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61070U - 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61070U
CN217161070U CN202121963130.7U CN202121963130U CN217161070U CN 217161070 U CN217161070 U CN 217161070U CN 202121963130 U CN202121963130 U CN 202121963130U CN 217161070 U CN217161070 U CN 217161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core
oil guide
guide hole
atomizer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631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显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n Pu 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n Pu 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n Pu 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n Pu 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631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61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61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61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包括油杯、密封组件以及雾化芯;雾化芯从下往上的方向插入安装到安装通道内,并可沿安装通道的轴向移动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雾化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导油孔。当雾化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错开,从而使油杯的储液腔处于完全密封状态,以隔绝储液腔中的雾化液进入到雾化芯中,有效的避免了雾化器在运输以及存储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同时也避免了外界的空气进入储液腔中与雾化液接触而导致雾化液变质。当需要使用雾化器时,推动雾化芯向上移动预设距离后位于第二位置,此时雾化器处于可使用状态,雾化芯的第二导油孔与隔离管上的第一导油孔导通。

Description

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现有预注油电子烟雾化器在出厂时就预先装设有雾化液,雾化器中的雾化芯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是处于导通状态,使得雾化液可渗入雾化芯中,从而使雾化芯内的吸油棉长期处于浸泡于雾化液中,难以避免外界空气通过吸油棉进入到储液腔中,从而雾化器在经过运输、存储等长时间放置后会导致雾化液的变质,并且雾化器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颠簸、温度变化、气压变化等原因而造成渗漏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包括:
油杯,所述油杯的上端设有吸气孔,所述油杯内设有上端与所述吸气孔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壁与所述油杯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储液腔;
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密封安装在所述油杯的下端开口,其包括有伸入所述储液腔内并与所述排气管套接连通的隔离管,所述隔离管内形成有贯穿所述密封组件下端的安装通道,所述隔离管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第一导油孔;
雾化芯,所述雾化芯从下往上的方向插入安装到所述安装通道内,并可沿所述安装通道的轴向移动且所述雾化芯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雾化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导油孔;
当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油孔和所述第二导油孔错开,且所述第一导油孔由所述雾化芯封堵;当所述雾化芯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油孔和所述第二导油孔导通,以使所述储液腔中的雾化液可通过所述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进入到所述雾化芯中。
可选地,所述雾化器在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雾化芯在所述安装通道内沿其轴向向上移动预设距离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通道的上端设有止挡凸环,当所述雾化芯向上移动至其顶端抵持于所述止挡凸环的底部时,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雾化芯的外壁开设有环形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内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导油孔;当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油孔通过所述连通槽与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雾化芯的外壁于所述第二导油孔的上方位置套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内壁抵接的密封环,当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环封堵所述第一导油孔。
可选地,所述雾化芯的外壁于所述第二导油孔的下方位置套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内壁抵接的密封圈,当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油孔位于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密封圈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油杯的下端,用于支撑固定所述隔离管,所述底座贯穿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连通的插入孔。
可选地,所述插入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雾化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当所述雾化芯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雾化芯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实现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雾化芯包括中空柱状的支架、管状的导油体、以及发热体,所述导油体固定在所述支架内并形成贴合安装,所述发热体嵌设于所述导油体内;所述第二导油孔开设于所述支架侧壁对应于所述导油体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雾化芯还包括有设于所述支架下端内的绝缘座,所述绝缘座内绝缘间隔设有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所述绝缘座内上下贯穿的开设有与所述支架连通的进气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的雾化器,雾化芯可从下往上插入安装到安装通道中,并形成滑动设置,并可沿安装通道的轴向移动且雾化芯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雾化器在处于初始状态时,雾化芯定位固定于第一位置,此时雾化芯封堵第一导油孔,以使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错开且不导通,从而使油杯的储液腔处于完全密封状态,以隔绝储液腔中的雾化液进入到雾化芯中,有效的避免了雾化器在运输以及存储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同时也避免了外界的空气进入储液腔中与雾化液接触而导致雾化液变质;当需要使用雾化器时,推动雾化芯向上移动预设距离后位于第二位置,此时雾化器处于可使用状态,雾化芯的第二导油孔与隔离管上的第一导油孔导通,以使雾化芯可通过第一导油孔从储液腔中吸收雾化液,从而雾化芯可正常工作以对所吸收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产生可供使用者抽吸的气溶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雾化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雾化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说明:
