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4758U - 极片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片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4758U
CN217214758U CN202121080489.XU CN202121080489U CN217214758U CN 217214758 U CN217214758 U CN 217214758U CN 202121080489 U CN202121080489 U CN 202121080489U CN 217214758 U CN217214758 U CN 217214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pole piece
moving seat
station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804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金前
黄晓涛
陈设军
李小龙
吴爱深
罗新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da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da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da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da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804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4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4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4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片生产装置,包括模切机构、传送机构和视觉检测机构,模切机构设有工位通道;传送机构具有起始端和终末端,起始端和终末端之间设有传送通道,传送通道设有视觉检测区域和模切区域,视觉检测区域设于模切区域与起始端之间,传送通道贯穿工位通道;视觉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一摄像头朝向视觉检测区域。复合片材经过视觉检测区域时,第一摄像头能对复合片材进行拍摄、获取视觉信息,进而检测是否有缺口、折痕、裂痕等外观不良的情况,若检测到外观不良的部分,当此部分移动至模切区域时,模切机构不进行模切,则外观不良的部分不会制作成极片、而是能随模切余料进行回收,相当于完成了极片外观的筛选。

Description

极片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片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池极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把浆料涂覆在集流体薄膜上,然后干燥、滚压,形成复合片材,然后根据电池设计结构和规格进行模切,形成极片;然后,还需对极片进行筛选,剔除具有折痕、缺口等外观不符合标准的极片,剔除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极片。现有极片生产装置,仅能对极片进行模切,对极片外观的筛选工序由人工进行,对极片质量的筛选工序要转移到另外的设备进行,流程繁琐,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极片生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片生产装置,包括模切机构、传送机构和视觉检测机构,所述模切机构设有工位通道,所述工位通道贯穿所述模切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具有起始端和终末端,所述起始端和终末端之间设有传送通道,所述传送通道设有视觉检测区域和模切区域,所述视觉检测区域设于所述模切区域与所述起始端之间,所述传送通道贯穿所述工位通道,所述模切区域设于所述工位通道内;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朝向所述视觉检测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片生产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使用时,复合片材沿传送通道输送,复合片材先经过视觉检测区域,再经过模切区域,复合片材经过视觉检测区域时,第一摄像头能对复合片材进行拍摄、获取视觉信息,进而检测是否有缺口、折痕、裂痕等外观不良的情况,若检测到外观不良的部分,当此部分移动至模切区域时,模切机构不进行模切,则外观不良的部分不会制作成极片、而是能随模切余料进行回收,相当于完成了极片外观的筛选,简化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位通道为横向设置的板状空间,所述模切机构包括第一基架和刀座,所述第一基架上设有砧座,所述砧座设于所述模切区域的下侧,所述刀座与所述第一基架上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刀座的第一直线驱动器,所述刀座的底部设有刀模,所述刀模设于所述模切区域的上侧。复合片材进入工位通道、到达模切区域时,第一直线驱动器驱动刀座向下移动,使得刀模靠近砧座、对模切区域处的复合片材进行模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放卷辊、第二基架和横向延伸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括带体,带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辊,两个所述转辊均与所述第二基架连接,所述带体具有上带面和下带面,所述上带面贯穿所述工位通道,所述传送通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放卷辊与所述上带面之间,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上带面的上侧。放卷辊便于放置成卷的复合片材,通过设置传送带,模切后的极片和模切余料能由传送带输送到工位通道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视觉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朝向所述视觉检测区域,所述传送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所述视觉检测区域设于所述第一段处。