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4794U - 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4794U
CN217104794U CN202220783030.4U CN202220783030U CN217104794U CN 217104794 U CN217104794 U CN 217104794U CN 202220783030 U CN202220783030 U CN 202220783030U CN 217104794 U CN217104794 U CN 217104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eleration strip
lifting platform
fixedly connected
deceleration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830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娟�
陈宽荣
孔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y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y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y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y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830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4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4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4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包括前侧减速带、后侧减速带和控制箱,前侧减速带位于后侧减速带前侧,控制箱设置在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的右侧,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均包括固定板、提升台、套筒、活塞杆和连通管,通过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的设置,通过简单的电路控制,当车辆行驶到对应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的位置时,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上的提升台将车辆托举再快速下落的方式,让车辆在产生较强的震颤感来减速的同时,让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能够设置成极低坡度来避免刮擦车辆底盘的问题,受压板向上倾斜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减速带视觉上的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
背景技术
减速带也叫减速垄,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一般以黄色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目的,在车辆通过时,减速带拱起的坡面会使车辆形成震颤感,进而降低驾驶员的安全感达到促使减速的效果,但是在部分底盘较低的车辆行驶时,减速带拱起的坡面容易与车辆底盘产生刮擦,进而导致车辆受损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包括前侧减速带、后侧减速带和控制箱,前侧减速带位于后侧减速带前侧,控制箱设置在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的右侧,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均包括固定板、提升台、套筒、活塞杆和连通管,提升台放置于固定板的顶面,固定板底面左右侧均固定连接一个套筒,套筒内壁套入有活塞杆,活塞杆顶端贯穿于套筒和固定板并与相应位置的提升台底面固定连接,活塞杆通过弹簧与套筒内壁连接,套筒底面开设有孔且与连通管固定连接并连通,控制箱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控制箱底端内壁对应液压缸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筒,固定筒内壁套入有活塞,液压缸的传动轴贯穿于固定筒顶面且与活塞固定连接,固定筒内部在活塞下方填充有液压油,连通管远离套筒的一端与固定筒底壁固定连接且连通,控制箱顶端内壁在液压缸后方设置有电气柜,电气柜与液压缸通过线路连接,前侧减速带上的提升台顶面剖视有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的前侧内壁通过转轴合页连接有受压板,受压板呈倾斜设置,受压板底面通过弹簧与提升台连接,前侧减速带上的提升台顶面对应受压板的位置开设有槽且槽内固定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与电气柜通过线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和提升台前后面均固定连接有减速坡,提升台上的减速坡将固定板上的减速坡覆盖。
