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1507U - 一种防侧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侧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1507U
CN217111507U CN202220904053.6U CN202220904053U CN217111507U CN 217111507 U CN217111507 U CN 217111507U CN 202220904053 U CN202220904053 U CN 202220904053U CN 217111507 U CN217111507 U CN 217111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hinge seat
cargo box
hing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040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利国
杨宇航
王乐
车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040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1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1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150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该装置用于防止货箱侧翻,包括支撑轮和分别设置于货箱两侧的两个延伸臂总成,延伸臂总成用于连接货箱与支撑轮,包括第一折叠组件、第二折叠组件和中间部,中间部通过第一折叠组件与货箱连接,中间部通过第二折叠组件与支撑轮连接;第一折叠组件能够使中间部沿水平面转动,第二折叠组件能够使支撑轮沿水平面转动;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被配置为能使支撑轮在靠近货箱的折叠位和远离货箱的防侧翻位之间转换。通过本实用新型,使车辆在ESC试验后,在不拆卸防侧翻装置的情况下,将防侧翻装置沿水平面折收,减小防侧翻装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距离,提升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侧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侧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载货汽车设计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车辆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性能试验(简称“ESC试验”),汽车在进行ESC试验时,需要模拟车辆因转向不足、过度转向等引起的极限工况,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试验人员、试验设备和试验车辆进行保护,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因此载货车辆在进行ESC试验时,往往需要安装防侧翻装置。
由于现有防侧翻装置一般都会设置在货箱的两侧,并进一步会向着两侧延伸一定距离,且通常车辆不会在试验场地进行防侧翻装置的安装和拆卸,这就造成试验车辆在进行ESC试验前驶入试验场地或者在ESC试验后驶离试验场地过程,车辆需要继续搭载防侧翻装置进行行驶,由于此种情况,使整车加宽,在行进过程中非常不便,也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侧翻装置,使测试车辆在ESC试验后,在不拆除防侧翻装置的条件下,减小整个防侧翻装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距离,降低搭载防侧翻装置下的车辆行驶难度,提升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侧翻装置,用于防止货箱侧翻,包括:
支撑轮;
两个延伸臂总成,分别设置于所述货箱两侧,用于连接所述货箱与所述支撑轮;
所述延伸臂总成包括第一折叠组件、第二折叠组件和中间部,所述中间部通过所述第一折叠组件与所述货箱连接,所述中间部通过所述第二折叠组件与所述支撑轮连接;所述第一折叠组件能够使所述中间部沿水平面转动,所述第二折叠组件能够使所述支撑轮沿水平面转动;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和所述第二折叠组件被配置为能使所述支撑轮在靠近所述货箱的折叠位和远离所述货箱的防侧翻位之间转换。
作为一种防侧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和第一固定销,所述第一铰接座一端与所述货箱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铰接座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销铰接;所述第二折叠组件包括第三铰接座、第四铰接座和第二固定销,所述第四铰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轮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三铰接座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销铰接。
作为一种防侧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撑板,所述第二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二撑板;在所述支撑轮由所述防侧翻位转换至所述折叠位时,所述第一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撑板与所述第一固定销不共线,所述第二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铰接座和所述第四铰接座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撑板与所述第二固定销不共线。
作为一种防侧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中间部包括套筒和调节杆,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调节杆上,所述调节杆底部与所述第三铰接座相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二铰接座相连接,所述调节杆能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滑动。
作为一种防侧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杆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套筒上设有定位孔,所述调节孔能与所述定位孔通过定位销插接。
