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4553U - 一种辊压边梁、边梁组件及电池包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辊压边梁、边梁组件及电池包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4553U
CN217134553U CN202220320526.8U CN202220320526U CN217134553U CN 217134553 U CN217134553 U CN 217134553U CN 202220320526 U CN202220320526 U CN 202220320526U CN 217134553 U CN217134553 U CN 217134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beam
mounting area
rolling
bear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05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培杰
李丹阳
王超
邓金春
毕若凌
夏常富
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ichuangt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ichuangt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ichuangt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205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4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4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4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压边梁,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用于托底的承载部和由所述承载部一端拱起形成的主体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具有用于所述承载部、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安装区;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表面,用于提高所述辊压边梁的强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由钢板辊压形成。还公开了由上述辊压边梁形成的边梁组件、电池包壳体。该辊压边梁通过材料及结构的改进,提高了产品整体的强度、刚度,且简化了辊压边梁结构,便于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辊压边梁、边梁组件及电池包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压边梁、边梁组件及电池包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大量增加。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稳定性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设置于电池包壳体内的电池等。电池包壳体由边梁、盖板、水冷板、防护板等组成。其中,现有的边梁多为铝型材,铝型材作为边梁其制造成本高、铝材强度和熔点低,在抵抗碰撞和电池防火方面有明显劣势,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急需改善边梁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压边梁、边梁组件及电池包壳体,通过材料、结构的改进,提高了产品整体的强度、刚度,且简化了辊压边梁结构,便于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辊压边梁,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用于托底的承载部和由所述承载部一侧拱起形成的主体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具有用于所述承载部、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安装区;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表面,用于提高所述辊压边梁的强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由钢板辊压形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部分至少与所述承载部相对。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至少一个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凸起。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中与所述承载部相对处设有至少一所述凸起。
优选的,所述辊压边梁为一钢板辊压形成的一体结构,所述辊压边梁包括由所述钢板经辊压形成的弧形连接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弧形连接段两侧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弧形连接段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间形成第一空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和/或与所述凸起相邻的凹部,与相对的所述第二表面相贴合,在贴合处通过焊接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区包括位于所述承载部表面的第一安装区、位于所述主体部表面的第二安装区,在所述安装区内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区内设有至少一凹槽。
一种边梁组件,包括上述辊压边梁,并排连接于所述辊压边梁宽度方向的侧梁。
一种电池包壳体,包括由辊压边梁、横梁围成的边框,所述辊压边梁为上述辊压边梁。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通过钢板辊压形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组合成边梁,第一部分包括承载部和主体部,满足边梁原有使用需求,在第一部分的第二表面连接第二部分,保持边梁外部整体形状的前提下,与现有的铝型材边梁结构相比,提高了边梁整体强度。
2.在第二部分上设至少一个凸起,通过凸起增大产品高度,大幅提高产品刚度。第二部分至少与承载部相对,且与承载部相对处设至少一凸起,进一步保证承载部处的强度、刚度。
3.将边梁设置为一体结构,避免破坏材料的整体性,减少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间焊接数量,将多工序加工优化为工序一体成型,提高可制造性,提高产品气密性,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在弧形连接段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间形成第一空腔,减少钢板在形成弧形连接段时的折弯角度,避免超出材料弯曲极限,在弧形连接段处发生开裂。
5.第二部分的端部和/或与凸起相邻的凹部,与相对的第二表面相贴合,在贴合处形成连接位,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间形成多处连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且在连接位通过焊接方式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连,使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表面保持平面结构,防止边梁连接时产生干涉。
6.在安装区内设置凹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刚度。
7.通过在边梁的宽度方向并排侧梁,改变拼合形成的边梁组件的宽度,满足不同边梁组件对不同宽度的需求,实现宽度的灵活多变,提高适用范围。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辊压边梁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辊压边梁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辊压边梁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辊压边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边梁组件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部分;11、第一表面;111、承载部;112、主体部;113、支撑部;12、第二表面;13、凹槽;2、第二部分;21、凸起;22、凹部;3、弧形连接段;4、第一空腔;5、连接位;6、侧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辊压边梁,包括:
第一部分1,所述第一部分1包括用于托底的承载部111和由所述承载部111一侧拱起形成的主体部112;所述第一部分1的第一表面11具有用于所述承载部111、所述主体部112连接的安装区;
第二部分2,所述第二部分2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的第二表面12,用于提高所述辊压边梁的强度,所述第二表面12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背;
所述第一部分1和所述第二部分2均由钢板辊压形成。
通过钢板辊压形成的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组合成边梁,第一部分1包括承载部111和主体部112,满足边梁原有使用需求,在第一部分1的第二表面12连接第二部分2,保持边梁外部整体形状的前提下,与现有的铝型材边梁结构相比,提高了边梁整体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2至少与所述承载部111相对。
