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93018U - 复合锯片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复合锯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93018U
CN217193018U CN202220180104.5U CN202220180104U CN217193018U CN 217193018 U CN217193018 U CN 217193018U CN 202220180104 U CN202220180104 U CN 202220180104U CN 217193018 U CN217193018 U CN 217193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w blade
composite
outer tube
gear
tur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801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一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Ba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Ba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Ba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Ba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801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93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93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93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锯片组件,该复合锯片组件包括:用于加工中心进行复合车削加工的复合锯片,复合锯片具有粗车锯片、中间隔套以及精车锯片,粗车锯片的一侧表面与中间隔套的一侧表面连接,中间隔套的另一侧表面连接精车锯片的一侧表面。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锯片组件采用粗车锯片与精车锯片复合,并通过中间隔套连接形成复合锯片整体。相较于现有的锯片,复合锯片通过改变移动方向,能够对工件进行粗车削以及精车削两种不同精度的加工。此外,中间隔套能够有效提升粗车锯片以及精车锯片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改善复合锯片复合锯片在告诉旋转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复合锯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中心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锯片组件。
背景技术
锯片可分为:用于石材切割的金刚石锯片;用于金属材料切割的高速钢锯片(不镶嵌硬质合金刀头的);用于实木、家具、人造板、铝合金、铝型材、散热器、塑料、塑钢等切割的硬质合金锯片。在如今的实木车削加工中,锯片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且成熟。
然而,在现有的车削加工中心中,锯片组件通常只能搭载一种锯片,这种锯片组件大大限制了车削加工中心的可加工尺寸,并且在进行粗精两种不同的加工工序时,往往需要频繁更换锯片,从而导致加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锯片组件加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合锯片组件。
一种复合锯片组件,该复合锯片组件包括用于加工中心进行复合车削加工的复合锯片,复合锯片具有粗车锯片、中间隔套以及精车锯片,粗车锯片的一侧表面与中间隔套的一侧表面连接,中间隔套的另一侧表面连接精车锯片的一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粗车锯片包括粗车锯片主体、若干第一刀刃、若干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一通孔,若干第一刀刃均匀设置于粗车锯片主体的外周边缘,第一通孔设置于粗车锯片主体的几何中心,若干第一连接孔设置于粗车锯片主体的一侧表面,并分别贯穿至粗车锯片主体的另一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粗车锯片主体的外周边缘具有若干第一刀齿,若干第一刀刃分别与若干第一刀齿一一对应,并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刀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若干第一连接孔均匀设置于粗车锯片主体的表面,并以粗车锯片主体几何中心为圆心呈圆状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精车锯片包括精车锯片主体、若干第二刀刃、若干第二连接孔以及第二通孔,若干第二刀刃均匀设置于精车锯片主体的外周边缘,第二通孔对应第一通孔设置于精车锯片主体的几何中心,若干第二连接孔设置于精车锯片主体的一侧表面,并分别贯穿至精车锯片主体的另一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精车锯片主体的外周边缘具有若干第二刀齿,若干第二刀刃分别与若干第二刀齿一一对应,并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刀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若干第二连接孔分别与若干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于精车锯片主体的表面,并以精车锯片主体几何中心为圆心呈圆状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中间隔套具有若干第三连接孔以及第三通孔,若干第三通孔对应第二通孔设置于中间隔套的几何中心,若干第三连接孔设置于中间隔套的一侧表面,并分别贯穿至中间隔套的另一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