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7296U -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7296U
CN217137296U CN202221047381.5U CN202221047381U CN217137296U CN 217137296 U CN217137296 U CN 217137296U CN 202221047381 U CN202221047381 U CN 202221047381U CN 217137296 U CN217137296 U CN 217137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articulated
tray
po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73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龙飞
唐金华
路跃辉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ji Shanye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ji Nat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ji Nat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ji Nat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73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7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7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7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节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使用人员需分别对座椅的高度以及椅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才能满足使用人员的舒适要求,从而造成该种调节方式繁琐且不便于使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铰接设有两根调节杆,两根所述调节杆顶端铰接设有水平的载物板,两根该调节杆用于转动后带动载物板竖向移动,其中一根所述调节杆上铰接设有连接臂,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对椅背角度进行了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椅"本是木名。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都也越来越重视。在当今社会上,各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的人体工学椅都是针对成人而设计的,现在针对儿童的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使得儿童每天也是花大量的时间是坐在座椅上的,而往往儿童对自己的坐姿不会特别在意,这样会出现由坐姿不良引起的体态问题,而儿童正属于发育阶段,如果不及时调整将会影响儿童的发育。
现有技术中的座椅也有具有高度以及椅背倾斜角度调节的功能,但是两种调节功能是分开的,使用人员需要经过两次调节操作才能达到对座椅的坐姿高度以及椅背的倾斜角度调节,调节操作繁琐且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节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使用人员需分别对座椅的高度以及椅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才能满足使用人员的舒适要求,从而造成该种调节方式繁琐且不便于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铰接设有两根调节杆,两根所述调节杆顶端铰接设有水平的载物板,两根该调节杆用于转动后带动载物板竖向移动,其中一根所述调节杆上铰接设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另一端铰接设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底部与所述承接板铰接,所述摆动杆的顶部铰接有竖向倾斜的气杆,该气杆的底部与承接板铰接,该气杆顶部还铰接一个竖向倾斜的调整杆,该调整杆的底端与承接板铰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具体安装时,加工人员在载物板上安装座板,在所述调整杆上安装靠背,使用时,使用人员坐在座板上,并且使用人员的后背可以靠在靠背上,
本装置中当使用人员给载物板一个向下的力时,载物板不仅会向下移动,并且会同时在水平方向发生平移,载物板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绕着与承接板铰接处的轴线转动,调节杆转动带动连接臂转动,连接臂带动摆动杆转动,摆动杆绕着与承接板铰接处的轴线转动,摆动杆转动带动所述调整杆转动,调整杆会转动靠近所述载物板,此时调整杆转动会带动所述气杆压缩,从而同时完成对载物板的高度调节以及调整杆的倾斜角度调节。
当使用人员不再坐在本实用新型结构上时,此时所述气杆开始伸长,气杆伸长过程中将顶推所述调整杆朝向远离所述载物板的方向转动,此时调整杆转动带动连接臂转动,连接臂带动两个所述调节杆转动,进而调节杆带动载物板向上移动,最终可以复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装配后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图1装配后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线控锁和气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0、托盘;11、载物板;12、连接件;13、调节握把;14、线控锁;15、调节杆;16、承接板;18、底座;20、连接臂;21、调整杆;22、气杆;23、摆动杆;24、安装槽;33、安装轴;34、后板;35、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包括承接板16,所述承接板16上铰接设有两根调节杆15,两根所述调节杆15顶端铰接设有水平的载物板11,两根该调节杆15用于转动后带动载物板11竖向移动,其中一根所述调节杆15上铰接设有连接臂20,所述连接臂20另一端铰接设有摆动杆23,所述摆动杆23的底部与所述承接板16铰接,所述摆动杆23的顶部铰接有竖向倾斜的气杆22,该调整杆气杆22的底部与承接板16铰接,该气杆22顶部还铰接一个竖向倾斜的调整杆21,该调整杆21的底端与承接板16铰接,当使用者坐在座椅上时,所述载物板11受力,所述载物板11受力后向下移动,所述载物板11带动所述调节杆15转动,所述调节杆15通过所述连接臂20带动所述摆动杆23转动,所述摆动杆23转动能够对使用者背部提供支持,还包括底座18,所述承接板16固定在所述底座18的上部,所述摆动杆23固定安装有后板34,所述后板34内部顶端铰接设有安装块35,所述安装块35与所述调整杆21顶部铰接,所述调整杆21限制了所述安装块35的移动轨迹,使得所述安装块35进行水平移动,所述底座18用于将所述承接板16包裹,提升美观度。具体铰接连接方式采用铰接轴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见的铰接连接方式实现,铰接方式比较常见,这里也不再过多说明和解释铰接方式。
还包括托盘10,该托盘10固定在所述载物板11上部,且两者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托盘10顶端还能够安装海绵等物提高使用者舒适度,这里将所述托盘10和载物板11通过螺栓方式固定连接,能够实现两者的拆装,便于更换。
