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8457U - 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8457U
CN217178457U CN202220683794.6U CN202220683794U CN217178457U CN 217178457 U CN217178457 U CN 217178457U CN 202220683794 U CN202220683794 U CN 202220683794U CN 217178457 U CN217178457 U CN 217178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nk
heat
heat dissipation
radiator
inclin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837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岩
吕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k Cor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k Cor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k Corp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k Cor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8379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8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8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8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其中散热器的侧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内部和外部。通过在散热器的侧壁设置向外凸出的第一散热部,增加了散热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在第一散热部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利用第一散热孔对热空气产生引导作用,使散热更加快速。

Description

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发光时会有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使灯具温度升高,加快灯具的芯片老化,缩短器件寿命等严重后果,为保证灯具正常工作,必须将散发出来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因此,现有的很多灯具均设置有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将灯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扩散至空气中。现有的一些散热器,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翅片来进行散热,但是这种结构较为复杂;还有一些散热器直接在侧壁上开设散热孔,在散热器与空气接触的前提下,利用空气的流通实现散热,而这种结构空气的流通效果较差、散热速度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的散热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侧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内部和外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所述第一散热孔;增加热气流的流动,降温更加快速。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相对所述散热器侧壁向外凸出的竖直面、上倾斜面、下倾斜面和底面,所述竖直面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倾斜面和所述下倾斜面连接,所述上倾斜面的下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侧壁连接,所述底面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倾斜面的下端连接。第一散热部的结构如此设置,可通过竖直面、上倾斜面、下倾斜面和底面多个平面传导散热器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两个第一散热孔由第一散热部的两侧和散热器的侧壁围设形成,使热气流能更快地从第一散热孔散出。
优选地,所述竖直面上端的宽度为W1,所述竖直面下端的宽度为W2,所述下倾斜面上端的宽度为W3,所述下倾斜面下端的宽度为W4,W1<W2=W3<W4。第一散热部可对热气流产生引导作用,受热的空气流动更加快速,降温速度更快。
优选地,所述上倾斜面上端的宽度为W5,所述上倾斜面下端的宽度为W6,W5>W6=W1。第一散热孔朝上的开口尺寸较大,方便热气流向上流动,保证降温效果。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开设有第二散热孔。设置第二散热部可增加散热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且通过第二散热孔可对热空气产生引导作用,配合第一散热孔,从散热器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散热,使散热速度更快。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相对所述散热器的径线所在的平面镜像设置。不仅散热均匀,而且还能保持散热器侧壁的结构稳定性,方便加工,保持美观。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的侧壁沿其轴线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部和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散热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散热部。散热器结构更为稳定,散热更加均匀、快速,散热器也更加美观。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包括散热片和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一端的散热侧壁,多个所述散热侧壁围设形成所述散热器的侧壁,且多个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散热侧壁围设形成的区域内。提高散热效果,保证散热器的结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灯具,包括灯体和上述的散热器,所述灯体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