若干第三连接孔分别与若干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于中间隔套的表面,并以中间隔套几何中心为圆心呈圆状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粗车锯片通过若干第一连接孔以及若干第三连接孔对应连接中间隔套的一侧表面,中间隔套的另一侧表面通过若干第三连接孔以及若干第二连接孔对应连接精车锯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复合锯片组件还包括锯片夹盘、转轴、轴承、外管、第一外管压盖以及第二外管压盖,锯片夹盘依序对应配合第一通孔、第三通孔以及第二通孔连接复合锯片具有粗车锯片的一侧表面;转轴的一端由复合锯片具有精车锯片的一侧表面依序贯穿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以及第一通孔,并连接锯片夹盘,从而配合锯片夹盘对复合锯片进行夹持;第一外管压盖以及外管依序套入转轴远离复合锯片的一端,并且,第一外管压盖扣合连接外管靠近复合锯片的一端;轴承设于转轴远离复合锯片的一端,并安装于外管内部;第二外管压盖套入转轴远离复合锯片的一端,并对应扣合连接外管远离复合锯片的一端,从而将轴承限制于外管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转轴远离复合锯片的一端贯穿第二外管压盖,并延伸至第二外管压盖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复合锯片组件还包括第一齿轮、齿带、第二齿轮以及驱动电机,第一齿轮套设于转轴延伸至第二外管压盖外部的一端;第二齿轮套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齿带围绕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的外周,并同时与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对应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复合锯片组件还包括壳体,转轴远离复合锯片的一端、外管、第二外管压盖、第一齿轮、齿带、第二齿轮以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于壳体的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具有第一安装口以及第二安装口,第一安装口与第二安装口连通,第一安装口设置于壳体底部的一侧表面,第二安装口设置于壳体顶部的一侧表面;转轴远离复合锯片的一端、外管、第二外管压盖以及第一齿轮设置于第一安装口;第二齿轮以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于第二安装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复合锯片组件采用粗车锯片与精车锯片复合,并通过中间隔套连接形成复合锯片整体。相较于现有的锯片,复合锯片通过改变移动方向,能够对工件进行粗车削以及精车削两种不同精度的加工。此外,中间隔套能够有效提升粗车锯片以及精车锯片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改善复合锯片复合锯片在告诉旋转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复合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复合锯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复合锯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复合锯片组件,该复合锯片组件包括用于加工中心进行复合车削加工的复合锯片1,复合锯片1具有粗车锯片11、中间隔套12以及精车锯片13。其中,粗车锯片11的一侧表面与中间隔套12的一侧表面连接,中间隔套12的另一侧表面连接精车锯片13的一侧表面。在实际应用中,中间隔套12能够有效提升粗车锯片11以及精车锯片1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提升复合锯片1的切削稳定性;加工中心通过驱动复合锯片1进行不同方向的移动,从而使得复合锯片1能够对工件进行多种不同精度的车削加工,并且有效扩展了加工中心的可加工尺寸。
请参阅图1至图2,进一步的,粗车锯片11包括粗车锯片主体111、若干第一刀刃112、若干第一连接孔113以及第一通孔114。其中,若干第一刀刃112均匀设置于粗车锯片主体111的外周边缘,第一通孔114设置于粗车锯片主体111的几何中心,若干第一连接孔113设置于粗车锯片主体111的一侧表面,并分别贯穿至粗车锯片主体111的另一侧表面。在实际应用中,粗车锯片主体111通过若干第一连接孔113与中间隔套12连接,第一通孔114用于连接动力源,动力源通过第一通孔114驱动粗车锯片主体111转动,从而使得若干第一刀刃112能够完成车削动作。
请参阅图1至图2,具体的,粗车锯片主体111的外周边缘具有若干第一刀齿1111,若干第一刀刃112分别与若干第一刀齿1111一一对应,并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刀齿1111。若干第一连接孔113均匀设置于粗车锯片主体111的表面,并以粗车锯片主体111几何中心为圆心呈圆状分布,从而使得粗车锯片主体111与中间隔套12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并且其连接面作用力更加均匀,进而进一步提升复合锯片1的旋转稳定性。
请参阅图1至图2,进一步的,精车锯片13包括精车锯片主体131、若干第二刀刃132、若干第二连接孔133以及第二通孔134。其中,若干第二刀刃132均匀设置于精车锯片主体131的外周边缘,第二通孔134对应第一通孔114设置于精车锯片主体131的几何中心,若干第二连接孔133设置于精车锯片主体131的一侧表面,并分别贯穿至精车锯片主体131的另一侧表面。在实际应用中,精车锯片主体131通过若干第二连接孔133与中间隔套12连接,第二通孔134用于连接动力源,动力源通过第二通孔134驱动精车锯片主体131同步粗车锯片11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若干第二刀刃132能够完成车削动作。
请参阅图1至图2,具体的,精车锯片主体131的外周边缘具有若干第二刀齿1311,若干第二刀刃132分别与若干第二刀齿1311一一对应,并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刀齿1311。若干第二连接孔133分别与若干第一连接孔113一一对应设置于精车锯片主体131的表面,并以精车锯片主体131几何中心为圆心呈圆状分布,从而使得精车锯片主体131与中间隔套12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并且其连接面作用力更加均匀,进而进一步提升复合锯片1的旋转稳定性。
