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2115U - 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 - Google Patents

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2115U
CN217152115U CN202221263957.1U CN202221263957U CN217152115U CN 217152115 U CN217152115 U CN 217152115U CN 202221263957 U CN202221263957 U CN 202221263957U CN 217152115 U CN217152115 U CN 217152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engine
cooling system
radiato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39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振东
张静
孔昊
刘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gua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Luoyang Co ltd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gua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Luoyang Co ltd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gua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Luoyang Co ltd,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gua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Luo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39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2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2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2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包括:舱体,具有间隔设置的设备室和散热室;发电机组,设置于设备室内,发电机组包括连接的发动机和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设置于散热室内,散热器通过发动机进液管和发动机出液管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连通并构成第一冷却循环,散热器通过发电机进液管和发电机出液管与发电机的冷却系统连通并构成第二冷却循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采用一个散热器对发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散热,能够减小散热器所占据的安装空间,提高舱体内的空间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技术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
背景技术
方舱电站主要由静音舱体、发电机组、散热系统、控制系统和输出系统等组成,其中发电机组主要由发动机和发电机组成。为保证静音舱体内安装的发电机组的热量能有效排出舱外,现有技术下的主流做法是发动机使用一个高温水冷散热器排出热量,而发电机再使用一个低温水冷散热器排出热量。上述方案中,两个散热器增加了安装空间,同时两个散热器与发动机和发电机之间的管路连接复杂,复杂的连接管路会导致安装困难。
基于此,需要一种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以减小散热器所占据的安装空间,同时提高散热器安装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提供了一种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该电站能够节约散热器的安装空间,且便于施工安装。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包括:
舱体,具有间隔设置的设备室和散热室;
发电机组,设置于所述设备室内,所述发电机组包括连接的发动机和发电机;
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散热室内,所述散热器通过发动机进液管和发动机出液管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连通并构成第一冷却循环,所述散热器通过发电机进液管和发电机出液管与所述发电机的冷却系统连通并构成第二冷却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发动机或所述发电机,所述控制器的冷却系统与所述发电机的冷却系统串联,所述发电机进液管连接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控制器之间,所述控制器、所述发电机和所述散热器依次连接并构成所述第二冷却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散热室的内侧或外侧,所述风扇正对所述散热器。
进一步地,且所述散热器包括并行排布的多个散热管,多个所述散热管水平或竖直布置,所述风扇与多个所述散热管间隔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多个所述风扇,多个所述风扇沿多个所述散热管的排列方向等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包括并联的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发动机进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出液端和所述发动机的进液端之间,所述发动机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一散热部的进液端和所述发动机的出液端之间,所述发电机进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出液端和所述发电机的进液端之间,所述发电机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部的进液端和所述发电机的出液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包括串联的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发动机进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出液端和所述发动机的进液端之间,所述发动机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一散热部的进液端和所述发动机的出液端之间,所述发电机进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出液端和所述发电机的进液端之间,所述发电机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部的进液端和所述发电机的出液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室的侧壁上开设有多排进风孔,所述设备室与所述散热室之间的间隔舱壁上开设有多排通风孔,所述散热室的侧壁上开设有多排出风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液泵和第二液泵,所述第一液泵和所述第二液泵均与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液泵串联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第二液泵串联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散热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将发电机组和冷却系统分别设置于设备室和散热室内,便于模块化施工安装;该电站采用一个散热器同时对发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散热,能够减小散热器所占据的安装空间,提高舱体内的空间使用效率,且设置一个散热器简化了舱体内管路的布局,方便故障排查定位,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式安装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式安装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式安装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式安装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的散热器的结构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的散热器的结构图二。
