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1402U - 防侧翻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侧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1402U
CN210571402U CN201921739995.8U CN201921739995U CN210571402U CN 210571402 U CN210571402 U CN 210571402U CN 201921739995 U CN201921739995 U CN 201921739995U CN 210571402 U CN210571402 U CN 210571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upporting component
mounting seat
supporting
position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99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挺
吴峰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Au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Au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Au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Aut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399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1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1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1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包括安装座和成对设置的两支撑组件。其中,安装座固定于车身上,两支撑组件相邻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座可转动连接,以使每一支撑组件能够相对于安装座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当支撑组件旋转至第一位置状态时,支撑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车身的宽度方向。当支撑组件旋转至第二位置状态时,支撑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车身的高度方向。在使用过程中,当汽车通过宽度较窄的路面时,可将支撑组件调节至第二位置状态,当汽车进行测试时,可将支撑组件调节至第一位置状态,以防止汽车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侧翻。该过程中无需将防侧翻装置拆下再次安装,其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防侧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侧翻装置。
背景技术
新车在上市前的开发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全方位的性能测试,以保证新车上市后的行车安全。其中的汽车设计开发阶段,为了提高整车性能并保证行车安全性需要进行性能评估和调教工作。由于评估和调教过程中,测试车辆所达到的侧向加速度值较大,进而导致危险性较大。因此为保证调教人员的人身安全,需在测试车辆加装防侧翻装置。但现有技术中,防侧翻装置通常包括固定座和支撑板,固定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但是支撑板的整体长度大于车身的宽度,当使用这种结构的防侧翻装置通过较窄的道路时,支撑板会影响汽车通过道路,需要将其拆下,在汽车进入试验场地后,需人工再次安装,如此反复安装拆卸会影响正常的开发试验。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防侧翻装置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侧翻装置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侧翻装置,具有使用更加方便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用于安装于待测试汽车的车身上,所述防侧翻装置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车身上;
成对设置的两支撑组件,两所述支撑组件相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以使每一所述支撑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当所述支撑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安装座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且所述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固定;
当所述支撑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安装座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且所述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防侧翻装置上的支撑组件相对于安装座可翻转,在使用过程中,当汽车通过宽度较窄的路面时,可将支撑组件调节至第二位置状态,当汽车进行测试时,可将支撑组件调节至第一位置状态,以防止汽车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侧翻。该过程中无需将防侧翻装置拆下再次安装,其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所述安装座与每一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一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转动连接件、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和所述第三定位件呈扇形分布,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位于所述扇形的圆心位置;
每一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二转动连接件、第四定位件和第五定位件,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位于所述第四定位件和所述第五定位件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可转动连接;
当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五定位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和所述第三定位件固定连接;
当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四定位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件与所述第五定位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连接件、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第三定位件,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连接件、第四定位件和第五定位件,支撑组件通过第一转动连接件、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第二转动连接件、第四定位件和第五定位件就可固定于安装座上,并且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对支撑组件进行固定,还具有拆装方便的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组件和安装座采用这种结构可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防侧翻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所述安装座与每一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一端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一侧;
当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四定位件与所述滑槽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支撑组件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第四定位件与滑槽固定连接,并且当本实用新型中的防侧翻装置安装于不同高度的车身上时,可根据车身的具体高度调节第四定位件与滑槽的连接位置,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防侧翻装置更加有效地限制车身在行驶过程中侧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所述第四定位件和所述第五定位件均设置为贯通的凹槽,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设置为圆柱形的贯通孔;并且,