这样能对复合片材的正、反面都进行视觉检测,即对极片的正、反面都进行筛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视觉检测机构与所述模切机构之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横移座,所述第一横移座与所述第二基架横向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横移座的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一横移座上设有垫板和夹板,所述垫板设于所述上带面的下侧,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垫板和所述夹板之间,所述夹板与所述第一横移座上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横移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板的第三直线驱动器。需要进给时,第三直线驱动器驱动夹板向下移动,使上带面和复合片材被夹紧在夹板和垫板之间,然后第二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一横移座横向移动,则上带面和复合片材也横向移动,完成进给;通过设置夹板和垫板,进给时复合片材与上带面紧贴,防止打滑,进给量精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段设有吸起区域,所述模切区域设于所述吸起区域与所述视觉检测区域之间;所述模切机构的旁侧设有吸起机构,所述吸起机构包括第三基架,所述第三基架上设有第二横移座,所述第二横移座与所述第三基架前后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横移座的第四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二横移座上设有竖移座,所述竖移座与所述第二横移座上下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横移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竖移座的第五直线驱动器,所述竖移座上设有第一真空吸盘,所述第一真空吸盘设于所述吸起区域的上方。模切后的极片和模切余料从工位通道送出、极片移动至吸起区域,吸起机构能把极片吸起、输送到传送带的旁侧,而模切余料继续沿传送带移动,完成极片与模切余料的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竖移座上设有第一称重器,所述第一称重器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一称重端,所述第一安装端与所述竖移座连接,所述第一真空吸盘设于所述第一称重端上。这样还能对极片的质量进行筛选,第一真空吸盘从吸起区域吸起极片时,即可对极片进行称量,若极片符合要求,则把极片输送到传送带旁侧,若极片不符合要求,则可把极片放回到传送带上、与模切余料一同回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基架上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二横移座设于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第二横移座通过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三基架前后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设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第二横移座位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传送带的旁侧设有第一收集盒,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二工位分别与所述吸起区域、所述第一收集盒相对应。通过设置第一收集盒,符合要求的极片可放置到第一收集盒上,便于回收极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竖移座上设有第二称重器,所述第二称重器具有第二安装端和第二称重端,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竖移座连接,所述第二称重端设有第二真空吸盘;以所述第二工位相对所述第一工位的方位为前方,所述第一收集盒设于所述吸起区域的前方,所述第二真空吸盘设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的后方,所述传送带的后方设有第二收集盒,所述第二收集盒设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的下方,所述第一收集盒与所述吸起区域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收集盒与所述吸起区域的距离。运行时,第一真空吸盘吸起极片、进行称重,若符合要求,第二横移座移动至第二工位,然后竖移座下移,此时第一真空吸盘放下称重完毕的极片,同时第二真空吸盘吸起传送带上的另一个极片、进行称重,若符合要求,第二横移座移动至第二工位,然后竖移座下移,第二真空吸盘放下称重完毕的极片、第一真空吸盘吸起传送带上的再一个极片,就此往复;第二横移座每移动一个单程,即可筛选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极片,筛选效率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称重端设有多个第一真空吸盘,多个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称重端设有多个第二真空吸盘,多个所述第二真空吸盘并列设置。便于吸起长条形状的极片,移动、称重过程中极片不易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片生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第二横移座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0-第三基架;110-第二横移座;111-第四直线驱动器;120-竖移座;121-第五直线驱动器;122-第一滑杆;211-第一称重器;212- 第一真空吸盘;213-第一收集盒;221-第二称重器;222-第二真空吸盘;223-第二收集盒;300-第一基架;310-第一直线驱动器;320-刀座;330-刀模;340-砧座;400-第二基架;410-放卷辊;420-传送带; 430-第一横移座;431-第二直线驱动器;432-第三直线驱动器;433- 夹板;434-垫板;510-第一摄像头;520-第二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片生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片生产装置,包括模切机构、传送机构和视觉检测机构,模切机构设有工位通道,工位通道贯穿模切机构;传送机构具有起始端和终末端,起始端和终末端之间设有传送通道,传送通道设有视觉检测区域和模切区域,视觉检测区域设于模切区域与起始端之间,传送通道贯穿工位通道,模切区域设于工位通道内;视觉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摄像头510,第一摄像头510朝向视觉检测区域。