作为一种防侧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杆为空心结构。
作为一种防侧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防侧翻装置包括基座,所述第一铰接座通过所述基座与所述货箱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防侧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两个销孔,所述基座通过所述销孔与所述货箱的底部插销连接。
作为一种防侧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铰接座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一种防侧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轮与所述第四铰接座相连接,所述支撑轮倾斜设置,且上端靠近所述货箱,下端远离所述货箱。
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防侧翻装置通过第一折叠组件使中间部沿水平面转动,实现延伸臂总成在水平面上完成第一次折收,以上通过第一折叠组件的折叠,实现了防侧翻装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完成了第一步的宽度减小;进一步地,第二折叠组件使支撑轮沿水平面转动,实现延伸臂总成在水平面上完成第二次折收,当第二折叠组件使支撑轮转动至折收位置后,实现了防侧翻装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完成了第二步的宽度减小。通过两次延伸臂总成的折叠,实现了防侧翻装置从防侧翻位转换至折叠位,直接减小了整个防侧翻装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使测试车辆在ESC试验后,可在不拆除防侧翻装置的条件下,减小整个防侧翻装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距离,降低了搭载防侧翻装置的汽车在非试验条件下的行驶难度,提升了车辆在非试验条件下行进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侧翻装置和货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轮位于防侧翻位时防侧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轮位于折叠位时防侧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座和货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铰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铰接座和第四铰接座铰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延伸臂总成;
110、第一折叠组件;111、第一铰接座;112、第二铰接座;113、第一固定销;114、第一撑板;
120、第二折叠组件;121、第三铰接座;122、第四铰接座;123、第二固定销;124、第二撑板;
130、中间部;131、套筒;132、调节杆;
200、支撑轮;
300、基座;31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请参阅附图1,在本实施例中,防侧翻装置包括支撑轮200和分别设置于货箱两侧的两个延伸臂总成100,两个延伸臂总成100分居于货箱的两侧,并固定在货箱上。延伸臂总成100还包括第一折叠组件110、第二折叠组件120和中间部130,中间部130通过第一折叠组件110与货箱连接,中间部130通过第二折叠组件120与支撑轮200连接,第一折叠组件110和第二折叠组件120被配置为能使支撑轮200在靠近货箱的折叠位和远离货箱的防侧翻位之间转换。具体地,第一折叠组件110能够使中间部130沿水平面转动并到达预设位置后固定,通过第一折叠组件110使中间部130沿水平面转动并固定,实现延伸臂总成100在水平面上完成第一次折收,当第一折叠组件110使中间部130转动到折收位置后,将中间部130固定,以上通过第一折叠组件110的折叠,实现了延伸臂总成10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步宽度减小;第二折叠组件120能够使支撑轮200沿水平面转动并固定在折叠位,通过第二折叠组件120使支撑轮200沿水平面转动并在预设的折叠位固定,实现延伸臂总成100在水平面上完成第二次折收,当第二折叠组件120使支撑轮200转动至折叠位后,实现了延伸臂总成100在车辆宽度方向的第二步宽度减小。
优选地,第一折叠组件110在水平方向上的第一次折叠角度设置为9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第一折叠组件110折叠角度小于90°时,折叠后的中间部130仍不能完全靠近货箱,延伸臂总成10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还有冗余的折叠空间,但是折叠大于90°时,虽然能让第一次折收的效果更明显,但由于支撑轮200具有一定的宽度,发生第一次折叠后,支撑轮200的宽度成为进一步影响延伸臂总成10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较为主要的因素,当第一折叠组件110折叠角度超过90°,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第二次折叠的角度和位置。
可选地,第二折叠组件120在水平方向上折收,可以选取使支撑轮200沿着靠近货箱的方向折叠,也可以选取使支撑轮200远离货箱的方向折叠,当然,折叠方向取决对内折收的空间是否能够容纳支撑轮200的外廓,当对内折收的空间足以容纳支撑轮200的外廓时,优选地,第二折叠组件120选取使支撑轮200沿着靠近货箱的方向折叠,此举使折叠空间进行有效利用的同时,也能保证延伸臂总成100在经历两次折叠后,宽度方向的距离减小的效果最明显;当然,当对内折收的空间狭小,或者不足以容纳支撑轮200的外廓时,可使第二折叠组件120选取使支撑轮200沿着远离货箱的方向折叠,并尽量使支撑轮200能够与货箱的长度方向保持平行或者近似平行的状态。
通过两次延伸臂总成100的折叠,直接减小了延伸臂总成10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有效使测试车辆在ESC试验后,可在不拆除防侧翻装置的条件下,减小整个防侧翻装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距离。
请参阅附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叠组件110包括第一铰接座111、第二铰接座112和第一固定销113。第一铰接座111一端与货箱连接,第一铰接座111上设置有固定座板,通过固定座板与货箱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采用螺纹连接或者焊接;另一端和第二铰接座112通过第一固定销113铰接,具体地,请参阅附图5,第一铰接座111上对称成型有二列四排的耳孔,每两排耳孔的间隙相同且每个耳孔的内径相同;第二铰接座112上对称成型有二列二排的耳孔,每个耳孔的内径与第一铰接座111的耳孔内径相同;第二铰接座112的第一排耳孔插入到第一铰接座111的第一排和第二排耳孔中间,第二铰接座112的第二排耳孔插入到第一铰接座111的第三排和第四排耳孔中间。利用第一固定销113分别插入对齐后的两列耳孔中进行固定。
