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1451U - 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1451U
CN217151451U CN202220145733.4U CN202220145733U CN217151451U CN 217151451 U CN217151451 U CN 217151451U CN 202220145733 U CN202220145733 U CN 202220145733U CN 217151451 U CN217151451 U CN 217151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lifting platform
driving
vehicle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457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457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1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1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1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运输母车包括:行车架、驱动机构以及升降台;行车架包括底架和分别连接于底架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支架,两个侧支架的各一端均与底架固连,各另一端均朝向底架的上端延伸;驱动机构安装于行车架,驱动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和多个连接带,每一连接带的第一端均与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每一连接带的第二端分别绕经两个侧支架的顶端后朝向底架的方向延伸且与升降台的侧端连接,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正转或反转转,以使得驱动连接带的第二端朝向靠近或远离底架的方向运动。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提高升降平台抬升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智能泊车机器人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轿车作为代步工具,因而近年来轿车的数量呈爆炸性增长,但城市内的停车位资源有限,导致人们停车难。
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现行的一种方案是对现有车库进行改造,使得车库内的停车位呈多层设置,从而在原有车库的基础上可增加停车位的数量,而车辆难以被搬运至位于高层的停车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运输母车,其中,所述运输母车包括:行车架、驱动机构以及升降台;
所述行车架包括底架和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架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支架,两个所述侧支架的各一端均与所述底架固连,各另一端均朝向所述底架的上端延伸;
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行车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和多个连接带,每一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每一所述连接带的第二端分别绕经两个所述侧支架的顶端后朝向所述底架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升降台的侧端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正转或反转转,以使得所述驱动所述连接带的第二端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底架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装置和驱动连接组件;
所述驱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环形驱动链条;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平行、间隔且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所述环形驱动链条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且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啮合;
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二者中任意一者,所述动力装置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二者的一者转动,并通过所述环形驱动链条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二者的另一者同步旋转;
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驱动链条连接。
可选地,所述环形驱动链条包括连接块和两根间隔设置的子环形链条,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所述子环形链条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一齿轮部,两根所述子环形链条的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所述第一齿轮部相啮合;
所述第二转轴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二齿轮部,两根所述子环形链条的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所述二齿轮部相啮合;
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块相连接。
可选地,每一所述侧支架的顶端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从动辊;
所述驱动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连接组件分别对应两个所述侧支架设置;每一所述驱动连接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支架上的两个所述从动辊对应设置;
