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6738U - 铆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铆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6738U
CN217226738U CN202220437160.2U CN202220437160U CN217226738U CN 217226738 U CN217226738 U CN 217226738U CN 202220437160 U CN202220437160 U CN 202220437160U CN 217226738 U CN217226738 U CN 217226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ting
plate
workpiece
position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371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佳智
邓英培
黄裕文
陆长荣
吴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aihua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taihua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aihua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taihua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371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6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6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6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铆压装置,用于将至少部分第一工件铆接至第二工件的铆接部,包括:底座组件,包括基座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侧推机构;铆接治具,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铆接治具设有预定位区,所述预定位区用于初步定位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部分所述侧推机构穿过所述铆接治具以将初步定位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工件推入初步定位的所述铆接部以实现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的最终定位;压头组件,与所述铆接治具相对间隔设置;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压头组件以驱动所述压头组件朝向所述铆接治具移动,所述压头组件用于铆压最终定位的所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该提供的铆压装置可实现工件的精准铆接,不易出现铆裂现象。

Description

铆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铆压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铰链结构主要包括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及轴芯,第一活动板设有多个带孔的第一安装部,第二活动板设有多个带孔的第二安装部,将轴芯穿过带孔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然后通过铆压装置将轴芯与第一安装及第二安装部压合即可获得该铰链结构。
然而,对于小件板件加工的铰链结构,为实现稳固铆合,往往首先需要利用额外的限位治具在轴芯的外侧先套设塑胶件,然后再将套设有塑胶件的轴芯伸入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的孔内,最后通过铆压装置压紧塑胶件及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从而造成制作流程及制作工具的增加,导致占用空间场地大,制作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铆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铆压装置,用于将至少部分第一工件铆接至第二工件的铆接部,包括:底座组件,包括基座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侧推机构;铆接治具,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铆接治具设有预定位区,所述预定位区用于初步定位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部分所述侧推机构穿过所述铆接治具以将初步定位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工件推入初步定位的所述铆接部以实现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的最终定位;压头组件,与所述铆接治具相对间隔设置;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压头组件以驱动所述压头组件朝向所述铆接治具移动,所述压头组件用于铆压最终定位的所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铆压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柱和底板,所述支撑柱一端连接所述底板,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及连接于所述上底板和所述下底板之间的肋板,所述铆接治具设置于所述上底板上,所述下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推机构包括动力件及传动连接所述动力件的推板,所述动力件设置于两个所述肋板之间,部分所述推板穿过所述铆接治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推机构还包括压板及顶杆,所述压板连接于所述推板,所述顶杆连接于所述压板;所述预定位区设有凹槽,所述顶杆可活动地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固定板和转接板,所述驱动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接板连接所述压头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头组件包括压头固定板及压头,所述压头固定板一侧连接于所述转接板,所述压头设置于所述压头固定板的另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铆接治具包括第一底模、第一定位块、定位柱、第一凸台和限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一凸台和所述定位柱间隔设置以限定所述预定位区,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预定位区内,部分所述侧推机构与所述限位块相对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铆接治具包括第二底模、第二定位块及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凸台间隔设置以限定所述预定位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铆接治具还包括支撑块与支撑销,所述支撑块和所述支撑销间隔设置于所述预定位区。