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散热器的侧壁设置向外凸出的第一散热部,增加了散热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在第一散热部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利用第一散热孔对热空气(热源以及散热器的热量会使空气升温)产生引导作用,使散热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散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散热器、11-第一散热部、111-第一散热孔、112-竖直面、113-上倾斜面、114-下倾斜面、115-底面、12-第二散热部、121-第二散热孔、13-散热鳍片、131-散热片、132-散热侧壁、2-灯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6所示,散热器1,其侧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散热部11,所述第一散热部11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11,所述第一散热孔111连通所述散热器1的内部和外部。散热器1整体结构为圆柱体结构,散热器1的侧壁从内向外冲压形成向外凸出的第一散热部11(当然,第一散热部11的形成还可以是采用其他工艺),在第一散热部11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11,第一散热孔111连通散热器1内部和散热器1外部。在使用时,散热器1与热源连接,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1上并通过散热器1扩散至空气中。现有的一些散热器直接在侧壁上开设散热孔,在散热器与空气接触的前提下,利用空气的流通实现散热,而这种结构空气的流通效果较差、散热速度较慢。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散热器1的侧壁设置向外凸出的第一散热部11,增加了散热器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在第一散热部1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11,利用第一散热孔111对热空气(热源以及散热器1的热量会使空气升温)产生引导作用,使散热更加快速。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散热部11的两侧均开设有所述第一散热孔111。第一散热部11上开设两个对称的第一散热孔111,增加热气流的流动,降温更加快速。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散热部11包括相对所述散热器1侧壁向外凸出的竖直面112、上倾斜面113、下倾斜面114和底面115,所述竖直面1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倾斜面113和所述下倾斜面114连接,所述上倾斜面113的下端与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连接,所述底面115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倾斜面114的下端连接。第一散热部11与散热器1的侧壁一体成型,竖直面112、上倾斜面113、下倾斜面114和底面115均向外凸出,且上倾斜面113、下倾斜面114和底面115均位于散热器1的侧壁与竖直面112之间,竖直面112与散热器1的侧壁相互平行;上倾斜面113自上而下往外倾斜,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散热器1的侧壁和竖直面112的上端连接;下倾斜面114自上而下往内延伸,其上端与竖直面112的下端连接;底面115的两端分别与散热器1的侧壁和下倾斜面114的下端连接,且底面115和下倾斜面114的下端呈现为中间高、两侧低的拱状结构。上倾斜面113的左端、竖直面112的左端、下倾斜面114的左端和散热器1的侧壁围设形成一个第一散热孔111,上倾斜面113的右端、竖直面112的右端、下倾斜面114的右端和散热器1的侧壁围设形成另一个第一散热孔111。第一散热部11的结构如此设置,可通过竖直面112、上倾斜面113、下倾斜面114和底面115多个平面传导散热器1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两个第一散热孔111由第一散热部11的两侧和散热器1的侧壁围设形成,使热气流能更快地从第一散热孔111散出。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竖直面112上端的宽度为W1,所述竖直面112下端的宽度为W2,所述下倾斜面114上端的宽度为W3,所述下倾斜面114下端的宽度为W4,W1<W2=W3<W4。由于竖直面112的下端与下倾斜面114的上端连接,因此竖直面112的下端即为下倾斜面114的上端。竖直面112和下倾斜面114的宽度如此设置,使第一散热孔111开口向上,而由于空气受热后有向上流动的趋势,因此第一散热部11可对热气流产生引导作用,受热的空气流动更加快速,降温速度更快。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上倾斜面113上端的宽度为W5,所述上倾斜面113下端的宽度为W6,W5>W6=W1。由于竖直面112的上端与上倾斜面113的下端连接,因此竖直面112的上端即为上倾斜面113的下端。上倾斜面113的上端的宽度大于下端的宽度,可使第一散热孔111朝上的开口尺寸较大,方便热气流向上流动,保证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散热部12,所述第二散热部12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21。散热器1的侧壁向内冲压形成向散热器1内部凸出的第二散热部12,在第二散热部12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21。设置第二散热部12可增加散热器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且通过第二散热孔121可对热空气产生引导作用,配合第一散热孔111,从散热器1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散热,使散热速度更快。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散热部1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散热部11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散热部11和所述第二散热部12相对所述散热器1的径线所在的平面镜像设置。第一散热部11为散热器1侧壁冲压形成的向外凸出的正展翅形三角压筋,第二散热部12为散热器1侧壁冲压形成的向内凸出的反展翅形三角压筋,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结构一致,但镜像设置。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如此设置,可保持散热器1侧壁的结构稳定性,方便加工,保持美观。
进一步地,如图2、图2和图4所示,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沿其轴线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部11和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部12,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11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散热部12,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散热部12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散热部11。沿散热器1的轴线方向(即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且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间隔设置,使散热器1结构更为稳定,散热更加均匀、快速,散热器1也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散热器1包括多个散热鳍片13,所述散热鳍片13包括散热片131和设置在所述散热片131一端的散热侧壁132,多个所述散热侧壁132围设形成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且多个所述散热片131位于所述散热侧壁132围设形成的区域内。散热片131和散热侧壁132形成大约九十度的角度,散热片131为平直板状结构,散热侧壁132为带有一定弧度的弧形板状结构;多个散热鳍片13围设形成散热器1,散热侧壁132围设形成圆柱状的散热器1的侧壁,散热片131均位于散热侧壁132围设形成的区域内。