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99531U - 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99531U
CN217099531U CN202221080963.3U CN202221080963U CN217099531U CN 217099531 U CN217099531 U CN 217099531U CN 202221080963 U CN202221080963 U CN 202221080963U CN 217099531 U CN217099531 U CN 217099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hub
hub
wheel
driving
initi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809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新宇
黄副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o Zhuo Product Design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o Zhuo Product Desig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o Zhuo Product Design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o Zhuo Product Desig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809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99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99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99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包括第一主动向轮毂、第二主动向轮毂,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和第二主动向轮毂的中部分别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和第二主动向轮毂上分别具有若干个副动向轮轴芯,所述副动向轮轴芯上套设有副动向轮,所述副动向轮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胶件,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主动向轮毂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插设在第一定位部上,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与第二主动向轮毂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承载式全向轮,大大提高其承载重量,运载稳定性好,能实现大批量生产,并且由于该承载式全向轮的承重性能优越,从而适用于工业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向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
背景技术
全向轮是一种可以实现平面上前行、横移、斜行、旋转及其组合等全方位移动方式的轮子。它的特点是每个全向轮在其轮毂周围分布有与轮毂成一定角度的从动轮。同时,全向轮承重力较差。
目前,具有一定承载力的全向轮,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承载式全向轮由金属CNC加工制造并且组装出来,但通过金属CNC技术制造出来的承载式全向轮产量太低、制造成本高、容易生锈影响其品质以及无法应用于中低端市场,譬如承载衣物车领域。
2、承载式全向轮由两个全向轮通过螺丝安装形成,但是该承载式全向轮安装麻烦、使用时间长容易松动。特别是,当该承载式全向轮承载力大时,其螺丝容易松动导致整体散架,因此一般应用于玩具领域。
因此,市面上缺少一款成本较低、制造时间短、能批量化生产以及承载力大的承载式全向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用于解决全向轮制造成本高和承重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安装简单、成本低、能大批量生产、承重大且运行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包括第一主动向轮毂、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一侧且与第一主动向轮毂相对设置的第二主动向轮毂,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和第二主动向轮毂的中部分别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和第二主动向轮毂上分别具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副动向轮轴芯,所述副动向轮轴芯上套设有副动向轮,所述副动向轮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胶件,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主动向轮毂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且与第一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主动向轮毂的第二定位部插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的第一定位部上,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与第二主动向轮毂为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和第二主动向轮毂分别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件;第一主动向轮毂、第二主动向轮毂分别为塑胶件,制造成本低。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另一侧且与第一主动向轮毂相对设置的第三主动向轮毂,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另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主动向轮毂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且与第三定位部相对应的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三主动向轮毂的第四定位部插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的第三定位部上,所述第三主动向轮毂与第二主动向轮毂关于第一主动向轮毂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主动向轮毂与第一主动向轮毂为一体成型;第一主动向轮毂、第二主动向轮毂和第三主动向轮毂一体成型,并且组成多排的承载式全向轮,该承载式全向轮重量较轻,承载力高,受到承载力大时不会散架,并且不需要通过螺丝进行安装,安装方便。