10、油杯;11、吸气孔;12、排气管;13、储液腔;
20、密封组件;21、隔离管;211、安装通道;212、第一导油孔;213、止挡凸环;22、底座;221、插入孔;
30、雾化芯;31、支架;311、第二导油孔;312、连通槽;313、密封环;314、密封圈;32、导油体;33、发热体;331、发热单元;34、绝缘座;341、进气通道;35、电极;36、雾化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包括油杯10、密封组件20以及雾化芯30;在实际应用中,雾化器应用于电子烟中,雾化器可拆卸连接于电池杆中,电池杆内设有供电电源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供电电源为雾化器的雾化芯30进行供电。
油杯10的下端为开口端,其上端设有吸气孔11,油杯10内设有上端与吸气孔11连通的排气管12,排气管12的外壁与油杯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储液腔13;在本实施例中,油杯10的顶端沿吸气孔11的边缘向储液腔13方向凸出延伸形成该排气管12,即排气管12与油杯10是一体成型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气管12与油杯10也可采用分体式结构,即油杯10的顶壁沿吸气孔11的边缘向储液腔13方向凸出延伸形成套接管,排气管12的上端与套接管套接连通。
密封组件20密封安装在油杯10的开口端,其包括有伸入储液腔13内的隔离管21以及固定安装于油杯10下端的底座22,该底座22用于支撑固定隔离管21,隔离管21的上端套接连通于排气管12的下端,隔离管21的下端外壁与油杯10的开口端密封连接,从而通过油杯10、排气管12以及隔离管21共同形成密封的储液腔13;隔离管21内形成有与排气管12连通的安装通道211,底座22内贯穿开设有与安装通道211连通的插入孔221;隔离管21的侧壁开设有与储液腔13连通的第一导油孔212,该第一导油孔212也与安装通道211连通。
雾化芯30从下往上的方向通过插入孔221插入安装到安装通道211内,并可沿安装通道211的轴向移动且雾化芯3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雾化芯3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导油孔311;当雾化芯30位于第一位置时,参照图3所示,第一导油孔212和第二导油孔311错开,且第一导油孔212由雾化芯30封堵;当雾化芯30从位于第二位置时,参照图4所示,第一导油孔212和第二导油孔311导通,以使储液腔13中的雾化液可通过第一导油孔212和第二导油孔311进入到雾化芯30中。
在实际应用中,雾化器在处于初始状态时,雾化芯30定位固定于第一位置,此时雾化芯30封堵第一导油孔212,以使第一导油孔212和第二导油孔311错开且不导通,从而使油杯10的储液腔13处于完全密封状态,以隔绝储液腔13中的雾化液进入到雾化芯30中,有效的避免了雾化器在运输以及存储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同时也避免了外界的空气进入储液腔13中与雾化液接触而导致雾化液变质;当需要使用雾化器时,推动雾化芯30向上移动预设距离后位于第二位置,此时雾化器处于可使用状态,雾化芯30的第二导油孔311与隔离管21上的第一导油孔212导通,以使雾化芯30可通过第一导油孔212从储液腔13中吸收雾化液,从而雾化芯30可正常工作以对所吸收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产生可供使用者抽吸的气溶胶。
为了便于将雾化器从初始状态切换至可使用状态,本实施例安装通道211的上端设有止挡凸环213,当雾化芯30移动至其顶端抵持于止挡凸环213的底部时,雾化芯30位于第二位置,如此使得雾化器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较佳地,当雾化芯30位于第一位置时,雾化芯30的下端处于安装通道211之外,当需要使用雾化器时,可直接将雾化器插接到电池杆的插接腔内,利用插接腔的底壁来推动雾化芯3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雾化器处于导通状态时,储液腔13内的雾化液可均匀的进入到雾化芯30中,本实施例雾化芯30的外壁开设有环形的连通槽312,连通槽312内呈圆形阵列的开设有多个第二导油孔311;当雾化芯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导油孔212通过连通槽312与第二导油孔311连通。也就是说,当雾化芯30位于第一位置时,连通槽312与第一导油孔212相互错开形成隔绝,当雾化芯30位于第二位置时,连通槽312与隔离管21内壁之间形成与环形的过渡腔,且过渡腔分别与第一导油孔212和第二导油孔311分别连通,雾化液从第一导油孔212进入到过渡腔内,再经过渡腔分别从各第二导油孔311进入到雾化芯30内,实现进液均匀,避免雾化芯30出现干烧的情况。
较佳地,雾化芯30的外壁于第二导油孔311的上下方位置分别套设有与安装通道211内壁抵接的密封环313和密封圈314;当雾化芯30位于第一位置时,密封环313封堵第一导油孔212;当雾化芯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导油孔212位于密封环313和密封圈314之间,并通过连通槽312从而与第二导油孔311连通。如此,通过密封环313和密封圈314的设置来保证雾化器处于初始状态和使用状态时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雾化芯30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稳固,本实施例底座22的插入孔221内设有内螺纹(未图示),雾化芯30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当雾化芯3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雾化芯30可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实现与底座22固定连接。而且,由于连通槽312的设置,使雾化芯30旋转固定在任意角度时,第一导油孔212始终与连通槽312连通,保证了雾化芯30螺纹连接后,第一导油孔212与第二导油孔311的连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芯30包括中空柱状的支架31、管状的导油体32、以及发热体33,导油体32固定在支架31内并形成贴合安装,发热体33嵌设于导油体32内;第二导油孔311以及连通槽312开设于支架31侧壁对应于导油体32的位置。支架31、导油体32以及发热体33共同形成上下贯穿的雾化通道36,当雾化芯30插入安装到安装通道211内时,雾化通道36的上端与排气管1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环313是固定套设在支架31的顶端,当雾化芯30处于第二位置时,密封环313封堵第一导油孔212以完全密封储液腔13,且密封环313的顶面抵接于止挡凸环213的底面;支架31的外壁于第二导油孔311的下方形成有环形凹槽,密封圈314套设安装于环形凹槽中,并且利用密封环313和密封圈314自身弹性作用来使支架31可滑动的定位在安装通道211中。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发热体33由管状的多孔陶瓷体以及嵌设于多孔陶瓷体内壁或内部的发热单元331组成;导油体32采用无纺布、高分子棉或发泡吸油棉等材料制成,并包裹在多孔陶瓷体的外壁上形成一个固定整体,组装时可将该固定整体塞入到支架31中进行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体33也可采用整体导电的微孔陶瓷材料制成,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特别限制。当雾化芯30位于第二位置以使第一导油孔212与连通槽312对应连通时,储液腔13内的雾化液可依次通过第一导油孔212、连通槽312以及第二导油孔311从而渗入到导油体32中,导油体32用于将渗入的雾化液引导至与发热体33接触,通过发热体33对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以在雾化通道36中产生可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体33引出有两个导电引脚,雾化芯30还包括有设于支架31下端内的绝缘座34,绝缘座34内绝缘间隔设有两个电极35,两个电极35分别通过两个导电引脚从而与发热体33电连接;绝缘座34内上下贯穿的开设有与支架31连通的进气通道341。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电极35的下端与绝缘做的底面平齐,在雾化器组装到电池杆上后,两个电极35可分别与电池杆上的弹簧针连接器对应电连接,以实现电池杆内的电器部件与雾化芯30的发热体33电连接;此时,当使用者对着吸气孔11进行抽吸时,雾化器外部的空气可经过进气通道341进入至雾化通道36中与产生的气溶胶混合,并经过排气管12和吸气孔11输出进而由使用者进行吸食。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杯,所述油杯的上端设有吸气孔,所述油杯内设有上端与所述吸气孔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壁与所述油杯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储液腔;