例如,如图1所示,传送机构包括放卷辊410、传送带420和驱动组件,传送通道由左至右延伸,放卷辊410处为起始端,传送带 420的右端为终末端;传送机构也可不选用传送带420、而是由放卷辊410和收卷辊组成,放卷辊410和收卷辊把复合片材绷直,放卷辊 410和收卷辊之间即为传送通道;视觉检测区域设于模切区域的左方,第一摄像头510可由独立的支撑架进行支撑固定、也可固定在传送机构或模切机构上。
使用时,复合片材沿传送通道输送,复合片材先经过视觉检测区域,再经过模切区域,复合片材经过视觉检测区域时,第一摄像头 510能对复合片材进行拍摄、获取视觉信息,进而检测是否有缺口、折痕、裂痕等外观不良的情况,若检测到外观不良的部分,当此部分移动至模切区域时,模切机构不进行模切,则外观不良的部分不会制作成极片、而是能随模切余料进行回收,相当于完成了极片外观的筛选,简化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工位通道为横向设置的板状空间,模切机构包括第一基架300和刀座320,第一基架300上设有砧座340,砧座340设于模切区域的下侧,刀座320与第一基架300上下活动连接,第一基架300上设有用于驱动刀座320的第一直线驱动器310,刀座320的底部设有刀模330,刀模330设于模切区域的上侧。参照图2,第一基架300包括第一横梁,刀座320设于第一横梁的下方,刀座320和第一横梁可通过滑孔-滑杆的方式实现上下滑动连接,当然,也可通过滑轨-滑块的方式或其他合适的方式连接;第一直线驱动器310可为气缸、称为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竖向设置,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在第一横梁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刀座320连接,当然,第一直线驱动器310也可电动推杆、液压缸或其他合适的部件。为了充分利用空间,第一直线驱动器310也可设于传送带420 的下方,刀座320的四角均设有竖向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延伸至传送带的下方并与第一直线驱动器310连接;复合片材进入工位通道、到达模切区域时,第一直线驱动器310驱动刀座320向下移动,使得刀模330靠近砧座340、对模切区域处的复合片材进行模切,模切形成的极片和模切余料可继续沿传送通道移动、移动到工位通道外侧再进行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包括放卷辊410、第二基架400和横向延伸的传送带420,传送带420包括带体,带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辊,两个转辊均与第二基架400连接,带体具有上带面和下带面,上带面贯穿工位通道,传送通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设于放卷辊410与上带面之间,第二段设于上带面的上侧。传送带420水平设置,视觉检测区域可设于第一段处、也可设于第二段处,模切区域设于第二段上;模切机构的砧座340设于上带面和下带面之间,刀座320设于上带面的上方;放卷辊410便于放置成卷的复合片材,通过设置传送带420,模切后的极片和模切余料能由传送带420 输送到工位通道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视觉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摄像头 520,第二摄像头520朝向视觉检测区域,传送通道设于第一摄像头 510和第二摄像头520之间,视觉检测区域设于第一段处。参照图2,第一摄像头510设于传送通道的上方、从上至下对视觉检测区进行拍摄,第二摄像头520设于传送通道的下方、从下至上对视觉检测区域进行拍摄,这样能对复合片材的正、反面都进行视觉检测,即对极片的正、反面都进行筛选;第一摄像头510和第二摄像头520可均为 CCD摄像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于视觉检测机构与模切机构之间;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横移座 430,第一横移座430与第二基架400横向活动连接,第二基架400 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横移座430的第二直线驱动器431;第一横移座 430上设有垫板434和夹板433,垫板434设于上带面的下侧,第二段设于垫板434和夹板433之间,夹板433与第一横移座430上下活动连接,第一横移座430上设有用于驱动夹板433的第三直线驱动器432。参照图2,第一横移座430上设置横向延伸的滑槽、第二基架 400上对应滑槽的位置设置横向延伸的滑杆,以实现第一横移座430 和第二支架的左右滑动连接;第二直线驱动器431可为气缸、称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横向设置,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第二基架 400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横移座430连接,当然、第二直线驱动器431也可为液压缸、电动推杆或其他合适的部件;第一横移座 430包括第二横梁,夹板433设于第二横梁的下方,夹板433和第二横梁可通过滑孔-滑杆的方式实现上下滑动连接,当然,也可通过滑轨-滑块的方式或其他合适的方式连接;第三直线驱动器432可为气缸、称为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竖向设置,第三气缸的缸体固定在第二横梁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夹板433连接,当然,第三直线驱动器 432也可电动推杆、液压缸或其他合适的部件;需要进给时,第三直线驱动器432驱动夹板433向下移动,使上带面和复合片材被夹紧在夹板433和垫板434之间,然后第二直线驱动器431驱动第一横移座 430横向移动,则上带面和复合片材也横向移动,完成进给,同时,模切后的极片和模切余料能随上带面移动离开工位通道,然后夹板 433向上移动,第一横移座430移动回原位置;通过设置夹板433和垫板434,进给时复合片材与上带面紧贴,防止打滑,进给量精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设有吸起区域,模切区域设于吸起区域与视觉检测区域之间;模切机构的旁侧设有吸起机构,吸起机构包括第三基架100,第三基架100上设有第二横移座110,第二横移座110与第三基架100前后活动连接,第三基架100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横移座110的第四直线驱动器111;第二横移座110上设有竖移座120,竖移座120与第二横移座110上下活动连接,第二横移座上设有用于驱动竖移座120的第五直线驱动器121,竖移座120 上设有第一真空吸盘212,第一真空吸盘212设于吸起区域的上方。