其中,每一所述驱动连接组件连接至少两根所述连接带,两根所述连接带的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环形驱动链条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带的各第二端分别绕两个所述从动辊后与所述升降台的不同位置连接。
可选地,两个所述连接带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啮合;
所述驱动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转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底架,两个所述连接带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三转轴相啮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块,且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所处平面的相对两侧;
两根所述连接带的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同步连接转轴,所述同步连接转轴的一端与其中一所述驱动连接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同步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驱动连接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驱动连接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
可选地,所述升降台的承载面一侧还设置有过渡机构,所述过渡机构包括驱动推杆机构和转动翻板;
所述驱动推杆机构包括驱动件和活动块,所述活动块活动安装于所述升降台,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活动块以带动所述活动块相对所述升降台运动;所述活动块上具有倾斜于所述承载面的斜面;
所述转动翻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升降台,所述转动翻板的一端抵接所述斜面,通过所述活动块相对所述升降台运动,使得所述转动翻板的一端沿所述斜面运动,以使得所述转动翻板的另一端相对所述升降台转动;
其中,在所述转动翻板的另一端相对所述升降台转动至超出所述升降台时,所述转动翻板的另一端用于供所述升降台上承载的车辆沿所述转动翻板驶出所述升降台。
可选地,所述行车架的侧边还设置有舵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搬运器,其中,所述车辆搬运器包括搬运子车和如前文所述的运输母车;
所述搬运子车用于托起预设车辆并将所述车辆搬运至所述升降台。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采用多条连接带的第二端分别绕经两个侧支架的顶端后朝向底架的方向延伸且与升降台的侧端连接,进而动通过力组件带动连接带的第一端运动以实现将升降台抬升或者降低至预设的高度,从而可以使得升降台上承载的车辆(运输子车或者待搬运车辆)能够被抬升或者降低至预设的高度,从而可以简单直接的将车辆抬升预设的高度进行停放。另外,通过采用连接带的第二端绕经侧支架的顶端后与升降台的连接,可以使得连接带的第二端至侧支架的顶端的部分呈竖直设置,因此,可以确保升降台在抬升至任一高度时对连接带的拉应力稳定不变,从而可以使得对升降台的升降控制灵活且稳定,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运输母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运输母车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图2所示驱动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驱动机构在I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所示运输母车中的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升降台在II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所示升降台中活动块和转动翻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搬运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采用图8所示车辆搬运器进行停车作业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运输母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运输母车的局部爆炸图。
运输母车10包括行车架100、驱动机构200以及升降台300;
其中,行车架100包括底架110和分别连接于底架110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支架120,两个侧支架120的各一端均与底架110固连,各另一端均朝向底架110的上端延伸。
驱动机构200安装于行车架100上,驱动机构200包括动力组件210和多个连接带220,每一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均与动力组件21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每一连接带220的第二端222分别绕经两个侧支架120的顶端后朝向底架110的方向延伸且与升降台300的侧端连接,动力组件210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正转或反转,以驱动连接带220的第二端222朝向靠近或远离底架110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对升降台300进行升降。
因此,通过采用多条连接带220的第二端222分别绕经两个侧支架120的顶端后朝向底架110的方向延伸且与升降台300的侧端连接,进而通过力组件210带动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2运动以实现将升降台300抬升或者降低至预设的高度,从而可以使得升降台300上承载的车辆(运输子车或者待搬运车辆)能够被抬升或者降低至预设的高度,从而可以简单直接的将车辆抬升预设的高度进行停放。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连接带220的第二端222绕经侧支架120的顶端后与升降台300的连接,可以使得连接带220的第二端222至侧支架120的顶端的部分呈竖直设置,因此,可以确保升降台300在抬升至任一高度时对连接带220的拉应力稳定不变,从而可以使得对升降台300的升降控制灵活且稳定,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其中,每个侧支架120的顶端可以包括两个从动辊121,两个从动辊121均可以转动地安装在侧支架120的顶端,且在每一个侧支架120上的两个从动辊121可以平行且间隔设置。其中,连接带220可以为4条,且每一条连接带220的第二端可以绕经一个从动辊121后竖直相下延伸至与升降台300相连接。