优选的,所述提升台底面由左至右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数个导向杆,导向杆贯穿于相应位置的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后侧减速带上的提升台顶面前侧、后侧和中部均剖切有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底面固定连接有受力板,受力板顶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气垫,受力板与弹性气垫间设置有压敏传感器,压敏传感器与电气柜通过线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侧减速带的数量为多个且呈前后分布。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市政工程用减速带,通过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的设置,通过简单的电路控制,当车辆行驶到对应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的位置时,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上的提升台将车辆托举再快速下落的方式,让车辆在产生较强的震颤感来减速的同时,让前侧减速带和后侧减速带能够设置成极低坡度来避免刮擦车辆底盘的问题,受压板向上倾斜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减速带视觉上的高度,更容易让驾驶员发现来实现提醒减速的效果,控制箱的设置将控制机构设置在道路一旁,方便于工作人员的检修,且通过弹性气垫和受力板的设置,利用多重检测避免提升台从车辆底盘伸出导致的碰撞刮擦问题,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2、该市政工程用减速带,通过设置多个后侧减速带,将多个后侧减速带与前侧减速带的间距设置成适配不同车辆的效果,从而让减速带能够应对不同车辆的减震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图2的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控制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前侧减速带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侧减速带;2、后侧减速带;3、固定板;4、提升台;5、套筒;6、活塞杆;7、连通管;8、控制箱;9、液压缸;10、固定筒;11、活塞;12、电气柜;13、受压板;14、传感器;15、减速坡;16、导向杆;17、弹性气垫;18、受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包括前侧减速带1、后侧减速带2和控制箱8,前侧减速带1位于后侧减速带2前侧,控制箱8设置在前侧减速带1和后侧减速带2的右侧,前侧减速带1和后侧减速带2均包括固定板3、提升台4、套筒5、活塞杆6和连通管7,提升台4放置于固定板3的顶面,固定板3和提升台4形成的坡度均低于现有减速带的坡度,固定板3底面左右侧均固定连接一个套筒5,套筒5内壁套入有竖截面呈倒置T字型的活塞杆6,活塞杆6顶端贯穿于套筒5和固定板3并与相应位置的提升台4底面固定连接,活塞杆6通过弹簧与套筒5内壁连接,套筒5底面开设有孔且与连通管7固定连接并连通,控制箱8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液压缸9,液压缸9采用缸径在28mm以上的型号,控制箱8底端内壁对应液压缸9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筒10,固定筒10内壁套入有活塞11,液压缸9的传动轴贯穿于固定筒10顶面且与活塞11固定连接,固定筒10内部在活塞11下方填充有液压油,连通管7远离套筒5的一端与固定筒10底壁固定连接且连通,控制箱8顶端内壁在液压缸9后方设置有电气柜12,电气柜12与液压缸9通过线路连接,前侧减速带1上的提升台4顶面剖视有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的前侧内壁通过转轴合页连接有受压板13,受压板13呈倾斜设置且后端高度高于前端高度,受压板13底面通过弹簧与提升台4连接,前侧减速带1上的提升台4顶面对应受压板13的位置开设有槽且槽内固定安装有传感器14,传感器14采用光电传感器,传感器14与电气柜12通过线路连接,且传感器14与液压缸9形成串联电路关系。
固定板3和提升台4前后面均固定连接有呈三角形体且斜面向上的减速坡15,提升台4上的减速坡15将固定板3上的减速坡15覆盖。
提升台4底面由左至右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数个导向杆16,导向杆16贯穿于相应位置的固定板3。
后侧减速带2上的提升台4顶面前侧、后侧和中部均剖切有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底面固定连接有受力板18,受力板18顶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气垫17,受力板18与弹性气垫17间设置有压敏传感器,压敏传感器与电气柜12通过线路连接,三个受力板18上的压敏传感器以并联的形式串联在液压缸9和传感器14的线路中。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后侧减速带2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分布。
在使用时,首先在安装位置的底面预设插入套筒5和导向杆16的凹槽,然后将固定板3固定于地面,套筒5和导向杆16插入于地面内,并将控制箱8设置在道路的一侧,前侧减速带1和后侧减速带2的间距对应车辆前后车轮的间距,当小轿车的前车轮行驶到前侧减速带1上时,受压板13受力翻转并让传感器14感应到,传感器14发射信号到电气柜12内,电气柜12内传感器14与液压缸9串联的电路连通,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液压缸9的传动轴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一次伸出和快速收回,液压缸9的传动轴伸出时对活塞11产生挤压,活塞11将固定筒10内的液压油通过连通管7注入到套筒5内,活塞杆6受到液压油的推动上升并带动提升台4上升,前侧减速带1和后侧减速带2上提升台4的上升能够直接将车辆托举起一定高度,然后液压缸9的传动轴收回时,提升台4受到车辆的压力下降并推动活塞杆6将液压油注入回固定筒10内,车辆随着提升台4快速下降产生震颤感,从而达到减速带对车辆形成震颤感来减速的效果,通过受力板18的设置,当车辆后轮位于后侧减速带2上时,弹性气垫17受到车轮的压力而对受力板18形成挤压,受力板18发射信号到电气柜12内连通液压缸9与传感器14的电路,当受力板18未发射信号时,说明车辆的后轮并未对应于后侧减速带2上,此时断开启动液压缸9的电路,从而避免后侧减速带2上的提升台4从车辆底盘伸出导致的碰撞刮擦问题。