实施例二:参见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部分2上设有至少一个背离所述第一部分1的凸起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2中与所述承载部111相对处设有至少一所述凸起21。进一步保证承载部111处的强度、刚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2在所述第一部分1的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部分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提高边梁整体强度、刚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1、所述第二部分2可分别为一体件,再将所述第一部分1与所述第二部分2拼接成所述边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辊压边梁为一钢板辊压形成的一体结构。所述辊压边梁包括由所述钢板经辊压形成的弧形连接段3,分别连接于所述弧形连接段3两侧的所述第一部分1、所述第二部分2,参见图2所示。所述弧形连接段3位于所述辊压边梁宽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部分1、所述第二部分2沿垂直所述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将辊压边梁设置为一体结构,避免破坏材料的整体性,减少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2间焊接数量,将多工序加工优化为工序一体成型,提高可制造性,提高产品气密性,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参见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连接段3与所述第一部分1、所述第二部分2间形成第一空腔4。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空腔4,减少钢板在形成弧形连接段3时的折弯角度,避免超出材料弯曲极限,在弧形连接段3处发生开裂。
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1由弧形连接段3的第一侧折弯形成,所述第二部分2由弧形连接段3的第二侧折弯形成。其中,在所述第一侧靠近所述弧形连接段3的部分形成沿所述辊压边梁宽度方向延伸的承载部111,在所述第一侧远离所述弧形连接段3的部分折弯呈所述主体部112。所述安装区包括位于所述承载部111表面的第一安装区、位于所述主体部112表面的第二安装区,在所述安装区内设有连接孔、铆接孔等,用于其他部件与所述承载部111、主体部112的连接。如,将所述辊压边梁运用至组装电池包壳体时,可使所述承载部111用于对内部电池模组起支撑和托底的作用,所述主体部112可用于与挂载梁连接及用于承担电池包壳体纵梁主体的强度和刚度。所述主体部1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两侧的支撑部113,所述支撑部113呈线形或拱形。如在所述第二安装区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形成拱形支撑部113,提高稳定性。在所述第二安装区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形成线形支撑部113,便于后期与侧梁6连接。所述第二侧从靠近所述弧形连接段3的一端沿所述辊压边梁的宽度方向延伸。优选的,所述第二侧远离所述弧形连接段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部分1远离所述弧形连接段3的一端。且在所述第二侧上设置多个凸起21,所述凸起21与所述第一部分1间形成第二空腔,并使与所述凸起21相邻的凹部22与所述第二表面12相贴合,将所述第二侧加工成所述第二部分2。优选的,在贴合处形成连接位5。在所述第一部分1、所述第二部分2间形成多处连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在连接位5通过螺栓等方式将所述第一部分1、所述第二部分2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1和所述第二部分2在所述连接位5焊接相连。通过焊接方式,使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的表面保持平面结构,防止辊压边梁连接时产生干涉。
实施例三:参见图3、4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辊压边梁的强度、刚度,在保证安装的情况下,在安装区内设至少一凹槽13。在第一安装区111对平面度有要求的情况下,可在所述第二安装区112内设置所述凹槽13。
参见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边梁组件,包括上述辊压边梁,并排连接于所述辊压边梁宽度方向的侧梁6。所述侧梁6可选用方管梁或日字形梁等。通过将辊压边梁与侧梁6并排连接,改变拼合形成的边梁组件的宽度,满足不同边梁组件对不同宽度的需求,实现宽度的灵活多变,提高适用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壳体,包括由辊压边梁、横梁围成的边框,所述辊压边梁为上述辊压边梁。还可包括连接于辊压边梁上的挂载梁等。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辊压边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用于托底的承载部和由所述承载部一侧拱起形成的主体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具有用于所述承载部、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安装区;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表面,用于提高所述辊压边梁的强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由钢板辊压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至少与所述承载部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边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至少一个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中与所述承载部相对处设有至少一所述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边梁为一钢板辊压形成的一体结构,所述辊压边梁包括由所述钢板经辊压形成的弧形连接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弧形连接段两侧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压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段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间形成第一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和/或与所述凸起相邻的凹部,与相对的所述第二表面相贴合,在贴合处通过焊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包括位于所述承载部表面的第一安装区、位于所述主体部表面的第二安装区,在所述安装区内设有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内设有至少一凹槽。
10.一种边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辊压边梁,并排连接于所述辊压边梁宽度方向的侧梁。
11.一种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辊压边梁、横梁围成的边框,所述辊压边梁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辊压边梁。
CN202220320526.8U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辊压边梁、边梁组件及电池包壳体 Active CN217134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0526.8U CN217134553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辊压边梁、边梁组件及电池包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0526.8U CN217134553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辊压边梁、边梁组件及电池包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4553U true CN217134553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21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0526.8U Active CN217134553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辊压边梁、边梁组件及电池包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45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58879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
TWI355345B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N112407056B (zh) 一种车顶抗压结构
JP2006335241A (ja) バンパステイおよびバンパ装置
CN217134553U (zh) 一种辊压边梁、边梁组件及电池包壳体
CN209126830U (zh) 一种后纵梁接头结构及汽车
US6435556B1 (en) Subframe for suspension
CN211252806U (zh) 一种铝合金车身框架结构专用铸铝接头
JP2008068822A (ja) ドアビームの取付構造
CN209852521U (zh) 一种船用l形分布夹层板连接系统
CN207697410U (zh) 前悬架下控制臂后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09814202U (zh) 一种船用夹层板拐角连接结构
CN21460771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机舱上层安装支架
JP2011110945A (ja) 車両用エネルギ吸収ビーム及び車両用ドア構造
CN111251842A (zh) 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JPS61157427A (ja) 自動車のドアパネル用補強桁部材
CN213752882U (zh)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
CN110588792A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框架式铝合金型材前端模块结构
CN215253416U (zh) 一种组合龙骨框
CN217863650U (zh) 一种激光焊接的门框
CN220628064U (zh) 一种电池箱
CN101021135A (zh)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
CN218839578U (zh) 一种轻量化焊接铝合金副车架的纵梁及其安装结构
CN218112866U (zh) 电动三轮车结构梁
CN218027189U (zh) 一种半闭口半开口的加劲肋和一种加劲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7

Address after: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after: BYD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 Furo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yichuangt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