即,绕经同一个侧支架120顶端两个从动辊121的连接带220可以分别连接于升降台300同一侧边的不同位置。通过四根连接带220分别连接于升降台300的相对两侧(升降台300的相对两侧各连接有两根连接带220),从而可以提高对升降台300的支撑和升降时的稳定性。
其中,四根连接带220分别与升降台300的连接点的连接可以构成一个矩形。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连接带220为链条,在从动辊121上可以设置齿轮,连接带220绕经从动辊121时可以与从动辊121上的齿轮相啮合。
请参阅图2-图4,图3是图2所示驱动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驱动机构在I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210的动力装置211和驱动连接组件212。
驱动连接组件212包括第一转轴213、第二转轴214以及环形驱动链条215。
其中,第一转轴213和第二转轴214平行、间隔且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110;环形驱动链条215套设于第一转轴213和第二转轴214,且与第一转轴213和第二转轴214相啮合;动力装置211的动力输出端则连接第一转轴213和第二转轴214二者中任意一者,动力装置211通过驱动第一转轴213和第二转轴214二者的一者转动,并通过环形驱动链条215带动第一转轴213和第二转轴214二者的另一者同步旋转;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与环形驱动链条215连接。
因此,本方案中,采用环形驱动链条215套设于第一转轴213和第二转轴214形成驱动连接组件212,且通过将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与环形驱动链条215连接,因此通过动力装置211驱动第一转轴213或者第二转轴214正转或者反转,则可以使得连接带220的第二端222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底架110运动,从而可以实现对升降台300进行升降驱动。
其中,可选地,环形驱动链条215包括连接块2151和两根间隔设置的子环形链条2152,连接块2151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子环形链条2152连接。
其中,两根子环形链条2152均套设于第一转轴213和第二转轴214上,且两根子环形链条2152平行且间隔设置,连接块2151设置在两根子环形链条2152之间,以将两根子环形链条2152相连接使得两根子环形链条2152随第一转轴213或者第二转轴214的转动二同步转动。
其中,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可以位于两根子环形链条2152之间,且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可以连接于连接块2151上。
其中,可选地,在第一转轴213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一齿轮部,两根子环形链条2152的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齿轮部相啮合;第二转轴214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二齿轮部,两根子环形链条2152的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二齿轮部相啮合;连接带220的第一端与位于两根子环形链条2152之间,且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可以连接于连接块2151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根子环形链条2152连接连接块2151形成环形驱动链条215,可以提高环形驱动链条215随第一转轴213和第二转轴214转动的稳定性,进而可以使得连接带220的运动稳定。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在一个环形驱动链条215上可以连接两根连接带220。该两根连接带220可以分别对应一侧支架120的顶端包括的两个间隔设置的从动辊121设置。
驱动连接组件2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连接组件212分别对应两个侧支架120设置。两个驱动连接组件212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支架120的底部。
其中,每一驱动连接组件212中的第一转轴213和第二转轴214分别与对应的侧支架120上的两个从动辊121对应设置。
其中,每一驱动连接组件212连接两根连接带220,两根连接带220的各第一端分别与环形驱动链条215连接,两个连接带220的各第二端分别绕两个从动辊121后与升降台300的不同位置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每一驱动连接组件212还包括一个第三转轴216。
其中,第三转轴216可以设置在第二转轴214的上方,其中的一条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可以绕经第三转轴216后与环形驱动链条215连接,另一条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可以绕经第一转轴213后与环形驱动链条215连接。
其中,两根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在驱动链条215上的连接点可以分别位于第一转轴213的轴线和第二转轴214的轴线所处平面的相对两侧;从而可以确保两根连接带220的第二端可以在同一驱动链条215的带动下同步向靠近或者远离底架110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升降台300的自动升降。
其中,可选地,连接块215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两个连接块2151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213的轴线和第二转轴214的轴线所处平面的相对两侧。两根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可以分别与这两个连接块2151连接。
