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7284U - 一种滑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77284U
CN203577284U CN201320598496.8U CN201320598496U CN203577284U CN 203577284 U CN203577284 U CN 203577284U CN 201320598496 U CN201320598496 U CN 201320598496U CN 203577284 U CN203577284 U CN 203577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body
vibration absorbing
wheel hub
hub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984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友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HENHUI RUBBER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HENHUI RUBBER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HENHUI RUBBER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HENHUI RUBBER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984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77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77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772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滑轮,该滑轮包括:一轮毂及安装于轮毂上的减震轮体,所述的轮毂包括:均由金属材质或塑胶一体成型并相互适配的第一轮毂体及第二轮毂体,该第一轮毂体的端部与第二轮毂体的端部分别从减震轮体两侧嵌入减震轮体中,且第一轮毂体的端部与第二轮毂体的端部抵靠,并通过螺栓固定以形成可拆装的装配,令减震轮体稳定套接于由第一轮毂体与第二轮毂体构成的轮毂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简便,在减震轮体在严重磨损后,可对减震轮体进行单独更换,更换简便,而且不需要更换轮毂,这样可使轮毂可循环利用,避免造成浪费,更加环保,令整个滑轮得到充分利用,以致降低本实用新型使用成本,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及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滑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轮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结构简单、装配简便、使用寿命高的,且便于更换部件、能够做到物尽其用、环保的滑轮。
背景技术:
溜板车属于娱乐体育用品的一种。溜板车滑轮底是一排两颗滑轮,利用滚动和滑行原理让人可以在高速下滑行,做出各种华丽的动作。
上述的滑轮一般包括:一轮毂及安装于轮毂上的减震轮体,其中,该减震轮体为橡胶轮体,而轮毂一般由塑胶一体注塑成型,或钢制材料一体成型,均为不可拆卸结构。这样结构的轮毂导致橡胶轮体在装配的时候,只能够通过热膨胀后套接于轮毂上,然后冷处理,使橡胶轮体与轮毂表面贴合以致形成稳定装配;或者,直接将钢制材料一体成型的轮毂放置于制作橡胶轮体的模具中,令在成型橡胶轮体的同时,直接将橡胶轮体固定在轮毂上。
上述滑轮的装配方式均较为繁琐,而且需要额外的设备辅助,装配起来十分不方便。另外,滑轮在使用时,只有滑轮中的减震轮体时刻与地面接触、摩擦,而导致减震轮体使用寿命较短,但是,由于滑轮中的轮毂上和减震轮体之间是固定装配,其不可拆卸,导致减震轮体在严重磨损后,需要将整个滑轮换掉,滑轮得不到充分利用,还会造成浪费,增加使用成本。
除上述以外,踏板车、手拉车、滑板车等产品中使用的滑轮均具有上述的问题,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简便,且便于更换部件、使用寿命高的滑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滑轮包括:一轮毂及安装于轮毂上的减震轮体,所述的轮毂包括:均由金属材质或塑胶一体成型并相互适配的第一轮毂体及第二轮毂体,该第一轮毂体的端部与第二轮毂体的端部分别从减震轮体两侧嵌入减震轮体中,且第一轮毂体的端部与第二轮毂体的端部抵靠,并通过螺栓固定以形成可拆装的装配,令减震轮体稳定套接于由第一轮毂体与第二轮毂体构成的轮毂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轮毂体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减震轮体的第一承载部及形成于第一承载部端部的第一盖体部,该第一承载部嵌入减震轮体中,第一盖体部的端面与减震轮体的侧面紧密抵靠。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承载部的表面为第一锥形面,该第一锥形面上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并与所述减震轮体内壁卡位的的第一凸块及第一凸条;所述第一盖体部的端面成型有一朝第一承载部方向凸伸的第一环形凸边,该第一环形凸边嵌入所述减震轮体的侧边。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轮毂体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减震轮体的第二承载部及形成于第二承载部端部的第二盖体部,该第二承载部嵌入减震轮体中,且第二盖体部的端面与减震轮体的侧面紧密抵靠。