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96711U - 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96711U
CN217196711U CN202122382061.7U CN202122382061U CN217196711U CN 217196711 U CN217196711 U CN 217196711U CN 202122382061 U CN202122382061 U CN 202122382061U CN 217196711 U CN217196711 U CN 217196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buffer
ring
sprue bush
injection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20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海波
李少芳
吴登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qi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qi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qi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qi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20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96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96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96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包括成型上模,所述成型上模的表面设置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包括浇口套壳体,所述浇口套壳体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浇口套流道,所述浇口套流道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内套,所述缓冲内套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缓冲环,所述缓冲内套的上方设置有组装环,所述浇口套的底端活动插接在成型上模内部,所述浇口套流道的下方设置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分流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螺旋缓冲条、浇筑口、缓冲内套缓冲环和可以有效的降低熔融塑料在模具流道内部的流速,降低熔融塑料在进入型腔时产生的冲力,有效的提高产生质量,降低产品内部气泡或表面流痕的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
但是,现有的注塑模具内部的流道不具有任何的缓冲结构,导致原料进入型腔产生的冲力较大,使得产品内部的气泡较多或表面流痕较明显,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注塑模具内部的流道不具有任何的缓冲结构,导致原料进入型腔产生的冲力较大,使得产品内部的气泡较多或表面流痕较明显,影响产品质量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包括成型上模,所述成型上模的表面设置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包括浇口套壳体,所述浇口套壳体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浇口套流道,所述浇口套流道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内套,所述缓冲内套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缓冲环,所述缓冲内套的上方设置有组装环,所述浇口套的底端活动插接在成型上模内部,所述浇口套流道的下方设置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的内侧设置有螺旋缓冲条,所述分流道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浇筑口,所述浇筑口包括连接料口,所述连接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的底端延伸至成型上模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组装环的外侧设置有防脱圈,所述防脱圈的材质为橡胶。
优选的,所述缓冲环的外侧边缘与缓冲内套的内侧表面完全贴合,所述缓冲环与缓冲内套通过一体化注塑成型。
优选的,所述缓冲内套的内侧倾斜角度与组装环的内侧倾斜角度完全一致,所述缓冲内套与组装环的表面粗糙度完全一致,所述缓冲内套与组装环的连接部分不存在缝隙。
优选的,所述连接料口与出料口的中间设置有中间填充块,所述中间填充块的外表面与成型上模的内壁完全贴合,所述中间填充块与成型上模安装时采用过渡配合。
优选的,所述中间填充块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护流道,所述防护流道贯穿通过中间填充块的上下表面,所述防护流道采用线切割加工成型。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上端端口直径尺寸小于下端端口直径尺寸,所述出料口呈现倒锥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熔融的塑料进入主流道后会进入分流道内侧进行流动,此时由于螺旋缓冲条的存在,会使得熔融的塑料在分流道的内侧进行螺旋流动,而螺旋缓冲条在引导熔融的塑料螺旋流动时可以有效的降低熔融的塑料的流速且进一步促进熔融的塑料进行混合,可以有效的降低熔融塑料在模具流道内部的流速,降低熔融塑料在进入型腔时产生的冲力,有效的提高产生质量,降低产品内部气泡或表面流痕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熔融的塑料顺着浇口套流道向下进行流动流入主流道内部,熔融的塑料在浇口套流道内侧流动时会经过浇口套流道内侧的缓冲内套中间,此时位于缓冲内套内侧表面分层的多个缓冲环会有效的降低熔融的塑料在浇口套流道内侧的流速,降低熔融的塑料进入型腔后产生的冲力,有效的降低产品成型时的内应力,保证产品质量,且通过连接料口和出料口的中间设置有中间填充块,且出料口呈现倒锥形,可以保证产品成型后在进行脱模时不会对模具造成损伤,有效的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浇口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成型上模;2、浇口套;201、浇口套壳体;202、浇口套流道; 203、缓冲内套;204、缓冲环;205、组装环;206、防脱圈;3、主流道;4、分流道;5、浇筑口;501、连接料口;502、出料口;503、中间填充块; 504、防护流道;6、螺旋缓冲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包括成型上模1,成型上模1的表面设置有浇口套2,浇口套2包括浇口套壳体201,浇口套壳体201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浇口套流道202,浇口套流道202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内套203,缓冲内套203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缓冲环204,缓冲内套203的上方设置有组装环205,浇口套2的底端活动插接在成型上模1内部,浇口套流道202的下方设置有主流道3,主流道3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分流道4,分流道4的内侧设置有螺旋缓冲条6,分流道4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浇筑口5,浇筑口5包括连接料口501,连接料口501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502,的底端延伸至成型上模1的底面。
进一步,组装环205的外侧设置有防脱圈206,防脱圈206的材质为橡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材质的螺旋缓冲条6具有很好的形变能力,可以顺利的卡接在浇口套壳体201内壁中,对组装环205进行位置固定。