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密封安装在所述油杯的下端开口,其包括有伸入所述储液腔内并与所述排气管套接连通的隔离管,所述隔离管内形成有贯穿所述密封组件下端的安装通道,所述隔离管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第一导油孔;
雾化芯,所述雾化芯从下往上的方向插入安装到所述安装通道内,并可沿所述安装通道的轴向移动且所述雾化芯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雾化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导油孔;
当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油孔和所述第二导油孔错开,且所述第一导油孔由所述雾化芯封堵;当所述雾化芯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油孔和所述第二导油孔导通,以使所述储液腔中的雾化液可通过所述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进入到所述雾化芯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在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雾化芯在所述安装通道内沿其轴向向上移动预设距离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道的上端设有止挡凸环,当所述雾化芯向上移动至其顶端抵持于所述止挡凸环的底部时,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的外壁开设有环形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内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导油孔;当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油孔通过所述连通槽与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的外壁于所述第二导油孔的上方位置套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内壁抵接的密封环,当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环封堵所述第一导油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的外壁于所述第二导油孔的下方位置套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内壁抵接的密封圈,当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油孔位于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密封圈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油杯的下端,用于支撑固定所述隔离管,所述底座贯穿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连通的插入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雾化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当所述雾化芯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雾化芯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实现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中空柱状的支架、管状的导油体、以及发热体,所述导油体固定在所述支架内并形成贴合安装,所述发热体嵌设于所述导油体内;所述第二导油孔开设于所述支架侧壁对应于所述导油体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还包括有设于所述支架下端内的绝缘座,所述绝缘座内绝缘间隔设有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所述绝缘座内上下贯穿的开设有与所述支架连通的进气通道。
CN202121963130.7U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 Active CN217161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3130.7U CN217161070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3130.7U CN217161070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61070U true CN217161070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07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63130.7U Active CN217161070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61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05890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10897200B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CN109452691B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设备
CN107072300B (zh) 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US20210298361A1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US20180263282A1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4824848A (zh) 电子烟
EP2941969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device,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ation device thereof
WO2015027470A1 (zh) 雾化器以及采用该雾化器制成的电子烟
WO202105643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09315840B (zh) 陶瓷发热体及其组成的雾化器
CN210726699U (zh) 发热组件、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203369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3208178B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482974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7161070U (zh) 一种可隔离储液腔的雾化器
CN111838771B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113208177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549689U (zh) 连体烟
CN217446694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A3051417C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12107033A (zh) 一种防冷凝液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568334U (zh) 一种雾化器
CN113243561B (zh) 油仓组件
CN216315591U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