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0485U - 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0485U
CN217230485U CN202220624979.XU CN202220624979U CN217230485U CN 217230485 U CN217230485 U CN 217230485U CN 202220624979 U CN202220624979 U CN 202220624979U CN 217230485 U CN217230485 U CN 217230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ludge
sedimentation tank
dosing devic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249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兴伟
李刚
苏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hichua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hichua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hichua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hichua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249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0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0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0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格栅池、初沉池、曝气调节池、微电解池、芬顿氧化反应池、混沉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本实用新型采用高级氧化工艺和生化处理工艺相结合,处理效果好,采用高级氧化工艺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后,最大限度的利益微生物自身代谢作用,运行成本低,能够实现对聚氨酯污水有效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总称,通过改变聚氨酯的原料组成,可以得到不同软硬度的产品,包括油漆涂料、泡沫塑料、弹性纤维等。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聚氨酯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软泡、硬泡、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胶、聚氨酯密封膏、聚氨酯涂料等聚氨酯材料在交通运输、家具、建筑、家电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聚氨酯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相较于其他废水,聚氨酯生产废水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1、废水中污染物含量普遍较高且成分复杂,直接排放会使环境酸碱失衡;2、废水中污染物多为醛类、有机酸和惰性溶剂等化合物,稳定性好,难以降解,生化降解时间较长,同时其含有的较高浓度的甲醛毒性较大,不仅会导致水中微生物死亡而且会损伤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可疑致癌物,若不加以治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水质恶化、影响生态环境;3、废水排水量、水质变化波动大,比如水体中cod浓度(单位:mg/L)可以在几千到几万的范围内波动变化。
以上三个特点导致废水的可生化性能较差,使得废水必须经过充分的处理后,才能达到排放要求。目前的污水处理方式中,生化处理由于运行成本低、操作方法简单等特点,已成为处理工业废水较为广谱且适用性较强的办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聚氨酯生产废水本身含有较高浓度的甲醛,其毒性会对生化处理系统造成抑制作用,不但难以达到废水生物降解的目的,反而甚至有可能造成微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处理系统崩溃。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亟须提出一种成本低、综合处理效果好、具有适应水量负荷、水质波动变化大的处理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采用高级氧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以达到对聚氨酯生产废水的有效治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格栅池、初沉池、曝气调节池、微电解池、芬顿氧化反应池、混沉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所述格栅池中设置有回转式格栅;所述初沉池为竖流沉淀池,其中心设置导流筒,四周设置溢流堰,所述曝气调节池设置浮球液位计与污水提升泵,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系统,与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微电解池内设置在线pH计、铁碳填料和穿孔曝气系统,所述穿孔曝气系统通过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所述曝气调节池与所述微电解池的连接管道安装有管道混合器,与酸加药装置连接;所述芬顿氧化反应池分三格,分别通过过流孔洞连接,第一格反应区通过管道与双氧水加药装置连接,第二格反应区通过管道与碱加药装置连接,反应区内设置有在线pH计,第三格反应区通过管道与PAM加药装置连接,三格反应区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混沉池为竖流沉淀池,其中心设置导流筒,四周设置溢流堰;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置有软性填料与潜水搅拌机;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设置软性填料和混合液回流泵,底部设置具有止回装置的微孔管式曝气器,与罗茨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二沉池中设置斜管填料,池顶四周设置溢流堰;所述初沉池、混沉池、二沉池设置有污泥泵,通过管道与污泥池连接;所述污泥池含有1套将污泥进行干化处理的污泥处理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酸加药装置、双氧水加药装置、碱加药装置与PAM加药装置为单桶二泵式撬装,所述碱加药装置与PAM加药装置桶顶部安装有搅拌器。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调理加药装置、污泥螺杆泵和叠螺压滤机,所述污泥螺杆泵一端与污泥池连通,另一端与叠螺压滤机连通,所述叠螺压滤机通过一回水管与曝气调节池连接,所述污泥调理加药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叠螺压滤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级氧化工艺和生化处理工艺相结合,处理效果好,采用高级氧化工艺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后,最大限度的利益微生物自身代谢作用,运行成本低,能够实现对聚氨酯污水有效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图中:1、格栅池,1.1、回转式格栅,2、初沉池,2.1、初沉池导流筒,2.2、初沉池溢流堰,3、曝气调节池,3.1、浮球液位计,3.2、曝气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3.3、曝气调节池污水提升泵,4、微电解池,4.1、管道混合器,4.2、酸加药装置,4.3、铁碳填料,4.4、微电解池穿孔曝气系统,4.5、微电解池在线pH计,5、芬顿氧化反应池第一格反应区,5.1、芬顿氧化反应池第一格反应区搅拌装置,5.2、双氧水加药装置,6、芬顿氧化反应池第二格反应区,6.1、芬顿氧化反应池第二格反应区搅拌装置,6.2、芬顿氧化反应池第二格反应区在线pH计,6.3、碱加药装置,7、芬顿氧化反应池第三格反应区,7.1、芬顿氧化反应池第二格反应区搅拌装置,7.2、PAM加药装置,8,混沉池,8.1、混沉池导流筒,8.2、混沉池溢流堰,8.3、混沉池污泥泵,9、水解酸化池,9.1、水解酸化池软性填料, 