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7987U - 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7987U
CN215777987U CN202120369918.9U CN202120369918U CN215777987U CN 215777987 U CN215777987 U CN 215777987U CN 202120369918 U CN202120369918 U CN 202120369918U CN 215777987 U CN215777987 U CN 215777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sleeve
column
sleeve
work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99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光华
贺瀚维
贺新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3699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7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7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7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探测装置包括镜柱以及与镜柱固定连接的连接环,以及插设在镜柱内且可沿镜柱长度方向移动的探测管;其中,连接环套装用于固定在显微内窥镜的工作套管的第一端口,镜柱位于工作套管内,且镜柱与工作套管非同轴设置;镜柱插入到工作套管内的端部为楔形端部;探测管插入镜柱内的端部设置有摄像组件以及向工作套管内注水的注水组件。摄像组件与工作套管非同轴,图像放大,画面高清,灵活调节物距。另外,采用镜柱通过连接环与工作套管连接,方便对其进行固定以及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20年来,脊柱内窥镜技术已成为微创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Kambin等使用关节镜进行腰椎间盘切除,在处理较大的突出椎间盘时,则需要于棘突的另一侧再放一枚工作通道进行器械操作。1996年De Antoni对双通道关节镜下椎间盘切除进行改良,两枚通道被放置于患侧同侧,形成现在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biportal endoscopy UBE)。UBE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类似于膝关节镜手术技术,以水为介质,使用两个通道,一个通道为观察通道,另一个通道为操作通道,常规的手术器械可由操作通道多角度自由操作,操作灵活,效率高。但是脊柱后路组织结构并没有像膝关节那样的空腔,放置通道需沿肌肉组织间隙触及椎板,需将肌肉组织与椎板间分离,在肌肉组织与椎板间获得一个人造的空腔,以创造镜下工作的初始空腔。因此,UBE手术前期需耗费长时间去创造初始空腔。同样,与膝关节应用双通道内镜不同,椎管附近缺乏自然解剖空腔,摄像组件太接近手术组织,物距小,显示的范围狭小,无法看到周围的解剖关系,如果增大物距,摄像组件就被组织遮挡。虽然持续的压力水流灌注有助于形成空腔,减少出血,保持清晰的手术视野,但压力过低时,术野会受出血和组织碎片影响使能见度降低;冲洗压力过高时则会使盐水过多进入硬膜外腔,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不适或颅高压带来的头痛,盐水进入组织引起组织水肿。
1997年Foley和Smith研制出后路椎板间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y MED),行椎间盘切除术,图像放大64倍,在管道中多角度操作,能顺利完成椎间盘摘除、椎管狭窄减压及腰椎间隙融合手术。MED工作管道内径16mm,空腔较宽大,镜下解剖结构显示宽阔,无需像单侧双通道内镜UBE那样,手术前期需通过灌洗液挤压和器械分离椎板覆盖的软组织形成初始工作空腔,耗费时间。MED工作管道可满足常规操作器械多角度操作,效率较高,但由于其以空气为介质,没有水压止血,术野内出血,图像不清晰,有时无法止血,处理难度大,只能终止手术改开放手术。术中出血视野模糊,硬膜损伤、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较以水为介质的脊柱内镜手术发生率高。MED的摄像组件和工作套管被固定,调节手术视野困难,套管前端为平口,其扩大显露手术区域较前端为楔形口的套管困难一些。
1999年Anthony yeung发明全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discectomy PELD),以水为介质,单孔同轴技术,侧路经椎间孔和后路经椎板间椎间盘摘除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和开放手术相比较,优势非常明显,视野清晰,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轻微、感染几率低、减轻术后疼痛、康复时间短等,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金标准。但是PELD手术视野小,不易分辨空间位置,了解周边解剖结构困难等,导致PELD脊柱内窥镜技术的学习曲线长而陡峭,成为制约该技术更广泛普及的一大障碍。