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1627U - 运输装置及存储料箱 - Google Patents

运输装置及存储料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1627U
CN217101627U CN202123292641.3U CN202123292641U CN217101627U CN 217101627 U CN217101627 U CN 217101627U CN 202123292641 U CN202123292641 U CN 202123292641U CN 217101627 U CN217101627 U CN 217101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chain
driving
assembly
lif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26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质春
李伟超
刘江
朱加坤
杨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26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1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1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1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装置及存储料箱。该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驱动组件及定位件;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分别传动连接于驱动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升降组件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托板,第二升降组件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托板;连接于第一托板的定位件穿过物料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托板的定位件穿过物料的另一端;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各自在竖直平面内做封闭环形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当物料两端分别被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支撑时,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使得物料能够被运输,通过定位件将物料两端固定,从而限制了物料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保证了物料的位置精度,进而便于物料被运输至精度较高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运输装置及存储料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运输装置及存储料箱。
背景技术
在现有自动化生产的运输装置中,常采用立式的多层活动模式的运输装置进行运输物料。然而,这种立式的多层活动模式的运输装置在运输物料时,物料的位置精度无法保证,使得物料无法运输至精度较高的位置上,从而影响了物料后期上下料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立式的多层活动模式的运输装置在运输物料时,物料的位置精度无法保证,使得物料无法运输至精度较高的位置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运输装置。
一种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驱动组件及定位件;
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托板,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用于支撑物料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托板的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物料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托板的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物料的另一端;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各自在竖直平面内做封闭环形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平台板、沿水平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所述平台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的链板,所述第一托板从所述平台板上朝外伸出,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平台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定位孔连接于所述平台板,其中,所述水平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水平第一方向;
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结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之间,运动至取放料位置的所述平台板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以限制所述平台板沿所述水平第一方向进行位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平台板沿所述水平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限位件,运动至取放料位置的所述平台板沿所述水平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以限制所述平台板沿所述水平第二方向进行位移,其中所述取放料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的竖直段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调节杆、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所述调节杆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调节座和所述第二调节座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调节杆的两端且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调节座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二调节座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调节座和所述第二调节座相对远离和靠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锥齿轮和第二调节锥齿轮,所述第一调节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调节锥齿轮套设于所述调节杆上所述第一调节座和所述第二调节座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调节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调节锥齿轮啮合传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传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及第四锥齿轮,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第三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