图中,
1、舱体;11、设备室;12、散热室;2、发电机组;21、发动机;211、发动机进液管;212、发动机出液管;22、发电机;221、发电机进液管;222、发电机出液管;23、控制器;3、冷却系统;31、散热器;31a、散热管;311、第一散热部;312、第二散热部;32、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显然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式安装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式安装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包括:舱体1及设置于舱体1内的发电机组2和冷却系统3。其中舱体1具有间隔设置的设备室11和散热室12,发电机组2设置于设备室11内,发电机组2包括连接的发动机21和发电机22,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31,散热器31设置于散热室12内。散热器31通过发动机进液管211和发动机出液管212与发动机21的冷却系统连通并构成第一冷却循环,散热器31通过发电机进液管221和发电机出液管222与发电机22的冷却系统连通并构成第二冷却循环。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采用一个散热器31同时对发动机21和发电机22进行散热,能够减小散热器31占据的舱体1的安装空间,提高舱体1内的空间使用效率,且设置一个散热器31简化了舱体1内管路的布局,方便故障排查定位,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发电机组2包括发动机21和发电机22,发动机21带动发电机22发电。发动机21与发电机22直接连接或者经过传动系统传动连接。
如图1-2所示,发电机组2还包括控制器23,控制器23设置于设备室11内并相对于发动机21或发电机22固定。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3为冷却系统3的控制器23,其用于控制冷却系统3的正常工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23还可以是综合控制器23,其可以控制发电机组2和冷却系统3的工作。
控制器23在工作过程中也产生热量,控制器23的冷却系统通过管路与发电机22的冷却系统串联。发电机进液管221连接在散热器31的出液端和控制器23的进液端之间,发电机出液管222连接在散热器31的进液端和发电机22的出液端之间。控制器23、发电机22和散热器31依次连接并构成第二冷却循环。
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风扇32,风扇32固定于散热室12的内部或外侧,且风扇32正对散热器31。本实施例中,在设备室1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排进风孔,设备室11与散热室12之间的间隔舱壁上开设有多排通风孔,散热室1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排出风孔。进风孔和通风孔均与发动机21和发电机22的位置正对,出风孔与风扇32的位置正对,气体流经进风孔、设备室11、通风孔、散热室12和出风孔构成的气流通道并将发电机组2所产生的热量带走。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还包括第一液泵(未示出)和第二液泵(未示出),第一液泵和第二液泵均与发动机21传动连接。第一液泵串联于发动机21和散热器31之间,第二液泵串联于发电机22和散热器31之间。第一液泵设置于发动机进液管211上或发动机出液管212上,发动机21、第一液泵和散热器31构成第一冷却循环,第一液泵用于为第一冷却循环提供动力。第二液泵设置于发电机进液管221或发电机出液管222上,发电机22、第二液泵和散热器31构成第二冷却循环,第二液泵用于为第二冷却循环提供动力。
散热器31的具体结构见图5和图6,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散热器31的两种实施例,现分别进行描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31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管31a和连接在多个散热管31a两端的进液汇流管和回液汇流管。在进液汇流管和回液汇流管的中间各设置有一个挡板,两个挡板将散热器31分隔成并联的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不连通。
进一步地,在多个散热管31a之间还可以设置散热翅片,以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第一散热部311与发动机21的冷却系统连通,其用于给发动机21散热。具体地,发动机进液管211连接在第一散热部311的出液端和发动机21的进液端之间,发动机出液管212连接在第一散热部311的进液端和发动机21的出液端之间,第一散热部311、发动机21和第一液泵构成第一冷却循环。
第二散热部312与发电机22的冷却系统连通,其用于给发电机22散热。具体地,发电机进液管221连接在第二散热部312的出液端和控制器23的进液端之间,发电机出液管222连接在第二散热部312的进液端和发电机22的出液端之间。第二散热部312、控制器23、发电机22和第二液泵依次连接并构成第二冷却循环。
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各自包含的散热管31a的数量可以根据发动机21的散热量和控制器23与发电机22的散热量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一般地,发动机21的散热量较大,第一散热部311包含的散热管31a的数量往往多于第二散热部312包含的散热管31a的数量。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31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管31a和连接在多个散热管31a两端的进液汇流管和回液汇流管。进液汇流管和回液汇流管均在中间位置处打断。进液汇流管包括第一进液汇流管段和第二进液汇流管段,回液汇流管包括第一回液汇流管段和第二回液汇流管段,第一进液汇流管段、第一回液汇流管段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多个散热管31a构成第一散热部311,第二进液汇流管段、第二回液汇流管段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多个散热管31a构成第二散热部312。第一散热部311的出液端和第二散热部312的进液端通过连接管连通,从而使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串联。
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串联能够利用散热器31整体为发热量较大的发动机21进行散热,并利用散热器31的一部分为发热量较小的发电机22进行散热。具体地,发动机进液管211连接在第二散热部312的出液端和发动机21的进液端之间,发动机出液管212连接在第一散热部311的进液端和发动机21的出液端之间。散热器31、发动机21和第一液泵构成第一冷却循环,发动机21流出的高温冷却液经第一散热部311初步冷却后流入第二散热部312进一步冷却,最后回流入发动机21。