进一步的,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三转轴216上设置有第三齿轮部,第三转轴216上的第三齿轮部可以对应于第二转轴214上两个第二齿轮部之间的区域设置,其中一条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绕经第三转轴216上的第三齿轮部后连接于两子环形链条2152之间的连接块2151(位于第一转轴213的轴线和第二转轴214的轴线所处平面上侧的连接块2151)上。其中,该条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还与第三转轴216上的第三齿轮部啮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13的两个第一齿轮部之间还设置有第四齿轮部2131,另一条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绕经该第四齿轮部2131后与另一个连接块2151(位于第一转轴213的轴线和第二转轴214的轴线所处平面下侧的连接块2151)连接。其中,该条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同样还与第四齿轮部2131啮合。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块2151还可以对连接带220的运动行程起到截止作用。例如,以位于第一转轴213的轴线和第二转轴214的轴线所处平面上侧的一个连接块2151来说,其中一条连接带220的第一端221绕经第三转轴216上的第三齿轮部后与该连接块2151连接,该连接块2151运动至对应第三转轴216或者第一转轴213的位置时,第三转轴216上的第三齿轮和第一转轴213上的第四齿轮部2131,均可以对该连接块2151进行限位,从而可以避免该条连接带220的第二端抬升高度过高或者下降高度过低。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和图4,动力组件210还包括同步连接转轴217,其中,同步连接转轴217可以转动的安装于底架110上,且同步连接转轴2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驱动连接组件212中的第二转轴214相连接。即是说,两个驱动连接组件212分别位于同步连接转轴217相对两侧,且同步连接转轴217的一端与其中一驱动连接组件212中的第二转轴214连接,同步连接转轴217的另一端与另一驱动连接组件212中的第二转轴214连接,以使得两个驱动连接组件212中的第二转轴同步转动。进而可以使得两个驱动连接组件212上的环形驱动链条215同步运动,以确保驱动连接组件212连接的四根连接带220的第二端222能够同步抬升或者下降,从而可以确保对升降台300进行升降控制的平稳性。
另外,采用连接带220以及环形驱动链条215形成驱动连接系统,可以使得占用空间面积小,预留有大量空间安放电池,增加了运输母车10的续航时间。
请进一步参阅图2和图5,图5是图2所示运输母车中的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升降台在II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每一侧支架120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柱122,且两个从动辊121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支撑柱122的顶端。可选地,同一侧支架120中的两个支撑柱122的顶端可以通过固定杆连接,从而提高整个侧支架120的支撑稳定性。
其中,升降台300的朝向侧支架120的每一侧均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台302,在升降台300的同一侧,两个连接台302可以分别对应与该侧的两个支撑柱122设置,从而使得各连接台302分别与绕经两个支撑柱122顶端的两条连接带220的第二端222连接。
其中,可选地,升降台300的同一侧两个连接台302,可以均设置在该侧的两个支撑柱122远离彼此的一侧,即,两个支撑柱122均位于升降台300的同一侧两个连接台302之间。本方案中,两个支撑柱122与升降台300的同一侧两个连接台302,可以形成限位卡接配合,从而可以对升降台30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升降台300在水平方向上摆动,进而可以提高升降台300的升降的平稳性。
另外,通过将两个侧支架120设置为均包括两个支撑柱122,从而可以使得底架110的四边均具有开口,即车辆或者运输子车可以从底架110的任一侧边行驶至该升降台300上。
请进一步参阅图2、图5以及图6。
本实施例中,升降台300的承载面301上可以用于承载车辆。
其中,可选地,升降台300的承载面301上可以直接承载车辆,从而直接对该车辆进行升降驱动。或者可选地,可以采用运输子车托起车辆,且通过运输子车将车辆,搬运至升降台300的承载面301上,即通过升降台300的升降可以带动运输子车及车辆同步升降,从而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停放或者取出。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升降台300上设置过渡机构303,其中,过渡机构303,可以在升降台300上升或者下降至预设的高度时,从而形成搭接部,该搭接部可以将升降台300和对应高度的运动平面相连接,从而可以使得车辆或者运输子车可以沿该搭接部自升降台300的承载面301行驶至该运动平面上。
其中,过渡机构303包括驱动推杆机构310和转动翻板320。
驱动推杆机构310包括驱动件311和活动块312,活动块312活动安装于升降台300上,驱动件311的驱动端连接活动块312以带动活动块312相对升降台运动;活动块312上具有倾斜于承载面的斜面3121;转动翻板320可转动地安装在升降台300上,转动翻板320的一端抵接斜面3121,通过活动块312相对升降台300运动,使得转动翻板320的一端沿斜面3121运动,从而可以使得转动翻板320的另一端相对升降台300转动;其中,在转动翻板320的另一端相对升降台300转动至超出升降台300时,该转动翻板320的另一端则用于供升降台300上承载的车辆或者运输子车沿转动翻板320驶出升降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11可以是电机、液压缸等驱动动力装置,驱动件311固定安装在升降台300上,其中,驱动件311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杆3111连接活动块312。其中,活动块312上还设置有滚轮3122,驱动件311可以通过驱动杆3111带动活动块312在升降台300上沿驱动杆3111的轴线方向来回运动。
其中,转动翻板320的中间部位可转动地安装在升降台300的边缘位置。其中,转动翻板320的一端朝向升降台300的内侧设置,转动翻板320的另一端则朝向升降台300的外侧设置。
其中,转动翻板320朝向升降台300的内侧设置的一端下方安装滚动轮321,滚动轮321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翻板320一端,其中,转动翻板320的滚动轮321可以对应于活动块312的斜面3121设置。
其中,当驱动件311驱动活动块312沿朝向升降台300的内侧的方向运动时,则可以使得转动翻板320一端的滚动轮321沿活动块312的斜面3121上升,从而使得转动翻板320的另一端向下旋转,直至使得转动翻板320的另一端旋转至搭设的预设的运动平面为止,从而可以将升降台300的承载面301与该运动平面通过转动翻板320形成连接通路,从而使得升降台300的承载面301上的运输子车或者车辆能够直接沿转动翻板320行驶至运动平面上。
当完成将升降台300的承载面301上的运输子车或者车辆能够直接沿转动翻板320行驶至运动平面上后,驱动件311则驱动活动块312沿朝向升降台300的外侧的方向运动,此时,转动翻板320设有滚动轮321的一端则可以在重力的作业下使得滚动轮321沿活动块312的斜面3121下降升,从而使得转动翻板320的另一端向上旋转,从而可以使得转动翻板320的另一端旋转至位于升降台300的正投影内,从而可以避免升降台300在进行升降运动时出现转动翻板320与其他的外部构件发生干涉的问题。
