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6460U - 一种翻转组件以及合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组件以及合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6460U
CN217146460U CN202220116234.2U CN202220116234U CN217146460U CN 217146460 U CN217146460 U CN 217146460U CN 202220116234 U CN202220116234 U CN 202220116234U CN 217146460 U CN217146460 U CN 217146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id
box
box body
en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62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友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ron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ron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ron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ron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162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6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6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6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losing Of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合盖装置,用于将贴好封装贴条的盒盖盖合到盒体上,包括用于对包装盒的盒盖进行翻转的翻转组件和用于对盒盖和盒体进行压合的压合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和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的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第一工作端组,所述驱动件可驱使所述抓取组件往复自转,自转范围为0~180°;本实用新型的盒盖装置可以在对包装盒的盒盖和盒体进行压合之前,通过翻转组件对盒盖进行翻转,使得盒盖的开口与盒体的开口相对,以便于在工艺中对盒盖和盒体进行合盖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翻转组件以及合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转组件以及合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商业化社会中,产品的包装也是对产品来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精美、干净和整洁的包装能产品的外包装更美观更显高档。
在工业化社会中,产品包装封盒的自动化能极大地提高封盒效率。
在一些包装盒的封装工艺中,需要先对盒盖的内侧壁进行贴标操作,因此,盒盖的开口一般不会朝下放置,因此,在完成贴标操作之后,需要对盒盖进行翻转,使其开口与盒体的开口相对,以便于后续的合盖,但现有的封盒设备无法实现此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封盒设备已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转组件以及合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翻转组件,用于将贴好封装贴条的盒盖进行翻转,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和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的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第一工作端组,所述驱动件可驱使所述抓取组件往复自转。
优选地,所述抓取组件自转范围为0~180°。
优选地,所述抓取组件还包括第二工作端组,所述第一工作端组与所述第二工作端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工作端组和所述第二工作端组皆可独立完成对盒盖的抓取。
优选地,所述第一工作端组和所述第二工作端组均具有工作端面,所述工作端面上皆设有真空吸孔。
优选地,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工作端组和所述第二工作端组上的真空吸孔与盒盖的底面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抓取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动轮,两个所述转动轮通过同步组件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合盖装置,用于将贴好封装贴条的盒盖盖合到盒体上,包括上述的翻转组件。
优选地,所述合盖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盒盖和盒体进行压合的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包括盒盖抓手和用于驱使所述盒盖抓手的压合驱动件。
优选地,所述盒盖抓手包括自适应挤压组件和固定挤压组件,所述自适应挤压组件用于挤压盒盖的两个相对外侧壁,所述固定挤压组件用于挤压盒盖的另外两个相对外侧壁。
优选地,所述翻转组件及所述压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设有柔性层,所述翻转组件及所述压合组件通过所述柔性层与盒盖/盒体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合盖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盒盖装置可以在对包装盒的盒盖和盒体进行压合之前,通过翻转组件对盒盖进行翻转,使得盒盖的开口与盒体的开口相对,以便于在工艺中对盒盖和盒体进行合盖操作;此外,本盒盖装置还包括压合组件,用于对盒盖和盒体进行压合操作,此设计可以确保盒盖完全盖合到盒体上。
2、本实用新型的抓取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工作端组和第二工作端组,且第一工作端组和第二工作端组皆可独立完成对盒盖的抓取,此设计使得在通过一个工作端组完成对盒盖的抓取和翻转后,无须对该工作端组进行转动复位,可以通过位于相对位置的另一个工作端组进行下一次抓取,两个工作端组循环使用,减去了转动复位的时间,利于提高合盖装置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工作端组和第二工作端组通过真空吸孔吸附盒盖的侧壁以完成对盒盖的抓取,此设计可以避免在抓取盒盖的过程正造成盒盖的变形和破损。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工作端组和第二工作端组通过盒盖的底面对其进行吸附,一般来说,盒盖的底面面积会更大,可以和更多的真空吸孔想配合,利于提高第一工作端组和第二工作端的吸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转动轮通过同步组件传动连接,利于提高抓取组件在翻转过程中的同步性和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害提供一种盒盖装置,具有和上述翻转组件一致的有益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合盖装置在完成对盒盖的翻转后通过盒盖抓手和压合驱动件来完成盒盖和盒体的盖合,分工明确,便于控制。
8、本实用新型的盒盖抓手通过自适应挤压组件能让盒盖抓手实现在对盒盖进行夹持的过程中,自行调整自适应挤压组件与盒盖的相对方位,从而避免盒盖抓手在夹持过程中导致盒盖出现形变或者破损的情况,利于提降低成品的不良率。