进一步,缓冲环204的外侧边缘与缓冲内套203的内侧表面完全贴合,缓冲环204与缓冲内套203通过一体化注塑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化注塑成型后的部件整体连接稳定、机械强度高,不会轻易出现损坏或断裂。
进一步,缓冲内套203的内侧倾斜角度与组装环205的内侧倾斜角度完全一致,缓冲内套203与组装环205的表面粗糙度完全一致,缓冲内套203与组装环205的连接部分不存在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缓冲内套203和组装环205在相互组装后,熔融的塑料进入浇口套流道202后,不会进入组装环205和缓冲内套203 的连接缝隙。
进一步,连接料口501与出料口502的中间设置有中间填充块503,中间填充块503的外表面与成型上模1的内壁完全贴合,中间填充块503与成型上模1安装时采用过渡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填充块503将连接料口501和出料口502进行相互隔开,使得模具型腔内侧产品在成型时出料口502内侧原料会随着产品成型而连接料口501内部原料不会受到干扰。
进一步,中间填充块50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护流道504,防护流道504 贯穿通过中间填充块503的上下表面,防护流道504采用线切割加工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填充块503内部的防护流道504可以保证在产品成型后进行脱模时,位于出料口502内侧与产品连接的部分可以顺利的从出料口502内侧分离。
进一步,出料口502的上端端口直径尺寸小于下端端口直径尺寸,出料口 502呈现倒锥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在产品脱模时,产品与流道连接的部分进行分离时不会对流道造成损伤,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成型上模1与模具的下模进行闭合,保证模具完全封闭,此时通过注塑机将熔融后的塑料挤入浇口套壳体201中间的浇口套流道202内侧,使得熔融的塑料顺着浇口套流道202向下进行流动流入主流道 3内部,熔融的塑料在浇口套流道202内侧流动时会经过浇口套流道202内侧的缓冲内套203中间,此时位于缓冲内套203内侧表面分层的多个缓冲环204 会有效的降低熔融的塑料在浇口套流道202内侧的流速,降低熔融的塑料进入型腔后产生的冲力,熔融的塑料进入主流道3后会进入分流道4内侧进行流动,此时由于螺旋缓冲条6的存在,会使得熔融的塑料在分流道4的内侧进行螺旋流动,而螺旋缓冲条6在引导熔融的塑料螺旋流动时可以有效的降低熔融的塑料的流速且进一步促进熔融的塑料进行混合,可以有效的降低熔融塑料在模具流道内部的流速,降低熔融塑料在进入型腔时产生的冲力,有效的提高产生质量,降低产品内部气泡或表面流痕的产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包括成型上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上模(1)的表面设置有浇口套(2),所述浇口套(2)包括浇口套壳体(201),所述浇口套壳体(201)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浇口套流道(202),所述浇口套流道(202)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内套(203),所述缓冲内套(203)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缓冲环(204),所述缓冲内套(203)的上方设置有组装环(205),所述浇口套(2)的底端活动插接在成型上模(1)内部,所述浇口套流道(202)的下方设置有主流道(3),所述主流道(3)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分流道(4),所述分流道(4)的内侧设置有螺旋缓冲条(6),所述分流道(4)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浇筑口(5),所述浇筑口(5)包括连接料口(501),所述连接料口(501)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502),所述的底端延伸至成型上模(1)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环(205)的外侧设置有防脱圈(206),所述防脱圈(206)的材质为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环(204)的外侧边缘与缓冲内套(203)的内侧表面完全贴合,所述缓冲环(204)与缓冲内套(203)通过一体化注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内套(203)的内侧倾斜角度与组装环(205)的内侧倾斜角度完全一致,所述缓冲内套(203)与组装环(205)的表面粗糙度完全一致,所述缓冲内套(203)与组装环(205)的连接部分不存在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料口(501)与出料口(502)的中间设置有中间填充块(503),所述中间填充块(503)的外表面与成型上模(1)的内壁完全贴合,所述中间填充块(503)与成型上模(1)安装时采用过渡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填充块(50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护流道(504),所述防护流道(504)贯穿通过中间填充块(503)的上下表面,所述防护流道(504)采用线切割加工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502)的上端端口直径尺寸小于下端端口直径尺寸,所述出料口(502)呈现倒锥形。
CN202122382061.7U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 Active CN217196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2061.7U CN217196711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2061.7U CN217196711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96711U true CN217196711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2061.7U Active CN217196711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96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22307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的潜伏式浇口结构
CN217196711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改良结构
CN110666133B (zh) 一种降低模腔冲力的模仁结构
CN213618095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的流道点浇口结构
CN206884091U (zh) 一种侧进胶自动切水口注塑模
CN206230798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02169676U (zh) 注塑模具的潜浇口
CN204749143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哈夫模结构的浇注系统
CN112297362B (zh) 注塑模具
CN212707824U (zh) 浇注系统及具有其的注塑模具
CN208881088U (zh) 一种流道与浇口结构
CN112092306A (zh) 浇注系统及具有其的注塑模具
CN214982869U (zh) 注塑模具浇道口结构
CN206083806U (zh) 一种卧式压铸机用的模具进料嘴结构
CN220534802U (zh) 一种半包式按键包胶模具
CN214324044U (zh) 塑胶模具的注胶结构
CN205951203U (zh) 浇口自动切断的模具
CN208290380U (zh) 一种下模、模具和成型设备
CN220280370U (zh) 一种注塑模具进胶结构
CN219667328U (zh) 一种长管型产品浇注模组
CN217670815U (zh) 玻纤塑胶注塑牛角浇口
CN214562626U (zh) 一种pvc管件模具浇口重量降低的流道改善结构
CN214026985U (zh) 一种自动分离式隔离圈注塑结构
CN219543901U (zh) 注塑模具及其唧嘴
CN208743685U (zh) 一种动力输出盘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