热源可直接与散热片131的下端连接,热源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所有散热片131上,然后再往外传递至散热侧壁132;当然,在热量传递过程中,散热片131之间并不接触,相邻两片散热片13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因此散热片131上的热量还可直接传递至空气中。散热器1的结构如此设置,可提高散热效果,保证散热器1的结构稳定性。采用这种散热鳍片13组成的散热器1,相较于现有的散热器1,在具备相同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本方案提供的散热器1成本更低,散热鳍片13的数量可更少。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灯具,包括灯体2和上述的散热器1,所述灯体2安装在所述散热器1上。灯体2安装在散热器1的下端,且灯体2上的光源及线路板可直接与散热器1连接固定,具体可与散热片131的下端连接。灯具使用上述的散热器1,具备了上述关于散热器1的技术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散热部(11),所述第一散热部(11)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11),所述第一散热孔(111)连通所述散热器(1)的内部和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11)的两侧均开设有所述第一散热孔(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11)包括相对所述散热器(1)侧壁向外凸出的竖直面(112)、上倾斜面(113)、下倾斜面(114)和底面(115),所述竖直面(1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倾斜面(113)和所述下倾斜面(114)连接,所述上倾斜面(113)的下端与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连接,所述底面(115)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倾斜面(114)的下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面(112)上端的宽度为W1,所述竖直面(112)下端的宽度为W2,所述下倾斜面(114)上端的宽度为W3,所述下倾斜面(114)下端的宽度为W4,W1<W2=W3<W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倾斜面(113)上端的宽度为W5,所述上倾斜面(113)下端的宽度为W6,W5>W6=W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散热部(12),所述第二散热部(12)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1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散热部(11)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散热部(11)和所述第二散热部(12)相对所述散热器(1)的径线所在的平面镜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沿其轴线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部(11)和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部(12),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11)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散热部(12),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散热部(12)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散热部(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包括多个散热鳍片(13),所述散热鳍片(13)包括散热片(131)和设置在所述散热片(131)一端的散热侧壁(132),多个所述散热侧壁(132)围设形成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且多个所述散热片(131)位于所述散热侧壁(132)围设形成的区域内。
10.灯具,包括灯体(2),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器(1),所述灯体(2)安装在所述散热器(1)上。
CN202220683794.6U 2022-03-25 2022-03-25 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 Active CN217178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3794.6U CN217178457U (zh) 2022-03-25 2022-03-25 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3794.6U CN217178457U (zh) 2022-03-25 2022-03-25 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8457U true CN217178457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46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83794.6U Active CN217178457U (zh) 2022-03-25 2022-03-25 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8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11088B2 (ja) ランプ用放熱構造
CN110531571B (zh) 液冷式散热器
CN111520653B (zh) 一种led灯
US20140078737A1 (en) Active heat dissipat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illumination lamp
WO2014131269A1 (zh) 散热器
JP6125675B2 (ja) 照明デバイス及び照明器具
CN102052576A (zh) 照明装置
CN208188561U (zh) 一种投影机散热结构及激光投影仪
CN217178457U (zh) 散热器及使用其的灯具
US7942549B2 (en) LED lamp having light guiding heat sink
JP6182449B2 (ja) Led照明用放熱装置
CN109556073A (zh) 一种大功率led车灯
CN216346171U (zh) 散热器及灯具
CN210182383U (zh) Led支架
CN114017756A (zh) 散热器及灯具
CN111561685B (zh) 照明设备以及车辆
CN211853943U (zh) 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
CN211952697U (zh) 一种用于灯具中的散热器
CN219550325U (zh) Led车灯及汽车
CN218679756U (zh) 散热构件、电子模组、以及机动车辆
CN212132368U (zh) 一种散热体及其聚光灯
CN213186695U (zh) 电路板散热结构和路由器
CN211060029U (zh) 一种散热良好的大功率led车灯
CN209977927U (zh) 一种汽车车灯散热结构
CN216449884U (zh) 一种光源系统及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