9、本实用新型的翻转组件及压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设有柔性层,翻转组件及压合组件通过柔性层与盒盖/盒体接触,此设计可以避免翻转组件及压合组件在夹持过程中刮花或磨损盒盖/盒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封盒设备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封盒设备之取料装置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取料装置之第一取料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设于运输治具上的定位纠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设于运输治具上的定位纠正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设于运输治具上的定位纠正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隐去部分结构)。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贴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合盖装置的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合盖装置之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合盖装置之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合盖装置之滚贴组件单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保压组件单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封盒工艺的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封装贴条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盒体及盒盖(贴有封装贴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包装盒(底部朝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封盒设备;
100、循环输送线;
10、运输设备;101、运输治具;
102、定位纠正装置;1021、自适应夹紧组件;10211、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1、第一限位臂;1021111、第一引导面;102112、第一调节滚轮;10212、第二自适应夹持臂;102121、第二限位臂;1021211、第二引导面;102122、第二调节滚轮;1022、连杆组件;
20、取料装置;201、第一取料手;2011、基体;2012、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1、第一连接驱动组件;20122、转动限位柱;201221、限位台阶;2013、固定夹持组件;20131、第二连接驱动组件;20132、挤压齿;2014、自重限位组件;20141、接触平板;20142、滑杆;202、第二取料手;203、位移传动组件;
30、贴标装置;301、贴标手组件;3011、第一贴标手;30111、第一工作端面;3012、第二贴标手;30121、第二工作端面;3013、第一贴标支架;30131、转动限位结构;3014、第二贴标支架;3015、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016、第二旋转驱动装置;302、贴标移动组件;303、连接支架;3031、行程限位件;
40、合盖装置;401、翻转组件;4011、支撑组件;4012、翻转机构;40121、抓取组件;401211、第一工作端组;401212、第二工作端组;40122、转动轮;
402、压合组件;4021、盒盖抓手;40211、自适应挤压组件;40212、固定挤压组件;4022、贴条调节组件;4023、下推装置;
403、滚贴组件;4031、升降组件;4032、推合组件;4033、滚压头;40331、滚轮;
50、保压装置;501、主体;5021、竖直保压组件;5022、水平保压组件;5031、挤压块;5032、配重模块;50321、砝码座;50322、砝码安装结构;504、解除装置;
60、下料装置;70、剥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方便理解,请结合图14至图16,先对实施例中提到的封装贴条及包装盒进行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举例的封装贴条在刚被剥离时为一种两位一体的封装贴条A,通过沿着预设分割线将其分割可以得到两片相同的封装贴条A1和A2,故称分割前的封装贴条为两位一体的封装贴条A;分离后的封装贴条包括可折叠的两端,两端之间设有折痕,一端用于与盒盖B1的内侧面上的预设粘贴位置相贴,另一端用于与盒体B2的底面上的预设粘贴位置相贴,盒盖B1内侧面上的预设粘贴位置与盒体B2的底面上的预设粘贴位置想对应;完成封装之后的包装盒B如图16所示,为了便于看清完成封装后的封装贴条在盒体底面上的状态,图16中的包装盒为底面朝上;可以理解的,包装盒的形状并不限定为长方体,也可以是圆柱体等其他样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中并未画出,但在进行包装盒封装时,盒体内是已经装填好了对应的产品的。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封盒设备1,用于对包装盒进行封盒,包括运输设备10和沿运输设备10运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取料装置20、贴标装置30及合盖装置40,合盖装置包括翻转组件401、压合组件402及滚贴组件403,运输设备10上设有用于放置包装盒的盒盖及盒体的运输治具101,取料装置20将包装盒的盒盖及盒体取放到运输治具101上,贴标装置30用于将封装贴条的第一端的粘接面贴到位于运输治具101的盒盖的内侧面上,压合组件402用于将贴好封装贴条的盒盖盖合到盒体上,滚贴组件403用于将封装贴条的第二端的粘接面贴到盒体的底面上以完成盒盖与盒体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封盒设备1包括有贴标装置30,压合组件402以及滚贴组件403,贴标装置30能在将盒盖盖合到盒体上之前将封装贴条的第一端的粘接面贴合到盒盖的内侧面上,在盖合后再将封装贴条的第二端的粘接面贴到盒体的底面,通过封装贴条将盒盖与盒体粘接固定,利于提高封装质量;而且,此设计使得本封盒设备1封装的包装盒的封装贴条只有一部分显露在外,且显露的部分位于包装盒的底面,利于提高包装盒的整洁度与美观度;此外,由于通过本封盒设备1实现的特征封装结构,使得用户在拆封时,只要将与底面粘接的那部分封装贴条撕开,便能将盒盖与盒体分离,便于拆卸,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封盒设备1还包括机架,机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运输设备10,两个运输设备10共用一个取料设备,沿两个运输设备10分别依次设有一个贴标装置30和一个合盖装置40。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封盒设备1在机架上设置了两条运输设备10,并分别为两条运输设备10配备了相应的贴标装置30和合盖装置40,而且让两条运输设备10共用一个取料设备,此设计能简化封盒设备1,还能提高封盒设备1的工作效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取料装置20通过三轴机械臂进行移动,三轴机械臂的Y轴横跨两个运输设备1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料装置20也可以采用其他单轴或多轴机械臂进行移动。
请结合图1至图3,取料装置20包括两个取料手,其中一取料手用于抓取盒体,另一取料手用于抓取盒盖。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两取料手同时取放。此设计利于提高取料装置的工作效率。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取料装置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取料手,每个取料手可以同时或非同时取放。