所述第四定位件设置为沿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结构,所述第五定位件设置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的轴线经过所述弧形结构的圆心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贯通的凹槽、圆柱形的贯通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在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定位件、第五定位件和第二转动连接件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防侧翻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三定位件均设置为定位销,且所述定位销远离所述安装座表面的位置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为连接孔;其中,
当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三定位件穿过所述第五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五定位件螺栓连接,所述滑槽与所述第四定位件螺栓连接;
当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四定位件螺栓连接,所述第三定位件穿过所述第五定位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转动连接件和第三定位件均设置为定位销,定位销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连接件,第一转动连接件和第三定位件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防侧翻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座,以限制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另一端与地面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座的设置可避免支撑组件与地面直接接触,使得支撑组件损坏,进而可以提高支撑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为杆状结构,且所述支撑组件的中间位置设置为镂空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组件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防侧翻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进而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中的防侧翻装置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所述安装座设置为板状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座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防侧翻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进而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中的防侧翻装置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撑组件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钛合金具有刚度高、质量轻的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座和支撑组件在具有足够刚度的前提下还具有质量轻的优点,进而可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防侧翻装置的质量更轻。另外,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侧翻装置中的支撑组件位于第一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侧翻装置中的支撑组件位于第二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侧翻装置中的支撑组件的一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侧翻装置中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安装座;101:第一定位件;102:第二定位件;103:第三定位件;104:第一转动连接件;105:滑槽;
200:支撑组件;201:第一转动连接件;202:第四定位件;203:第五定位件;204:支撑座;
300:第一位置状态;
400:第二位置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侧翻装置,用于安装于待测试汽车的车身上,如图1-图2所示,防侧翻装置包括安装座100和成对设置的两支撑组件20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00固定于车身上。两支撑组件200相邻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座100可转动连接,以使每一支撑组件200能够相对于安装座100在第一位置状态300和第二位置状态400之间切换。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组件20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一位置状态300时(如图1所示的支撑组件200的位置),支撑组件200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车身的宽度方向,且支撑组件200相对于安装座100固定。
当支撑组件20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二位置状态400时(如图2所示的支撑组件200的位置),支撑组件200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车身的高度方向,且支撑组件200相对于安装座100固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0和安装座10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也可以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连接方式固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0可以设置为杆状,也可以设置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防侧翻装置上的支撑组件200相对于安装座100可翻转,在使用过程中,当汽车通过宽度较窄的路面时,可将支撑组件200调节至第二位置状态400,当汽车进行测试时,可将支撑组件200调节至第一位置状态300,以防止汽车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侧翻。该过程中无需在通过宽度较窄的路面时将防侧翻装置拆下,并在进入试验场地时将防侧翻装置再次安装,其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组件20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一位置状态300时,也就是支撑组件200旋转至水平方向。此时,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装置处于使用状态。当汽车通过宽度较窄的路面时,可将支撑组件20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二位置状态400时,也就是支撑组件200旋转至竖直方向,这样可避免支撑组件200的长度过长而影响汽车通过宽度较窄的路面。待汽车进入到试验场地后,可将支撑组件200旋转至第一位置状态300(即图1中所示的支撑组件200的位置状态),以限制汽车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侧翻,进而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和避免汽车侧翻而损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侧翻装置,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安装座100与每一支撑组件200的一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转动连接件104、第一定位件101、第二定位件102和第三定位件103,第一定位件101、第二定位件102和第三定位件103呈扇形分布,第一转动连接件104位于扇形的圆心位置。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撑组件200的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二转动连接件201、第四定位件202和第五定位件203,第二转动连接件201位于第四定位件202和第五定位件203之间,第一转动连接件104与第二转动连接件201可转动连接。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组件200位于第一位置状态300时,第五定位件203分别与第二定位件102和第三定位件103固定连接。
