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4536U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4536U
CN219494536U CN202320832218.8U CN202320832218U CN219494536U CN 219494536 U CN219494536 U CN 219494536U CN 202320832218 U CN202320832218 U CN 202320832218U CN 219494536 U CN219494536 U CN 219494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denser
chamber
fram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22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强
龚鹏举
李安清
谭宗云
陈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engyi Zhonglian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engyi Zhonglian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engyi Zhonglian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engyi Zhonglian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322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4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4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4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包括框架,安装在框架背面的风扇,以及安装在框架内的冷凝器一、冷凝器二、冷凝器三;所述冷凝器二、冷凝器三并排设置在风扇前方,所述冷凝器一设置在冷凝器二、冷凝器三的前方。本方案结构紧凑、循环水路数量较多的散热器对于汽车空间的利用将带来有利的效果,简化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程式电动汽车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额外配备了辅助发电的发电机组,其可以简单理解由发动机与发电机共同组成,发动机燃烧介质驱动发电机为电池充电。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除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和动力电池以外,还需要考虑发动机、发电机的冷却。然而各系统之间需要的水温在同一时刻具有较大的差异,增加了布置的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现有技术通常是增加循环水路的数量,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散热器的数量,但是其对于布置空间狭小的汽车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因此,现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循环水路数量较多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能有利于汽车空间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增加散热器的冷凝器数量,增加水循环回路,简化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设计,且结构紧凑,降低管路布置的复杂性,并节约布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背面的风扇,和安装在框架内的冷凝器一、冷凝器二、冷凝器三;所述冷凝器二、冷凝器三并排设置在风扇前方,所述冷凝器一设置在冷凝器二、冷凝器三的前方。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需要同时考虑到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以及发动机和发电机;现有技术中,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通常是增加循环水路和增加散热器的数量以满足热管理系统的散热需求,这就导致了空间狭小的汽车内水路管线繁杂,结构占地大。而本方案中,则通过在框架内部设三组冷凝器,风扇从背面安装至框架,从而使得散热器可使用一个风扇对三个冷凝器进行冷却,节约风扇的数量;同时实现三路水循环,减少管路布置并节约布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框架后端套设有导风罩;风扇设有外框,且其外框前端向外延伸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嵌装在导风罩后部,并与框架后端形成对接。使得风扇吹出的风全部通过三个冷凝器,保障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凝器一包括左水室、右水室、散热鳍片一;所述左水室顶部设有进水接口一,右水室底部设有出水接口一,使用时,水从进水接口流入冷凝器一,并沿折流式路线流动后经出水接口一流出;且框架对应进水接口一、出水接口一分别设有一通孔,以便于进水接口一、出水接口一穿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凝器二包括上水室Ⅰ、下水室Ⅰ、散热鳍片二,冷凝器三包括上水室Ⅱ、下水室Ⅱ、散热鳍片三;
所述上水室Ⅰ、上水室Ⅱ分别对应设有进水接口二、进水接口三;所述下水室Ⅰ、下水室Ⅱ分别对应设有出水接口二、出水接口三;
