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9531U - 触控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9531U
CN217279531U CN202123296915.6U CN202123296915U CN217279531U CN 217279531 U CN217279531 U CN 217279531U CN 202123296915 U CN202123296915 U CN 202123296915U CN 217279531 U CN217279531 U CN 217279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panel
display module
touch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69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69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9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9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9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模组。所述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相贴合;控制电路,向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中的至少一者提供控制信号;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翻转区和弯折区,所述控制电路设在所述翻转区上;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区包括第一覆盖膜和第二覆盖膜,所述第一覆盖膜设在与所述控制电路相同的一侧,所述第二覆盖膜设在背离所述控制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一覆盖膜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覆盖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触控显示模组,同时解决减小柔性电路板硬度和减小产品边框宽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触控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触控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在各种显示器上,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将触控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合为一体,实现了用户和设备之间的双向信息传输,便于用户与设备互动,提高了人机间信息传递效率,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人机交互界面上。在触控面板的周围设置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通过柔性电路板将触控面板与其控制电路连接。采用柔性电路板的好处在于,柔性电路板可弯折,从而减小产品尺寸。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为层叠结构,具体地,此柔性电路板100包括三层结构,分别是布线层140和位于布线层140上下相对两面的第三覆盖膜150和第四覆盖膜160,其中,布线层140中包括多条信号走线,布线层140中的信号走线用于连接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和控制电路。此外,柔性电路板可根据不同作用分为若干区域,其中,控制电路设在柔性电路板的翻转区110上,为了为所述控制电路提供稳定工作环境,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翻转区110的另一侧还设补强板300,所述柔性电路板100与显示面板或触控面板连接的部分为面板连接区130,所述翻转区110和所述面板连接区130之间还设有弯折区120,所述弯折区120在产品中弯折,使所述翻转区110与所述面板连接区130重叠,弯折区120位于布线层140上下相对的两面分别采用油墨材质的第一覆盖膜151和第二覆盖膜161。显然,油墨层的厚度和硬度均远小于第三覆盖膜150和第四覆盖膜160的厚度和硬度,因此使柔性电路板容易弯折。此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在印刷油墨时,油墨盖到补强板300上,补强板300上的胶和油墨形成高低差,结合力会变得很差,补强板300有脱落风险,为了保证补强板不脱落,柔性电路板100的弯折区120的油墨层和补强板300之间设一安全距离111。这样设计的问题在于,上述安全距离增大了控制电路与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区的距离,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控制电路的部分不透光,因此控制电路部分的尺寸往往决定了产品边框的宽度,对应到产品上,即触控显示模组边缘的不透光区域宽度增加,产品边框的宽度增加,这样显然不符合触控显示产品窄边框的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组从而减小柔性电路板强度的同时减小控制电路部分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其中,包括:
显示面板;
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贴合;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中的至少一者提供控制信号;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翻转区和弯折区,所述控制电路设在所述翻转区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区包括第一覆盖膜和第二覆盖膜,所述第一覆盖膜设在与所述控制电路相同的一侧,所述第二覆盖膜设在背离所述控制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一覆盖膜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覆盖膜。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面板连接区,所述弯折区设在所述翻转区和所述面板连接区之间,所述面板连接区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中的至少一者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布线层。
可选地,所述翻转区和所述面板连接区的布线层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覆盖膜和第四覆盖膜。
可选地,设在所述翻转区和所述面板连接区背离所述控制电路的一侧的所述第四覆盖膜与所述第二覆盖膜一体形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覆盖膜采用油墨印刷制成。
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设在所述翻转区背离所述控制电路的一侧,所述翻转区和所述补强板之间设有导电胶。
可选地,所述第二覆盖膜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孔。
可选地,所述开孔与所述布线层中的信号走线错位设置,所述开孔贯穿所述第二覆盖膜。
可选地,所述面板连接区和所述翻转区相对的面上设有标记,所述标记标注所述面板连接区和所述翻转区之间的绝缘胶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显示模组,在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区与补强板相同的一侧设覆盖膜,覆盖膜上设若干开孔以减小强度;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区的另一侧上设有油墨层,用于遮盖柔性电路板的布线层,其中,覆盖膜和补强板接触。通过上述设置,触控显示模组宽度减小,同时也避免了柔性电路板硬度过大导致翘曲。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或者模块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在本专利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专利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模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模组的柔性电路板设有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图中未示出);控制电路200,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中的至少一者提供控制信号;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通过柔性电路板100连接;补强板300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00背离控制电路200的一侧,补强板300的位置与控制电路200的位置相对应。补强板300增强柔性电路板100的强度,为所述控制电路200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其中,柔性电路板100包括翻转区110和弯折区120,控制电路200和补强板300分别设在翻转区110的正反两平面内;弯折区120能够较为容易地实现形状变化,用于控制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设置安全距离导致触控显示模组宽度增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柔性电路板100的弯折区120设置第一覆盖膜151和第二覆盖膜161,第一覆盖膜151设在与控制电路200相同的一侧,第二覆盖膜161设在背离控制电路200的一侧,所述第一覆盖膜151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覆盖膜161的硬度。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00还包括面板连接区130,面板连接区130与显示面板或触控面板连接,弯折区120设在翻转区110和面板连接区130之间。