,且第一定位耳与第二定位耳之间可相互磁吸。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经间盘”的思路与内镜下切除突出腰椎间盘相结合,建立腰大肌球囊盾构组件、腰大肌内神经辨认组件和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为轴心的系统,实现钝性分离腰大肌、利用人工智能超声图像识别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软轴切除椎间盘。
2.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少入路的神经血管损伤和脊柱稳定结构损伤的几率,不会引起腰椎后侧方小肌肉的损伤。因此,可回避神经根损伤、出血或术后疼痛的并发症。
3.本实用新型通过盾构扩张技术既可以创建相对宽敞的工作通道,又可以避免损伤腰肌内的重要神经和血管,利于减压、融合,并且可以做到内镜视野相对宽敞,利于切除硬性间盘突出,方便止血。
4.本实用新型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发生概率低、直视操作准确、不破坏脊柱稳定性等优势,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等常见的脊柱疾病有较高实用价值,为传统经椎间孔的腰椎间盘切除提供可代替的选择。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实施例1中导丝、穿刺针和扩张套筒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扩张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扩张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带有刻度线的扩张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导丝、球囊扩张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球囊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中球囊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4中球囊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中向导件牵拉工作通道时工作通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5中向导件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5中向导件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5中向导件牵拉工作通道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6中向导件支架与定位筒、扩张套筒装配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6中定位筒与扩张套筒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丝、2.穿刺针、3.扩张套筒、301.导入通道、302.功能通道、4.球囊扩张器、401.球囊管、402.第一球囊、403.第二球囊、5.工作通道、6.超声探头、7.向导件、701.弯曲向导结构、8.钢板、9.支撑座、10.第一锁定螺钉、11.连接件、12.第二锁定螺钉、13.刻度线、14.定位筒、15.第一定位耳、16.第二定位耳。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目前已有文献报道的及临床已在应用的腰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和椎间融合技术,有后路、经椎间孔、腰大肌前、侧方、前路等入路方式。“腰椎管腹侧入路”的概念尚未被提及。本装置在手术入路、器械使用及配合等方面,不同于传统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手术,而强调经椎间盘主体、绕开关节突、避开神经根,为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技术复杂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加速术后康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另外,目前,椎间孔镜和椎板镜需要从椎管背侧进入椎管,椎间孔成型或关节突切除操作都在神经根附近,而且切骨不能完全在直视下操作。多数情况下关节突关节与神经根或硬膜囊紧密接触甚至粘连,有损伤硬膜囊或者神经根的危险。此外,椎间孔镜面临止血技术困难。而经间盘的椎管腹侧减压,可在神经根腹侧操作,从间盘主体进入突出间盘,既不需要在神经根附近切骨,也可以在直视下操作。另外,不切除椎弓根,可有效降低由关节突切除引起的轴性疼痛。椎间盘内无血运,减压过程出血可有效减少。入路中经过腰大肌或者髂腰肌,盾构扩张既可以创建相对宽敞的工作通道,又可以避免损伤腰部肌肉内的神经和小血管。本技术建立在目前便捷的术中定位技术设备或成熟的腹膜后组织识别基础上,有效减少入路的神经血管损伤和脊柱稳定结构损伤的几率。不会引起腰椎后侧方小肌肉的损伤,从而回避神经根损伤、出血或术后疼痛的并发症。由于使用了盾构技术,工作通道相对宽敞,有利于减压、也有利于融合;并且可以做到内镜视野相对宽敞,利于切除硬性间盘突出,方便止血。突出间盘切除后,后纵韧带张力明显降低,神经根受压明显改善,直视下再进入椎管探查或操作,相对方便、安全。