本申请提供的铆压装置通过设置铆接治具以预定位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以及通过设置侧推机构对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继续最终定位,以及通过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压头组件铆压最终定位的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减少了制作所述工件的流程以及制作工具,有利于提高厂房空间利用率以及降低所述工件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铆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第一铆压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第一铆压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第一铆压装置中第一铆接治具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第一铆接治具在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钣金件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第一铆压装置初始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第一铆压装置下一步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第一铆压装置中下一步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第一铆压装置中下一步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铆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第二铆压装置中部分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第二铆压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第二铆压装置中第二铆接治具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第二铆接治具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工件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17是图11所示第二铆压装置初始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第二铆压装置下一步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第二铆压装置中下一步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工件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工件 100
第一钣金件 10
第一工件 101
第一本体 1010
第一铆接部 1011
第一耳部 1012
具孔塑料件 1013
第一铆接孔 1014
第一通孔 1015
第二通孔 1016
第二工件 102
顶针 1021
第二钣金件 11
第二本体 110
第二耳部 111
第二铆接孔 1110
第一铆压装置 200
第一铆接治具 20
第一底模 201
第一定位块 202
凸起 2021
定位柱 203
限位块 204
第一凹槽 205
第一凸台 206
第一预定位区 S
第一驱动组件 21
第一驱动件 210
第一固定板 211
第一转接板 212
第一压头组件 22
第一压头固定板 220
第一压头 221
第一底座组件 23
第一基座 23a
第一上底板 230
第一肋板 231
第一下底板 232
第一侧推机构 23b
顶杆 233
压板 234
第一推板 235
第一动力件 236
第一支撑件 24
第一支撑柱 240
第一底板 241
第二铆压装置 300
第二铆接治具 30
第二底模 301
支撑块 302
第二凸台 303
第二定位块 304
开口 3040
支撑销 305
第二凹槽 306
避位槽 307
第二预定位区 S’
第二驱动组件 31
第二驱动件 310
第二固定板 311
第二转接板 312
第二压头组件 32
第二压头固定板 320
第二压头 321
弧形凸起 3210
第二底座组件 33
第二基座 33a
第二上底板 330
第二肋板 331
第二下底板 332
第二侧推机构 33b
第二推板 333
第二动力件 334
第二支撑件 34
第二支撑柱 340
第二底板 3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固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铆压装置200,所述第一铆压装置200用于制作第一钣金件10。具体地,请参见图6,所述第一钣金件10包括第一工件101和第二工件102。所述第一工件101包括第一本体1010及两个第一铆接部1011,所述第一铆接部1011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010的同侧,每一所述第一铆接部1011包括第一耳部1012和具孔塑料件1013,所述第一耳部1012具有第一铆接孔1014,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容置于所述第一铆接孔1014内。所述第二工件102包括顶针1021。所述第一铆压装置200用于先将所述顶针1021推入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内,然后铆压所述第一耳部1012,使得所述第一耳部1012卷曲,所述第一耳部1012在卷曲的过程中会使得所述第一铆接孔1014的孔径变小,从而将所述顶针1021及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预设于所述第一耳部1012内(此时,所述顶针1021可以自由穿行于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中)。
请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铆压装置200包括第一铆接治具20、第一驱动组件21、第一压头组件22、第一底座组件23和第一支撑件24。所述第一铆接治具20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组件23上,所述第一铆接治具20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工件101和所述第二工件10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4,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头组件22,所述第一压头组件22与所述第一铆接治具20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头组件22朝所述第一铆接治具20的方向(即A方向)运动以对定位后的所述第一工件101和所述第二工件102进行铆压,最终获得所述第一钣金件10。
请参见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24包括二个第一支撑柱240和一个第一底板241,所述第一底板241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底座组件23和第一铆接治具20。所述第一支撑柱240大致呈“L”形,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底板24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使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和所述第一压头组件22与所述第一铆接治具20相对间隔设置。
请参见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包括第一驱动件210、第一固定板211和第一转接板212。所述第一驱动件210的竖直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211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40远离所述第一底板241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210的水平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接板212连接所述第一压头组件22,使得所述第一压头组件22可以与所述第一铆接治具20沿大致A方向(即竖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210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转接板212而带动所述第一压头组件22移动。