进一步的,取料装置20用于抓取待封盒的包装盒,包括第一取料手201和用于驱使第一取料手201的位移传动组件203,第一取料手201包括基体2011和设于基体2011上的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和固定夹持组件2013,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用于挤压待封盒的包装盒相对的两个外侧壁,固定夹持组件2013用于挤压待封盒的包装盒另外两个相对的外侧壁,在固定夹持组件2013挤压的过程中,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针对对应壁面的位置变化进行自适应调节。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取料装置20在第一取料手201上设置了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和固定夹持组件2013,通过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能让第一取料手201实现在对包装盒进行夹持的过程中,自行调整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与包装盒的相对方位,从而避免第一取料手201在夹持过程中导致包装盒出现形变或者破损的情况,利于提降低成品的不良率。
进一步的,在进行抓取时,先用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进行夹持,再用固定夹持组件2013进行夹持;或,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与固定夹持组件2013同时进行夹持。此设计能充分发挥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的调节能力。
进一步的,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的一侧包括第一连接驱动组件20121和设于第一连接驱动组件20121上的转动限位柱20122,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通过转动限位柱20122与包装盒相抵触,转动限位柱20122可通过转动实现与包装盒对应外壁面之间的相对位移。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通过设置在第一连接驱动组件20121上的转动限位柱20122来实现自适应调节功能,在夹持过程中,让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先进行夹持操作,然后再让固定夹持组件2013进行夹持操作,或,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与固定夹持组件2013同时进行夹持操作,由于转动限位柱20122可通过转动实现与包装盒对应外壁面之间的相对位移,因此,在固定夹持组件2013进行夹持的过程中,包装盒可以通过与转动限位柱20122的相对位移进行调节,从而让包装盒、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以及固定夹持组件2013三者逐渐达成一个平衡的状态,以此避免第一取料手201在夹持过程中导致包装盒出现形变或者破损的情况。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驱动组件20121包括气缸和设于气缸活动端上的连接件,转动限位柱20122可转动地设于连接件上,第一连接驱动组件20121通过气缸伸缩带动转动限位柱20122挤压或松开盒体/盒盖。
进一步的,转动限位柱20122远离第一连接驱动组件20121的一端设有限位台阶201221,处于夹持状态时,限位台阶201221的靠近转动限位柱的水平面抵触包装盒的底面。可以理解的,限位台阶201221能在第一取料手201夹取包装盒时为包装盒提供支撑,避免包装盒滑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转动限位柱20122远离第一连接驱动组件20121的一端沿径向凸出以形成该限位台阶20122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转动限位柱20122上安装其他零部件以形成限位台阶201221。
进一步的,固定夹持组件2013的一侧包括第二连接驱动组件20131和设于第二连接驱动组件20131上的至少一个挤压齿20132。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夹持组件2013的一侧包括第二连接驱动组件20131和设于第二连接驱动组件20131上的至少一个挤压齿20132,可以只采用单个长度较长的挤压齿20132进行夹持,也可以采用呈梳齿状排列的的多个挤压齿20132结构,本固定夹持组件2013的设置样式多种多样,利于丰富取料装置20的结构多样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驱动组件20131包括气缸和设于气缸上的连接件,连接件上设有两个挤压齿20132,两个挤压齿20132的挤压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和固定夹持组件2013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设有柔性层,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和固定夹持组件2013通过柔性层与包装盒接触。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和固定夹持组件2013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设有柔性层,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和固定夹持组件2013通过柔性层与包装盒接触,此设计利于避免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和固定夹持组件2013在夹持过程中刮花或磨损包装盒。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柔性层为柔性胶层。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海绵层等其他柔性层。
进一步的,取料装置20还包括电性连接的调节阀以及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和固定夹持组件2013的挤压力。可以理解的,通过压力传感器能实时感应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和固定夹持组件2013的挤压力大小,当感应到挤压力过大时,调节阀会对挤压力进行调节,避免压坏包装盒。可以理解,不同包装盒的最大挤压力可以预先设定。
进一步的,第一取料手201内还设有可自由升降的自重限位组件2014,自重限位组件2014包括接触平板20141,当第一取料手201处于夹持状态时,接触平板20141的底面与所拾取的包装盒的顶面相贴。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取料手201内还设有可自由升降的自重限位组件2014,通过让自重限位组件2014的接触平板20141与包装盒的顶面相贴,起到限位的作用,进一步避免包装盒在被加持和运输的过程中发现形变和偏移。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非工作状态时,自重限位组件2014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垂落状态,当第一取料手201向下夹取目标时,盒体的顶面会抵触接触平板20141的底面,使得自重限位组件2014的自身重力会通过接触平板20141均匀地施加给包装盒。
进一步的,自重限位组件2014还包括滑杆20142,基体2011上设有滑孔,滑杆20142自上而下穿过滑孔后与接触平板20141相连,滑杆20142远离接触平板20141的一端设有限位端。可以理解的,限位端能限制自重限位组件2014的行程,避免自重限位组件2014过渡下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自重限位组件2014上取放砝码等配重件来调节自重限位组件2014施加给包装盒的作用力,灵敏度高,便于调节。
