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0448U -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0448U
CN217230448U CN202221167601.8U CN202221167601U CN217230448U CN 217230448 U CN217230448 U CN 217230448U CN 202221167601 U CN202221167601 U CN 202221167601U CN 217230448 U CN217230448 U CN 217230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communicated
sludge
outlet
sediment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676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燕霞
李郭军
王新栋
刘立文
唐秀华
魏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y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y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y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y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676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0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0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0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预沉池,所述预沉池的顶部出口连通有搅拌部,所述搅拌部的顶部出口连通有沉淀部,所述沉淀部的顶部出口连通有pH调节池和回用清水池,所述pH调节池的顶部出口连通有出水缓冲池,所述预沉池的底部出口连通有污泥缓冲池,所述沉淀部的底部出口与所述污泥缓冲池连通,所述搅拌部连通有加药调理部。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废水处理设计,使得污泥深度脱水冲洗水、压滤水得到有效处理,实现纳管排放,同时设置清水回用可减少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冲洗水用量。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处于高速的发展的过程,经济和科技实力也在不断地提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泥,这些高含水率的污泥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堆放,不仅会占用大范围空地,污泥中的有害细菌、微生物还会危害周围环境,甚至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技术日趋成熟,其中污泥深度脱水设备应用较为广泛,污泥在深度脱水后,设备需要大量的冲洗水冲洗,会产生大量的冲洗水和压滤液的混合液,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将混合液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直接排放,并不回收再利用,用水量较大,造成水资源浪费。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节约使用水资源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预沉池,所述预沉池的顶部出口连通有搅拌部,所述搅拌部的顶部出口连通有沉淀部,所述沉淀部的顶部出口连通有pH调节池和回用清水池,所述pH调节池的顶部出口连通有出水缓冲池,所述预沉池的底部出口连通有污泥缓冲池,所述沉淀部的底部出口与所述污泥缓冲池连通,所述搅拌部连通有加药调理部。
优选的,所述搅拌部包括快速搅拌池,所述快速搅拌池的入口与所述预沉池的顶部出口连通,所述快速搅拌池的底部出口连通有中速搅拌池的入口,所述中速搅拌池的顶部出口连通有慢速搅拌池的入口,所述慢速搅拌池的顶部出口与所述沉淀部连通,所述快速搅拌池、所述中速搅拌池、所述慢速搅拌池与所述加药调理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沉淀部包括第一混凝沉淀池和第二混凝沉淀池,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入口均与所述慢速搅拌池的顶部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底部出口与所述污泥缓冲池连通。
优选的,所述加药调理部包括酸碱性药剂投加系统、混凝剂加药系统、絮凝剂加药系统,所述酸碱性药剂投加系统与所述快速搅拌池连通,所述混凝剂加药系统与所述中速搅拌池连通,所述絮凝剂加药系统与所述慢速搅拌池连通。
优选的,所述预沉池的顶部出口连通有预沉池排泥泵,所述预沉池排泥泵的出口与所述污泥缓冲池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底部出口连通有混凝沉淀池排泥泵,所述混凝沉淀池排泥泵的出口与所述污泥缓冲池连通。
优选的,所述污泥缓冲池的出口连通有污泥螺杆泵,所述污泥螺杆泵的出口连通有高压带式连续污泥深度脱水系统。
优选的,所述回用清水池的出口连通有回用水提升泵,所述回用水提升泵的出口连通有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冲洗水箱。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计,通过沉淀、加药混合、混凝沉淀等方式,使得污泥深度脱水冲洗水、压滤水得到有效处理,最终实现纳管排放。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采用分单元紧凑有序的布局方案,用最小的占地面积,满足污水处理所需的工艺要求。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采用回用水提升系统,可以减少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冲洗水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布置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5为图2中C-C剖视图;