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承载部上形成有相互衔接的第二锥形面及第一环形面,该第二锥形面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并与所述减震轮体内壁卡位的的第二凸条,该第一环形面上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并与减震轮体内壁卡位的的第二凸块,其中,第二凸块一端延伸至第二锥形面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盖体部的端面成型有一朝第二承载部方向凸伸的第二环形凸边,该第二环形凸边嵌入所述减震轮体的侧边。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减震轮体两侧成型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边和第二环形凸边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并通过该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分别与第一环形凸边和第二环形凸边相嵌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震轮体的内壁成型有一环形凸部,该环形凸部包括:一环形凸缘及位于环形凸缘两侧并相互对称的第三锥形面,该第三锥形面上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适配的第一卡槽,环形凸缘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适配的第二卡槽,该第二卡槽两侧延伸至第三锥形面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轮毂体中设置有贯通其第一承载部及第一盖体部的穿孔,所述第二轮毂体的端面设置有与该穿孔配合的螺纹孔,并通过所述的螺栓穿过所述的穿孔与该螺纹孔螺旋相接,令第二轮毂体与第一轮毂体形成可拆装的稳定装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轮毂由金属材质或塑胶制成的第一轮毂体和第二轮毂体构成,且第一轮毂体和第二轮毂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以形成可拆卸装配。在组装时,第一轮毂体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轮毂的第二承载部分别从减震轮体嵌入,且第一轮毂体的第一盖体部和第二轮毂的第二盖体部分别与减震轮体两侧紧密抵靠,其中,第一盖体部的第一环形凸边及第二盖体部的第二环形凸边分别嵌入减震轮体两侧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最后通过螺栓将第一轮毂体和第二轮毂体固定,令减震轮体稳定安装于轮毂上,整个装配过程简单、快捷,并不需要额外的辅助设备进行辅助组装,便于提高组装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在减震轮体在严重磨损后,可对减震轮体进行单独更换,更换简便,而且不需要更换轮毂这样可使轮毂可循环利用,避免造成浪费,更加环保,令整个滑轮得到充分利用,以致降低本实用新型使用成本,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及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减震轮体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轮毂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毂                            101第一轴孔
102第二轴孔                      103第一腔体
104第二腔体                      11第一轮毂体
110穿孔                          111第一承载部
112第一盖体部                    113第一凸块
114第一凸条                      115第一环形凸边
12第二轮毂体                     120螺纹孔
121第二承载部                    122第二盖体部
123第二锥形面                    124第一环形面
125第二凸条                      126第二凸块
127第二环形凸边                  2减震轮体
201环形凸缘                      202第三锥形面
21第一限位槽                     22第二限位槽
23环形凸部                       231第一卡槽
232第二卡槽                      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6所示,为一种滑轮的结构,其包括:一轮毂1及安装于轮毂1上的减震轮体2,该减震轮体2包覆于轮毂1上,并凸出于轮毂1外。
所述的轮毂1内部形成有用于装配轴承的容腔,该轮毂1两侧设置有贯通所述容腔的第一轴孔101和第二轴孔102。
所述的轮毂1包括:均由金属材质或塑胶一体成型并相互适配的第一轮毂体11及第二轮毂体12,该第一轮毂体11的端部与第二轮毂体12的端部分别从减震轮体2两侧嵌入减震轮体2中,且第一轮毂体11的端部与第二轮毂体12的端部抵靠,并通过螺栓3固定以形成可拆装的装配,令减震轮体2稳定套接于由第一轮毂体11与第二轮毂体12构成的轮毂1上。
所述第一轮毂体11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减震轮体2的第一承载部111及形成于第一承载部111端部的第一盖体部112,该第一承载部111嵌入减震轮体2中,第一盖体部112的端面与减震轮体2的侧面紧密抵靠。
所述的第一承载部111内部形成有构成所述容腔的第一腔体103。
所述第一承载部111的表面为第一锥形面,该第一锥形面上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并与所述减震轮体2内壁卡位的的第一凸块113及第一凸条114;所述第一盖体部112的端面成型有一朝第一承载部111方向凸伸的第一环形凸边115,该第一环形凸边115嵌入所述减震轮体2的侧边。
所述的第一盖体部112侧面中部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承载部111内部的第一腔体103的第一轴孔101。