进一步的,取料装置20还包括第二取料手202,所述第二取料手202的结构跟第一取料手201结构大致相同,即第二取料手202包括另一基体2011和设于基体2011上的另一自适应夹持组件2012和另一固定夹持组件2013。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取料装置20上还设有第二取料手202,通过让第一取料手201与第二取料手202同时取放包装盒的盒体和盒盖,利于提高取料装置20的工作效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取料手201用于抓取盒体,第二取料手202用于抓取盒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第二取料手202来抓取盒体,通过第一取料手201来抓取盒盖。
进一步的,第一取料手201与第二取料手202同时取放,第一取料手201用于抓取盒体,第二取料手202用于抓取盒盖。
请结合图1以及图4至图6,所述运输设备10还包括设于运输治具101上的定位纠正装置102,用于对盒体、盒盖进行方位纠正及夹持。所述定位纠正装置102包括设于运输治具101的本体上的自适应夹紧组件1021和解锁装置,自适应夹紧组件1021常规状态为夹紧状态,解锁装置用于解除自适应夹紧组件的夹紧状态。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纠正装置102包括设于运输治具101上的常规状态为夹紧状态的自适应夹紧组件1021,在进行物料运输时,先通过解锁装置解除自适应夹紧组件的夹紧状态,然后将盒体、盒盖放置到运输治具101上,然后撤离解锁装置,使得自适应夹紧组件回复到夹紧状态,在回复夹紧状态的过程中,自适应夹紧组件可以通过自适应功能调节其与盒体、盒盖的相对位置,从而对盒体、盒盖与运输治具101的相对方位进行纠正。
进一步的,定位纠正装置102包括两组自适应夹紧组件,分别用于夹持合盖和盒体。
进一步的,自适应夹紧组件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用于从盒体/盒盖的四个角部对其进行夹持。可以理解的,通过两组相对设置的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对盒体/盒盖的四个角部对其进行夹持可以有效地提高自适应夹紧组件夹持的稳定性,且此设计使得夹持力稳步均匀,不易损坏盒体/盒盖或造成盒体/盒盖的形变。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用于封装的包装盒呈长方体状,故从盒体/盒盖的四个角部对其进行夹持已经可以实现稳固的夹持。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针对不同形状的包装盒,采用不同样式及数量的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对其角部进行夹持
进一步的,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包括第一限位臂102111和设于第一限位臂102111上的第一调节滚轮102112,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在夹持过程中通过第一调节滚轮102112调节盒体、盒盖的方位。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通过设于第一限位臂102111上的第一调节滚轮102112来调节盒体、盒盖的方位,以此实现自适应的效果,结构简单,不易损坏。
可选的,第一调节滚轮102112设于第一限位臂102111的顶面/或底面。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滚轮102112设于第一限位臂102111的靠近运输治具101的底面。
进一步的,第一调节滚轮102112的转动轴与第一限位臂102111顶面/底面垂直。
可以理解的,在进行取料操作时,是将包装盒的盒体/盒盖水平地放置到运输治具101上的,因此只需要对沿水平面的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对盒体/盒盖的方位进行校正即可。
进一步的,自适应夹紧组件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自适应夹持臂10212,用于对盒体/盒盖的两个相对侧面进行夹持;第二自适应夹持臂10212包括第二限位臂102121和设于第二限位臂102121上的第二调节滚轮102122。此设计能进一步提高自适应夹紧组件夹持的稳定性,增强夹持力分布的均匀程度,避免损坏盒体/盒盖或造成盒体/盒盖的形变。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臂102111上还设有第一引导面1021111,解锁装置包括第一顶升组件以及设于第一顶升组件上的导轮,导轮随着第一顶升组件的移动抵触或远离第一引导面1021111;导轮抵触第一引导面1021111为第一限位臂102111提供与夹持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夹紧组件和解锁装置通过第一引导面1021111和导轮的配合实现对自适应夹紧组件常规夹紧状态的接触,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的,第二限位臂102121上还设有第二引导面1021211,第一顶升组件上对应第二引导面1021211还设有另一导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面1021111为倾斜面,当,第一顶升组件位于倾斜面的下方,当导轮随着第一顶升组件上升抵触到倾斜面上时,会在倾斜面的作用下,为第一限位臂102111提供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使得第一限位臂102111朝该分力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第一限位臂102111的常规夹紧状态。
进一步的,自适应夹紧组件可滑动地设于运输治具101的本体上,自适应夹紧组件与运输治具101的本体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拉紧自适应夹紧组件使其向运输治具101的本体的中部区域靠近。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夹紧组件与运输治具101的本体之间通过弹性件实现自动复位功能,以此实现将常规工作状态恒定为夹紧状态,此设计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通过弹簧将自适应夹紧组件与运输治具101的本体拉紧。
进一步的,两组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以及两个第二自适应夹持臂10212通过连杆组件1022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两组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以及两个第二自适应夹持臂10212通过连杆组件1022传动连接,此设计能使得两组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以及两个第二自适应夹持臂10212同步运作,方便控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以及第二自适应夹持臂10212也可以通过齿轮组等其他传动件进行传动连接,只要能保证第一自适应夹持臂10211以及第二自适应夹持臂10212可以联动张合即可。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对运输治具101的本体进行限位的本体定位限位装置。
进一步的,沿运输设备10的运输路径或运输方向界定有多个工位区域,运输设备10上对应每个工位区域皆设有本体定位限位装置;所有本体定位限位装置同时对运输治具进行限位或同时解除限位。此设计利于降低控制难度。可以理解的,本体定位限位装置可以用于对运输治具101的本体在预定位置进行限位,便于盒体、盒盖在该预定位置进行后续精准操作。此外,使每个工位等距设置,当运输设备10在运输时,位于运输设备10上的各个运输治具101会同时进入下一工位,此时通过对应每个工位设置的本体定位限位装置可以完成对所有工位内的运输治具101的限位,方便对于盒盖,盒体进行相关操作。
请结合图1和图7,用于对包装盒进行封装贴条的粘贴工作的贴标装置30,包括贴标移动组件302和设于贴标移动组件302移动端上的贴标手组件301,贴标手组件301包括可单独升降的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可单独控制。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贴标装置30的贴标手组件301包括两个可单独控制的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此设计使得本贴标装置30可以单独贴装一种封装贴条,亦可以同时贴两种相同或不同的贴条;而且,除了通过贴标移动组件302进行移动以外,本贴标装置30的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还可以独立升降,当一个贴标手进行贴装工作时,可以将另一贴标手上升,以降低工作段所需的空间,增大工作贴标手的活动空间,利于提高贴标手的灵活程度,还能避免贴标手在工作过程中与包装盒发生碰撞或摩擦。