图6为酸碱性药剂投加系统示意图;
图7为混凝剂加药系统示意图;
图8为絮凝剂加药系统示意图。
其中,1、预沉池;2、快速搅拌池;3、中速搅拌池;4、慢速搅拌池;5、第一混凝沉淀池;6、第二混凝沉淀池;7、pH调节池;8、回用清水池;9、出水缓冲池;10、污泥缓冲池;11、预沉池排泥泵;12、混凝沉淀池排泥泵;13、污泥螺杆泵;14、回用水提升泵;15、酸碱性药剂投加系统;16、混凝剂加药系统;17、絮凝剂加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预沉池1,预沉池1的顶部出口连通有搅拌部,搅拌部的顶部出口连通有沉淀部,沉淀部的顶部出口连通有pH调节池7和回用清水池8,pH调节池7的顶部出口连通有出水缓冲池9,预沉池1的底部出口连通有污泥缓冲池10,沉淀部的底部出口与污泥缓冲池10连通,搅拌部连通有加药调理部。
进一步的,搅拌部与pH调节池7并排布置,预沉池1、出水缓冲池9、污泥缓冲池10布置在搅拌部与pH调节池7一侧,沉淀部布置在搅拌部与pH调节池7另一侧,回用清水池8布置在沉淀部远离搅拌部与pH调节池7的一侧。
预沉池1为竖流式沉淀池结构,可有效进行泥水分离,污泥在预沉池1中停留0.5-1.5h,去除一部分悬浮物,减少混凝阶段的加药量。污泥缓冲池10可以存储、浓缩污泥,方便后续脱水处理,回用清水池8储存出水,用作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冲洗水。
pH调节池7出水碱性较强时,投加H2SO4溶液将pH调整至6-9,pH调节池7出水酸性较强时,投加NaOH溶液将pH调整至6-9,出水调节pH后通过顶部出口进入到出水缓冲池9储存,最终纳管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由钢板拼接而成,钢板厚度为10-12mm,采用拼接式钢板结构,施工方便快捷。
进一步优化方案,搅拌部包括快速搅拌池2,快速搅拌池2的入口与预沉池1的顶部出口连通,快速搅拌池2的底部出口连通有中速搅拌池3的入口,中速搅拌池3的顶部出口连通有慢速搅拌池4的入口,慢速搅拌池4的顶部出口与沉淀部连通,快速搅拌池2、中速搅拌池3、慢速搅拌池4与加药调理部连通。
快速搅拌池2、中速搅拌池3、慢速搅拌池4内均安装有搅拌装置,快速搅拌池2中的搅拌装置转速40-60r/min,污水停留时间10-15min;中速搅拌池3中的搅拌装置转速10-20r/min,污水停留时间10-15min;慢速搅拌池4中的搅拌装置转速5-10r/min,污水停留时间10-15min。
进一步优化方案,沉淀部包括第一混凝沉淀池5和第二混凝沉淀池6,第一混凝沉淀池5、第二混凝沉淀池6的入口均与慢速搅拌池4的顶部出口连通,第一混凝沉淀池5、第二混凝沉淀池6的底部出口与污泥缓冲池10连通。
第一混凝沉淀池5、第二混凝沉淀池6采用斜管沉淀池形式,表面负荷为2-5m3/(㎡·h),在第一混凝沉淀池5、第二混凝沉淀池6底部通过刮泥机将污泥清理到污泥斗中。
第一混凝沉淀池5与第二混凝沉淀池6并列设置,提高处理效率。
进一步优化方案,加药调理部包括酸碱性药剂投加系统15、混凝剂加药系统16、絮凝剂加药系统17,酸碱性药剂投加系统15与快速搅拌池2连通,混凝剂加药系统16与中速搅拌池3连通,絮凝剂加药系统17与慢速搅拌池4连通。
酸碱性药剂投加系统15包括酸碱溶药箱、酸碱投加泵,酸碱性药剂投加系统15配套pH检测装置,将进水pH控制在7-9,混凝剂加药系统16包括混凝剂溶药箱、混凝剂加药泵,通过混凝剂加药系统16投加混凝剂,使废水和混凝剂混合均匀,废水中颗粒脱稳聚集成较小絮体,混凝剂可采用PAC、PFS、三氯化铁,絮凝剂加药系统17包括絮凝剂配置装置、絮凝剂投加泵,使废水中颗粒与阴离子PAM均匀混合,相互聚集成较大絮体,絮凝剂可采用PAM。
进一步优化方案,预沉池1的顶部出口连通有预沉池排泥泵11,预沉池排泥泵11的出口与污泥缓冲池10连通。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混凝沉淀池5、第二混凝沉淀池6的底部出口连通有混凝沉淀池排泥泵12,混凝沉淀池排泥泵12的出口与污泥缓冲池10连通。
进一步优化方案,污泥缓冲池10的出口连通有污泥螺杆泵13,污泥螺杆泵13的出口连通有高压带式连续污泥深度脱水系统。
进一步优化方案,回用清水池8的出口连通有回用水提升泵14,回用水提升泵14的出口连通有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冲洗水箱。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1、初步沉淀阶段
预沉池1为污水处理设备前端预处理池,待处理废水在预沉池1中初步沉淀,沉淀在底部的污泥通过预沉池排泥泵11输送至污泥缓冲池10中储存,污泥缓冲池10中污泥通过污泥螺杆泵13输送至高压带式连续污泥深度脱水系统进行脱水。
2、调理废水pH阶段
预沉池1上清液通过顶部出口溢流至快速搅拌池2中,在快速搅拌池2中投加酸或碱药剂调整废水的pH为7-9,快速搅拌池2中设置搅拌桨,起将污水与酸或碱药剂混合均匀的作用。
3、废水混凝阶段
快速搅拌池2中调理pH后的废水通过底部出口进入到中速搅拌池3中,在中速搅拌池3中投加混凝剂,中和污泥颗粒所带电荷,使其脱离稳定状态,相互聚集,中速搅拌池3中设置搅拌桨,将污水与混凝剂混合均匀。
4、废水絮凝阶段
中速搅拌池3中废水通过顶部出口溢流至慢速搅拌池4中,在慢速搅拌池4中投加絮凝剂,使污泥形成较大絮体加速沉降,慢速搅拌池4中设置搅拌桨,将污水与絮凝剂混合均匀。
5、泥水分离阶段
慢速搅拌池4顶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混凝沉淀池5和第二混凝沉淀池6中,絮凝后的废水在第一混凝沉淀池5和第二混凝沉淀池6中进行沉淀,沉淀在底部的污泥通过管道连接混凝沉淀池排泥泵12,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泥缓冲池10中,污泥缓冲池10中污泥通过污泥螺杆泵13输送至高压带式连续污泥深度脱水系统进行脱水。
6、出水pH调节阶段
第一混凝沉淀池5和第二混凝沉淀池6的上清液通过顶部出口流入到pH调节池7中,在池中与酸或碱药剂混合均匀,使出水pH达到6-9后,通过顶部出口流入到出水缓冲池9中,最终纳管排放。
7、清水回用