传动于第一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传动于所述第二锥齿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五调节锥齿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六调节锥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区域,所述第六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传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中,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一主动链轮、与所述第二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二主动链轮三者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中,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一主动链轮、与所述第二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二主动链轮三者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张紧组件和第二张紧组件,所述第一张紧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组件和第一张紧驱动件,所述第一丝杆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一从动链轮,所述第一丝杆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张紧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从动链轮沿竖直方向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一主动链轮;
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包括第二丝杆组件和第二张紧驱动件,所述第二丝杆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二从动链轮,所述第二丝杆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张紧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二从动链轮沿竖直方向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二主动链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存储料箱,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一种存储料箱,包括上述的运输装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驱动组件及定位件;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传动连接于驱动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升降组件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托板,第二升降组件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托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用于支撑物料的两端;连接于第一托板的定位件穿过物料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托板的定位件穿过物料的另一端;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各自在竖直平面内做封闭环形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当物料的两端分别被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支撑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各自在竖直平面内做封闭环形运动,使得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的物料能够同步移动,从而能够运输物料,由于连接于第一托板的定位件和连接于第二托板的定位件将物料的两端固定,从而不仅限制了物料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又由于物料自身的重力,还可使得物料能够被定位于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进而保证了物料在运输装置中的位置精度,而实现通过运输装置便于物料被运输至精度较高的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存储料箱,包括上述的运输装置,能够实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中第一升降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中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中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中第一张紧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存储料箱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运输装置;100-第一升降组件;110-第一托板;120-平台板;121-定位孔;130-第一链条;131-第一主动链轮;132-第一从动链轮;140-第二链条;141-第二主动链轮;142-第二从动链轮;200-第二升降组件;210-第二托板;300-驱动组件;310-第二驱动件;311-第五锥齿轮;312-第六锥齿轮;320-传动轴;330-第一锥齿轮;340-第二锥齿轮;350-第三锥齿轮;360-第四锥齿轮;390-传动杆;420-第一限位件;421-第一限位座;422-第一限位轮;430-第二限位件;431-第二限位座;432-第二限位轮;440-第一支撑架;450-第二支撑架;500-调节组件;510-调节手轮;520-调节杆;530-第一调节座;540-第二调节座;550-第一调节锥齿轮;560-第二调节锥齿轮;610-机械手;620-滚轮;630-机架;640-机壳;650-第一丝杆组件;660-第一调节孔;670-第二丝杆组件;680-第二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中第一升降组件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升降组件100、第二升降组件200、驱动组件300及定位件;第一升降组件10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传动连接于驱动组件300;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升降组件100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托板110,第二升降组件200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托板210,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用于支撑物料的两端;连接于第一托板110的定位件穿过物料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托板210的定位件穿过物料的另一端;驱动组件300用于驱动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各自在竖直平面内做封闭环形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为了便于描述,定义说明书附图1中的XX’为水平第一方向,YY’为水平第二方向,ZZ’为竖直方向,以下均以水平第一方向、水平第二方向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场景中,本申请所述的物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线路板等,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的运输装置可用于对线路板进行运输。为避免累赘,下面实施例中主要以物料进行表述。