进一步的,第一贴标手3011上界定有第一工作端面30111,第一工作端面30111上设有真空吸孔;第二贴标手3012上界定有第二工作端面30121,第二工作端面30121上设有真空吸孔。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通过真空吸孔来吸附封装贴条,通过真空吸孔来吸附封装贴条不易损坏封装贴条,而且也不易导致封装贴条变形,利于降低贴标成品的不良率。
进一步的,第一工作端面30111上设有多个真空吸孔,多个真空吸孔在第一工作端面30111上等距设置。此设计可以使得第一工作端面30111的吸附力分布更加均匀,吸附稳定性强。
进一步的,贴标装置30上还包括一连接支架303,贴标手组件301通过连接支架303与贴标移动组件302相连,贴标手组件301还包括第一贴标支架3013和第二贴标支架3014,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分别通过第一贴标支架3013和第二贴标支架3014与连接支架303可升降连接,第一贴标手3011与第一贴标支架3013转动连接,第二贴标手3012与第二贴标支架3014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可让第一工作端面30111和第二工作端面30121相邻并位于同一平面内,通过反向转动可以让第一工作端面30111和第二工作端面30121分离。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除了升降外能进行转动操作,此设计能让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适应更多的贴装平面,即使在切斜面上也可以完成贴装,利于提高贴装设备的通用性;而且,当遇到两位一体的封装贴条时,本贴装设备可以通过先通过转动让第一工作端面30111和第二工作端面30121相邻并位于同一平面内,然后对两位一体的封装贴条进行吸附,然后再通过反向转动让第一工作端面30111和第二工作端面30121分离,将两位一体的封装贴条分离成两个封装贴条;此设计可以省去一个单独分离封装贴条的工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包装机的整体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理解,如果是非两位一体封装贴条,则采用一个贴标手也可实现相关吸标以及贴附过程。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贴标支架3013和第二贴标支架3014分别通过气缸以及滑轨与连接支架303可升降连接。
进一步的,贴标手组件301还包括用于驱使第一贴标手3011进行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015,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015包括齿轮齿条组件和用于驱使齿条往复移动的驱动件;贴标手组件301还包括用于驱使第二贴标手3012进行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3016。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015通过齿轮齿条组件实现第一贴标手3011的转动功能,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且占用体积小。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015也可以通过齿轮组等其他传动组件实现旋转。
进一步的,第一贴标支架3013和第二贴标支架3014上分别设有转动限位结构30131。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第一贴标支架3013和第二贴标支架3014上的转动限位结构30131能分别对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进行限位,避免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过度转动,与其他结构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连接支架303与贴标移动组件302转动连接,连接支架303的转动平面与第一贴标手3011的转动平面垂直。此设计使得本贴标装置30可以对贴标手组件301的工作方向进行调节,配合第一贴标手3011及第二贴标手3012的旋转功能,使得本贴标装置30能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提高了贴标装置30的通用性。
进一步的,连接支架303上还设有行程限位件3031,用于限定述连接支架303的转动范围。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行程限位件3031用于限定连接支架303的转动范围,此设计介意避免连接支架303过度转动,与其他结构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行程限位件3031将连接支架303的转动范围限定为0~180°。更优的,行程限位件3031将连接支架303的转动范围限定为0~150°。更优的,行程限位件3031将连接支架303的转动范围限定为0~125°。更优的,行程限位件3031将连接支架303的转动范围限定为0~120°。更优的,行程限位件3031将连接支架303的转动范围限定为0~90°。更优的,行程限位件3031将连接支架303的转动范围限定为0~60°。更优的,行程限位件3031将连接支架303的转动范围限定为0~45°。更优的,行程限位件3031将连接支架303的转动范围限定为0~30°。
进一步的,贴标装置30还包括视觉组件,用于获取封装贴条与包装盒的相对方位。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视觉组件可以获取封装贴条与包装盒的相对方位,以便于通过第一贴标手3011和第二贴标手3012调整封装贴条的方位,从而提高贴装精度。
进一步的,贴标装置30用于在在贴装封装贴条之前获取封装贴条与包装盒的相对方位。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贴标装置30主要用于确认封装贴条的折痕与包装盒盒盖的侧边是否对齐/平行。
进一步的,视觉组件包括成像装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成像装置包括CCD相机。
进一步的,视觉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成像装置配合的反射镜,反射镜用于改变成像装置的拍摄光路。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可以改变成像装置的拍摄光路,此设计使得视觉组件的安装位置可以更加灵敏,便于优化贴标装置30的整体结构,从而优化包装机的整体结构。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视觉组件用于从侧面获取封装贴条与盒盖的相对方位,确保封装贴条的折痕/长边与盒盖上用于与封装贴条相贴的侧边平行,以此避免粘贴后的封装贴条在后续封装中与盒体发生干涉。
进一步的,贴标移动组件302为三轴机械臂,贴标移动组件302的其中一个移动轴通过直线电机进行驱动。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贴标移动组件302为三轴机械臂,灵敏度高,且其中一个移动轴通过直线电机进行驱动,加速度高,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请结合图1以及图8至图10,用于将贴好封装贴条的盒盖盖合到盒体上的合盖装置40的翻转组件401包括支撑组件4011和可升降地设于支撑组件4011上的翻转机构4012,翻转机构4012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传动连接的抓取组件40121,抓取组件40121包括第一工作端组401211,驱动件可驱使抓取组件40121往复自转。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合盖装置可以在对包装盒的盒盖和盒体进行压合之前,通过翻转组件401对盒盖进行翻转,使得盒盖的开口与盒体的开口相对,以便于在工艺中对盒盖和盒体进行合盖操作;压合组件402则进一步在盒盖的开口盒体开口相对后,用于对盒盖和盒体进行压合操作,此设计可以确保盒盖完全盖合到盒体上。
