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23314U - 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23314U
CN216023314U CN202121648399.6U CN202121648399U CN216023314U CN 216023314 U CN216023314 U CN 216023314U CN 202121648399 U CN202121648399 U CN 202121648399U CN 216023314 U CN216023314 U CN 216023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spiral
floccul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483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岳峰
郝春霞
郑阳
张佳
包魏伟
李买军
郝利平
余占军
党平
赛世杰
张娜
韩尚国
党俊丰
阿云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Jiuke Kangr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Jiuke Kangr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Jiuke Kangr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Jiuke Kangr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483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23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23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23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包括下部相互连通的絮凝池和沉淀池,三块隔板将絮凝池内部分为从进水口到沉淀池依次设置的混凝池、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和缓冲池;在混凝池、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内部分别竖直设置有一根螺旋管。优点:集混凝、絮凝和沉降为一体,且通过螺旋管与加药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药剂与污水的充分混合,不需外加机械搅拌结构,节省机械费用及用电损耗,且设备体积小,节省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絮凝沉淀是颗粒物在水中作絮凝沉淀的过程。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其中悬浮物的胶体及分散颗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状体且在沉降过程中它们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质量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增加。地面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矾花,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悬浮物,活性污泥在沉淀过程中都会出现絮凝沉淀的现象。常见的絮凝沉淀装置主要包括相互连通的絮凝池和沉降池,在絮凝池中加入药剂,由于药剂集中投放,为了提高絮凝效果,需要利用机械搅拌结构使药剂和水进行充分混合,增强絮凝效果。但是,由于机械搅拌结构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且需要电机带动,电耗较大,不利于节约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电损耗的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包括下部相互连通的絮凝池和沉淀池,在远离所述沉淀池的所述絮凝池的侧壁上部开设有进水口,由所述进水口到所述沉淀池的所述絮凝池内固定有三块隔板,三块所述隔板将所述絮凝池内部分为从进水口到沉淀池依次设置的混凝池、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和缓冲池;在所述混凝池、所述第一絮凝池、所述第二絮凝池内部分别竖直设置有一根螺旋管,所述混凝池内的所述螺旋管顶端的螺旋进口与所述絮凝池的侧壁上部连通,所述第一絮凝池内的所述螺旋管顶端的螺旋进口与所述混凝池的侧壁上部连通,所述第二絮凝池与所述第一絮凝池的下部之间的隔板上设有连通口,在所述连通口上方的所述第二絮凝池的内壁上横向固定有集水板,所述第二絮凝池底端的螺旋进口与所述集水板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二絮凝池和所述缓冲池之间的所述隔板的上部设有溢流口;在每根所述螺旋管的螺旋进口上均连通有加药管,在所述加药管上安装有加药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管为变径螺旋管。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管为从螺旋进口到螺旋出口直径逐渐增大的扩径螺旋管。
进一步的,在所述混凝池底部、所述第一絮凝池的底部、集水板的底部以及所述缓冲池的底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絮凝池的外部连通的排空管,在所述排空管上安装有排空控制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沉淀池的上部安装有斜板沉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第一絮凝池内的所述螺旋管的螺旋出口呈喇叭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集混凝、絮凝和沉降为一体,且通过螺旋管与加药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药剂与污水的充分混合,不需外加机械搅拌结构,节省机械费用及用电损耗,且设备体积小,节省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絮凝池1、混凝池11、第一絮凝池12、第二絮凝池13、缓冲池14、沉淀池2、进水口3、隔板4、连通口41、溢流口42、螺旋管5、螺旋进口51、集水板6、加药管7、加药控制阀8、排空管9、排空控制阀10、斜板沉降组件101。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包括下部相互连通的絮凝池1和沉淀池2,在沉淀池2的上部安装有斜板沉降组件101;在远离沉淀池2的絮凝池1的侧壁上部开设有进水口3,由进水口3到沉淀池2的絮凝池1内固定有三块隔板4,三块隔板4将絮凝池1内部分为从进水口3到沉淀池2依次设置的混凝池11、第一絮凝池12、第二絮凝池13和缓冲池14;在混凝池11、第一絮凝池12、第二絮凝池13内部分别竖直设置有一根螺旋管5,螺旋管5为从螺旋进口51到螺旋出口直径逐渐增大的扩径螺旋管,混凝池11和第一絮凝池12内的螺旋管5的螺旋出口呈喇叭状;混凝池11内的螺旋管5顶端的螺旋进口51与絮凝池1的侧壁上部连通,第一絮凝池12内的螺旋管5顶端的螺旋进口51与混凝池11的侧壁上部连通,第二絮凝池13与第一絮凝池12的下部之间的隔板4上设有连通口41,在连通口41上方的第二絮凝池13的内壁上横向固定有集水板6,第二絮凝池13底端的螺旋进口51与集水板6的下部连通;第二絮凝池13和缓冲池14之间的隔板4的上部设有溢流口42;在每根螺旋管5的螺旋进口51上均连通有加药管7,在加药管7上安装有加药控制阀8。
在混凝池11底部、第一絮凝池12的底部、集水板6的底部以及缓冲池14的底部均设置有与絮凝池1的外部连通的排空管9,在排空管9上安装有排空控制阀10。