请进一步参阅图6和图7,图7是图5所示升降台中活动块和转动翻板的配合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在活动块312的斜面3121的顶部还连接有与承载面301平行的支撑面3123,其中,转动翻板320上的滚动轮321可以沿斜面3121运动至支撑面3123上。
当转动翻板320上的滚动轮321可以沿斜面3121运动至支撑面3123上时,转动翻板320的上层可以与承载面301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升降台300的边缘区域设有多个转动翻板320,同样的,每一转动翻板320,对应可以设置一个活动块312,驱动件311可以同步驱动多个活动块312同步运动,从而可以使得升降台300的边缘区域设置的多个转动翻板320同步旋转。
具体的,驱动件311可以通过驱动杆3111连接于活动杆313上,多个驱动杆3111可以均连接于活动杆313上。其中,活动杆313可以活动安装于升降台300上,通过驱动件311可以驱动活动杆313沿预设升降台300的长边方向来回运动,从而可以带动多个活动块312同步运动,进而通过多个活动块312驱动多个转动翻板320同步旋转。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底架110的底面还安装有舵轮111。其中,舵轮11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舵轮111可以对底架110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每一舵轮111内均具有单独的动力装置,通过多个舵轮111共同配合则可以使整个运输母车10可以沿预设的线路进行运动、转向等。
其中,多个舵轮111可以分别可拆卸的安装于底架110的侧端。
进一步的,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搬运器。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搬运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车辆搬运器40包括搬运子车410和如前文所述的运输母车10。
本实施例中,搬运子车410可以托起预设的车辆且将该车辆运输至运输母车10的升降台300上,通过升降台300上的承载面301对该搬运子车410进行支撑。
进而,运输母车10可以将搬运子车410及其上承载的车辆运输到预设的位置进行停放。
其中,运输母车10可以将搬运子车410及其上承载的车辆抬升至预设的高度,以使得可以将车辆停放到不同高度的停车位中。
请参阅图9,图9是采用图8所示车辆搬运器进行停车作业时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搬运子车410可以在预设的位置抬升并托起待停放车辆,并将待停放车辆运输至运输母车10的升降台300上。进而,运输母车10可以通过其舵轮111的驱动,沿预设的轨迹行驶至预设的停车库420的位置,其中,运输母车停车库420可以为至少两层,且每一层均具有车辆停车位421以停放车辆。
进一步的,若停车库420的第一层未停放车辆,则运输母车10的升降台300不需要进行抬升作业,其上的搬运子车410可以直接将车辆运输至停车库420的第一层进行停放;当停车库420的第一层停放有车辆时,运输母车10的升降台300则可以将搬运子车410抬升到预设的高度,且对应停车库420上层的为停放车辆的车辆停车位421位置,进而通过搬运子车410将车辆运输至停车库420的该层的车辆停车位421内进行停放。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方案提供了一种运输母车以及车辆搬运器。通过采用多条连接带的第二端分别绕经两个侧支架的顶端后朝向底架的方向延伸且与升降台的侧端连接,进而动通过力组件带动连接带的第一端运动以实现将升降台抬升或者降低至预设的高度,从而可以使得升降台上承载的车辆(运输子车或者待搬运车辆)能够被抬升或者降低至预设的高度,从而可以简单直接的将车辆抬升预设的高度进行停放。另外,通过采用连接带的第二端绕经侧支架的顶端后与升降台的连接,可以使得连接带的第二端至侧支架的顶端的部分呈竖直设置,因此,可以确保升降台在抬升至任一高度时对连接带的拉应力稳定不变,从而可以使得对升降台的升降控制灵活且稳定,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母车包括:行车架、驱动机构以及升降台;
所述行车架包括底架和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架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支架,两个所述侧支架的各一端均与所述底架固连,各另一端均朝向所述底架的上端延伸;
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行车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和多个连接带,每一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每一所述连接带的第二端分别绕经两个所述侧支架的顶端后朝向所述底架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升降台的侧端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正转或反转转,以使得所述驱动所述连接带的第二端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底架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装置和驱动连接组件;
所述驱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环形驱动链条;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平行、间隔且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所述环形驱动链条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且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啮合;
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二者中任意一者,所述动力装置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二者的一者转动,并通过所述环形驱动链条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二者的另一者同步旋转;
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驱动链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驱动链条包括连接块和两根间隔设置的子环形链条,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所述子环形链条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一齿轮部,两根所述子环形链条的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所述第一齿轮部相啮合;