使用时,水分别从进水接口二、进水接口三对应流入冷凝器二、冷凝器三内,经折流式路线流动后分别从出水接口二、出水接口三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水室Ⅰ、上水室Ⅱ分别设有排气口Ⅰ、排气口Ⅱ以连接外界平衡大气压。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水接口二、排气口Ⅰ、出水接口三、排气口Ⅱ分别对应设置在上水室Ⅰ、上水室Ⅱ的背部,并向后穿出风扇的安装板;进水接口二、进水接口三分别对应设置在下水室Ⅰ、下水室Ⅱ的背部,同样向后穿出风扇的安装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框架其侧面通过预埋螺母设有安装支架一,其底侧通过预埋螺母设有安装支架二;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可经由安装支架二和两个安装支架一安装在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支架一、安装支架二的连接点处分别套设有衬套。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凝器二、冷凝器三是在同一冷凝器的上水室、下水室之间增设隔断板所形成的子冷凝器;且经隔断板隔断后散热鳍片二与散热鳍片三内部的管路不互通。
风扇与冷凝器共同安装在框架上,在同一轴线上依次安装风扇,和一个位于内侧的冷凝器,以及设置在外侧的冷凝器一,其中内侧的冷凝器通过结构设置,将内部隔断为两个冷凝器,这样相当于散热器拥有三个冷凝器,并且共用一个风扇,将散热器在长度、宽度及高度三个方向上的尺寸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散热器的结构布局紧凑,有效节约电动汽车的布置空间。
需说明的是:本方案的三路水循环,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是电池使用一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发电机使用一路,发动机使用一路。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管路布置的复杂性,节约了布置空间,同时也便于控制各个部件的水循环温度。
需说明的是:本方案的风扇工作可以向冷凝器吹风或吸风;吹风时风扇装在低温冷凝器侧;吸风时风扇装在高温冷凝器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和传统的汽车冷凝器相比,本方案在框架内部设三组冷凝器,风扇从背面安装至框架,从而装配后的散热器可使用一个风扇对三个冷凝器进行冷却,节约风扇的数量;同时,三路水循环,可提供电池使用一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发电机使用一路,发动机使用一路;从而本方案可减少了管路布置的复杂性,节约了布置空间,同时也便于控制各个部件的水循环温度;
(2)本方案通过在冷凝器内部增加隔板,以增加散热器的冷凝器数量,从而增加水循环回路,并进一步的节约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冷凝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水管接口定义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一的水循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二、三的水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其包括风扇1、框架2、冷凝器一3、冷凝器二4、冷凝器三5、安装支架6、安装支架8。
其中,散热器的结构布局为:冷凝器二4、冷凝器三5并排结构装入框架2,处于框架2最内侧,冷凝器一3装入框架2外侧,三组冷凝器固定在同一个框架2之上。
同时,本实施例中,风扇1从背面安装至框架2,使用螺栓固定;装配后的散热器使用一个风扇对三个冷凝器进行冷却,节约风扇的数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框架2设导风罩21,框架2后端被其包裹,保证风扇吹出的风全部通过三个冷凝器,提高冷却效率。
具体可选的,本实施例中,风扇1的外框前端向外延伸有安装板101,安装板101嵌装在导风罩21后部,并与被风罩21包裹的框架2后端形成对接,以保障风扇吹出的风全部通过三个冷凝器。
进一步地,本方案中,框架2在侧面及底侧的内部预埋螺母,进而在两个侧面安装支架6,底部安装支架8;从而散热器通过两个侧面安装支架6和一个底部安装支架8固定在车架上,以减小散热器的安装难度。
进一步优选的,本方案中,在散热器侧面安装支架6,底部安装支架8的安装点处可以使用衬套7实现减振的效果。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凝器一3由左水室31、右水室32、散热鳍片一33组成,水循环方向为从左水室的进水接口一34流入,按照图中箭头的方向,从右水室的出水接口一35流出,由此形成第一组水循环通路。
进一步地,本方案中,冷凝器二4由上水室Ⅰ42,下水室Ⅰ41,散热鳍片二43组成,水循环方向为从上水室Ⅰ42的进水接口二45流入,按照图6中箭头的方向,从下水室Ⅰ41的出水接口二44流出,由此形成第二组水循环通路。需要说明的是,箭头仅代表水流为回型走向。
本实施例中,上水室42设计有排气口46,连接到外界,平衡大气压。
进一步地,本方案中,冷凝器三5由上水室Ⅱ52,下水室Ⅱ51,散热鳍片三53组成,水循环方向为从上水室Ⅱ52的进水接口三55流入,按照图6中箭头的方向,从下水室Ⅱ51的出水接口三54流出,由此形成第三组水循环通路。需要说明的是,箭头仅代表水流为回型走向。
本实施例中,上水室52设计有排气口56,连接到外界,平衡大气压。本实施例安装完成后,三组水循环通路中,电池使用一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发电机使用一路,发动机使用一路。
如图4、图6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框架2对应进水接口一34、出水接口一35分别设有一通孔,以便于进水接口一34、出水接口一35穿出;风扇1的安装板101上分别对应出水接口二44、排气口Ⅰ46、出水接口三54、排气口Ⅱ56、进水接口二45、进水接口三55设有通孔,以便于冷凝器二4、冷凝器三5的各管路向后穿出风扇1的安装板101。
如图6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冷凝器二4、冷凝器三5是通过在一个冷凝器内部的上水室Ⅰ42、下水室Ⅰ41增加隔断板47,散热鳍片二43与散热鳍片三53内部的管路不互通,由此形成两个冷凝器,从而其具备两组管路,内部的水循环通道互相独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框架(2),以及安装在框架(2)背面的风扇(1),和安装在框架(2)内的冷凝器一(3)、冷凝器二(4)、冷凝器三(5);
所述冷凝器二(4)、冷凝器三(5)并排设置在风扇(1)前方,所述冷凝器一(3)设置在冷凝器二(4)、冷凝器三(5)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2)后端套设有导风罩(21);