请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头组件22包括第一压头固定板220及第一压头221,所述第一压头固定板220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板212,所述第一压头221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头固定板220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压头221与所述第一工件101形状相似以实现对第一工件101的精确铆压,有利于防止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的铆裂,提高后续第二工件102与所述第一铆接部1011对位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头221的材质为优力胶,所述第一压头221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压头固定板220的材质为钢,具体可为45号钢板。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述第一铆接治具20包括第一底模201、第一定位块202、定位柱203、限位块204和多个第一凸台206。
所述第一底模201大致呈矩形,所述第一底模201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压头组件22的一个第一预定位区S,所述第一定位块202、所述定位柱203和所述第一凸台206设于所述第一预定位区S内,所述第一凸台206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块202和所述定位柱203之间,且所述第一凸台206对称间隔设置,用于对第一本体1010的外轮廓进行对向抵持以预定位所述第一工件101。
具体使用所述第一铆压装置200时,请参见图6,所述第一本体1010还间隔设有第一通孔1015和第二通孔1016,所述第一耳部1012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016的两侧。请参见图5,所述第一定位块202设有一凸起2021,所述凸起2021伸入所述第一通孔1015,所述定位柱203伸入部分所述第二通孔1016内,从而将所述第一本体1010预定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区S。所述限位块204设于与所述第一耳部1012相对的另一部分的所述第二通孔1016内,所述限位块204抵持于两个所述第一耳部1012之间。
请参见图4及图5,所述第一底模201于所述第一预定位区S内设有第一凹槽205,所述第一凹槽205可以用于容置所述顶针1021,从而将所述顶针1021预定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区S。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组件23包括第一基座23a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23a的两个第一侧推机构23b。
所述第一基座23a包括第一上底板230、第一下底板232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上底板230和所述第一下底板232之间的两个第一肋板231。所述第一铆接治具20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底板230上,所述第一下底板232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241上。
所述第一侧推机构23b包括顶杆233、压板234、第一推板235及第一动力件236。所述顶杆233一端可活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5内,所述顶杆23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板234,所述压板234连接于所述第一推板235,所述第一推板23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件236,所述第一动力件236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板235沿所述B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顶杆233移动,移动的所述顶杆233可以推动所述顶针1021推入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工件101和所述第二工件102的最终定位。其中,装拆所述压板234时即可装拆所述顶杆233,从而方便替换顶杆233。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压板234可以省略,所述顶杆233可以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一推板235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件236为气缸,所述顶杆233设置为直销状,从而方便对所述顶针1021进行导向。
请参见图7、图8及图9,具体使用所述第一铆接治具20时,所述第一动力件236带动所述第一推板235沿所述B方向向所述第一预定位区S移动,所述第一推板235带动所述连接有顶杆233的所述压板234朝向所述第一预定位区S移动,所述顶杆233于所述第一凹槽205内推动所述第二工件102移动,继而进入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中,直至所述第二工件102的远离所述顶杆233的一端抵持到所述限位块204,完成对所述第一工件101和所述第二工件102的最终定位。
请参见图10,接着,所述第一压头组件22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转接板212而带动所述第一压头221朝向最终定位的所述第一工件101和所述第二工件102移动。所述第一压头221对所述第一耳部1012进行铆压,使得所述第一耳部1012卷曲,导致所述第一耳部1012的所述第一铆接孔1014的孔径变小,从而将所述顶针1021及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预设于所述第一耳部1012内(此时,所述顶针1021可以自由穿行于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中),获得所述第一钣金件10。
请参见图4或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杆233的数量为4个,所述第一定位块202、定位柱203和限位块204的数量分别为2个。所述第一铆接治具20可同时对两个第一钣金件10进行铆接,对应于所述2个第一压头221。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铆压装置200通过设置第一铆接治具20以预定位所述第一工件101和所述第二工件102,以及通过设置第一侧推机构23b对所述第一工件101和所述第二工件102继续最终定位。以及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带动所述第一压头组件22铆压最终定位的所述第一工件101和所述第二工件102,减少了制作所述第一钣金件10的流程以及制作工具,有利于提高厂房空间利用率以及降低所述第一钣金件10的制作成本。