模切后的极片和模切余料从工位通道送出、极片移动至吸起区域,吸起机构能把极片吸起、输送到传送带420的旁侧,而模切余料继续沿传送带420移动,完成极片与模切余料的分离;第三基架100包括第三横梁,第三横梁横跨传送带420的上方,第二横移座110与第三横梁之间设有直线导轨和滑块,前后延伸的直线导轨固定设置于第三横梁上,滑块固定设置于第二横移座110上,当然,为了移动更稳定,也可在第三横梁上设置两个互相平行的直线导轨,每个直线导轨上设置两个滑块连接到第二横移座110;竖移座120设于第二横移座110 的右下侧,竖移座120呈前后延伸的长条板状,竖移座120的上侧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滑杆122,第二横移座110上设有滑孔,第一滑杆 122设于滑孔内,使得竖移座120能相对第二横移座110上下滑动,当然,为了移动更稳定,也可在第二横移座110上设置多个互相平行的滑孔,每个滑孔内均设有第一滑杆122连接到竖移座120;第四直线驱动器111可包括电动机和带轮-皮带组件,第二横移座110连接到皮带上,电动机驱动带轮转动、进而使皮带的左侧部分前后移动,皮带能带动第二横移座110前后移动,第四直线驱动器111也可为直线电机;第五直线驱动器121可为气缸、电动推杆或其他合适的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竖移座120上设有第一称重器 211,第一称重器211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一称重端,第一安装端与竖移座120连接,第一真空吸盘212设于第一称重端上。参照图3,第一称重器211可为拉式称重传感器、如S型称重传感器,拉式称重传感器的顶端即为其安装端、底端即为其称重端,拉式称重传感器的顶端固定连接到竖移座120的底部,拉式称重传感器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真空吸盘212,当然,第一称重器211也可为压式称重传感器,压式称重传感器的顶端为其称重端、底端为其安装端,此时可设置连接架把第一真空吸盘212连接到压式称重传感器的顶端;这样还能对极片的质量进行筛选,第一真空吸盘212从吸起区域吸起极片时,即可对极片进行称量,若极片符合要求,则把极片输送到传送带420旁侧,若极片不符合要求,则可把极片放回到传送带420上、与模切余料一同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基架100上设有第一轨道,第二横移座110设于第一轨道上,第二横移座110通过第一轨道与第三基架100前后滑动连接,第一轨道设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第二横移座110位于第一工位;传送带420的旁侧设有第一收集盒213,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分别与吸起区域、第一收集盒213相对应。设于第三横梁上的直线导轨即为第一轨道,第二横移座110移动至第一工位时,第一真空吸盘212位于吸起区域的上方,第二横移座110移动至第二工位时,第一真空吸盘212位于第一收集盒213的上方;通过设置第一收集盒213,符合要求的极片可放置到第一收集盒213上,便于回收极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竖移座120上设有第二称重器 221,第二称重器221具有第二安装端和第二称重端,第二安装端与竖移座120连接,第二称重端设有第二真空吸盘222;以第二工位相对第一工位的方位为前方,第一收集盒213设于吸起区域的前方,第二真空吸盘222设于第一真空吸盘212的后方,传送带420的后方设有第二收集盒223,第二收集盒223设于第二真空吸盘222的下方,第一收集盒213与吸起区域的距离等于第二收集盒223与吸起区域的距离。第二横移座110移动至第一工位时,第一真空吸盘212位于吸起区域的上方、且第二真空吸盘222位于第二收集盒223的上方,第二横移座110移动至第二工位时,第一真空吸盘212位于第一收集盒 213的上方、且第二真空吸盘222位于吸起区域的上方;运行时,第一真空吸盘212吸起极片、进行称重,若符合要求,第二横移座110 移动至第二工位,然后竖移座120下移,此时第一真空吸盘212放下称重完毕的极片,同时第二真空吸盘222吸起传送带420上的另一个极片、进行称重,若符合要求,第二横移座110移动至第二工位,然后竖移座120下移,第二真空吸盘222放下称重完毕的极片、第一真空吸盘212吸起传送带420上的再一个极片,就此往复;第二横移座 110每移动一个单程,即可筛选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极片,筛选效率较高;第二称重器221与第一称重器211可结构相同,第二真空吸盘 222与第一真空吸盘212可结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称重端设有多个第一真空吸盘212,多个第一真空吸盘212并列设置;第二称重端设有多个第二真空吸盘222,多个第二真空吸盘222并列设置。第一称重端上设有连接梁,连接梁上设有两个第一真空吸盘212,两个第一真空吸盘212 前后间隔设置,第二称重器221处亦然;极片通常为长条的形状,通过设置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真空吸盘212、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二真空吸盘222,便于吸起长条形状的极片,移动、称重过程中极片不易掉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极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切机构,其设有工位通道,所述工位通道贯穿所述模切机构;
传送机构,其具有起始端和终末端,所述起始端和终末端之间设有传送通道,所述传送通道设有视觉检测区域和模切区域,所述视觉检测区域设于所述模切区域与所述起始端之间,所述传送通道贯穿所述工位通道,所述模切区域设于所述工位通道内;
视觉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朝向所述视觉检测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通道为横向设置的板状空间,所述模切机构包括第一基架和刀座,所述第一基架上设有砧座,所述砧座设于所述模切区域的下侧,所述刀座与所述第一基架上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刀座的第一直线驱动器,所述刀座的底部设有刀模,所述刀模设于所述模切区域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放卷辊、第二基架和横向延伸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括带体,带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辊,两个所述转辊均与所述第二基架连接,所述带体具有上带面和下带面,所述上带面贯穿所述工位通道,所述传送通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放卷辊与所述上带面之间,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上带面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朝向所述视觉检测区域,所述传送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所述视觉检测区域设于所述第一段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视觉检测机构与所述模切机构之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