风扇(1)设有外框,且其外框前端向外延伸有安装板(101),所述安装板(101)嵌装在导风罩(21)后部,并与框架(2)后端形成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一(3)包括左水室(31)、右水室(32)、散热鳍片一(33);
所述左水室(31)顶部设有进水接口一(34),右水室(32)底部设有出水接口一(35),使用时,水从进水接口一(34)流入冷凝器一(3),并沿折流式路线流动后经出水接口一(35)流出;
且框架(2)对应进水接口一(34)、出水接口一(35)分别设有一通孔,以便于进水接口一(34)、出水接口一(35)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二(4)包括上水室Ⅰ(42)、下水室Ⅰ(41)、散热鳍片二(43),冷凝器三(5)包括上水室Ⅱ(52)、下水室Ⅱ(51)、散热鳍片三(53);
所述上水室Ⅰ(42)、上水室Ⅱ(52)分别对应设有进水接口二(45)、进水接口三(55);
所述下水室Ⅰ(41)、下水室Ⅱ(51)分别对应设有出水接口二(44)、出水接口三(54);
使用时,水分别从进水接口二(45)、进水接口三(55)对应流入冷凝器二(4)、冷凝器三(5)内,经折流式路线流动后分别从出水接口二(44)、出水接口三(54)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水室Ⅰ(42)、上水室Ⅱ(52)分别设有排气口Ⅰ(46)、排气口Ⅱ(56)以连接外界平衡大气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接口二(44)、排气口Ⅰ(46)、出水接口三(54)、排气口Ⅱ(56)分别对应设置在上水室Ⅰ(42)、上水室Ⅱ(52)的背部,并向后穿出风扇(1)的安装板(101);
进水接口二(45)、进水接口三(55)分别对应设置在下水室Ⅰ(41)、下水室Ⅱ(51)的背部,同样向后穿出风扇(1)的安装板(1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2)其侧面通过预埋螺母设有安装支架一(6),其底侧通过预埋螺母设有安装支架二(8);
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可经由安装支架二(8)和两个安装支架一(6)安装在车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支架一(6)、安装支架二(8)的连接点处分别套设有衬套(7)。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二(4)、冷凝器三(5)是在同一冷凝器的上水室、下水室之间增设隔断板(47)所形成的子冷凝器;
且经隔断板(47)隔断后散热鳍片二(43)与散热鳍片三(53)内部的管路不互通。
CN202320832218.8U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 Active CN219494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2218.8U CN219494536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2218.8U CN219494536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4536U true CN219494536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7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2218.8U Active CN219494536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4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116347A (ja) 環境に優しい車用冷却システム
KR20180131388A (ko) 차량용 쿨링모듈
KR101764611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 냉각 시스템
KR20210090814A (ko) 냉각수 급수 모듈
KR20120129076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냉각 시스템
CN110173336A (zh) 一种新组合的车辆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1450240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冷却设备
CN219494536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散热器
CN112151830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冷却系统
KR101769747B1 (ko) 차량용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KR20080043971A (ko) 자동차 인터쿨러의 모듈화 장착구조
KR20110133794A (ko) 차량 배터리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210390758U (zh) 全地形车
CN214295556U (zh) 混合动力冷却系统
WO2021134480A1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112268478A (zh) 一种多介质换热器
CN211764793U (zh) 一种变频式驻车空调
CN11229013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存储装置
KR20120056969A (ko) 연료전지 차량용 쿨링 모듈 및 시스템
CN112177750A (zh) 一种具有排气引射冷却装置的工程车辆冷却系统
CN209761553U (zh) 一种冷却器及车辆
CN219544486U (zh) 一种集成式汽车散热器系统
CN216648429U (zh) 一种高散热电源模块
CN214039696U (zh) 一种多介质换热器
CN214900544U (zh) 一种能自动切断高转速发电的汽车永磁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