具体地,第一升降组件100与第二升降组件200之间的区域为运输区域,位于运输区域的物料的两端分别能够被第一升降组件100上的第一托板11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上高度对应的第二托板210支撑,当驱动组件300驱动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各自在竖直平面内做封闭环形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时,位于运输区域的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能够同步带动物料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运输物料。由于连接于第一托板110的定位件和连接于第二托板210的定位件能够将物料的两端固定,从而限制了物料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又由于物料自身的重力,从而使得物料在竖直方向上能够相对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固定,进而保证了物料在运输装置中的位置精度,从而便于物料被运输至精度较高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第二升降组件200连接的每个第二托板210分别与第一升降组件100上连接的每个第一托板110在高度上逐一相等,从而使得位于对应的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上的物料能够保持水平状态,从而降低甚至避免定位件对物料施加沿水平方向的分力而出现损害物料的风险。
参阅图1、图3和图4,图4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升降组件100包括平台板120、沿水平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平台板1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的链板,第一托板110从平台板120上朝外伸出,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传动连接于驱动组件300,平台板120上设有定位孔121,定位件穿过定位孔121连接于平台板120,其中,水平第二方向垂直于水平第一方向;第二升降组件200与第一升降组件100结构相同。
具体地,由于第二升降组件200与第一升降组件100结构相同,为避免累赘,第二升降组件200不再展开描述。在第一升降组件100中,第一托板110从平台板120上朝外伸出,指的是第一托板110的一端连接于平台板120,另一端沿远离对应的平台板120的一侧延伸。在运输区域内,由于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均向外伸出,从而使得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能够将物料的底部支撑,使得物料中间部分不容易变形。由于平台板1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的链板,从而使得第一升降组件100中的平台板120能够平稳支撑第一托板110,第二升降组件200中的平台板120能够平稳支撑第二托板210,从而使得物料能够被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平稳支撑。由于定位孔121设置于平台板120上,从而使得定位件能够将物料的两端定位于平台板120上,再通过向外伸出的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的支撑,使得物料能够稳定的限位于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上,进而保证物料在运输过程中的位置精度。
进一步地,在第一升降组件100中,平台板120上设有两个沿水平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托板110,从而能够将物料靠近第一升降组件100的一侧稳定支撑;在第二升降组件200中,平台板120上设有两个沿水平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托板210,从而能够将物料靠近第二升降组件200的一侧稳定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的数量还可以是多个,其只要能够实现对物料的稳定支撑即可。
继续参阅图1、图3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运输装置包括第一限位件420,第一限位件420设置于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之间,运动至取放料位置的平台板120能够抵接于第一限位件420,以限制平台板120沿水平第一方向的位移,其中取放料位置位于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的竖直段范围内。
具体地,当平台板120位于取放料位置时,第一升降组件100中的平台板12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中的平台板120处于水平状态,且能够同步沿竖直方向移动,因此,在运输区域,第一升降组件100中的平台板12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中的平台板120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使得物料能够平稳的被限位于水平状态的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上。当平台板120位于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的弧形段范围内时,平台板120与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同步发生转动,使得第一升降组件100中的平台板12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中的平台板120间距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固定物料两端的定位件间距发生变化,造成物料的损害,因此,物料只能放置于取放料位置。
由于第一限位件420设置于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之间,则在第一升降组件100中,第一限位件420能够限制平台板120朝向第一升降组件100运动,在第二升降组件200中,第一限位件420能够限制平台板120朝向第二升降组件200运动,从而通过第一限位件420,限制了位于取放料区域平台板120在水平第一方向的位置,进而减少了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平台板120在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的带动下发生晃动而影响物料位置精度的风险。
进一步地,在平台板120运动至竖直段范围与弧形段范围连接处时,通过外部机械手610等进行取放料,由于当前位置为平台板120能够承载物料的最高位置,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取放料的运动行程,提高取放料效率。
参阅图3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20设置于运动至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的竖直段范围与弧形段范围连接处的平台板120的一侧。
具体地,当平台板120运动至竖直段范围与弧形段范围连接处时,第一限位件420能够抵接平台板120的一侧,从而对平台板120沿水平第一方向进行限位。由于在平台板120运动至竖直段范围与弧形段范围连接处时进行取放料,从而满足了对物料进行夹取和放置时,平台板120的位置是精确的,从而使得定位件能够准确插入定位孔121而将物料准确定位及准确夹取物料。由于只在运动至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的竖直段范围与弧形段范围连接处的平台板120的一侧设置第一限位件420,从而能够减少了平台板120在移动过程中与第一限位件420相对移动的摩擦力,提高了平台板120带动物料移动的顺畅性及稳定性。