特别是行镜下椎间融合,镜下减压,器械操作空间小,工具细小,效率低,耗时长,进行椎间融合操作时又不能在镜下视野中完成,需扩大切口,更换大径管道,盲视下完成椎间融合手术,增加手术风险,因此,PELD脊柱内镜技术不适宜镜下椎间融合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显微内窥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探测装置,该探测装置包括:包括镜柱以及与所述镜柱固定连接的连接环,以及插设在所述镜柱内且可沿镜柱长度方向移动的探测管;其中,所述连接环套装用于固定在显微内窥镜的工作套管的第一端口,所述镜柱位于所述工作套管内,且所述镜柱与所述工作套管非同轴设置;所述镜柱插入到所述工作套管内的端部为楔形端部;所述探测管插入所述镜柱内的端部设置有摄像组件以及向所述工作套管内注水的注水组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摄像组件与工作套管非同轴,图像放大,画面高清,灵活调节物距。另外,采用镜柱通过连接环与工作套管连接,方便对其进行固定以及调整。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探测管插入到所述工作套管内的端面为楔形面。通过采用楔形面改善探测的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套管塞避让所述镜柱;所述套管塞设置有第一器械插入孔和第二器械插入孔;其中,所述第一器械插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器械插入孔的孔径。满足常规手术器械在套管中全视野多角度操作,操作效率高。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器械插入孔的第一密封塞和用于封堵所述第二器械插入孔的第二密封塞。确保空腔内水压,减少出血,画面清晰。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镜柱为1/4圆柱体;且所述镜柱贴附在所述工作套管的内壁。使得工作套管具有较大的操作腔室。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探测管内设置有注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注水组件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注水管道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管道连通;所述探测管外露在所述工作套管外的一端设置有注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注水接口与所述注水管道连通;所述出水接口与所述出水管道连通。方便工作套管内的混有血水的水流出,改善视野。通过调节注水组件调节工作套管内的水压。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摄像组件包括摄像系统和照明系统;所述探测管外露在所述工作套管外一端的设置有与所述摄像系统连接的摄像接头以及与所述照明系统连接的照明系统接头,以改善视野。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探测管外露在所述工作套管外的部分呈90°折弯,方便摄像系统连接及器械操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环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连接环通过弹性卡扣与所述工作套管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便连接环与工作套管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微内窥镜,所述显微内窥镜应用于腰椎间盘摘除、腰椎管狭窄减压及椎间融合手术中,所述显微内窥镜包括工作套管以及探测装置;其中,
所述工作套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为平口;所述第二端口为楔形开口;
所述探测装置包括镜柱与所述镜柱固定连接的连接环,以及插设在所述镜柱内且可沿镜柱长度方向移动的探测管;其中,
所述连接环套装在所述工作套管的第一端口,所述镜柱位于所述工作套管内,且所述镜柱与所述工作套管非同轴设置;
所述探测管插入所述镜柱内的端部设置有摄像组件以及向所述工作套管内注水的注水组件;
所述显微内窥镜还包括封堵所述第一端口的套管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以水为介质,摄像组件与工作套管非同轴,图像放大,画面高清,灵活调节物距,大径工作套管,操作空腔大,视野宽阔。另外,套管塞确保空腔内水压,减少出血,画面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微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柱及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柱及连接环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探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探测管的端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西安市内窥镜的套管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首先说明一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微内窥镜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微内窥镜应用于腰椎间盘摘除、腰椎管狭窄减压及椎间融合等手术中,但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PELD手术视野小,不易分辨空间位置,了解周边解剖结构困难等,导致PELD脊柱内窥镜技术的学习曲线长而陡峭,成为制约该技术更广泛普及的一大障碍。