如图1和图4所示,还包括线控锁14,所述承接板16上固定有安装轴33,所述线控锁14的夹持锁紧端与所述气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轴33穿过线控锁14的夹持锁紧端且该夹持锁紧端可相对安装轴33转动,且该夹持锁紧端用于夹持安装轴33进而使安装轴33和夹持锁紧端相对固定,所述线控锁14另一端的调节握把13设于托盘10上,所述线控锁14启用或关闭能够控制所述气杆22的转动,进而控制所述气杆22的伸缩,进而控制所述载物板11的升降,且控制了所述调整杆21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所述线控锁14在现有技术中比较常见,属于现有技术,这里,使用人员当将所述载物板11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且将所述后板34调节到合适的倾斜角度后,此时使用人员可握持线控锁14结构上的调节握把13,此时调节握把13能够驱动线控锁14的夹持锁紧端对所述安装轴33夹持牢固,此时所述气杆22将不能发生转动,因此气杆22也就不能实现伸缩,从而能够将所述载物板11锁定到合适的高度,并且将所述后板34锁定到合适的倾斜角度。
如图2所示,所述托盘10底部端面开设有安装槽24,所述安装槽24内固定安装有连接件12,所述调节握把13设于连接件12上,所述调节握把13用于控制所述线控锁14的启用或关闭。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托盘10和所述载物板11的装配方式,所述托盘10与所述载物板11可拆卸地卡接固定连接,所述托盘10顶端还能够安装海绵等物提高使用者舒适度,卡接通过卡槽和卡块配合的方式实现卡接过程,该种方式能够进一步将两者更高效地装配。
工作原理:
当托盘10顶部受下压力时,托盘10带动载物板11一起移动,载物板11带动两根调节杆15发生转动,其中一根调节杆15带动连接臂20转动,连接臂20带动摆动杆23转动,摆动杆23带动后板34转动,后板34带动安装块35移动,调整杆21限制安装块35转动,使得安装块35发生水平移动,当托盘10不受下压力时,气杆22伸长,气杆22带动摆动杆23转动,摆动杆23带动后板34转动,后板34带动安装块35移动,安装块35带动调整杆21转动,摆动杆23带动连接臂20转动,连接臂20带动调节杆15转动,调节杆15带动载物板11移动,载物板11带动托盘10向上移动;
使用人员当将所述载物板11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且将所述后板34调节到合适的倾斜角度后,此时使用人员可握持线控锁14结构上的调节握把13,此时调节握把13能够驱动线控锁14的夹持锁紧端对所述安装轴33夹持牢固,此时所述气杆22将不能发生转动,因此气杆22也就不能实现伸缩,从而能够将所述载物板11锁定到合适的高度,并且将所述后板34锁定到合适的倾斜角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接板(16),所述承接板(16)上铰接设有两根调节杆(15),两根所述调节杆(15)顶端铰接设有水平的载物板(11),两根该调节杆(15)用于转动后带动载物板(11)竖向移动,其中一根所述调节杆(15)上铰接设有连接臂(20),所述连接臂(20)另一端铰接设有摆动杆(23),所述摆动杆(23)的底部与所述承接板(16)铰接,所述摆动杆(23)的顶部铰接有竖向倾斜的气杆(22),该气杆(22)的底部与承接板(16)铰接,该气杆(22)顶部还铰接一个竖向倾斜的调整杆(21),该调整杆(21)的底端与承接板(16)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盘(10),该托盘(10)固定在所述载物板(11)上部,且两者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控锁(14),所述承接板(16)上固定有安装轴(33),所述线控锁(14)的夹持锁紧端与所述气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轴(33)穿过线控锁(14)的夹持锁紧端且该夹持锁紧端可相对安装轴(33)转动,且该夹持锁紧端用于夹持安装轴(33)进而使安装轴(33)和夹持锁紧端相对固定,所述线控锁(14)另一端的调节握把(13)设于托盘(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10)底部端面开设有安装槽(24),所述安装槽(24)内固定安装有连接件(12),所述调节握把(13)设于连接件(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8),所述承接板(16)固定在所述底座(18)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盘(10),所述托盘(10)与所述载物板(11)可拆卸地卡接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23)固定安装有后板(34),所述后板(34)内部顶端铰接设有安装块(35),所述安装块(35)与所述调整杆(21)顶部铰接。
CN202221047381.5U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Active CN217137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7381.5U CN21713729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7381.5U CN21713729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7296U true CN217137296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3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7381.5U Active CN21713729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7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3821A (zh) 一种转椅底盘
JPH05500619A (ja) 作業ステーシヨンシステム
US5131717A (en) Reclining chair having a movable seat back and a movable seat bottom
CN109288290A (zh) 一种双电机驱动助站躺椅用铁架及其工作方法
WO2002026186A1 (en) Power legrest for a wheelchair
US5678264A (en) Recliner
CN217137296U (zh)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CN209090419U (zh) 一种双电机驱动助站躺椅用铁架
CN210810110U (zh) 一种自动放松用智能沙发
WO2022257212A1 (zh) 座面倾角调节结构以及休闲椅
CN216855049U (zh) 多功能康复轮椅
CN2523288Y (zh) 便携式多功能休闲椅
CN217408316U (zh) 一种可自动活动的床装置
CN211748245U (zh) 一种便于午休的智能办公椅
CN212878552U (zh) 可转向倾斜的沙发
CN217644873U (zh) 一种简便式功能沙发
CN22058788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座椅把手
CN219782052U (zh) 一种扶手及座椅
CN209789164U (zh) 一种新型贵妃椅
JPS6330427Y2 (zh)
JP3160826B2 (ja) 体格適合型回転椅子
CN218594521U (zh) 一种画舫船用可调节型座椅
JPH02172410A (ja) 椅子
CN220800560U (zh) 座椅支架及具有其的电动座椅
CN219289059U (zh) 用于可活动的座椅单元的机械伸展装置及座椅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4

Address after: 313000 east area, 1st floor, building 2, No. 8, Tangpu Avenue, D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workshop of Zhejiang Anji Zhishang Furniture Co., Ltd.)

Patentee after: Anji Shanye Hom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000 room 1401, incubation building, Sunshine Industrial Park (Anj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Park Co., Ltd.), D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ji nat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