进一步的,抓取组件40121还包括第二工作端组401212,第一工作端组401211与第二工作端组401212相对设置,第一工作端组401211和第二工作端组401212皆可独立完成对盒盖的抓取。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抓取组件401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工作端组401211和第二工作端组401212,且第一工作端组401211和第二工作端组401212皆可独立完成对盒盖的抓取,此设计使得在通过一个工作端组完成对盒盖的抓取和翻转后,无须对该工作端组进行转动复位,可以通过位于相对位置的另一个工作端组进行下一次抓取,两个工作端组循环使用,减去了转动复位的时间,利于提高合盖装置40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抓取组件40121自转范围为0~18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驱动件驱使抓取组件40121正转180°或反向转180°,正转反转交替进行,每次转动使得不同的工作端组进入工作区域。
进一步的,第一工作端组401211和第二工作端组401212均具有工作端面,工作端面上皆设有真空吸孔。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工作端组401211和第二工作端组401212通过真空吸孔吸附盒盖的侧壁以完成对盒盖的抓取,此设计可以避免在抓取盒盖的过程正造成盒盖的变形和破损。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工作段上设有多个真空吸孔,多个真空吸孔在工作段上阵列排布。
进一步的,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工作端组401211和第二工作端组401212上的真空吸孔与盒盖的底面相对应。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工作端组401211和第二工作端组401212通过盒盖的底面对其进行吸附,一般来说,盒盖的底面面积会更大,可以和更多的真空吸孔想配合,利于提高第一工作端组401211和第二工作端的吸附稳定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盒盖随着运输治具101到达翻转组件401的所在区域时,盒盖是位于第一工作端组401211和第二工作端组401212之间的,因此,此时第一工作端组401211或第二工作端组401212的真空吸孔会正对着盒盖的底面相,所以对盒盖的底面对其进行吸附是较优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对盒盖的翻转后,抓取组件40121会将翻转后的盒盖放回运输治具101的对应位置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第一工作端组401211和第二工作端组401212对盒盖的侧面进行吸附以完成翻转;或,通过对盒盖进行夹持以完成翻转。
进一步的,抓取组件40121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动轮40122,两个转动轮40122通过同步组件传动连接。此设计利于提高抓取组件40121在翻转过程中的同步性和稳定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同步组件包括两个通过传动杆连接的同步轮,两个同步轮分别通过一个同步带与对应的转动轮40122传动连接。
请参阅图10,进一步的,压合组件402包括盒盖抓手4021和用于驱使盒盖抓手4021的压合驱动件。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合盖装置40在完成对盒盖的翻转后通过盒盖抓手4021和压合驱动件来完成盒盖和盒体的盖合,分工明确,便于控制。
进一步的,盒盖抓手4021包括自适应挤压组件40211和固定挤压组件40212,自适应挤压组件40211用于挤压盒盖的两个相对外侧壁,固定挤压组件40212用于挤压盒盖的另外两个相对外侧壁。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盒盖抓手4021通过自适应挤压组件40211能让盒盖抓手4021实现在对盒盖进行夹持的过程中,自行调整自适应挤压组件40211与盒盖的相对方位,从而避免盒盖抓手4021在夹持过程中导致盒盖出现形变或者破损的情况,利于提降低成品的不良率。
进一步的,压合装置还包括贴条调节组件4022,贴条调节组件4022靠近盒盖抓手4021设置,用于在合盖前调节封装贴条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盒盖装置还包括贴条调节组件4022,由于在部分包装盒封装方案中,封装贴条只是一部分贴装到盒盖的内侧,另一部分要贴装到盒体的底部,因此,在进行盖合时,需要保证封装贴条的一部分区域要在盖合完成后外露,而贴条调节组件4022可以对封装贴条的位置进行调节,避免其被盖合到盒体内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贴条调节组件4022包括一气缸和设于气缸活动端上的工作件,工件的一端面上设有真空吸孔。可以理解的,贴条调节组件4022通过吸附封装贴条第二端的非粘接面,然后通过移动将其拉出盖合范围,避免封装贴条未粘接的部分被盖合到包装盒内。
进一步的,压合装置还包括下推装置4023,用于确认盒盖完全盖合到盒体上。
进一步的,翻转组件401及压合组件402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设有柔性层,翻转组件401及压合组件402通过柔性层与盒盖/盒体接触。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翻转组件401及压合组件402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设有柔性层,翻转组件401及压合组件402通过柔性层与盒盖/盒体接触,此设计可以避免翻转组件401及压合组件402在夹持过程中刮花或磨损盒盖/盒体。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柔性层为柔性胶层。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层也可以采用海绵等其他材质。
进一步的,合盖装置40还包括产品检测组件,用于在盖合前对盒体内的产品进行检测。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检测组件可以对盒体内的产品进行检测,利于确保盒体内产品的数量与种类是否正确,避免出错,利于降低不良率,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产品检测组件包括相机。
进一步的,合盖装置40的滚贴组件403,可升降地设于压合组件402的下方。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滚贴组件403可升降地设于压合组件402的下方,当通过压合组件402完成对盒盖与盒体的盖合后,让滚贴组件403上升靠近盒体的底部,便能对盒体进行贴装操作,将封装贴条第二端粘合面贴合到盒体的底部,此设计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和维护。
进一步的,滚贴组件403包括升降组件4031,推合组件4032以及滚压头4033,升降组件4031设于外部机架上,推合组件4032设于升降组件4031的活动端上,滚压头4033设于推合组件4032的活动端上,滚压头4033随着推合组件4032的推合沿盒体的底面进行滚压。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合盖装置40通过升降组件4031、推合组件4032以及滚压头4033的配合将封装贴条外露的一端滚贴到包装盒盒体的底面,此设计利于提高包装盒的整洁度和美观度。
进一步的,滚压头4033包括可动地设于推合组件4032的活动端上的滚轮40331,滚轮40331的两端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远离滚轮40331的一端抵触推合组件4032的活动端。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合盖装置40通过在滚轮40331与推合组件4032的活动端之间设置弹性件来为滚轮40331提供一个远离推合组件4032的活动端的力,使得滚压头4033在进行滚压时能更好地将封装贴条压在盒体的底面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滚轮40331呈圆柱状。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设于滚轮40331上的弹性件为扭簧。