特别是行镜下椎间融合手术时,需要在手术镜下减压,器械操作空间小,而操作工具细小且容易损坏,致使手术效率低,耗时长,在具体进行椎间融合操作时,并不能在镜下视野中完成,需扩大切口,更换大径管道,在盲视状态下完成椎间融合手术,手术风险大,因此,PELD脊柱内镜技术不适宜镜下椎间融合术。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微内窥镜,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微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微内窥镜主体结构包括两部分:工作套管1以及探测装置。其中,工作套管1用于插入到创口内,并形成手术器械的操作空间。而探测装置用于提供照明以及显示,方便进行手术。
一并参考图2,工作套管1为管状结构,具体采用直管结构。工作套管1的内部为中空的腔体,该腔体为手术器械操作的腔体。工作套管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12,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12为腔体两端的开口。其中,第一端口为平口,第二端口12为楔形开口。楔形开口的一端低一端高,在使用时通过旋转工作套管1,工作套管1的第二端口12在术中可用于分离组织,扩大视野,保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工作套管1上设置有一个手柄11,该手柄11作为工作套管1的把持部件。在装配时,手柄11与工作管套固定连接,且靠近第一端口。其中,手柄11的一端延伸一端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套装在工作套管1并与工作套管1固定连接。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手柄11的管状结构的外围设有一圈凹切迹13。该凹切迹13用于与探测装置的固定环连接。其中,连接环21的内径与工作套管1外径相匹配,连接环21套在工作套管11第一端口的延伸段(管状结构)上。
一并参考图1及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探测装置,探测装置包括镜座2,该镜座2包括镜柱22与镜柱22固定连接的连接环21,以及插设在镜柱22内且可沿镜柱22长度方向移动的探测管。其中,连接环21套装在工作套管1的第一端口,并可相对第一端口转动。在具体设置时,一并参考图2,连接环21上设有弹性卡扣211,连接环21通过弹性卡扣211与工作套管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环21套装在管状结构的凹切迹13,连接环21上的弹性卡扣211卡在工作套管11的凹切迹13中,使连接环21不能从工作套管1上退出,并且使得工作套管1可相对连接环21旋转。以调整镜柱22在工作套管1中的位置,方便进行手术。
一并参考图1及图4,图4示出了镜柱及连接环的俯视图,在连接环21与工作套管1连接后,镜柱22位于工作套管1内,且镜柱22与工作套管1非同轴设置。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镜柱22为1/4圆柱体;且在工作套管1内,镜柱22贴附在工作套管1的内壁,以避让出更多的手术器械操作空间,减少对手术的影响。在具体设置镜柱22时,镜柱22的一面为部分圆柱面,该部分圆柱面贴合在工作套管1的内壁,以使得工作套管1内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另外,镜柱22插入到所述工作套管1内的端部为楔形端部,镜柱22采用楔形端部可以改善探测管的视野。
一并参考图3及图4,为方便探测装置的探测管插入,在镜柱22内设置有贯通的通孔221。镜柱22靠近工作套管的第二端口的端口为楔形结构,从而使得插入的探测管更方便的观测手术情况。
一并参考图1及图5,图5示出了探测管的结构示意图。探测装置还包括探测管3,探测管3在使用时用于插入到镜柱22内的通孔221内,探测管3插入镜柱22内的端部设置有摄像组件以及向工作套管1内注水的注水组件。本实施例中探测管3包括管头33、镜管32和管尾31。其中,管尾31粗短,镜管32细长。在具体设置时,探测管3外露在工作套管1外的部分呈90°折弯,即管尾31与镜管32呈90°固定连接。
一并参考图5及图6,图6示出了探测管3的端部示意图。探测管3插入所述镜柱内的端面为楔形面。探测管3内设置有注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注水组件包括进水口332和出水口333,进水口332与注水管道连通,出水口333与出水管道连通,进水口333和出水口332位于楔形面上。探测管3外露在工作套管1外的一端设置有注水接口313和出水接口314;注水接口313与注水管道连通;出水接口314与出水管道连通。
摄像组件包括摄像系统313和照明系统312;探测管3外露在工作套管1外一端的设置有与摄像系统313连接的摄像接头以及与照明系统312连接的照明系统312接头。摄像系统313的玻璃柱和照明系统312的光纤位于镜管32中,开口于镜管32远端的管头33。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镜管32外径与通孔221内径相匹配,镜管32插入通孔221中,可从通孔221远端露出,可照明拍摄术野。镜管32可在通孔221中进退和旋转,旋转管头33观察不同的术野,镜管32退时增加管头33与组织间的物距,可观察更广阔的术野,镜管32进时减少管头33与组织间的物距,观察放大清晰的组织。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探测管3插入到工作套管1内的端面为楔形面,通过采用楔形面改善摄像系统313探测的效果。