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20包括第一限位轮422和第一限位座421,第一限位轮422转动连接于第一限位座421,运动至取放料位置的平台板120能够抵接于第一限位轮422。
具体地,当驱动组件300驱动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运动以使平台板120沿竖直方向移动时,第一限位轮422能够相对平台板120绕水平第二方向转动,从而减小摩擦力,使得平台板120平稳移动。
还是参阅图1、图3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运输装置包括第二限位件430,平台板120沿水平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限位件430,运动至取放料位置的平台板120沿水平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能够抵接于第二限位件430,以限制平台板120沿水平第二方向的位移。
具体地,由于第二限位件430设置于平台板120沿水平第二方向的两侧,通过第二限位件430将平台板120沿水平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抵紧,限制了位于取放料区域平台板120在水平第二方向的位置,进而减少了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平台板120在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的带动下发生晃动而影响物料位置精度的风险。
参阅图3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430设置于运动至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的竖直段范围与弧形段范围连接处的平台板120的一侧。
具体地,当平台板120运动至竖直段范围与弧形段范围连接处时,第二限位件430能够抵接平台板120的一侧,从而对平台板120沿水平第二方向进行限位。由于在平台板120运动至竖直段范围与弧形段范围连接处时,进行取放料,从而满足了对物料进行夹取和放置时,平台板120的位置是精确的,从而使得定位件能够准确插入定位孔121而将物料准确定位及准确夹取物料。由于只在运动至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的竖直段范围与弧形段范围连接处的平台板120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件430,从而能够减少了平台板120在移动过程中与第二限位件430相对移动的摩擦力,提高了平台板120带动物料移动的顺畅性。
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430包括第二限位轮432和第二限位座431,第二限位轮432转动连接于第二限位座431,运动至取放料位置的平台板120能够抵接于第二限位轮432。
具体地,当驱动组件300驱动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运动以使平台板120沿竖直方向移动时,第二限位轮432能够相对平台板120绕水平第一方向转动,从而减小摩擦力,使得平台板120平稳移动。
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中调节组件的示意图;图6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运输装置包括调节组件500,调节组件500包括第一驱动件、调节杆520、第一调节座530和第二调节座540,调节杆520传动连接于第一驱动件,第一调节座530和第二调节座540分别螺纹连接于调节杆520的两端且旋向相反,第一调节座530连接于第一升降组件100,第二调节座540连接于第二升降组件200;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调节杆520转动,以使第一调节座530和第二调节座540相对远离和靠近。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驱动调节杆520绕水平第一方向转动,由于第一调节座530和第二调节座540分别连接于第一升降组件10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且第一调节座530和第二调节座540分别螺纹连接于调节杆520的两端且旋向相反,通过螺纹传动,使得第一调节座530和第二调节座540分别带动第一升降组件10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相对远离和靠近,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定位孔121相对远离和靠近,从而能够通过定位件将不同尺寸的物料限位于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上,进而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
进一步地,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能够根据物料的不同尺寸进行更换,从而使得物料的中间能够被稳定的支撑,同时还能够避免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因长度过长而发生碰撞。
继续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调节组件500还包括第一调节锥齿轮550和第二调节锥齿轮560,第一调节锥齿轮550传动连接于第一驱动件,第二调节锥齿轮560套设于调节杆520上第一调节座530和第二调节座540之间的区域,第二调节锥齿轮560与第一调节锥齿轮550啮合传动。
具体地,第二调节锥齿轮560设有第一升降组件10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之间的区域,则第一调节锥齿轮550和第一驱动件均设置于第一升降组件10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之间的区域,通过第二调节锥齿轮560与第一调节锥齿轮550啮合传动,使得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调节杆520转动,从而避免第一驱动件设置于调节杆520轴向方向的一侧,节省了空间,使得运输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500还包括调节手轮510,第一调节锥齿轮550传动连接于调节手轮510,通过用手转动调节手轮510,从而带动调节杆520转动,进而能够更加便捷的调节第一升降组件10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之间的距离,提高运输装置的适应性。
更进一步地,调节手轮510设置于第一升降组件10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的弧形段区域,由于位于弧形段区域的第一托板110与第二托板210处于倾斜状态,则第一托板110与第二托板210之间的距离较大,从而能够避让调节手轮510。
参阅图2、图3、图7和图8,图8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0包括第二驱动件310、传动轴320、第一锥齿轮330、第二锥齿轮340、第三锥齿轮350及第四锥齿轮360,传动轴320转动连接于第二驱动件310,第一锥齿轮330与第二锥齿轮340分别套设于传动轴320的两端;第三锥齿轮350传动连接于第一升降组件100,第三锥齿轮350啮合传动于第一锥齿轮330;第四锥齿轮360传动连接于第二升降组件200,第四锥齿轮360啮合传动于第二锥齿轮340。
具体地,第二驱动件310驱动传动轴320绕水平第一方向转动,第一锥齿轮330和第二锥齿轮340与传动轴320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锥齿轮350及第四锥齿轮360转动,由于第三锥齿轮350传动连接于第一升降组件100,第四锥齿轮360传动连接于第二升降组件200,从而带动第一升降组件100中的第一托板11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中的第二托板210同步移动,使得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始终保持在相等的高度,进而使得物料能够平稳运输,保证了物料的运输精度。
继续参阅图2、图3、图7和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0包括第五锥齿轮311和第六锥齿轮312,第五锥齿轮311传动连接于第二驱动件310,第六锥齿轮312套设于传动轴320上第一锥齿轮330和第二锥齿轮340之间的区域,第六锥齿轮312与第五锥齿轮311啮合传动。