横移座,所述第一横移座与所述第二基架横向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横移座的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一横移座上设有垫板和夹板,所述垫板设于所述上带面的下侧,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垫板和所述夹板之间,所述夹板与所述第一横移座上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横移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板的第三直线驱动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设有吸起区域,所述模切区域设于所述吸起区域与所述视觉检测区域之间;所述模切机构的旁侧设有吸起机构,所述吸起机构包括第三基架,所述第三基架上设有第二横移座,所述第二横移座与所述第三基架前后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横移座的第四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二横移座上设有竖移座,所述竖移座与所述第二横移座上下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横移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竖移座的第五直线驱动器,所述竖移座上设有第一真空吸盘,所述第一真空吸盘设于所述吸起区域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移座上设有第一称重器,所述第一称重器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一称重端,所述第一安装端与所述竖移座连接,所述第一真空吸盘设于所述第一称重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基架上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二横移座设于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第二横移座通过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三基架前后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设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第二横移座位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传送带的旁侧设有第一收集盒,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二工位分别与所述吸起区域、所述第一收集盒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移座上设有第二称重器,所述第二称重器具有第二安装端和第二称重端,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竖移座连接,所述第二称重端设有第二真空吸盘;以所述第二工位相对所述第一工位的方位为前方,所述第一收集盒设于所述吸起区域的前方,所述第二真空吸盘设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的后方,所述传送带的后方设有第二收集盒,所述第二收集盒设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的下方,所述第一收集盒与所述吸起区域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收集盒与所述吸起区域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称重端设有多个第一真空吸盘,多个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称重端设有多个第二真空吸盘,多个所述第二真空吸盘并列设置。
CN202121080489.XU 2021-05-19 2021-05-19 极片生产装置 Active CN217214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0489.XU CN217214758U (zh) 2021-05-19 2021-05-19 极片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0489.XU CN217214758U (zh) 2021-05-19 2021-05-19 极片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4758U true CN217214758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1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80489.XU Active CN217214758U (zh) 2021-05-19 2021-05-19 极片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4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18529A1 (en) Laser cutting device, laser cutting method, and laser cutting system
CN110713043B (zh) 一种泡棉产品自动收料设备
CN113546877B (zh) 一种线路板总成检测系统
CN109516180B (zh) 胶片自动上料系统及胶塞自动除边机
CN105686104A (zh) 自动模杯生产线
CN210257273U (zh) 一种反向贴膜机
CN217214758U (zh) 极片生产装置
CN118019226A (zh) 一种贴装设备
CN108831732B (zh) 一种电磁片加工设备
CN116698745A (zh) 全自动复测aoi设备
CN218593194U (zh) 一种卷料模切设备
CN216610104U (zh) 耳机充电盒自动贴泡沫设备
CN217098733U (zh) 一种vcm底座全自动裁切机
CN215285469U (zh) 粉体包装全自动智能上袋装置
CN214394541U (zh) 一种压料机压料机构
CN218016999U (zh) 一种背光组装设备
CN114589252A (zh) 一种引线框架生产用剪切装置
CN213612710U (zh) 裁切检测分穴摆盘装置
CN113437605A (zh) 一种电子连接器组装方法
CN215142247U (zh) 极片筛选装置
CN110626857A (zh) 一种双头贴膜机
CN212197828U (zh) 一种双头贴膜机
CN219192823U (zh) 一种通用型贴标装置
CN114229143B (zh) 一种连线钢带顶断滚贴外观检测组装设备
CN220120725U (zh) 一种电极组件溢胶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