一并参考图1及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微内窥镜还包括封堵第一端口的套管塞4;其中,套管塞4避让镜柱22;套管塞4设置有第一器械插入孔41和第二器械插入孔42;其中,第一器械插入孔41的孔径大于第二器械插入孔42的孔径。如图7中所示,套管塞4为约3/4圆弧形,其圆弧面与镜柱22圆弧面拼合成完整的圆。套管塞4设有第一器械插入孔41和第二器械插入孔42,操作器械经工作孔插入在工作套管1的腔内进行操作,高效的器械经大孔41操作,两件器械可分别经第一器械插入孔41和第二器械插入孔42进行协同操作。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显微内窥镜还包括用于封堵第一器械插入孔41的第一密封塞和用于封堵第二器械插入孔42的第二密封塞。当只需经一个孔操作时,另一孔用塞子堵住,保持一定的水压。
通过上述描述可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微内窥镜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以水为介质,摄像组件与工作套管非同轴的结构,使得图像放大,画面高清,并且可以灵活调节物距。另外,大径工作套管,操作空腔大,视野宽阔。
摄像组件可在探测管的通孔中进退调节物距及旋转扩大视野,灵活观察全景中的解剖关系和局部放大清晰的术野。
套管塞确保空腔内水压,减少出血,画面清晰,套管塞上的第一器械插入孔和第二器械插入孔满足常规手术器械在套管中全视野多角度操作,操作效率高。
大径套管提供空腔,手术无需为制造空腔耗费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在宽大的腔内,摄像组件灵活调节视野,摄像组件退时物距增大,可扩大视野,看清周围的解剖结构,摄像组件前进时物距缩小,放大局部组织结构,在看清周围解剖结构后,放大清晰的组织,观察到器械轨迹,操作精准,防止操作器械偏离伤及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微内窥镜保留了显微内窥镜(MED)的优点,如工作套管空腔宽大,且非同轴设置,图像放大,解剖关系清楚,可满足常规操作器械多角度操作,效率较高,并且克服了MED以空气为介质,易出血,画面清晰不够,工作套管前端平形而不是舌形,不具有舌形套管那样可帮助操作,分离组织及保护神经组织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微内窥镜继承了全脊柱内镜(PELD)的优点;以水为介质,单通道操作,无需制造空腔,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PELD同轴操作的缺点。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微内窥镜还保留了单侧双通道内镜(UBE)的优点:以水为介质,非同轴,用常规手术器械即可操作,操作效率高,操作灵活。更为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单侧双通道内镜(UBE)的缺点,如:用于腰椎间盘摘除术,腰椎管狭窄减压术,腰椎间融合术等微创手术时,本显微内窥镜没有关节镜所具有的自然空腔,不利于手术前期操作,UBE摄像组件的外套管小,不能制造空腔,不能作为工作通道,不能灵活调节物距,需保持小物距,操作视野范围小,不能很好观察周围的解剖关系,在视野内观察不到操作器械的轨迹,需由具有丰富的开放经验医生操作,学习曲线陡长。其在手术前期为制造空腔所需时间长,且摄像组件稍退便退出了手术视野,操作器械从体表到手术区域,仅靠精细的体感,术者眼睛观察不到器械轨迹,存在盲区,容易伤及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操作通道为软组织通道,水压低,需加大注水增加水压,置Cage时需要扩大皮肤软组织切口。
显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微内窥镜解决了上述问题,主要用于腰椎间盘摘除术,腰椎管狭窄减压术,腰椎间融合术等微创手术,还可用于颈胸椎间盘摘除减压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狭窄的骨块复位,椎管内骨块切除减压术,关节突关节椎板融合术,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及脊柱侧弯松解术等微创手术,配合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现有技术)等可进行其它微创内固定手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镜柱以及与所述镜柱固定连接的连接环,以及插设在所述镜柱内且可沿镜柱长度方向移动的探测管;其中,
所述连接环套装用于固定在显微内窥镜的工作套管的第一端口,所述镜柱位于所述工作套管内,且所述镜柱与所述工作套管非同轴设置;
所述镜柱插入到所述工作套管内的端部为楔形端部;
所述探测管插入所述镜柱内的端部设置有摄像组件以及向所述工作套管内注水的注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管插入到所述工作套管内的端面为楔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堵所述第一端口的套管塞,所述套管塞避让所述镜柱;
所述套管塞设置有第一器械插入孔和第二器械插入孔;其中,所述第一器械插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器械插入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器械插入孔的第一密封塞和用于封堵所述第二器械插入孔的第二密封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柱为1/4圆柱体;且所述镜柱贴附在所述工作套管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管内设置有注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注水组件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注水管道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管道连通;