还有目前,“经腹膜后”手术入路,因其避免进入腹腔、防止损伤重要脏器及组织,已经在多个学科领域迅速发展。而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因其组织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而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本技术将“经间盘”的思路与内镜下切除突出腰椎间盘相结合,并引入腰大肌球囊盾构组件、腰大肌内神经辨认组件、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进而钝性分离腰大肌、利用人工智能超声图像识别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软轴切除椎间盘,实现外科超声技术、泌尿科软轴技术与椎间盘切除联合应用。下面就结合附图来具体说明本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包括:腰大肌球囊盾构组件,其用于创建工作通道5,其包括导丝1、穿刺针2、扩张套筒3以及球囊扩张器4,所述扩张套筒3包括设于其内部的导入通道301以及多个设于其侧壁上的功能通道302,所述导入通道301的直径大于穿刺针2、球囊扩张器4的直径;腰大肌内神经辨认组件,其包括装配于功能通道302内的超声探头6;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其包括多个用于牵拉工作通道5皮肤开口处的向导件7,所述向导件7的头部形成有弯曲向导结构701。
本技术方案建立在目前便捷的术中定位技术设备或成熟的腹膜后组织识别基础上,将“经间盘”的思路与内镜下切除突出腰椎间盘相结合,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包括腰大肌球囊盾构组件、腰大肌内神经辨认组件和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通过钝性分离腰大肌、利用人工智能超声图像识别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软轴切除椎间盘,通过以上的盾构扩张技术既可以创建相对宽敞的工作通道5,又可以避免损伤腰肌内的重要神经和血管。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穿刺针2从皮肤开始穿入,直抵间盘;
2,导丝插入穿刺针2内,撤出穿刺针2;
3,功能通道302内带有超声探头6的扩张套筒3通过导丝插入,扩张套筒3可初步扩张周围组织并可利用超声识别重要神经血管;
4,撤出导丝1,沿着扩张套筒3的导入通道301置入球囊扩张器4,撤出扩张套筒3;
5,球囊扩张器4扩张球囊,第二次扩充周围组织,缩球囊后,撤出球囊扩张器4;
6,通过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建立工作通道,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能充当拉钩的作用,其前端的弯曲向导结构701还能起到向导作用。
本装置可有效减少入路的神经血管损伤和脊柱稳定结构损伤的几率,不会引起腰椎后侧方小肌肉的损伤。因此,可回避神经根损伤、出血或术后疼痛的并发症。创建的工作通道相对宽敞,利于减压、融合;并且可以做到内镜视野相对宽敞,利于切除硬性间盘突出,方便止血。由于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发生概率低、直视操作准确、不破坏脊柱稳定性等优势,本技术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等常见的脊柱疾病有较高实用价值,为传统经椎间孔的腰椎间盘切除提供可代替的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可预先在实验动物、大体标本上进行操作,证明从入路方式到术式完成当中的优势,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如图2所示,所述扩张套筒3为中空的厚壁筒状结构,所述穿刺针2、球囊扩张器4在导入通道301内可自由插入/拔出,所述穿刺针2的头部呈尖锐状,所述导丝1在穿刺针2内自由插入/拔出。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如图2所示,所述功能通道302为开设在扩张套筒3的侧壁上的通孔/凹槽结构,所述扩张套筒3上的功能通道30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功能通道302用于放置探头,使得探头随扩张套筒移动,所述扩张套筒3的功能通道302内装配有超声探头6、照明探头、引流管中的一种或多种。以本实施例为例,三个扩张套筒3内可分别放置超声探头6、照明探头、引流管,超声探头6用于超声图像识别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照明探头用于为工作通道提供光源;引流管用于引流吸引工作通道内的液体。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扩张套筒3为硬质透明管,所述扩张套筒3的头部为中部开口的半球体结构/椎体结构。扩张套筒3的头部圆滑,有助于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更进一步的在以上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球囊扩张器4包括球囊管401以及设于球囊管401上的第一球囊402,所述第一球囊402为椭圆球状球囊。所述导丝1在球囊管内自由插入/拔出,通过第一球囊自身的球囊管向第一球囊注入气体或液体时,第一球囊发生膨胀,第一球囊为椭圆球状球囊可第二次扩充周围组织,为创建相对宽敞的工作通道提供条件。
更进一步的在以上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扩张套筒3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13,可根据刻度线直观的判断扩张套筒3的插入深度。