第一混凝沉淀池5和第二混凝沉淀池6的上清液通过顶部出口流入到回用清水池8中,回用水提升泵14将回用水提升至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冲洗水箱,用作污泥深度脱水系统的冲洗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沉池(1),所述预沉池(1)的顶部出口连通有搅拌部,所述搅拌部的顶部出口连通有沉淀部,所述沉淀部的顶部出口连通有pH调节池(7)和回用清水池(8),所述pH调节池(7)的顶部出口连通有出水缓冲池(9),所述预沉池(1)的底部出口连通有污泥缓冲池(10),所述沉淀部的底部出口与所述污泥缓冲池(10)连通,所述搅拌部连通有加药调理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包括快速搅拌池(2),所述快速搅拌池(2)的入口与所述预沉池(1)的顶部出口连通,所述快速搅拌池(2)的底部出口连通有中速搅拌池(3)的入口,所述中速搅拌池(3)的顶部出口连通有慢速搅拌池(4)的入口,所述慢速搅拌池(4)的顶部出口与所述沉淀部连通,所述快速搅拌池(2)、所述中速搅拌池(3)、所述慢速搅拌池(4)与所述加药调理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部包括第一混凝沉淀池(5)和第二混凝沉淀池(6),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5)、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6)的入口均与所述慢速搅拌池(4)的顶部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5)、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6)的底部出口与所述污泥缓冲池(1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调理部包括酸碱性药剂投加系统(15)、混凝剂加药系统(16)、絮凝剂加药系统(17),所述酸碱性药剂投加系统(15)与所述快速搅拌池(2)连通,所述混凝剂加药系统(16)与所述中速搅拌池(3)连通,所述絮凝剂加药系统(17)与所述慢速搅拌池(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沉池(1)的顶部出口连通有预沉池排泥泵(11),所述预沉池排泥泵(11)的出口与所述污泥缓冲池(1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5)、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6)的底部出口连通有混凝沉淀池排泥泵(12),所述混凝沉淀池排泥泵(12)的出口与所述污泥缓冲池(1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缓冲池(10)的出口连通有污泥螺杆泵(13),所述污泥螺杆泵(13)的出口连通有高压带式连续污泥深度脱水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用清水池(8)的出口连通有回用水提升泵(14),所述回用水提升泵(14)的出口连通有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冲洗水箱。
CN202221167601.8U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7230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7601.8U CN217230448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7601.8U CN217230448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0448U true CN217230448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3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67601.8U Active CN217230448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04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45995U (zh) 一种加磁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CN102627375A (zh) 一种受污染河湖水集成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3613252A (zh) 一种处理光伏有机废水的装置和工艺
CN208829353U (zh) 污水处理沉淀装置
KR101261839B1 (ko) 반류수 처리장치
CN203440183U (zh) 矿井疏矸排水回用电厂的深度处理系统
CN104556578B (zh) 一种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CN209292153U (zh) 一体化高效磁混凝水处理装置
CN217230448U (zh)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配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CN211367069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器
CN100443425C (zh) 中小型污水源快速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快速型污水处理站
CN206927676U (zh) 一种煤泥回流混凝沉淀设备
CN216023314U (zh) 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
CN103304053A (zh) 矿井疏矸排水转化为生产用水的处理系统
CN209456210U (zh) 一种用于锅炉补给水处理自用水合理回用系统
CN206384994U (zh) 一种基于磁分离工艺的再生水补给系统
CN205710029U (zh) 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
CN212450984U (zh) 一种中型人工砂石加工后的废水处理系统
CN204529520U (zh) 煤层气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9217827U (zh) 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
CN110790444A (zh)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的磁化沉淀池及其净化方法
CN219297249U (zh) 磁絮凝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CN110156265A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8667431U (zh) 一种新型降低生活污水氨氮处理装置
CN211770827U (zh) 制备燃料乙醇中降总磷废水处理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