作为优选的,所述副动向轮由两个相互卡合的塑料套件组成,设置两个相互卡合的塑料套件,方便将副动向轮安装在第一主动向轮毂的副动向轮轴芯或第二主动向轮毂的副动向轮轴芯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的第一定位部为中空凸台,所述第二主动向轮毂的第二定位部为与中空凸台相配合的柱体,所述第二主动向轮毂的柱体插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的中空凸台上;设置中空凸台和柱体,不仅方便第一主动向轮毂与第二主动向轮毂的定位,还便于第一主动向轮毂与第二主动向轮毂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焊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的,所述包胶件为TPU材料件,所述副动向轮与TPU材料件为注塑一体成型;设置TPU材料件,具有耐磨性和减震形,能提高副动向轮的使用寿命,副动向轮与TPU材料件一体成型,有效提高副动向轮的承载强度,杜绝副动向轮因承载力重而导致散架的情况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主动向轮毂和第二主动向轮毂,第一主动向轮毂和第二主动向轮毂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一体成型,使得第一主动向轮和第二主动向轮组成的承载式全向轮的强度大大提升,连接更牢固,从而提高该承载式全向轮的承载力,而且该承载式全向轮不需要通过螺丝进行安装,用户收货后能直接安装使用。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副动向轮和包胶件,包胶件包覆于副动向轮,能够提高副动向轮的强度,从而提高承载式全向轮的承载重量。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将第一主动向轮毂和第二主动向轮毂组合成多排的承载式全向轮,大大提高其承载重量,运载稳定性好,同时,其包括的第一主动向轮毂、第二主动向轮毂、副动向轮均通过注塑工艺制成,使得承载式全向轮制造成本变低,制造时间短,能实现大批量生产,并且由于该承载式全向轮的承重性能优越,从而适用于工业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主动向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主动向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主动向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动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示意图。
在图中包括有:
1、第一主动向轮毂;10、第一定位部;11、第三定位部;2、第二主动向轮毂;20、第二定位部;3、第三主动向轮毂;31、第四定位部;4、安装通孔;5、副动向轮轴芯;6、副动向轮;61、长条凸块;62、塑料套件;63、卡接部;630、异形面;631、卡合凹槽;632、卡合凸棱;7、包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本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本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本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本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本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承载式全向轮由最基本两个全向轮通过超声波技术焊接一体成型。即承载式全向轮由第一主动向轮毂1和第二主动向轮毂2通过超声波技术焊接一体成型。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其中第二个实施例承载式全向轮,可以由三个全向轮通过超声波技术焊接一体成型,即承载式全向轮由第一主动向轮毂1、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通过超声波技术焊接一体成型。由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覆盖第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下述文字将具体说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因此本实施例的承载式全向轮包括第一主动向轮毂1、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其中,第一主动向轮毂1的结构为对称结构,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关于第一主动向轮毂1对称设置,第一主动向轮毂1、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或安装轴的安装通孔4,第一主动向轮毂1、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上分别具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副动向轮轴芯5,副动向轮轴芯5上套设有副动向轮6,副动向轮6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胶件7。第一主动向轮毂1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定位部10,第二主动向轮毂2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且与第一定位部10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20,第二主动向轮毂2的第二定位部20插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1的第一定位部10上。第一主动向轮毂1另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三定位部11,第三主动向轮毂3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且与第三定位部11相对应的第四定位部31,第三主动向轮毂3的第四定位部31插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1的第三定位部11上。
第一主动向轮毂1、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分别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制造成本低。第一主动向轮毂1与第二主动向轮毂2为超声波焊接技术焊接一体成型,第一主动向轮毂1与第三主动向轮毂3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焊接一体成型,最终第一主动向轮毂1、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成型为一体的承载式全向轮,该承载式全向轮重量较轻,承载力高,受到承载力大时不会散架,并且不需要通过螺丝进行安装,安装方便。
第一主动向轮毂1上的副动向轮6与第二主动向轮毂2上的副动向轮6为错开设置,同时,第一主动向轮毂1上的副动向轮6与第三主动向轮毂3上的副动向轮6为错开设置。第一主动向轮毂1、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上的副动向轮6形状为橄榄状,其橄榄状外壁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长条凸块61,该橄榄状外壁以及该长条凸块61便于增加摩擦力,便于包胶件7包覆于副动向轮6的外表面。副动向轮6由两个相互卡合的塑料套件62组成,塑料套件62为注塑一体成型的塑料件,其内壁面光滑,具有润滑效果,使得副动向轮6安装在副动向轮轴芯5后转动顺畅。塑料套件6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接部63,塑料套件62左端的卡接部63与塑料套件62右端的卡接部63方向相反设置,其中,卡接部63的表面设有异形面630,异形面630顶部设有卡合凹槽631,异形面630底部设有卡合凸棱632。当两个塑料套件62相互卡合时,其中一个塑料套件62的卡接部63与其中另一个塑料套件62的卡接部63卡合在一起。具体而言,其中一个塑料套件62与其中另一个塑料套件62先分别套设在副动向轮轴芯5上,然后其中一个塑料套件62与其中另一个塑料套件62卡合在一起,接着,其中一个塑料套件62右端的卡接部63的异形面630与其中另一个塑料套件62右端的卡接部63的异形面630相贴合,接着,其中一个塑料套件62右端的卡接部63顶部的卡合凹槽631与其中另一个塑料套件62右端的卡接部63顶部的卡合凸棱632相卡合,其中一个塑料套件62右端的卡接部63底部的卡合凸棱632与其中另一个塑料套件62右端的卡接部63底部的卡合凹槽631相卡合。同理,其中一个塑料套件62左端的卡接部63的异形面630与其中另一个塑料套件62左端的卡接部63的异形面630相贴合,接着,其中一个塑料套件62左端的卡接部63顶部的卡合凸棱632与其中另一个塑料套件62左端的卡接部63顶部的卡合凹槽631相卡合,其中一个塑料套件62左端的卡接部63底部的卡合凹槽631与其中另一个塑料套件62左端的卡接部63底部的卡合凸棱632相卡合,最终实现其中一个塑料套件62与其中另一个塑料套件62形成的副动向轮6套设在副动向轮轴芯5上。
第一主动向轮毂1的第一定位部10、第三定位部11分别为中空凸台,中空凸台的外侧和内腔分别呈柱体状,第二主动向轮毂2的第二定位部20为与第一定位部10相配合的柱体,第二主动向轮毂2的柱体插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1的第一定位部10的中空凸台上,第三主动向轮毂3的第四定位部31为与第三定位部11相配合的柱体,第三主动向轮毂3的柱体插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1的第三定位部11的中空凸台上。