当支撑组件200位于第二位置状态400时,第一定位件101与第四定位件202固定连接,第三定位件103与第五定位件203固定连接。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连接件104、第一定位件101、第二定位件102和第三定位件103的设置位置与第二转动连接件201、第四定位件202和第五定位件203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组件200位于第一位置状态300时,第五定位件203分别与第二定位件102和第三定位件103固定连接,此时,第五定位件203、第二定位件102和第三定位件103可限制支撑组件200相对于安装座100移动,进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装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限制汽车侧翻。
当支撑组件200位于第二位置状态400时,第一定位件101与第四定位件202固定连接,第三定位件103与第五定位件203固定连接,此时,第一定位件101、第四定位件202、第三定位件103和第五定位件203可限制支撑组件200相对于安装座100移动,以防止支撑组件200在旋转至第二位置状态400时相对于安装座100移动。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00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连接件104、第一定位件101、第二定位件102和第三定位件103,每一支撑组件200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连接件201、第四定位件202和第五定位件203,支撑组件200通过第一转动连接件104、第一定位件101、第二定位件102、第三定位件103、第二转动连接件201、第四定位件202和第五定位件203就可固定于安装座100上,并且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对支撑组件200进行固定,还具有拆装方便的优点。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200和安装座100采用这种结构可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侧翻装置,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安装座100与每一支撑组件200的一端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滑槽105,滑槽105设置于第一转动连接件104远离第二定位件102的一侧。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组件200位于第一位置状态300时,第四定位件202与滑槽105固定连接。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组件200位于第一位置状态300时,第四定位件202与滑槽105固定连接,并且当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装置安装于不同高度的车身上时,可根据车身的具体高度调节第四定位件202与滑槽105的连接位置,进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装置更加有效地限制车身在行驶过程中侧翻。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05可以设置圆弧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滑槽105的尺寸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侧翻装置,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第四定位件202和第五定位件203均设置为贯通的凹槽,第二转动连接件201设置为圆柱形的贯通孔。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定位件202设置为沿支撑组件200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结构,第五定位件203设置为弧形结构,且第二转动连接件201的轴线经过弧形结构的圆心处。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贯通的凹槽、圆柱形的贯通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第四定位件202、第五定位件203和第二转动连接件201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定位件202、第五定位件203和第二转动连接件20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侧翻装置,如图3-图4所示,第一转动连接件104和第三定位件103均设置为定位销,且定位销远离安装座100表面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一定位件101和第二定位件102设置为连接孔。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组件200位于第一位置状态300时,第三定位件103穿过第五定位件203,第二定位件102与第五定位件203螺栓连接,滑槽105与第四定位件202螺栓连接。
当支撑组件200位于第二位置状态400时,第一定位件101与第四定位件202螺栓连接,第三定位件103穿过第五定位件203。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连接件104和第三定位件103均设置为定位销,定位销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连接件,第一转动连接件104和第三定位件103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连接件104和第三定位件10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座100上,其具体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与安装座100一体成型,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连接件104和第三定位件103还可以设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转轴、连接杆等各种杆体结构,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侧翻装置,如图1-图2所示,支撑组件200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座204,以限制支撑组件200的另一端与地面接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04的设置可避免支撑组件200与地面直接接触,使得支撑组件200损坏,进而可以提高支撑组件200的使用寿命。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04设置为锥体结构,支撑座204的顶部用于与地面接触,且锥体的底部设置有缓冲部,支撑座204通过缓冲部与支撑组件200连接。缓冲部用于对支撑座204在与地面碰撞时进行应力缓冲,以避免支撑座204因碰撞力过大而损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侧翻装置,如图1-图4所示,支撑组件200设置为杆状结构,且支撑组件200的中间位置设置为镂空结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0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防侧翻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进而可以降低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装置的制造成本。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0设置为这种结构还可进一步减轻支撑组件200的重量,以及更加节约制造材料。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侧翻装置,如图1-图4所示,安装座100设置为板状结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00设置为这种结构可进一步使得防侧翻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进而可以降低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装置的制造成本。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00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侧翻装置,如图1-图2所示,安装座100和支撑组件200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钛合金具有刚度高、质量轻的优点,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座100和支撑组件200在具有足够刚度的前提下还具有质量轻的优点,进而可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装置的质量更轻。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00和支撑组件200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侧翻装置,用于安装于待测试汽车的车身上,如图1-图2所示,防侧翻装置包括安装座100和成对设置的两支撑组件200。具体的,安装座100固定于车身上。