使用说明:污水通过进水口3进入混凝池11内的螺旋管5中,同时碱药剂从对应的加药管7中加入与污水混合一起进入螺旋中,通过螺旋管5形成密实的旋转水流,且压力逐渐变小能让碱药剂与污水充分融合,又可以减小水流冲击产生的噪声,底部设置有喇叭口状的出水口,可以有效减少沉淀物的上浮;加入碱药剂是为了让污水处于碱性环境,利于下一步处理;
污水进入混凝池11内部后向上流动进入到第一絮凝池12内的螺旋管5的螺旋进口51内,PFS药剂通过对应的加药管7进入第一絮凝池12内的螺旋管5中混合,其混合沉淀原理同混凝池11相似;加入PFS药剂(聚合硫酸铁)使污水中杂质形成矾花;
第一絮凝池12内的污水通过连通口41进入到集水板6下方的第二絮凝池13中,之后进入到第二絮凝池13中的螺旋管5内,PAM药剂通过对应的加药管7加入到第二絮凝池13中的螺旋管5中混合,混合原理与混凝池11和第一絮凝池12的相同,且该螺旋管5为下小上大,下进上出,污水通过螺旋混合装置螺旋水流冲击小,不易将形成的絮凝状沉淀冲散,加入PAM药剂(聚丙烯酰胺)使矾花聚集,达到更好的沉淀效果;通过第二絮凝池13后从溢流口42流入缓冲池14中,在经过缓冲池14底部进入到沉淀池2内部,从下方经过斜板沉降组件101沉降分离,沉淀物从沉淀池2底部的排污管排出,上清液从斜板沉降组件101上方沉淀池2的溢流口溢流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包括下部相互连通的絮凝池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沉淀池的所述絮凝池的侧壁上部开设有进水口,由所述进水口到所述沉淀池的所述絮凝池内固定有三块隔板,三块所述隔板将所述絮凝池内部分为从进水口到沉淀池依次设置的混凝池、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和缓冲池;在所述混凝池、所述第一絮凝池、所述第二絮凝池内部分别竖直设置有一根螺旋管,所述混凝池内的所述螺旋管顶端的螺旋进口与所述絮凝池的侧壁上部连通,所述第一絮凝池内的所述螺旋管顶端的螺旋进口与所述混凝池的侧壁上部连通,所述第二絮凝池与所述第一絮凝池的下部之间的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口,在所述连通口上方的所述第二絮凝池的内壁上横向固定有集水板,所述第二絮凝池底端的螺旋进口与所述集水板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二絮凝池和所述缓冲池之间的所述隔板的上部设有溢流口;在每根所述螺旋管的螺旋进口上均连通有加药管,在所述加药管上安装有加药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为变径螺旋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为从螺旋进口到螺旋出口直径逐渐增大的扩径螺旋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池底部、所述第一絮凝池的底部、集水板的底部以及所述缓冲池的底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絮凝池的外部连通的排空管,在所述排空管上安装有排空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淀池的上部安装有斜板沉降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淀池的上部安装有斜板沉降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6所述的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第一絮凝池内的所述螺旋管的螺旋出口呈喇叭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第一絮凝池内的所述螺旋管的螺旋出口呈喇叭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第一絮凝池内的所述螺旋管的螺旋出口呈喇叭状。
CN202121648399.6U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 Active CN216023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8399.6U CN216023314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8399.6U CN216023314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23314U true CN216023314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48399.6U Active CN216023314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233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0823A (zh) * 2022-09-06 2022-10-04 菏泽奕普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剂生产中水循环净化再利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0823A (zh) * 2022-09-06 2022-10-04 菏泽奕普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剂生产中水循环净化再利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8324B (zh) 一种疏浚泥水原位固液分离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61147A (zh) 一种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及其分离净化方法
CN216023314U (zh) 一种无机械搅拌絮凝沉降装置
CN101530681A (zh)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CN210133923U (zh) 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
CN211367069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器
CN111499144B (zh) 一种河道淤泥控污调理装置及方法
CN211339087U (zh) 一种治理污水用加速污水沉淀的装置
CN103990302A (zh) 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
CN216997800U (zh) 一种集混凝沉淀于一体的高效机械澄清固液分离装置
CN216005316U (zh) 筒式污水絮凝净化器
CN216639004U (zh) 自循环加密颗粒污泥净水装置
CN214513223U (zh) 一种金属酸洗磷化废水处理装置
CN215209100U (zh) 一种可连续浓缩、调理污泥的系统
CN201370981Y (zh) 具有扰流构造的海水澄清池
CN216236206U (zh) 一种高效布水的斜板沉淀处理装置
CN209759220U (zh) 一种磁混凝高效沉淀系统
CN218115175U (zh) 无动力水体净化装置
CN216890250U (zh) 一种污水处理和多级沉淀装置
CN218900922U (zh) 一种沉淀池
CN218988957U (zh) 一种饮用水混凝反应池
CN204293914U (zh) 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
CN213141794U (zh) 一种污泥调理罐
CN110156265A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03641259A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