更进一步的在以上实施例中可以考虑,还可在所述扩张套筒的尾部设置有手握柄,便于扩张套筒前后移动以及方向转动。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球囊402为圆筒状球囊,所述圆筒状球囊包括沿球囊管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球囊主体以及在球囊主体两侧的锥形端部。通过第一球囊自身的球囊管向第一球囊注入气体或液体时,第一球囊发生膨胀,第一球囊为圆筒状球囊可第二次扩充周围组织,为创建相对宽敞的工作通道提供条件。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球囊402为圆筒状球囊时,所述第一球囊402的外侧还设有第二球囊403,所述第二球囊403为椭圆球状球囊,通过第二球囊自身的球囊管向第二球囊注入气体或液体时,第二球囊发生膨胀。操作时,首先控制第一球囊膨胀用于第二次扩充周围组织,如果觉得还具有进一步扩展,可控制第二球囊膨胀用于第三次扩充周围组织,为创建相对宽敞的工作通道提供条件。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9所示,所述向导件7的数量为3~6个,以工作通道5的中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式排布,以本实施例为例,向导件7的数量为3个,以工作通道5的中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式排布,工作通道从内向外看的结构如图9所示,向导件7能充当拉钩的作用,其前端的弯曲向导结构701还能起到向导作用,若是进入软轴的镜子,弯曲向导结构701可以作为向导。
更进一步的在以上实施例中可以考虑,如图10-12所示,还包括向导件支架,其是由3~6个钢板8围成的正多边形结构,每个所述钢板8的中部设有一支撑座9,所述向导件7一一对应的垂直贯穿支撑座9并通过第一锁定螺钉10固定。以本实施例为例,向导件支架是由三个钢板8围成的正三角形,三个向导件7分别插装在三个支撑座9上,并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向导件7的上下位置,之后通过第一锁定螺钉10旋紧固定,最后使用向导件牵拉工作通道5,而向导件支架固定于人体表面。
更进一步的在以上实施例中可以考虑,相邻的钢板8之间通过连接件11相连,所述连接件11上贯穿设有两个供钢板8穿过的钢板通道,所述连接件11的两端还分别螺接有用于锁定两个钢板8位置的第二锁定螺钉12。可根据工作通道直径的大小调剂两个连接件之间的间距,最后通过第二锁定螺钉旋紧固定,使得向导件支架围成正三角形。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13-14所示,还包括定位筒14,所述定位筒14的外侧沿其周向均匀形成有3~6个第一定位耳15,所述支撑座9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定位耳16,所述第一定位耳15的数量与第二定位耳16的数量相同,且第一定位耳15与第二定位耳16之间可相互磁吸,第一定位耳15、第二定位耳16均为带有磁性的磁片,当有些器具插入工作通道内需要定位时,将定位筒14通过第二定位耳磁吸在向导件支架的第一定位耳上,此时定位筒与向导件支架位置相固定,之后再将器具通过定位筒插入到工作通道内,当不需要定位筒时取下即可,操作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筒的内径尺寸有多种型号以适应不同器具的插入。举例说明,如图14所示,可将定位筒的内径尺寸设计为略大于扩张套筒的外径尺寸,这样扩张套筒则可通过定位筒定位插入到工作通道内。以上只是举例说明,具体操作视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立腰大肌球囊盾构组件、腰大肌内神经辨认组件和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为轴心的系统,实现钝性分离腰大肌、利用人工智能超声图像识别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软轴切除椎间盘的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腰大肌球囊盾构组件,其用于创建工作通道(5),其包括导丝(1)、穿刺针(2)、扩张套筒(3)以及球囊扩张器(4),所述扩张套筒(3)包括设于其内部的导入通道(301)以及多个设于其侧壁上的功能通道(302);
腰大肌内神经辨认组件,其包括装配于功能通道(302)内的超声探头(6);
腰椎间盘切除向导组件,其包括多个用于牵拉工作通道(5)的向导件(7),所述向导件(7)的头部形成有弯曲向导结构(7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套筒(3)为中空的厚壁筒状结构,所述穿刺针(2)、球囊扩张器(4)在导入通道(301)内可自由插入/拔出,所述导丝(1)在穿刺针(2)内自由插入/拔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通道(302)为开设在扩张套筒(3)的侧壁上的通孔/凹槽结构,所述扩张套筒(3)上的功能通道(30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扩张套筒(3)的功能通道(302)内装配有超声探头、照明探头、引流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套筒(3)为硬质透明管,所述扩张套筒(3)的头部为中部开口的半球体结构/椎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扩张器(4)包括球囊管(401)以及设于球囊管(401)上的第一球囊(402),所述第一球囊(402)为椭圆球状球囊或圆筒状球囊,所述圆筒状球囊包括沿球囊管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球囊主体以及在球囊主体两侧的锥形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402)为圆筒状球囊时,所述第一球囊(402)的外侧还设有第二球囊(403),所述第二