发电机进液管221连接在第二散热部312的出液端和控制器23的进液端之间,发电机出液管222连接在第二散热部312的进液端和发电机22的出液端之间。第二散热部312、控制器23、发电机22和第二液泵构成第二冷却循环。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可以将散热器31立式安装或者卧式安装。图1-2示出的方案为散热器31立式安装的方案,图3-4为散热器31卧式安装的方式。立式安装和卧式安装的区别在于散热器31的散热管31a的布置方式不同。散热器31采用立式安装方式时,多个散热管31a竖直布置,散热器31采用卧式安装方式时,多个散热管31a水平布置。风扇32与多个散热管31a间隔相对设置,风扇32吹扫多个散热管31a实现将散热管31a内的冷却液的热量吹走。风扇32可以水平布置或竖直布置,风扇32的布置方式随散热器31的安装方式改变而改变。冷却系统3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方舱的结构和施工要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风扇32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风扇32沿多个散热管31a的排列方向等间隔设置,以增大冷却系统3的散热功率,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体(1),具有间隔设置的设备室(11)和散热室(12);
发电机组(2),设置于所述设备室(11)内,所述发电机组(2)包括连接的发动机(21)和发电机(22);
冷却系统(3),包括散热器(31),所述散热器(31)设置于所述散热室(12)内,所述散热器(31)通过发动机进液管(211)和发动机出液管(212)与所述发动机(21)的冷却系统连通并构成第一冷却循环,所述散热器(31)通过发电机进液管(221)和发电机出液管(222)与所述发电机(22)的冷却系统连通并构成第二冷却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组(2)还包括控制器(23),所述控制器(23)固定于所述发动机(21)或所述发电机(22),所述控制器(23)的冷却系统与所述发电机(22)的冷却系统串联,所述发电机进液管(221)连接在所述散热器(31)和所述控制器(23)之间,所述控制器(23)、所述发电机(22)和所述散热器(31)依次连接并构成所述第二冷却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3)还包括风扇(32),所述风扇(32)固定于所述散热室(12)的内侧或外侧,所述风扇(32)正对所述散热器(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特征在于,且所述散热器(31)包括并行排布的多个散热管(31a),多个所述散热管(31a)水平或竖直布置,所述风扇(32)与多个所述散热管(31a)间隔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3)包括多个所述风扇(32),多个所述风扇(32)沿多个所述散热管(31a)的排列方向等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1)包括并联的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所述发动机进液管(211)连接在所述第一散热部(311)的出液端和所述发动机(21)的进液端之间,所述发动机出液管(212)连接在所述第一散热部(311)的进液端和所述发动机(21)的出液端之间,所述发电机进液管(221)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部(312)的出液端和所述发电机(22)的进液端之间,所述发电机出液管(222)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部(312)的进液端和所述发电机(22)的出液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1)包括串联的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所述发动机进液管(211)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部(312)的出液端和所述发动机(21)的进液端之间,所述发动机出液管(212)连接在所述第一散热部(311)的进液端和所述发动机(21)的出液端之间,所述发电机进液管(221)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部(312)的出液端和所述发电机(22)的进液端之间,所述发电机出液管(222)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部(312)的进液端和所述发电机(22)的出液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室(1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排进风孔,所述设备室(11)与所述散热室(12)之间的间隔舱壁上开设有多排通风孔,所述散热室(1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排出风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液泵和第二液泵,所述第一液泵和所述第二液泵均与所述发动机(2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液泵串联于所述发动机(21)和所述散热器(31)之间,所述第二液泵串联于所述发电机(22)和所述散热器(31)之间。
CN202221263957.1U 2022-05-24 2022-05-24 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 Active CN217152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3957.1U CN217152115U (zh) 2022-05-24 2022-05-24 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3957.1U CN217152115U (zh) 2022-05-24 2022-05-24 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2115U true CN217152115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72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3957.1U Active CN217152115U (zh) 2022-05-24 2022-05-24 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2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6635B (zh) 机箱散热结构
JP2006148047A (ja) モジュール化放熱器
CN112393626A (zh)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CN217152115U (zh) 具有集成冷却系统的电站
CN114623422B (zh)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及摄影灯
CN210889229U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冷却散热装置
CN211931151U (zh) 服务器机柜和机房
CN110213935B (zh) 一种风液混合制冷式电机控制器
CN210502317U (zh) 充电桩及其散热系统
CN210004806U (zh) 一种笼式散热器
CN209949709U (zh) 可变风道的一体式液冷充电模块
CN114696537A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2867365A (zh) 一种分离式散热的工业控制装置
CN112423562A (zh) 电动压裂车泵用变频柜
CN211084253U (zh) 空调换热系统及空调
CN218997916U (zh) 一种海上高防护型风冷双馈变流器柜
CN210225242U (zh) 一种辅助变流器及其冷却通风系统
CN220510088U (zh) 一种针床柜及一种化成或分容一体机
CN211046745U (zh) 一种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及级联型高压变频器
CN213522886U (zh) 一种变频柜降温设备
CN211982369U (zh) 列车控制柜和具有其的列车
CN217406910U (zh) 逆变器机柜及逆变器
CN211977035U (zh) 空调机组
CN219494536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
CN216642671U (zh) 一种立爪式装载机用风冷液压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