具体地,第六锥齿轮312设于第一升降组件10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之间的区域,则第五锥齿轮311和第二驱动件310均设置于第一升降组件10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之间的区域,通过第五锥齿轮311与第六锥齿轮312啮合传动,使得第二驱动件310能够驱动传动轴320转动,从而避免第二驱动件310设置于传动轴320轴向方向的一侧,节省了空间,使得运输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还是参阅图2、图3、图7和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升降组件100中,第三锥齿轮350、与第一链条130对应设置的第一主动链轮131、与第二链条140对应设置的第二主动链轮141三者同轴设置;第二升降组件200中,第四锥齿轮360、与第一链条130对应设置的第一主动链轮131、与第二链条140对应设置的第二主动链轮141三者同轴设置。
具体地,当第一锥齿轮330和第二锥齿轮340与传动轴320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锥齿轮350及第四锥齿轮360同步转动,使得第一主动链轮131与第二主动链轮14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同步转动,进而保证平台板120处于水平状态,使得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处于水平状态,进而使得物料能够平稳运输,保证了物料的运输精度。
进一步地,运输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440和第二支撑架450,第一支撑架440和第二支撑架450分别设置于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相对远离的一侧,第一主动链轮131和第一从动链轮132分别安装于第一支撑架440上,第二主动链轮141和第二从动链轮142分别安装于第二支撑架450上。第一调节座530和第二调节座540分别连接于第一升降组件100的第二支撑架450和第二升降组件200的第二支撑架450。优选地,第一链条130一侧的第二限位座431安装于第一支撑架440上,第二链条140一侧的第二限位座431安装于第二支撑架450上,从而使得第二限位轮432能够稳定抵接于运动至第一链条130和第二链条140的竖直段范围与弧形段范围连接处的平台板120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运输装置包括传动杆390,传动杆390的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架440,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撑架450。第一主动链轮131和第二主动链轮141套设于传动杆390上第一支撑架440和第二支撑架450之间的区域。第一升降组件100中,第三锥齿轮350套设于传动杆390伸出第二支撑架450的一侧,第二升降组件200中,第四锥齿轮360套设于传动杆390伸出第二支撑架450的一侧,从而通过第三锥齿轮350和第四锥齿轮360的传动,使得传动杆390带动第一主动链轮131和第二主动链轮141同步转动。
参阅图3、图6和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中张紧组件的示意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运输装置包括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组件650和第一张紧驱动件,第一丝杆组件650连接于第一链条130对应设置的第一从动链轮132,第一丝杆组件650通过第一张紧驱动件带动第一从动链轮132沿竖直方向远离和靠近第一主动链轮131;张紧组件包括第二丝杆组件670和第二张紧驱动件,第二丝杆组件670连接于第二链条140对应设置的第二从动链轮142,第二丝杆组件670通过第二张紧驱动件带动第二从动链轮142沿竖直方向远离和靠近第二主动链轮141。
具体地,第一丝杆组件650通过第一张紧驱动件带动第一从动链轮132沿竖直方向远离和靠近第一主动链轮131,从而调节第一主动链轮131与第一从动链轮132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第一链条130的张紧程度,使得第一链条130在沿竖直方向过程中不发生晃动,从而减少物料晃动的风险,提高物料运输位置的精确度。
第二丝杆组件670通过第二张紧驱动件带动第二从动链轮142沿竖直方向远离和靠近第二主动链轮141,从而调节第二主动链轮141与第二从动链轮142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第二链条140的张紧程度,使得第二链条140在沿竖直方向过程中不发生晃动,从而减少物料晃动的风险,提高物料运输位置的精确度。同时,使得第一从动链轮132和第二从动链轮142在相同的高度,以确保位于取放料位置的平台板120保持水平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440和第二支撑架450上设有对应的第一调节孔660和第二调节孔680,第一从动链轮132和第二从动链轮142分别安装于第一支撑架440和第二支撑架450相对的一侧,第一张紧驱动件和第二张紧驱动件分别安装于第一支撑架440和第二支撑架450相背的一侧,第一丝杆组件650的一端穿过第一调节孔660连接于第一从动链轮132,第二丝杆组件670的一端穿过第二调节孔680连接于第二从动链轮142,从而便于第一从动链轮132和第二从动链轮142的调节。其中,第一丝杆组件650和第二丝杆组件670为手动驱动。
参阅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存储料箱的示意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存储料箱,包括上述的运输装置。
具体地,通过驱动组件300带动第一托板110和第二托板210各自在竖直平面内做封闭环形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从而能够将部分物料暂存于取放料区域,且位于取放料区域的物料的储存位置精度高,便于物料的后期精确上下料。
进一步地,存储料箱包括机械手610,机械手610位于运输装置10的上方,从而能够便捷的夹取和放置物料,便于物料的储存。其中,存储料箱包括多个运输装置10,从而便于物料的存储。优选地,运输装置10为两个,两个运输装置10沿水平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机械手610的两侧,从而便于机械手610的夹取和放置。
更进一步地,存储料箱包括滚轮620、机架630及机壳640,第一支撑架440和第二支撑架450安装于机架630上,第一升降组件100与第二升降组件200相背的一侧设置有机壳640,从而能够起到对物料防尘的作用。滚轮620安装于机架630的下端,当存储料箱中物料放满后,便于移走存储料箱,更换新的存储料箱。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驱动组件及定位件;
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托板,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用于支撑物料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托板的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物料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托板的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物料的另一端;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各自在竖直平面内做封闭环形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平台板、沿水平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所述平台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的链板,所述第一托板从所述平台板上朝外伸出,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平台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定位孔连接于所述平台板,其中,所述水平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水平第一方向;