所述第二转轴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二齿轮部,两根所述子环形链条的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所述二齿轮部相啮合;
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块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侧支架的顶端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从动辊;
所述驱动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连接组件分别对应两个所述侧支架设置;每一所述驱动连接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支架上的两个所述从动辊对应设置;
其中,每一所述驱动连接组件连接至少两根所述连接带,两根所述连接带的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环形驱动链条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带的各第二端分别绕两个所述从动辊后与所述升降台的不同位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连接带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啮合;
所述驱动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转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底架,两个所述连接带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三转轴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块,且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所处平面的相对两侧;
两根所述连接带的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同步连接转轴,所述同步连接转轴的一端与其中一所述驱动连接组件中的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同步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驱动连接组件中的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驱动连接组件中的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台的承载面一侧还设置有过渡机构,所述过渡机构包括驱动推杆机构和转动翻板;
所述驱动推杆机构包括驱动件和活动块,所述活动块活动安装于所述升降台,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活动块以带动所述活动块相对所述升降台运动;所述活动块上具有倾斜于所述承载面的斜面;
所述转动翻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升降台,所述转动翻板的一端抵接所述斜面,通过所述活动块相对所述升降台运动,使得所述转动翻板的一端沿所述斜面运动,以使得所述转动翻板的另一端相对所述升降台转动;
其中,在所述转动翻板的另一端相对所述升降台转动至超出所述升降台时,所述转动翻板的另一端用于供所述升降台上承载的车辆沿所述转动翻板驶出所述升降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车架的侧边还设置有舵轮。
10.一种车辆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搬运器包括搬运子车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运输母车;
所述搬运子车用于托起预设车辆并将所述车辆搬运至所述升降台。
CN202220145733.4U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 Active CN217151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5733.4U CN217151451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5733.4U CN217151451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1451U true CN217151451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45733.4U Active CN217151451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1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7980A (zh) 一种双塔式多层无避让立体车库及其存取车方法
CN217151451U (zh) 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
US6622635B2 (en) Autom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14482658A (zh) 一种运输母车及车辆搬运器
JP2863705B2 (ja) 機械式立体駐車装置
CN112688505B (zh) 磁悬浮长定子线圈敷设车辆系统
CN212832662U (zh) 一种自驱动齿轮齿条叉车
CN113152959A (zh) 一种平面移动式智能停车库
JP3012578B2 (ja) 無人駐車兼コンテナー収納システム
JP3056139B2 (ja) 機械式駐車場
JP3051000B2 (ja) 立体駐車装置
JP2945873B2 (ja) 機械式立体駐車場
CN218228951U (zh) 一种重卡换电站
CN210973691U (zh) 一种可搬运汽车的汽车升降机
CN213683424U (zh) 一种车辆纠偏机构
JPS6319663B2 (zh)
CN221568048U (zh) 立体车库
JP3005806U (ja) 親子式取車台を有する駐車塔
CN210714010U (zh) 一种用于多排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的纵移升降车
JP2633172B2 (ja) トレー型エレベータ式立体駐車装置
JPH06305512A (ja) 立体式駐車場または貯物場の梳型出入機構
JP2890227B2 (ja) 駐車装置の車両搬送台車
JPS642917Y2 (zh)
JP3013429U (ja) 立体駐車装置
JP2600640Y2 (ja) 立体駐車場における車の搬出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