进一步的,滚贴组件40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滚贴组件403对应盒体的两相对侧边的底部设置。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滚贴组件40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滚贴组件403对应盒体的两相对侧边的底部设置,在盒体的相对两侧贴合封装贴条,可以让盒体与盒盖的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滚压头4033的表面设有柔性层。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滚压头4033通过柔性层与盒体接触,此设计可以避免滚压头4033在滚压过程中刮花或磨损盒体。
请结合图1和图12,封盒装置1还包括用于对贴装完封装贴条后的包装盒进行保压的保压装置50,包括主体501和设于主体501上的保压组件,保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挤压块5031和用于为挤压块5031提供挤压力的配重模块5032。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的保压装置50通过配重模块5032来为挤压块5031提供挤压力,让保压组件对贴装完封装贴条后的包装盒的相对侧面以预设的挤压力保压预定时间,从而提高盒体与盒盖的粘接稳定性;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配重模块5032的重量来对挤压力进行精准控制,此设计能有效地避免因挤压力过大而挤坏包装盒。
进一步的,保压组件包括竖直保压组件5021和水平保压组件5022,用于对包装盒的至少两组相对侧面进行保压。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保压组件包括竖直保压组件5021和水平保压组件5022,通过竖直保压组件5021和水平保压组件5022可以对包装盒的至少两组相对侧面进行保压,其中至少包括包装盒的顶面和底面。
进一步的,挤压块5031与配重模块5032之间通过定滑轮组件相连。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块5031与配重模块5032之间通过定滑轮组件相连,通过定滑轮组件能对加压快的挤压方向进行调节,便于优化保压装置50的结构排布。
进一步的,保压装置50还包括可伸缩的解除装置504,解除装置504工作时为配重模块5032提供一个大于重力且作用力方向与重力相反的升力,配重模块5032随着接触装置的伸缩上升/下降。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保压装置50,还包括可伸缩的解除装置504,解除装置504工作时可以为配重模块5032提供一个大于重力且作用力方向与重力相反的升力,以消去挤压力,使得完后保压后的包装盒可以被取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解除装置504包括气缸。在其他实施例中,解除装置504也可以包括其他驱动和传动机构,只需能为配重模块5032提供一个大于重力且作用力方向与重力相反的力即可。
进一步的,配重模块5032包括砝码和用于放置砝码的砝码座50321。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砝码座50321上放置砝码来作为配重模块5032,利于对配重模块5032的重量进行精准控制,使其便于调节。
进一步的,砝码座50321上设有至少两个阵列排布的砝码安装结构50322。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砝码安装结构50322在砝码座50321上阵列排布,此设计可以使得配重模块5032的重心处于中部区域,利于提高配重模块5032的供做稳定性。
进一步的,挤压块5031上设有柔性层,挤压块5031通过柔性层与包装盒接触。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块5031上设有柔性层,挤压块5031通过柔性层与包装盒接触,此设计利于避免挤压块5031在保压过程中压坏包装盒。
进一步的,挤压块5031的挤压位置靠近包装盒上贴有封装贴条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块5031的挤压位置靠近包装盒上贴有封装贴条的位置,此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保压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封盒设备1还包括一下料装置60,用于将封装完成之后的包装盒取走。
进一步的,封盒设备1还包括一剥标装置70,用于向贴标装置30提供封装贴条。
进一步的,剥标装置70包括一传送带,用于将剥离的封装贴条运输到贴标装置30对应的工位上。
请结合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封盒工艺,用于对上述的封盒设备对包装盒进行封装,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待封盒的盒盖及盒体;
S2:将放置有盒盖及盒体的运输治具运输到第一预定位置处,并对盒盖进行第一贴标操作;
S3:将完成第一贴标操作的盒盖及盒体运输到第二预定位置处,将完成第一贴标操作的盒盖盖合到盒体上;
S4:将封装贴条的第二端粘贴到盒体的底面上,以完成盒盖与盒体的固定;对包装盒进行第二贴标操作,以完成盒盖与盒体的固定。
进一步的,步骤S1指将待封盒的盒盖及盒体移动到运输治具上,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通过解锁装置使运输治具上的自适应夹紧组件张开;
步骤S12:通过取料装置将待封装的一组盒体及合盖一起移动并放置到运输治具上。
步骤S13:撤离解锁装置,使定位纠正装置恢复到常规的夹紧状态,并在夹紧过程中,通过自适应功能调节其与盒体、盒盖的相对位置,从而对盒体、盒盖与运输治具的相对方位进行纠正。
进一步的,步骤S2指将所述盒盖及盒体运输到预设的贴标装置处,并将封装贴条的第一端粘贴到盒盖内侧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通过剥标装置将两位一体的封装贴条从成卷的物料上剥离到传送带上,并通过传送带将剥离的两位一体的封装贴条运输到贴标工位上。
步骤S22:通过贴标装置吸取两位一体的封装贴条;
步骤S23:通过转动第一贴标手和第二贴标手将两位一体的封装贴条分离为两个封装贴条;
步骤S24:依次或同时将分离后的两个封装贴条贴到盒盖内侧面的贴装位置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贴装位置为盒盖的两个相对内侧面。
进一步的,每次贴装,通过视觉组件单独对相应的盒盖侧面和封装贴条进行方位校准。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让连接支架与视觉组件相配合,让连接支架进行轻微的转动以实现校准。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封盒工艺中,在盒盖的两相内侧壁上依次粘贴封装贴条,由于封装贴条是粘贴与核稿的内侧面,此设计能避免在粘贴封装贴条的过程中将盒盖撑破;而每次粘接之前,单独对单侧的封装贴条和盒盖侧壁的方位进行检测校准,能避免前一次粘贴对下一次粘接照常影响,利于降低粘接误差。
进一步的,步骤S3指将粘贴有封装贴条的盒盖及盒体运输到合盖装置处,将粘贴有封装贴条的盒盖盖合到盒体上,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通过翻转组件中的第一工作端组或第二工作端组将盒盖翻转至开口与盒体开口相对应;
进一步的,在进行翻转时,需要先对盒盖进行抬升,使其脱离放置治具。
步骤S32:对盒体内的产品进行检测;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封盒工艺中,在将翻转后的盒盖盖合到盒体上之前,会对盒体内的产品进行检测,利于确保盒体内产品的数量与种类是否正确,避免出错,利于降低不良率,提高用户体验。
步骤S33:将翻转后的盒盖盖合到盒体上。
进一步的,在将盒盖盖合到盒体上之前,还需要通过贴条调节组件对封装贴条未粘接的部分进行调节。可以理解的,由于在部分包装盒封装方案中,封装贴条只是一部分贴装到盒盖的内侧,另一部分要贴装到盒体的底部,因此,在进行盖合时,需要保证封装贴条的一部分区域要在盖合完成后外露,而贴条调节组件可以对封装贴条的位置进行调节,避免其被盖合到盒体内部。