请参见图11,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铆压装置300,所述第二铆压装置300可以用于铆合所述第一钣金件10与一第二钣金件11(参见图16)以制得一工件100(参见图20或图21)。具体地,请参见图16、图20及图21,所述第二钣金件11包括第二本体110及第二耳部111,所述第二耳部111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110的一侧。所述第二本体110大致与所述第一本体1010相对,所述第二本体110稍长于所述第一本体1010,使得部分所述第二本体110远离所述第二耳部111的一侧凸出于所述第一本体1010。所述第二耳部111大致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耳部1012之间,所述第二耳部111具有第二铆接孔1110。所述第二铆压装置300用于将部分所述顶针1021推入所述第二铆接孔1110内,然后铆压所述第二耳部111以及进一步铆压所述第一耳部1012,使得所述第一铆接孔1014与所述第二铆接孔1110的孔径都变小,从而将所述顶针102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耳部1012,所述第二耳部111可转动地套设与所述顶针1021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1、图12和图13,所述第二铆压装置300与所述第一铆压装置200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第二铆压装置300包括第二铆接治具30、第二驱动组件31、第二压头组件32、第二底座组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所述第二铆接治具30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组件33上,所述第二铆接治具30用于定位所述第一钣金件10和所述第二钣金件11。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4,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与所述第二铆接治具3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朝所述第二铆接治具30的方向运动以对定位后的所述第一钣金件10和所述第二钣金件11进行铆压,最终获得所述工件100。
请参见图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34包括2个第二支撑柱340和一个第二底板341,所述第二底板341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底座组件33和所述第二铆接治具30。所述第二支撑柱340大致呈“L”形,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底板34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311,使得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和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与所述第二铆接治具3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可带动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沿A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铆接治具30运动,以对所述第一耳部1012和所述第二耳部111进行铆压。
请参见图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包括第二驱动件310、第二固定板311和第二转接板312,所述第二驱动件310的竖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11上,所述第二固定板311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4。所述第二驱动件310的水平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板312,所述第二转接板31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310和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使得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可以与所述第二铆接治具30沿大致A方向(即竖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通过驱动所述第二转接板312而带动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310为气缸。
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包括第二压头固定板320、第二压头321,所述第二压头固定板320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板312,所述第二压头321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头固定板220背离所述第二转接板312的中心。所述第二压头321与所述第二钣金件11形状相似,所述第二压头321上的一端还设置有一弧形凸起3210。在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朝向所述第二铆接治具30下压时,所述第二压头321对应于所述第二本体110,所述弧形凸起3210对应于所述第二耳部111,以铆压所述第二耳部11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头321的材质为优力胶。所述第二压头固定板320的材质为钢,具体可为45号钢板。
请参阅图13、图14及图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铆接治具30包括第二底模30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模301一侧表面的支撑块302、两个第二凸台303、第二定位块304和支撑销305。两个所述第二凸台30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定位块304与每一所述第二凸台303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凸台303和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块304共同围设形成第二预定位区S’,所述支撑块302和所述支撑销305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定位区S’内,所述第二预定位区S’用于预定位所述第一钣金件10和所述第二钣金件11,从而预定位所述第二钣金件11的所述第二耳部111。
所述第二底模301于所述第二预定位区S’内还设有第二凹槽306,所述第二凹槽306用于容置所述第一耳部1012和所述第二耳部111,从而将所述第一钣金件10的所述顶针1021进行预定位。
请参见图15,具体使用所述第二铆压装置300时,所述第一钣金件10设于所述第二预定位区S’内,所述第二本体110叠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010上,所述支撑销305抵持于所述第二本体110,所述支撑块30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015并抵持所述第二本体110,使得所述第一本体1010与所述第二本体11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铆接孔1014大致对应所述第二铆接孔1110(相对于预定位所述第一工件101的第一铆接部1011),与此同时,所述第一铆接孔1014内的所述顶针1021对位所述第二铆接孔1110(相当于预定位所述第二工件102)。
请再次参见图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306的底部还设有二个弧形的避位槽307,所述避位槽307可以用于容置部分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从而防止后续铆压过程中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承压碎裂。
请再次参见图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块304朝向所述第二预位区S’的一侧面内凹形成开口3040,所述开口3040用于容置凸出于所述第一本体1010的部分所述第二本体110,所述开口3040的内壁可以抵持于所述第二本体110的外轮廓,从而实现对所述第二本体110的进一步限位。
请参见图13及图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座组件33包括第二基座33a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33a的两个第二侧推机构33b,所述第二侧推机构33b大致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定位区S’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基座33a包括第二上底板330、两个第二肋板331和第二下底板332,所述第二底模301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底板330,所述第二下底板332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341。两个所述第二肋板33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肋板331连接于所述第二上底板330和所述第二下底板332之间。