球囊(403)为椭圆球状球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导件支架,其是由3~6个钢板(8)围成的正多边形结构,每个所述钢板(8)的中部设有一支撑座(9),所述向导件(7)一一对应的垂直贯穿支撑座(9)并通过第一锁定螺钉(10)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钢板(8)之间通过连接件(11)相连,所述连接件(11)上贯穿设有两个供钢板(8)穿过的钢板通道,所述连接件(11)的两端还分别螺接有用于锁定两个钢板(8)位置的第二锁定螺钉(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筒(14),所述定位筒(14)的外侧沿其周向均匀形成有3~6个第一定位耳(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9)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定位耳(16),所述第一定位耳(15)的数量与第二定位耳(16)的数量相同,且第一定位耳(15)与第二定位耳(16)之间可相互磁吸。
CN202122475724.XU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Active CN217286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5724.XU CN217286846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5724.XU CN217286846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6846U true CN217286846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2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75724.XU Active CN217286846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68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76168A (en) Tissue separation cannula
JP4726377B2 (ja) 脊椎骨への後方または前方経仙椎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装置
EP0733342B1 (en) Surgical dissector
US5873889A (en) Tissue separation cannula with dissection probe and method
US7384423B1 (en) Tissue dissection method
KR100499559B1 (ko) 역동성 척추 고정장치
EP2709543B1 (en) Dilation instruments
US6371968B1 (en) Cavity retaining tool for bone surgery, a cavity retaining tool for general surgery, an endoscopic surgery system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avity retaining tool, and a procedure for surgery
AU719712B2 (en) Tissue separation cannula with dissection probe and method
JP2003501144A (ja) 女性の尿失禁症のために視認しながら手術を遂行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170067711A (ko) 척추 수술을 위한 강화된 경막 외 접근을 위한 경피적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07050269A (ja) 骨手術用腔確保器具
GB2469062A (en) Tissue collecting device
CN217286846U (zh) 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CN202982255U (zh) 一种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的穿刺定位调节器
US20110160585A1 (en) Ultrasound for navigation through psoas muscle
CN111772567A (zh) 一种新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的大通道内镜装置系统
CN209789815U (zh) 一种椎管内视镜系统
CN112754416A (zh) 一种显微内窥镜
US20080058926A1 (en) Percutaneous breast and buttock modification
CN219742652U (zh) 一种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
KR20190024519A (ko) 경피적 내시경 수술용 본스칼펠
CN215584235U (zh) 颈前路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
CN215777987U (zh) 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
CN219557540U (zh) 用于机器人辅助脊柱微创手术的软组织扩张导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