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之间,运动至取放料位置的所述平台板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以限制所述平台板沿所述水平第一方向进行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平台板沿所述水平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限位件,运动至取放料位置的所述平台板沿所述水平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以限制所述平台板沿所述水平第二方向进行位移;
其中所述取放料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的竖直段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调节杆、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所述调节杆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调节座和所述第二调节座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调节杆的两端且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调节座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二调节座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调节座和所述第二调节座相对远离和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锥齿轮和第二调节锥齿轮,所述第一调节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调节锥齿轮套设于所述调节杆上所述第一调节座和所述第二调节座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调节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调节锥齿轮啮合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传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及第四锥齿轮,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第三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传动于第一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传动于所述第二锥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六锥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区域,所述第六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中,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一主动链轮、与所述第二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二主动链轮三者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中,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一主动链轮、与所述第二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二主动链轮三者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
第一张紧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组件和第一张紧驱动件,所述第一丝杆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一从动链轮,所述第一丝杆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张紧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从动链轮沿竖直方向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一主动链轮;
第二张紧组件,包括第二丝杆组件和第二张紧驱动件,所述第二丝杆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链条对应设置的第二从动链轮,所述第二丝杆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张紧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二从动链轮沿竖直方向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二主动链轮。
11.一种存储料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
CN202123292641.3U 2021-12-25 2021-12-25 运输装置及存储料箱 Active CN217101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2641.3U CN217101627U (zh) 2021-12-25 2021-12-25 运输装置及存储料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2641.3U CN217101627U (zh) 2021-12-25 2021-12-25 运输装置及存储料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1627U true CN217101627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0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2641.3U Active CN217101627U (zh) 2021-12-25 2021-12-25 运输装置及存储料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16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102014025552B1 (pt) correia transportadora de elevação com inclinação ajustável e método de ajuste da inclinação da mesma
JP5460246B2 (ja) 長物野菜の箱詰め装置
JP2010269380A (ja) ロボット及び物品搬送システム
WO2022134893A1 (zh) 升降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CN114261782A (zh) 上下料装置
CN217101627U (zh) 运输装置及存储料箱
CN113859958A (zh) 一种全自动托盘送料设备
CN116620829A (zh) 竖直可调节的分拣装置和系统
US20150117993A1 (en) Automated workpiece loading/unloading device
CN113184474A (zh) 一种用于上料的装置
CN111392395A (zh) 上料装置
CN114084668B (zh) 一种装卸机械手与装卸装置
CN217102145U (zh) 上下料装置
US11840438B2 (en) Pallet transportation
CN215247905U (zh) 垂直提升机
CN214731767U (zh) 一种输垛系统
US20060104787A1 (en) Substrate delivering apparatus
JPS62201750A (ja) ガラス板移動用の取り扱い装置
KR20180077734A (ko) 기판이송장치
JP4289200B2 (ja) 搬送設備
CN217485419U (zh) 保持转运装置
CN218173925U (zh) 一种翻托码垛装置
CN214451430U (zh) 一种可旋转的物资装卸平台
CN219666839U (zh) 输送机构、运输模组及分切设备
CN217707525U (zh) 转运设备及行李转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