请参阅图1至图2,进一步的,中间隔套12具有若干第三连接孔121以及第三通孔122。其中,若干第三通孔122对应第二通孔134设置于中间隔套12的几何中心,若干第三连接孔121设置于中间隔套12的一侧表面,并分别贯穿至中间隔套12的另一侧表面。具体的,若干第三连接孔121分别与若干第二连接孔133一一对应设置于中间隔套12的表面,并以中间隔套12几何中心为圆心呈圆状分布;粗车锯片11通过若干第一连接孔113以及若干第三连接孔121对应连接中间隔套12的一侧表面,中间隔套12的另一侧表面通过若干第三连接孔121以及若干第二连接孔133对应连接精车锯片13。在实际应用中,第三通孔122用于连接动力源,动力源通过第三通孔122驱动中间隔套12同步粗车锯片11以及精车锯片13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若干第二刀刃132能够完成车削动作。
请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的,复合锯片组件还包括锯片夹盘2、转轴3、轴承4、外管5、第一外管压盖6以及第二外管压盖7。其中,锯片夹盘2依序对应配合第一通孔114、第三通孔122以及第二通孔134连接复合锯片1具有粗车锯片11的一侧表面;转轴3的一端由复合锯片1具有精车锯片13的一侧表面依序贯穿第二通孔134、第三通孔122以及第一通孔114,并连接锯片夹盘2,从而配合锯片夹盘2对复合锯片1进行夹持;第一外管压盖6以及外管5依序套入转轴3远离复合锯片1的一端,并且,第一外管压盖6扣合连接外管5靠近复合锯片1的一端;轴承4套设于转轴3远离复合锯片1的一端,并安装于外管5内部;第二外管压盖7套入转轴3远离复合锯片1的一端,并对应扣合连接外管5远离复合锯片1的一端,从而将轴承4限制于外管5内部。转轴3远离复合锯片1的一端贯穿第二外管压盖7,并延伸至第二外管压盖7外部。在实际应用中,轴承4固定于外管5中,第一外管压盖6以及第二外管压盖7能够有效限制轴承4的位置,从而避免轴承4的位移,进而减少动力损失;动力源连接转轴3的一端,从而能够驱动转轴3在轴承4内进行转动,进而驱动转轴3另一端的复合锯片1进行同步旋转,以此完成对工件的车削加工。
请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的,复合锯片组件还包括第一齿轮801、齿带802、第二齿轮803以及驱动电机804。其中,第一齿轮801套设于转轴3延伸至第二外管压盖7外部的一端;第二齿轮803套设于驱动电机804的输出轴;齿带802围绕第一齿轮801以及第二齿轮803的外周,并同时与第一齿轮801以及第二齿轮803对应啮合,从而使得驱动电机804能够通过第二齿轮803、齿带802以及第一齿轮801驱动转轴3在轴承4内部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复合锯片1同步旋转对工件实施复合车削。在实际应用中,复合组件通过第一齿轮801、齿带802以及第二齿轮803之间的啮合进行动力传输,驱动电机804以此驱动复合锯片1进行旋转,从而完成对工件的车削加工。
请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的,复合锯片组件还包括壳体9,转轴3远离复合锯片1的一端、外管5、第二外管压盖7、第一齿轮801、齿带802、第二齿轮803以及驱动电机804的输出轴设置于壳体9的内部。具体的,壳体9具有第一安装口91以及第二安装口92,第一安装口91与第二安装口92连通,第一安装口91设置于壳体9底部的一侧表面,第二安装口92设置于壳体9顶部的一侧表面;转轴3远离复合锯片1的一端、外管5、第二外管压盖7以及第一齿轮801设置于第一安装口91;第二齿轮803以及驱动电机804的输出轴设置于第二安装口92。在实际应用工中,壳体9能够为复合锯片组件提供收容场所以及支撑,复合锯片组件通过壳体9与加工中心连接,从而使得加工中心能够驱动复合锯片组件根据加工程序进行移动,以此完成加工中心预设的车削加工程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复合锯片组件采用粗车锯片与精车锯片复合,并通过中间隔套连接形成复合锯片整体。相较于现有的锯片,复合锯片通过改变移动方向,能够对工件进行粗车削以及精车削两种不同精度的加工。此外,中间隔套能够有效提升粗车锯片以及精车锯片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改善复合锯片复合锯片在告诉旋转时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复合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加工中心进行复合车削加工的复合锯片,所述复合锯片具有粗车锯片、中间隔套以及精车锯片,所述粗车锯片的一侧表面与所述中间隔套的一侧表面连接,所述中间隔套的另一侧表面连接所述精车锯片的一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车锯片包括粗车锯片主体、若干第一刀刃、若干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一通孔,若干所述第一刀刃均匀设置于所述粗车锯片主体的外周边缘,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粗车锯片主体的几何中心,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粗车锯片主体的一侧表面,并分别贯穿至所述粗车锯片主体的另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均匀设置于所述粗车锯片主体的表面,并以所述粗车锯片主体几何中心为圆心呈圆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车锯片包括精车锯片主体、若干第二刀刃、若干第二连接孔以及第二通孔,若干所述第二刀刃均匀设置于所述精车锯片主体的外周边缘,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精车锯片主体的几何中心,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精车锯片主体的一侧表面,并分别贯穿至所述精车锯片主体的另一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套具有若干第三连接孔以及第三通孔,若干所述第三通孔对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