包胶件7为TPU材料件,副动向轮6与该TPU材料件为注塑一体成型。设置TPU材料件,具有耐磨减震的效果,能提高副动向轮6的使用寿命,副动向轮6与TPU材料件一体成型,有效提高副动向轮6的承载强度,杜绝副动向轮6因承载力重而导致散架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的制造过程如下:
首先,第一主动向轮毂1、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分别通过注塑工艺制成;
接着,副动向轮6的两个塑料套件62均通过注塑工艺制成;
接着,副动向轮6的两个塑料套件62分别安装到第一主动向轮毂1、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的副动向轮轴芯5上;
接着,将带有副动向轮6的第一主动向轮毂1、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分别放入包胶模具中进行二次注塑加工工艺,该二次注塑加工工艺对第一主动向轮毂1、第二主动向轮毂2和第三主动向轮毂3进行固定,同时让包胶件7只包覆在副动向轮6上;
最后,将第一主动向轮毂1与第二主动向轮毂2进行超声波焊接工艺焊接一起,第一主动向轮毂1与第三主动向轮毂3进行超声波焊接工艺焊接一起,最终形成三个全向轮焊接制成的承载式全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大大提高其承载重量,运载稳定性好,该承载式全向轮制造成本低,能实现大批量生产,并且制造后消费者不需要安装,方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动向轮毂(1)、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1)一侧且与第一主动向轮毂(1)相对设置的第二主动向轮毂(2),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1)和第二主动向轮毂(2)的中部分别开设有安装通孔(4),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1)和第二主动向轮毂(2)上分别具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副动向轮轴芯(5),所述副动向轮轴芯(5)上套设有副动向轮(6),所述副动向轮(6)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胶件(7),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1)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第一定位部(10),所述第二主动向轮毂(2)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且与第一定位部(10)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20),所述第二主动向轮毂(2)的第二定位部(20)插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1)的第一定位部(10)上,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1)与第二主动向轮毂(2)为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1)和第二主动向轮毂(2)分别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1)的副动向轮(6)与第二主动向轮毂(2)的副动向轮(6)为错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1)另一侧且与第一主动向轮毂(1)相对设置的第三主动向轮毂(3),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1)另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第三定位部(11),所述第三主动向轮毂(3)一侧的内轮廓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且与第三定位部(11)相对应的第四定位部(31),所述第三主动向轮毂(3)的第四定位部(31)插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1)的第三定位部(11)上,所述第三主动向轮毂(3)与第二主动向轮毂(2)关于第一主动向轮毂(1)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主动向轮毂(3)与第一主动向轮毂(1)为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动向轮(6)的形状为橄榄状,所述副动向轮(6)的橄榄状外壁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长条凸块(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动向轮(6)由两个相互卡合的塑料套件(62)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套件(6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卡接部(6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向轮毂(1)的第一定位部(10)为中空凸台,所述第二主动向轮毂(2)的第二定位部(20)为与中空凸台相配合的柱体,所述第二主动向轮毂(2)的柱体插设在第一主动向轮毂(1)的中空凸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件(7)为TPU材料件,所述副动向轮(6)与TPU材料件为注塑一体成型。
CN202221080963.3U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 Active CN217099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0963.3U CN217099531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0963.3U CN217099531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99531U true CN217099531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86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80963.3U Active CN217099531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99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52786A (en) Unitary wheel and tire assembly
US4077088A (en) Two wheel castor particularly for furniture
CN217099531U (zh) 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
CN204526635U (zh) 儿童推车车轮组件及儿童推车
KR101002985B1 (ko) 자동차용 필로우 볼 조인트
CN215041838U (zh) 车轮及滑板车
CN204398739U (zh) 自行车车轮、辐条以及辐条与轮圈的连接结构
CN210062576U (zh) 一种新型轮胎结构
CN211684515U (zh) 箱包简易轴承轮
CN103638672A (zh) 一种滑轮
CN207594678U (zh) 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CN217753367U (zh) 易于生产的万向脚轮安装支架结构
CN203577284U (zh) 一种滑轮
CN210026907U (zh) 摩托车后轮毂
CN207972481U (zh) 低速车车轮组的改进结构
CN220410187U (zh) 一种轮毂
CN214523191U (zh) 一种超静音滚轮
CN216833024U (zh) 一种轮子
CN211138950U (zh) 推力杆衬套及具有其的商用车
CN210145495U (zh) 一种遥控航模用新型动力涵道
CN218805068U (zh) 一种后扭力梁侧梁
CN211764687U (zh) 一种双轴承pvc脚轮
CN219969299U (zh) 一种新型多孔轮毂
CN211885369U (zh) 一种玩具及车用新式飞轮
CN210318285U (zh) 衬套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