所述第二侧推机构33b包括第二推板333和第二动力件334,所述第二动力件334设于两个所述第二肋板331之间,部分所述第二推板333穿过所述第二铆接治具30并对应所述第二预定位区S’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二动力件33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板333以推动所述第二推板333沿所述B方向移动,使得部分所述顶针1021穿过所述具孔塑料件1013并进入所述第二铆接孔1110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钣金件10和所述第二钣金件11的最终定位,以便进行后续的铆压。
请参见图17、图18及图19,具体使用所述第二底座组件33时,所述第二动力件334带动所述第二推板333沿所述B方向向所述第二预定位区S’移动,所述第二推板333推动所述顶针1021进入所述第二铆接孔1110中,从而完成对所述第一钣金件10和所述第二钣金件11的最终定位。
接着,所述第二压头组件32通过驱动所述第二转接板312而带动所述第二压头321朝向最终定位的所述第一耳部1012和所述第二耳部111移动。所述第二压头321对所述第一耳部1012和所述第二耳部111进行铆压,使得所述第一耳部1012和所述第二耳部111进一步卷曲,导致所述第一铆接孔1014和所述第二铆接孔1110的孔径变小,从而将部分所述顶针1021固定于所述第一铆接孔1014内,以及将另一部分所述顶针1021设置于所述第二铆接孔1110内(此时,所述第二钣金件11可以绕另一部分所述顶针1021稍微转动),获得所述工件100。
本申请中,所述第二铆压装置300通过设置第二压头组件32向下压紧,以及第二铆接治具30中设置支撑块302、二第二凸台303、第二定位块304和支撑销305对工件100进行预定位,并且设置第二推板333配合第二动力件334进行侧推进行最终定位,结构紧凑,能够实现工件100的精准铆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铆压装置,用于将至少部分第一工件铆接至第二工件的铆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组件,包括基座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侧推机构;
铆接治具,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铆接治具设有预定位区,所述预定位区用于初步定位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部分所述侧推机构穿过所述铆接治具以将初步定位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工件推入初步定位的所述铆接部以实现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的最终定位;
压头组件,与所述铆接治具相对间隔设置;
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压头组件以驱动所述压头组件朝向所述铆接治具移动,所述压头组件用于铆压最终定位的所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柱和底板,所述支撑柱一端连接所述底板,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及连接于所述上底板和所述下底板之间的肋板,所述铆接治具设置于所述上底板上,所述下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推机构包括动力件及传动连接所述动力件的推板,所述动力件设置于两个所述肋板之间,部分所述推板穿过所述铆接治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推机构还包括压板及顶杆,所述压板连接于所述推板,所述顶杆连接于所述压板;
所述预定位区设有凹槽,所述顶杆可活动地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固定板和转接板,所述驱动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接板连接所述压头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组件包括压头固定板及压头,所述压头固定板一侧连接于所述转接板,所述压头设置于所述压头固定板的另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治具包括第一底模、第一定位块、定位柱、第一凸台和限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一凸台和所述定位柱间隔设置以限定所述预定位区,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预定位区内,部分所述侧推机构与所述限位块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治具包括第二底模、第二定位块及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凸台间隔设置以限定所述预定位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治具还包括支撑块与支撑销,所述支撑块和所述支撑销间隔设置于所述预定位区。
CN202220437160.2U 2022-03-02 2022-03-02 铆压装置 Active CN217226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7160.2U CN217226738U (zh) 2022-03-02 2022-03-02 铆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7160.2U CN217226738U (zh) 2022-03-02 2022-03-02 铆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6738U true CN217226738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41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37160.2U Active CN217226738U (zh) 2022-03-02 2022-03-02 铆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6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2213B (zh) 一种雨刮器支撑管冲压模具
CN217226738U (zh) 铆压装置
CN216937977U (zh) 一种翻边冲压模具结构
CN113894207A (zh) 一种数控自动化钣金冲压模具
CN110450096B (zh) 摩托车小型氧传感器工装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98914B (zh) 带负角零件冲压方法及翻边负角一体成型模具
CN112024736B (zh) 一种铆压一体治具
CN211588260U (zh) 汽车侧围外板的翻边成形模具
CN211679597U (zh) 一种滑动压铆模具
CN218361618U (zh) 一种预压涨铆模具
CN209860328U (zh) 连接器弹片铆压装置
CN210231079U (zh) 折弯整形机构及弯折机
CN109013904B (zh) 一种空心管压弯模具
CN219766622U (zh) 一种电子元件三脚引脚折弯机
CN219581419U (zh) 骨板折弯装置
CN217528925U (zh) 冲切热铆接组合装置
CN216230816U (zh) 一种铜柱铆压设备
CN218425011U (zh) 一种钣金翻边模具
CN215786191U (zh) 一种不锈钢压铆用模具工装
CN214976846U (zh) 折弯模的折弯结构
CN219378695U (zh) 一种压铆机用钣金翻边孔模具
CN219053430U (zh) 一种可以实现紧密贴合便于焊接的治具
CN210475050U (zh) 一种整形夹具
CN218959278U (zh) 一种充电器
CN217215473U (zh) Hdmi铆铁壳成型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