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9930U - 安全气囊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59930U
CN217259930U CN202220766695.4U CN202220766695U CN217259930U CN 217259930 U CN217259930 U CN 217259930U CN 202220766695 U CN202220766695 U CN 202220766695U CN 217259930 U CN217259930 U CN 217259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avity
connection point
airba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666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垚
孟强
马建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iled Critical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to CN2022207666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59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59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59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连接有外部拉绳,所述外部拉绳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腔室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腔室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连接外部拉绳,外部拉绳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接。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之间的外部拉绳能够起到保持第二腔室的位置和展开后的形状的作用。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气囊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现有的顶气囊安装在车顶,当发生碰撞时,气囊从车顶向下展开。展开后的气囊腔室包括两部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上方,第一腔室呈扁平状,第二腔室大致为球状并且朝向人体的方向展开。由于第二腔室展开的体积较大,较难控制腔室展开后的形状和位置。并且,当安全气囊受到人体头部的冲击时,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接缝会很弱,容易导致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接缝处被撕裂,从而丧失了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有利于保持第二腔室展开后的形状和位置,并且增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接缝处的连接强度的安全气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保持第二腔室展开后的形状和位置,并且增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接口处的连接强度的安全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安全气囊,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连接有外部拉绳,所述外部拉绳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腔室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腔室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通过薄弱接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通过保护接缝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腔室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通过保护接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有腔室接缝,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接点之间的所述外部拉绳的长度小于所述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点到所述第三连接点的截面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点相比于所述第三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上靠近内侧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展开后为扁平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展开后为球状。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气囊为顶气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连接外部拉绳,外部拉绳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接。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之间的外部拉绳能够起到保持第二腔室的位置和展开后的形状的作用。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展开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挡风玻璃、2-控制面板、3-第一腔室、4-第二腔室、5-头部、6-外部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安全气囊包括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第一腔室3位于第二腔室4的上方,第二腔室4与第一腔室3之间连接有外部拉绳6,外部拉绳6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点A和第二连接点B,第一连接点A与第一腔室3连接,第二连接点B与第二腔室4连接。
具体为,第一腔室3展开后为扁平状,第一腔室3从车顶沿挡风玻璃1向下展开,直到与控制面板2接触,第一腔室3能够起到支撑第二腔室4的作用。
第二腔室4展开为球状,第二腔室4从第一腔室3朝向人体所在方向展开,第二腔室4展开的体积大于第一腔室3的体积,起到保护人体的头部5和胸部的作用。
外部拉绳6包括第一连接点A和第二连接点B,第一连接点A与第一腔室3连接,第二连接点B与第二腔室4连接。
外部拉绳6的第一连接点A与第二连接点B之间的长度,用于限制第二腔室4展开后的位置和形状,防止第二腔室4由于体积过大,而无法展开到期望的位置。
较佳地,第一连接点A与第一腔室3之间通过薄弱接缝连接。当发生碰撞时,人体的头部5与外部拉绳6接触时,使得第一连接点A与第一腔室3之间断开,人体的头部5能够进入到第一腔室3与第二腔室4之间的空间中,该空间对头部5起到保护的作用。
可选地,第二连接点B与第二腔室4之间也可以通过薄弱接缝连接。
较佳地,仅有第一连接点A与第一腔室3之间通过薄弱接缝连接,第二连接点B与第二腔室4之间通过保护接缝连接。当发生碰撞时,人体的头部5与外部拉绳6接触时,使得第一连接点A与第一腔室3之间断开,第二连接点B仍然与第二腔室4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三连接点C,第三连接点C与第一腔室3连接,第三连接点C与第一腔室3之间通过保护接缝连接。
当第一连接点A与第一腔室3之间断开后,第二连接点B和第三连接点C仍然连接第二腔室4和第一腔室3,外部拉绳6中CB长度大于AB长度的,CB长度能够限制第二腔室4的变形,防止第二腔室4过度变形后,降低对头部5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腔室3与第二腔室4之间设有腔室接缝E,第二连接点B与第三连接点C之间的外部拉绳6的长度小于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上第二连接点B到第三连接点C的截面长度。
具体为,由于第一腔室3与第二腔室4之间通过腔室接缝E连接,当气囊受到人体头部5的冲击时,第一腔室3与第二腔室4之间的腔室接缝E容易撕裂,从而丧失了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由于外部拉绳6的CDB的长度小于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表面的CEB的长度,能够避免腔室接缝E的撕裂,并且控制第二腔室4的变形。其中,D点为外部拉绳6的对折点,该对折点位于靠近腔室接缝E的位置。
可选地,第一腔室3与第二腔室4之间还可以不设置腔室接缝E,第一腔室3与第二腔室4通过编织一体成型。此时,第二连接点B和第三连接点C之间的外部拉绳6仅起到限制第二腔室4的变形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点A相比于第三连接点C位于第一腔室3上靠近内侧的位置。
这里的“内侧”是指更接近车内人体的方向,当人体与外部拉绳6接触时,第一连接点A先断开,第三连接点C保持与第一腔室3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安全气囊可以为顶气囊,或其他包括至少两个腔室的气囊。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安全气囊,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连接有外部拉绳,所述外部拉绳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腔室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腔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通过薄弱接缝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通过保护接缝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腔室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通过保护接缝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有腔室接缝,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接点之间的所述外部拉绳的长度小于所述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点到所述第三连接点的截面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相比于所述第三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上靠近内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展开后为扁平状。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展开后为球状。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为顶气囊。
CN202220766695.4U 2022-03-31 2022-03-31 安全气囊 Active CN217259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6695.4U CN217259930U (zh) 2022-03-31 2022-03-31 安全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6695.4U CN217259930U (zh) 2022-03-31 2022-03-31 安全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59930U true CN217259930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4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66695.4U Active CN217259930U (zh) 2022-03-31 2022-03-31 安全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599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6270B (zh) 后排座椅安全气囊模块
US6880666B2 (en) Automotive outboard air bag system
JP5829288B2 (ja) 車両用の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
CN105946782B (zh) 车外用安全气囊
EP1759936A1 (en) Driver's leg protection apparatus
US20140110922A1 (en) Head protection device and guiding bracket
EP2565085B1 (en) Front passenger seat air bag device
JP2002020907A (ja) 自動膨張式胴衣
CN210653007U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JP4419696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7259930U (zh) 安全气囊
JP2019081497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145803A1 (en) Low volume driver airbag
KR100771991B1 (ko) 휴대용 에어백
JP2012254712A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構造
JP4377855B2 (ja) 衝突物保護装置
JP4313641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WO2015146361A1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09757037U (zh) 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
EP2565086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ushion for front passenger seat air bag device
JP4320591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EP1481854A1 (en) Airbag comprising tearable support band
CN212332583U (zh) 车辆侧气囊及车辆
CN105128807A (zh) 汽车驾驶室内的四肢保护气囊
JP2021008206A (ja)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