第二折叠组件120包括第三铰接座121、第四铰接座122和第二固定销123。第四铰接座122的一端与支撑轮200连接,另一端和第三铰接座121通过第二固定销123铰接。具体地,请参阅附图6,第三铰接座121上对称成型有二列四排的耳孔,每两排耳孔的间隙相同且每个耳孔的内径相同;第四铰接座122上对称成型有二列二排的耳孔,每个耳孔的内径与第三铰接座121的耳孔内径相同;第四铰接座122的第一排耳孔插入到第三铰接座121的第一排和第二排耳孔中间,第四铰接座122的第二排耳孔插入到第三铰接座121的第三排和第四排耳孔中间。利用第二固定销123分别插入对齐后的两列耳孔中进行固定。
第一折叠机构110和第二折叠机构120,通过设置双列耳孔铰接结构,有效实现了在试验工况下,使支撑轮200到达预设的防侧翻位后并固定,同时通过设置多个耳孔,能够提供多个柱孔铰接位,提升了铰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请参阅附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叠组件110还包括第一撑板114,第二折叠组件120还包括第二撑板124;在支撑轮200由防侧翻位转换至折叠位时,第一撑板1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座111和第二铰接座112相连接,且第一撑板114与第一固定销113不共线,第二撑板1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铰接座121和第四铰接座122相连接,且第二撑板124与第二固定销123不共线。具体地,第一撑板114的一端与第一铰接座11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铰接座112铰接;第二撑板124的一端与第三铰接座121铰接,另一端与第四铰接座122铰接,保持第一铰接座111和第二铰接座112中的其中一列铰接位不动,拆卸另一列铰接位上的第一固定销113,将第一撑板114的一端置入第一铰接座111的第二排和第三排耳孔中间,并用插销连接,将第一撑板114的另一端置入第二铰接座112的两排耳孔之间,并用插销连接。相似地,保持第三铰接座121和第四铰接座122中的其中一列铰接位不动,拆卸另一列铰接位上的第二固定销123,将第二撑板124的一端置入第三铰接座121的第二排和第三排耳孔中间,并用插销连接,将第二撑板124的另一端置入第四铰接座122的两排耳孔之间,并用插销连接。在ESC试验后,通过在铰接位上设置第一撑板114和第二撑板124能够实现第一折叠组件110和第二折叠组件120沿水平面上的转动至预设的折叠位,同时,将第一撑板114和第二撑板124分别铰接入新的铰接位,也进一步实现了第一折叠组件110和第二折叠组件120转动后的位置固定,即通过以上两次调整,进一步实现了延伸臂总成100在货箱宽度方向上的距离缩短,保证了在非试验条件下,可不拆卸防侧翻装置,使整车在宽度方向上整体长度减小,方便了车辆的驶入或者驶离试验场,提升行进车辆的安全性。
请进一步参阅附图1-附图3,中间部130包括套筒131和调节杆132,套筒131套设在调节杆132上,调节杆132底部与第三铰接座121相连接,套筒131与第二铰接座112相连接,调节杆132能沿套筒131的长度方向滑动。通过调节杆132相对于套筒131的长度滑动,使第三铰接座121能够沿着套筒131的长度方向调整,进一步地,实现第四铰接座122和与第四铰接座122固定连接的支撑轮200沿着套筒131的长度方向调整,并将该调整最终反映到支撑轮200的相对于货箱的高度调整上,此举能够提升该防侧翻装置的适应性,使本装置可以针对于不同车型,不同货箱尺寸进行针对性的高度调整,使得不同车辆在ESC性能试验中可方便调整防侧翻装置的支撑轮200的离地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132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一定数量的调节孔,套筒131上设有定位孔,调节孔能与定位孔通过定位销插接,通过一定距离排布的调节孔和定位孔的配合,能够方便实现支撑轮200的离地高度的定距调整,操作简单便利。
优选地,调节杆132为空心结构,在满足防侧翻装置的动态刚度的条件下,通过将调节杆132成型为空心结构,有效减轻防侧翻装置的整体重量,方便了防侧翻装置的安装、拆卸和调整。
请参阅附图4,在本实施例中,防侧翻装置包括基座300,第一铰接座111通过基座300与货箱底部可拆卸连接,第一铰接座111与基座300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铰接座111的端部连接有固定座板,第一铰接座111通过固定座板与基座300固定连接,固定座板与基座300的连接方式可为螺纹连接或者焊接。优选地,基座300上设有至少两个销孔,基座300通过销孔与货箱的底部插销连接。通过基座300设置于货箱的底部,避免了现有的通过货箱穿插横梁连接防侧翻装置的方式,方便拆卸的同时,也不会对原有货箱侧壁造成损坏。
请进一步参阅附图4,基座300与第一铰接座11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10,通过设置加强筋310能够有效增强基座300与第一铰接座111的静态和动态连接强度,保证ESC试验中车辆的安全性。
请继续参阅附图1-附图3,支撑轮200与第四铰接座122相连接,支撑轮200倾斜设置,且上端靠近货箱,下端远离货箱。由于支撑轮200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离地状态,在进行ESC试验时,模拟车辆在极限过弯工况或者极限过弯速度下的运行情况,当车辆发生侧翻时,车辆整体会向着一侧倾斜,所以为了保证在车辆侧翻时的安全性,将支撑轮200倾斜设置,且上端靠近货箱,下端远离货箱,当发生侧翻时,刚好支撑轮200相对于地面保持竖直状态或者接近竖直状态,支撑轮200的周向轮面能够具有更大的着地面积,使防侧翻装置在试验中保持稳定,保证车辆安全。
通过本装置不仅能够保证车辆在试验过程中的防止侧翻情况发生,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在非试验条件下车辆的行驶难度,并进一步提升汽车在非试验条件下行进的安全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侧翻装置,用于防止货箱侧翻,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轮(200);
两个延伸臂总成(100),分别设置于所述货箱两侧,用于连接所述货箱与所述支撑轮(200);