通过设置多个后侧减速带2,将多个后侧减速带2与前侧减速带1的间距设置成适配不同车辆的效果,从而让减速带能够应对不同车辆的减震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包括前侧减速带(1)、后侧减速带(2)和控制箱(8),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减速带(1)位于后侧减速带(2)前侧,控制箱(8)设置在前侧减速带(1)和后侧减速带(2)的右侧,前侧减速带(1)和后侧减速带(2)均包括固定板(3)、提升台(4)、套筒(5)、活塞杆(6)和连通管(7),提升台(4)放置于固定板(3)的顶面,固定板(3)底面左右侧均固定连接一个套筒(5),套筒(5)内壁套入有活塞杆(6),活塞杆(6)顶端贯穿于套筒(5)和固定板(3)并与相应位置的提升台(4)底面固定连接,活塞杆(6)通过弹簧与套筒(5)内壁连接,套筒(5)底面开设有孔且与连通管(7)固定连接并连通,控制箱(8)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液压缸(9),控制箱(8)底端内壁对应液压缸(9)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筒(10),固定筒(10)内壁套入有活塞(11),液压缸(9)的传动轴贯穿于固定筒(10)顶面且与活塞(11)固定连接,固定筒(10)内部在活塞(11)下方填充有液压油,连通管(7)远离套筒(5)的一端与固定筒(10)底壁固定连接且连通,控制箱(8)顶端内壁在液压缸(9)后方设置有电气柜(12),电气柜(12)与液压缸(9)通过线路连接,前侧减速带(1)上的提升台(4)顶面剖视有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的前侧内壁通过转轴合页连接有受压板(13),受压板(13)呈倾斜设置,受压板(13)底面通过弹簧与提升台(4)连接,前侧减速带(1)上的提升台(4)顶面对应受压板(13)的位置开设有槽且槽内固定安装有传感器(14),传感器(14)与电气柜(12)通过线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和提升台(4)前后面均固定连接有减速坡(15),提升台(4)上的减速坡(15)将固定板(3)上的减速坡(15)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台(4)底面由左至右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数个导向杆(16),导向杆(16)贯穿于相应位置的固定板(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减速带(2)上的提升台(4)顶面前侧、后侧和中部均剖切有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底面固定连接有受力板(18),受力板(18)顶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气垫(17),受力板(18)与弹性气垫(17)间设置有压敏传感器,压敏传感器与电气柜(12)通过线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减速带(2)的数量为多个且呈前后分布。
CN202220783030.4U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 Active CN217104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3030.4U CN217104794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3030.4U CN217104794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4794U true CN217104794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8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83030.4U Active CN217104794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4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3948A (zh) 无障碍自动升降减速带及控制方法
CN217104794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带
CN219951775U (zh) 一种公路工程维修用的防撞缓冲设备
CN202115414U (zh) 双重防追尾装置
CN108867469B (zh) 高速公路护栏
CN114703775B (zh) 一种道路桥梁的限超系统
CN108007541A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超载的检测方法
CN210853634U (zh) 一种保险杠放置装置
CN211080015U (zh) 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
CN221343877U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防碰撞装置
CN213087578U (zh) 车辆防坠落型立体停车设备
CN108487105B (zh) 一种伸缩隐藏式道路减速带
CN213262117U (zh) 可摆角度的平板清障车伸缩尾板机构
CN210342069U (zh) 一种挖掘机的驾驶室
CN214267468U (zh) 一种车载可升降智能显示装置
CN219910307U (zh)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CN220888449U (zh) 一种交通运输防撞设备
CN211519440U (zh) 一种拖挂车
CN212742302U (zh) 一种升降防撞的广告道闸
CN217810676U (zh) 一种智能防砸道闸
CN206986766U (zh) 道路施工用减速带
CN216190845U (zh) 一种清障车托架举升油缸
CN214245495U (zh) 一种抬升减速系统
CN104195970B (zh) 一种超载检测通道
CN215104932U (zh) 一种后翻减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