所述探测管外露在所述工作套管外的一端设置有注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注水接口与所述注水管道连通;所述出水接口与所述出水管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组件包括摄像系统和照明系统;
所述探测管外露在所述工作套管外一端的设置有与所述摄像系统连接的摄像接头以及与所述照明系统连接的照明系统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管外露在所述工作套管外的部分呈90°折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连接环通过弹性卡扣与所述工作套管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10.一种显微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内窥镜应用于腰椎间盘摘除、腰椎管狭窄减压及椎间融合手术中,所述显微内窥镜包括工作套管以及探测装置;其中,
所述工作套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为平口;所述第二端口为楔形开口;
所述探测装置包括镜柱与所述镜柱固定连接的连接环,以及插设在所述镜柱内且可沿镜柱长度方向移动的探测管;其中,
所述连接环套装在所述工作套管的第一端口,所述镜柱位于所述工作套管内,且所述镜柱与所述工作套管非同轴设置;
所述探测管插入所述镜柱内的端部设置有摄像组件以及向所述工作套管内注水的注水组件;
所述显微内窥镜还包括封堵所述第一端口的套管塞。
CN202120369918.9U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 Active CN215777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9918.9U CN215777987U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9918.9U CN215777987U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7987U true CN215777987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61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9918.9U Active CN215777987U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7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91156B1 (en) Device for percutaneous surgery
US5902231A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ercutaneous surgery
US6695772B1 (en) Small diameter cannula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6679833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ercutaneous surgery
US7198598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ercutaneous surgery
US6152871A (en) Apparatus for percutaneous surgery
US20040176763A1 (en) Methods for percutaneous surgery
Yung The use of rigid endoscopes in cholesteatoma surgery
CN112754416A (zh) 一种显微内窥镜
CN215777987U (zh) 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
CN111772567A (zh) 一种新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的大通道内镜装置系统
CA3053138A1 (en) Multi lumen access device
CN216021184U (zh) 镜外脊柱手术器械组件
CN212853734U (zh) 镜外式可视化腰椎融合术用器具
CN217286846U (zh) 一种经间盘的腰椎管腹侧减压装置
CN115500906A (zh) 一种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可视通道镜
CN213190332U (zh) 可视化倒插入式腰椎融合术用器具
US20240074787A1 (en) Working channel for use i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cutaneous procedures
CN116458833A (zh) 一种大通道小口径的脊柱内镜装置
WO2023026118A1 (en) In-situ scope cleaner
CN116115168A (zh) 内窥镜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