9.2、潜水搅拌机,10、生物接触氧化池,10.1、生物接触氧化池软性填料,10.2、微孔管式曝气器,10.3、混合液回流泵,11、二沉池,11.1、斜管填料,11.2二沉池溢流堰,11.3、二沉池污泥泵,12、罗茨鼓风机,13、污泥池,13.1、叠螺压滤机,13.2、污泥螺杆泵,13.3、污泥调理加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案结合附图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其由格栅池1、初沉池2、曝气调节池3、微电解池4、芬顿氧化反应池、混沉池8、水解酸化池9、生物接触氧化池10、二沉池11、污泥池13组成;聚氨酯生产废水从格栅池1一侧流入,流经回转式格栅1.1,滤除大的漂浮物后,自流进入初沉池2,在初沉池2中比重较大的固体颗粒物沉淀于底部泥斗内,上清液自流进入曝气调节池3内,污水在曝气调节池3内通过曝气搅拌系统3.2的搅拌作用进行水量调节、水质均化,后由污水提升泵3.3通过管道泵至微电解池4,管道上设管道混合器4.1来水在此与酸加药装置4.2投加的酸反应调节pH至2~4,经铁碳微电解反应后,出水自流进入芬顿氧化反应池第一格反应区5,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的[·OH]、[H]、[O]、Fe2+、Fe3+等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坏废水中的基团,将难处理的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有机物,经加碱调整pH值后加入PAM,生成大量絮体,之后废水自流进入混沉池8,反应后的絮体经重力作用沉淀于池底,上清液自流进入水解酸化池9,在池中利用缺氧菌进行水解、酸化过程,大分子有机物逐步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出水通过管道自流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10,在池中通过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去除大部分污染物质,出水通过管道自流进入二沉池11。在二沉池11中污水中的污泥通过重力作用沉降于池底泥斗中,上清液通过管道自流排放。初沉池2、混沉池8与二沉池11分别安装有污泥泵,将污泥通过管道泵至污泥池13。污泥池13中的污泥通过污泥螺杆泵泵13.2至叠螺压滤机13.1进行压滤脱水,脱水后污泥外运进行无害化处理,滤下液通过一回水管进入曝气调节池3,避免二次污染。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格栅池、初沉池、曝气调节池、微电解池、芬顿氧化反应池、混沉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所述格栅池中设置有回转式格栅;所述初沉池为竖流沉淀池,其中心设置导流筒,四周设置溢流堰,所述曝气调节池设置浮球液位计与污水提升泵,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系统,与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微电解池内设置在线pH计、铁碳填料和穿孔曝气系统,所述穿孔曝气系统通过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所述曝气调节池与所述微电解池的连接管道安装有管道混合器,与酸加药装置连接;所述芬顿氧化反应池分三格,分别通过过流孔洞连接,第一格反应区通过管道与双氧水加药装置连接,第二格反应区通过管道与碱加药装置连接,反应区内设置有在线pH计,第三格反应区通过管道与PAM加药装置连接,三格反应区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混沉池为竖流沉淀池,其中心设置导流筒,四周设置溢流堰;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置有软性填料与潜水搅拌机;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设置软性填料和混合液回流泵,底部设置具有止回装置的微孔管式曝气器,与罗茨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二沉池中设置斜管填料,池顶四周设置溢流堰;所述初沉池、混沉池、二沉池设置有污泥泵,通过管道与污泥池连接;所述污泥池含有1套将污泥进行干化处理的污泥处理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加药装置、双氧水加药装置、碱加药装置与PAM加药装置为单桶二泵式撬装,所述碱加药装置与PAM加药装置桶顶部安装有搅拌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调理加药装置、污泥螺杆泵和叠螺压滤机,所述污泥螺杆泵一端与污泥池连通,另一端与叠螺压滤机连通,所述叠螺压滤机通过一回水管与曝气调节池连接,所述污泥调理加药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叠螺压滤机连接。
CN202220624979.XU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7230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4979.XU CN217230485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4979.XU CN217230485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0485U true CN217230485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42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24979.XU Active CN217230485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0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7589B (zh) 一种利用铁碳芬顿预处理-ubf-a/o处理染料废水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6830544A (zh) 微电解‑芬顿‑egsb‑a/o‑bco‑baf‑混凝处理制药废水系统
CN101200339B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CN102452770A (zh) 一种生化与高级氧化耦合的污水处理工艺
CN101391853A (zh) 化工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及装置
CN218454092U (zh) 一种发动机厂难降解含油废水处理系统
CN101659502B (zh) 利用高脱氮合建式奥鲍尔氧化沟处理垃圾渗液的方法
CN201842730U (zh) 一种高有机物浓度和高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系统
CN104710077B (zh) 合成橡胶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0563282A (zh) 一种氨基树脂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1141834U (zh) 精细化工园区污水处理系统
CN113371923A (zh) 一种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6236438U (zh) 一种垃圾挤压渗滤液的预处理系统
CN217230485U (zh) 一种聚氨酯废水处理系统
CN111252994A (zh) 一种食用菌废水处理方法
CN111153551A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CN110655265A (zh) 一种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10237406U (zh) 一种假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0635848U (zh) 一种发制品废水高效脱氮系统
CN111252998A (zh) 食用菌废水处理方法
CN112408707A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废水处理工艺
CN216236576U (zh) 一种垃圾挤压水的高效处理系统
CN105347623A (zh) 一种生活污水综合处理方法
CN105461163A (zh) 湿纺腈纶生产聚合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8478634U (zh) 一种木材加工废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