中间隔套的几何中心,若干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于所述中间隔套的一侧表面,并分别贯穿至所述中间隔套的另一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锯片组件还包括锯片夹盘、转轴、轴承、外管、第一外管压盖以及第二外管压盖,锯片夹盘连接所述复合锯片的一侧表面;所述转轴的一端由所述复合锯片的另一侧表面依序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一通孔,并连接所述锯片夹盘;所述第一外管压盖以及所述外管依序套入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复合锯片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外管压盖扣合连接所述外管靠近所述复合锯片的一端;所述轴承设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复合锯片的一端,并安装于所述外管内部;所述第二外管压盖套入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复合锯片的一端,并对应扣合连接所述外管远离所述复合锯片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复合锯片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外管压盖,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外管压盖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锯片组件还包括第一齿轮、齿带、第二齿轮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转轴延伸至所述第二外管压盖外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齿带围绕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周,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对应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锯片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复合锯片的一端、所述外管、所述第二外管压盖、所述第一齿轮、所述齿带、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安装口以及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第二安装口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安装口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的一侧表面;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复合锯片的一端、所述外管、所述第二外管压盖以及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口。
CN202220180104.5U 2022-01-24 2022-01-24 复合锯片组件 Active CN217193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0104.5U CN217193018U (zh) 2022-01-24 2022-01-24 复合锯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0104.5U CN217193018U (zh) 2022-01-24 2022-01-24 复合锯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93018U true CN217193018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4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80104.5U Active CN217193018U (zh) 2022-01-24 2022-01-24 复合锯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93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178718A1 (en) Rotational power servo toolpost
CN201164914Y (zh) 硬质合金叶根型线铣刀
US20090116914A1 (en) Device for machining the end of a tubular member
CN217193018U (zh) 复合锯片组件
CN211028939U (zh) 一种数控九轴回转钻攻铣装置
CN110977638B (zh) 一种用于五金配件的内壁打磨装置
CN213163289U (zh) 一种不等分割及不等螺旋的粗精一体立铣刀
CN212634967U (zh) 一种涡轮组件机加工装置
CN105195833B (zh) 数控内齿珩磨轮刀架
CN210452754U (zh) 一种气动装夹装置
CN219358046U (zh) 一种一体大切深斜齿无接刀纹铣刀具
CN101823166A (zh) 成型铣刀及成型方法
CN218657167U (zh) 一种直廓环面蜗杆车削加工刀具
CN111037321A (zh) 偏心轴加工夹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218998U (zh) 一种齿轮圆弧倒角加工用金属切削刀具
CN212264561U (zh) 一种切割速度快的霸王刀
CN217617970U (zh) 一种泵轮叶片铣削加工用工装
CN218224692U (zh) 一种两角度输出动力组式刀塔
CN218694594U (zh) 一种直廓环面蜗杆车削加工机床
CN214816617U (zh) 一种车床装夹装置
CN212351163U (zh) 一种数控机床加工辅助治具
CN213592246U (zh) 一种高速立式精密机床工作台
CN214443576U (zh) 一种手持式快速倒角机
CN210160483U (zh) 一种铣刀
CN215998859U (zh) 一种走心机的复合式动力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