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00包括至少一个布线层140,布线层140中包括信号走线,用于连接控制电路200和显示面板或触控面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布线层140为铜箔,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铜箔上蚀刻得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00中信号走线较多,一个布线层140容纳不下时,设有多个布线层140,所述多个布线层140之间用绝缘层隔开,所述绝缘层材料主要是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翻转区110和面板连接区130的两侧包括第三覆盖膜150和第四覆盖膜160,用于覆盖布线层140中的信号走线,避免信号走线被腐蚀。控制电路200和补强板300分别设在翻转区110两侧,可以理解的是,位于所述翻转区110的布线层140和控制电路200之间的第三覆盖膜150上设有若干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于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200与布线层14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工艺,位于翻转区110、面板连接区130背离控制电路200一侧的第二覆盖膜161与位于弯折区120的第四覆盖膜160采用同种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覆盖膜161和所述第四覆盖膜160一体形成,在一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覆盖膜161、第三覆盖膜150和第四覆盖膜160采用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00的弯折区120的与控制电路200相同的一侧采用第一覆盖膜151覆盖布线层140,优选地,第一覆盖膜151为油墨层。所述第一覆盖膜151的厚度与硬度均小于第二覆盖膜161的厚度与硬度。通过上述设置,弯折区120的硬度小于柔性电路板100的其他区域,容易实现弯折;同时又避免了油墨与补强板300接触而导致安全距离的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设有补强板300以加强触控显示模组的控制电路200部分的强度,防止控制电路元件移动而影响产品可靠性。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补强板300为金属板,为了避免金属板上由于静电感应产生电荷,金属板与布线层140中的地线电连接,具体地,补强板300与布线层140之间的第三覆盖膜160上设有贯穿孔,贯穿孔与地线位置相对应,从地线引出一接口,金属板与柔性电路板100之间通过导电胶粘连,从而使金属板连接到地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柔性线路板100的弯折区120能够弯折,从而使翻转区110和面板连接区130上下贴合,减少触控显示模组的宽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转区110和面板连接区130之间通过绝缘胶粘连,为了标记绝缘胶的设置位置,翻转区110和面板连接区130相对的面上设有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柔性电路板包括一弯折区,弯折区的一侧采用油墨覆盖,另一侧采用开孔的覆盖膜覆盖,同时解决了柔性电路板硬度大导致翘曲和油墨与补强板间隔一安全距离导致产品边框增大两方面问题,提高了产品良品率。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特征不再赘述,下文主要说明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柔性电路板100的弯折区120的第二覆盖膜161上设有若干开孔121,用于减小柔性电路板100的硬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孔121与布线层140中的信号走线错位设置,避免信号走线暴露。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外壳,外壳上设有开口,开口与所述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对应,为触控显示装置和使用者的交互窗口。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贴合;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中的至少一者提供控制信号;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翻转区和弯折区,所述控制电路设在所述翻转区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区包括第一覆盖膜和第二覆盖膜,所述第一覆盖膜设在与所述控制电路相同的一侧,所述第二覆盖膜设在背离所述控制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一覆盖膜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覆盖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面板连接区,所述弯折区设在所述翻转区和所述面板连接区之间,所述面板连接区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中的至少一者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布线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区和所述面板连接区的布线层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覆盖膜和第四覆盖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翻转区和所述面板连接区背离所述控制电路的一侧的所述第四覆盖膜与所述第二覆盖膜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膜采用油墨印刷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设在所述翻转区背离所述控制电路的一侧,所述翻转区和所述补强板之间设有导电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盖膜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与所述布线层中的信号走线错位设置,所述开孔贯穿所述第二覆盖膜。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连接区和所述翻转区相对的面上设有标记,所述标记标注所述面板连接区和所述翻转区之间的绝缘胶的位置。
CN202123296915.6U 2021-12-24 2021-12-24 触控显示模组 Active CN217279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6915.6U CN217279531U (zh) 2021-12-24 2021-12-24 触控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6915.6U CN217279531U (zh) 2021-12-24 2021-12-24 触控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9531U true CN217279531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9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6915.6U Active CN217279531U (zh) 2021-12-24 2021-12-24 触控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9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17884B2 (en) Integrated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20127095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an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panel
US7205909B2 (en) Touch panel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0470460C (zh) 触摸面板
KR20130020533A (ko) 플렉시블 기판 및 터치패널
CN103135847A (zh) 双面的触感面板与挠性电路粘接
KR20090131661A (ko) 플렉시블 프린트 배선판, 터치 패널,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CN103327729A (zh) 电子装置的软性电路板接合结构
KR20200007110A (ko) 표시 장치
US20170160827A1 (en) Touch sensor,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3502929U (zh) 触控面板
JP2015026343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シー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7279531U (zh) 触控显示模组
CN101615095B (zh) 整合式触控面板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10837309A (zh) 触控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52932A (zh) 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及包括它的窗口面板一体型的静电电容触控面板
CN205210843U (zh) 移动终端及其压力触控屏
CN101498978A (zh) 触摸屏
KR102521876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03282754U (zh) 软性电路板
JP6771102B2 (ja) スイッチ
CN109669569B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2867241A (zh) 印刷电路板及包含该印刷电路板的显示装置
KR102175544B1 (ko) 터치패널
WO2015015691A1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シー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