两支撑组件200相邻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座100可转动连接,以使每一支撑组件200能够相对于安装座100在第一位置状态300和第二位置状态400之间切换。当支撑组件20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一位置状态300时,支撑组件200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车身的宽度方向,且支撑组件200相对于安装座100固定。当支撑组件20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二位置状态400时,支撑组件200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车身的高度方向,且支撑组件200相对于安装座100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装置上的支撑组件200相对于安装座100可翻转,在使用过程中,当汽车通过宽度较窄的路面时,可将支撑组件200调节至第二位置状态400,当汽车进行测试时,可将支撑组件200调节至第一位置状态300,以防止汽车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侧翻。该过程中无需将防侧翻装置拆下再次安装,其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防侧翻装置,用于安装于待测试汽车的车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翻装置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车身上;
成对设置的两支撑组件,两所述支撑组件相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以使每一所述支撑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当所述支撑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安装座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且所述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固定;
当所述支撑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安装座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且所述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与每一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一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转动连接件、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和所述第三定位件呈扇形分布,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位于所述扇形的圆心位置;
每一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二转动连接件、第四定位件和第五定位件,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位于所述第四定位件和所述第五定位件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可转动连接;
当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五定位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和所述第三定位件固定连接;
当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四定位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件与所述第五定位件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与每一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一端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一侧;
当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四定位件与所述滑槽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定位件和所述第五定位件均设置为贯通的凹槽,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设置为圆柱形的贯通孔;并且,
所述第四定位件设置为沿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结构,所述第五定位件设置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的轴线经过所述弧形结构的圆心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三定位件均设置为定位销,且所述定位销远离所述安装座表面的位置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为连接孔;其中,
当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三定位件穿过所述第五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五定位件螺栓连接,所述滑槽与所述第四定位件螺栓连接;
当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四定位件螺栓连接,所述第三定位件穿过所述第五定位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座,以限制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另一端与地面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为杆状结构,且所述支撑组件的中间位置设置为镂空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置为板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撑组件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CN201921739995.8U 2019-10-17 2019-10-17 防侧翻装置 Active CN210571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9995.8U CN210571402U (zh) 2019-10-17 2019-10-17 防侧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9995.8U CN210571402U (zh) 2019-10-17 2019-10-17 防侧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1402U true CN210571402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59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9995.8U Active CN210571402U (zh) 2019-10-17 2019-10-17 防侧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1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022355C2 (de) Rollenprüfstand
CN210269198U (zh) 一种悬架系统的多通道台架试验装置
US530197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oe and/or camber
CN210571402U (zh) 防侧翻装置
CN215640665U (zh) 摆式冲击试验装置
CN215826842U (zh) 前悬置总成和车辆
KR20020039036A (ko) 차량의 현가계 가속 내구시험용 지그장치
CN213874869U (zh) 夜间桥梁荷载试验的车辆载位的定位装置
CN111076948A (zh) 车轮转向检测装置
CN114838962A (zh) 前悬架系统试验装置
KR100774062B1 (ko) 캠버 각도를 가진 타이어의 접지면 측정장치
JPS61501285A (ja) 車両の拘束装置
CN113375500B (zh) 一种军工装备翻转测试装置
CN211527843U (zh) 车轮转向检测装置
CN214620932U (zh) 一种仪表板总成检具通用框架
CN220136671U (zh) 车辆悬架测量装置
US2479155A (en) Tire-wheel carrier with angularly adjustable platform
CN214564950U (zh) 一种位置灯安装支架、位置灯组件以及拖拉机
CN219523805U (zh) 车载显示器测试支架
CN219064818U (zh) 倾斜角度可调式振动冲击综合试验辅助试验装置
CN112484993B (zh) 一种紧固拉杆检测装置
CN217384739U (zh) 一种减震器转鼓加振耐久性能测试装置
CN220322719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抗冲击性能测试装置
CN114250728B (zh) 带有收纳结构的警示三角牌
CN217878347U (zh) 底盘测功机防飞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