进一步的,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通过滚贴组件将盖合完成后封装贴条外露的部分滚贴到盒体的底面。
步骤S42:通过保压装置从至少两个相对方向对完成合盖的包装盒施加预设的压力并保持预定时间。
步骤S43,将完成保压的包装盒从运输治具上取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合盖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盒盖装置可以在对包装盒的盒盖和盒体进行压合之前,通过翻转组件对盒盖进行翻转,使得盒盖的开口与盒体的开口相对,以便于在工艺中对盒盖和盒体进行合盖操作;此外,本盒盖装置还包括压合组件,用于对盒盖和盒体进行压合操作,此设计可以确保盒盖完全盖合到盒体上。
2、本实用新型的抓取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工作端组和第二工作端组,且第一工作端组和第二工作端组皆可独立完成对盒盖的抓取,此设计使得在通过一个工作端组完成对盒盖的抓取和翻转后,无须对该工作端组进行转动复位,可以通过位于相对位置的另一个工作端组进行下一次抓取,两个工作端组循环使用,减去了转动复位的时间,利于提高合盖装置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工作端组和第二工作端组通过真空吸孔吸附盒盖的侧壁以完成对盒盖的抓取,此设计可以避免在抓取盒盖的过程正造成盒盖的变形和破损。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工作端组和第二工作端组通过盒盖的底面对其进行吸附,一般来说,盒盖的底面面积会更大,可以和更多的真空吸孔想配合,利于提高第一工作端组和第二工作端的吸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转动轮通过同步组件传动连接,利于提高抓取组件在翻转过程中的同步性和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害提供一种盒盖装置,具有和上述翻转组件一致的有益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合盖装置在完成对盒盖的翻转后通过盒盖抓手和压合驱动件来完成盒盖和盒体的盖合,分工明确,便于控制。
8、本实用新型的盒盖抓手通过自适应挤压组件能让盒盖抓手实现在对盒盖进行夹持的过程中,自行调整自适应挤压组件与盒盖的相对方位,从而避免盒盖抓手在夹持过程中导致盒盖出现形变或者破损的情况,利于提降低成品的不良率。
9、本实用新型的翻转组件及压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设有柔性层,翻转组件及压合组件通过柔性层与盒盖/盒体接触,此设计可以避免翻转组件及压合组件在夹持过程中刮花或磨损盒盖/盒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转组件,用于将贴好封装贴条的盒盖进行翻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和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的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第一工作端组,所述驱动件可驱使所述抓取组件往复自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组件自转范围为0~18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组件还包括第二工作端组,所述第一工作端组与所述第二工作端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工作端组和所述第二工作端组皆可独立完成对盒盖的抓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端组和所述第二工作端组均具有工作端面,所述工作端面上皆设有真空吸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工作端组和所述第二工作端组上的真空吸孔与盒盖的底面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动轮,两个所述转动轮通过同步组件传动连接。
7.一种合盖装置,用于将贴好封装贴条的盒盖盖合到盒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翻转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盒盖和盒体进行压合的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包括盒盖抓手和用于驱使所述盒盖抓手的压合驱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抓手包括自适应挤压组件和固定挤压组件,所述自适应挤压组件用于挤压盒盖的两个相对外侧壁,所述固定挤压组件用于挤压盒盖的另外两个相对外侧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及所述压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设有柔性层,所述翻转组件及所述压合组件通过所述柔性层与盒盖/盒体接触。
CN202220116234.2U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翻转组件以及合盖装置 Active CN217146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6234.2U CN217146460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翻转组件以及合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6234.2U CN217146460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翻转组件以及合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6460U true CN217146460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8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6234.2U Active CN217146460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翻转组件以及合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6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6708B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自动装盒机
CN110712800A (zh) 一种双工位协作包装机器人流水线及其协作包装方法
CN113928614B (zh) 一种自动包装设备
CN112407434A (zh) 一种卧式开箱机
CN110421587B (zh) 装盒三轴机械手
CN116230974B (zh) 电芯合芯与包装机
CN114368500B (zh) 一种封盒设备及工艺
CN217146460U (zh) 一种翻转组件以及合盖装置
CN217146461U (zh) 一种保压装置
CN217125198U (zh) 一种合盖装置
CN217125197U (zh) 一种定位纠正装置及运输设备
CN217397780U (zh) 一种取料手和取料装置
CN114132792A (zh) 一种新型曲面包覆设备
CN108963341B (zh) 锂电池贴胶纸的方法
CN217918829U (zh) 一种贴标装置
CN114056661A (zh) 一种智能无人飞行器的电路基板装盒贴标系统
CN111883812B (zh) 折弯包胶机
CN110816952B (zh) 一种含折纸箱机的包装流水线工作方法
CN116409502A (zh) 吸塑盒包装机
CN111392086A (zh) 一种覆盖粘贴式包装装置
CN216375106U (zh) 包装设备
CN115258664A (zh) 一种Tray盘自动包装线及其带捆扎的tray盘上料机构
CN214986397U (zh) 一种pcb电路板包装机
CN211545298U (zh) 一种对折处理装置
CN114212289A (zh) 一种全自动线卷智能在线连续包装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