所述延伸臂总成(100)包括第一折叠组件(110)、第二折叠组件(120)和中间部(130),所述中间部(130)通过所述第一折叠组件(110)与所述货箱连接,所述中间部(130)通过所述第二折叠组件(120)与所述支撑轮(200)连接;所述第一折叠组件(110)能够使所述中间部(130)沿水平面转动,所述第二折叠组件(120)能够使所述支撑轮(200)沿水平面转动;所述第一折叠组件(110)和所述第二折叠组件(120)被配置为能使所述支撑轮(200)在靠近所述货箱的折叠位和远离所述货箱的防侧翻位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组件(110)包括第一铰接座(111)、第二铰接座(112)和第一固定销(113),所述第一铰接座(111)一端与所述货箱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铰接座(11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销(113)铰接;所述第二折叠组件(120)包括第三铰接座(121)、第四铰接座(122)和第二固定销(123),所述第四铰接座(12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轮(200)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三铰接座(121)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销(123)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组件(110)还包括第一撑板(114),所述第二折叠组件(120)还包括第二撑板(124);在所述支撑轮(200)由所述防侧翻位转换至所述折叠位时,所述第一撑板(1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座(111)和所述第二铰接座(112)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撑板(114)与所述第一固定销(113)不共线,所述第二撑板(1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铰接座(121)和所述第四铰接座(122)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撑板(124)与所述第二固定销(123)不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130)包括套筒(131)和调节杆(132),所述套筒(131)套设在所述调节杆(132)上,所述调节杆(132)底部与所述第三铰接座(121)相连接,所述套筒(131)与所述第二铰接座(112)相连接,所述调节杆(132)能沿所述套筒(131)的长度方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132)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套筒(131)上设有定位孔,所述调节孔能与所述定位孔通过定位销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132)为空心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翻装置包括基座(300),所述第一铰接座(111)通过所述基座(300)与所述货箱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00)上设有至少两个销孔,所述基座(300)通过所述销孔与所述货箱的底部插销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00)与所述第一铰接座(11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1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200)与所述第四铰接座(122)相连接,所述支撑轮(200)倾斜设置,且上端靠近所述货箱,下端远离所述货箱。
CN202220904053.6U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防侧翻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7111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4053.6U CN217111507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防侧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4053.6U CN217111507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防侧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1507U true CN217111507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83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04053.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7111507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防侧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1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23653C (en) Vehicle chassis assembly
CN101702896B (zh) 可折叠拖车
US9352628B2 (en) Lift suspension system with offset control arms
US5791681A (en) Single beam suspension system
WO1998024646A1 (en) Center beam suspension system
CN217111507U (zh) 一种防侧翻装置
CN101654052B (zh) 商用车的汽车车架用的多点导向装置及多点导向装置用的横梁
CN216231894U (zh) 一种方便设备上下的液压式折叠爬梯
CN109941301B (zh) 一种轨道车辆端部翻转式工作平台
JP3122066B2 (ja) タイヤジャッキ
KR200233249Y1 (ko) 화물차량의 적재물 중량분산 승하강장치
CN110196170B (zh) 一种车辆防滚支架
CN210047386U (zh) 车载式设备举升分离装置
CN111707480A (zh) 一种汽车试验用防侧翻支架
CN208101902U (zh) 一种用于运输车辆的防护装置
CN208715173U (zh) 可折叠式承载车
CN208789798U (zh) 一种卡车及其备胎托架装置
CN212579823U (zh) 运输车的支腿装置和运输车
CN212844373U (zh) 一种汽车列车动态试验用防侧翻支架
CN108556818A (zh) 可折叠式承载车
CN219382286U (zh) 整体侧翻卸料半挂车
CN220562642U (zh) 一种汽车踏步结构及包含其的汽车
CN210571402U (zh) 防侧翻装置
CN217099596U (zh) 一种用于客车的横向稳定杆结构
CN215252503U (zh) 一种公路桥梁的限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