所述第二轮毂体12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减震轮体2的第二承载部121及形成于第二承载部121端部的第二盖体部122,该第二承载部122嵌入减震轮体2中,且第二盖体部122的端面与减震轮体2的侧面紧密抵靠。
所述第二承载部121上形成有相互衔接的第二锥形面123及第一环形面124,该第二锥形面123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并与所述减震轮体2内壁卡位的的第二凸条125,该第一环形面123上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并与减震轮体2内壁卡位的的第二凸块126,其中,第二凸块126一端延伸至第二锥形面123上。
所述的第二承载部121内部形成有构成所述容腔的第二腔体104。
所述第二盖体部122的端面成型有一朝第二承载部121方向凸伸的第二环形凸边127,该第二环形凸边127嵌入所述减震轮体2的侧边。
所述的第二盖体部122侧面中部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二承载部121内部的第二腔体104的第二轴孔102。
所述第一轮毂体11中设置有贯通其第一承载部111及第一盖体部112的穿孔110,所述第二轮毂体12的端面设置有与该穿孔110配合的螺纹孔120,并通过所述的螺栓3穿过所述的穿孔110与该螺纹孔120螺旋相接,令第二轮毂体12与第一轮毂体11形成可拆装的稳定装配,构成所述的轮毂1。
所述的减震轮体2两侧成型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边115和第二环形凸边127对应的第一限位槽21和第二限位槽22,并通过该第一限位槽21和第二限位槽22分别与第一环形凸边115和第二环形凸边127相嵌位。
所述减震轮体2的内壁成型有一环形凸部23,该环形凸部23包括:一环形凸缘201及位于环形凸缘201两侧并相互对称的第三锥形面202,该第三锥形面202上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条114和第二凸条125适配的第一卡槽231,环形凸缘201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块113和第二凸块126适配的第二卡槽232,该第二卡槽232两侧延伸至第三锥形面202上。
所述的减震轮体2为橡胶轮体或硅胶轮体。其中,由于硅胶轮体的性能好、价格低廉,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震轮体2为硅胶轮体。
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先将第一轮毂体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轮毂的第二承载部分别从减震轮体嵌入,此时,第一轮毂体中第一承载部的端面和第二轮毂中第二承载部的端面抵靠,该第一轮毂体中第一承载部上的第一凸块和第一凸条及第二轮毂体中第二承载部上的第二凸块和第二凸条分别与减震轮体的内壁卡位,并固定;另外,所述的第一轮毂体的第一盖体部和第二轮毂的第二盖体部分别与减震轮体两侧紧密抵靠,其中,第一盖体部的第一环形凸边及第二盖体部的第二环形凸边分别嵌入减震轮体两侧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最后通过螺栓将第一轮毂体和第二轮毂体固定,令减震轮体稳定安装于轮毂上,整个装配过程简单、快捷,并不需要额外的辅助设备进行辅助组装,便于提高组装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在减震轮体在严重磨损后,可对减震轮体进行单独更换,更换简便,而且不需要更换轮毂这样可使轮毂可循环利用,避免造成浪费,更加环保,令整个滑轮得到充分利用,以致降低本实用新型使用成本,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及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滑轮,其包括:一轮毂(1)及安装于轮毂(1)上的减震轮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毂(1)包括:均由金属材质或塑胶一体成型并相互适配的第一轮毂体(11)及第二轮毂体(12),该第一轮毂体(11)的端部与第二轮毂体(12)的端部分别从减震轮体(2)两侧嵌入减震轮体(2)中,且第一轮毂体(11)的端部与第二轮毂体(12)的端部抵靠,并通过螺栓(3)固定以形成可拆装的装配,令减震轮体(2)稳定套接于由第一轮毂体(11)与第二轮毂体(12)构成的轮毂(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毂体(11)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减震轮体(2)的第一承载部(111)及形成于第一承载部(111)端部的第一盖体部(112),该第一承载部(111)嵌入减震轮体(2)中,第一盖体部(112)的端面与减震轮体(2)的侧面紧密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1)的表面为第一锥形面,该第一锥形面上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并与所述减震轮体(2)内壁卡位的的第一凸块(113)及第一凸条(114);所述第一盖体部(112)的端面成型有一朝第一承载部(111)方向凸伸的第一环形凸边(115),该第一环形凸边(115)嵌入所述减震轮体(2)的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毂体(12)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减震轮体(2)的第二承载部(121)及形成于第二承载部(121)端部的第二盖体部(122),该第二承载部(122)嵌入减震轮体(2)中,且第二盖体部(122)的端面与减震轮体(2)的侧面紧密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上形成有相互衔接的第二锥形面(123)及第一环形面(124),该第二锥形面(123)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并与所述减震轮体(2)内壁卡位的的第二凸条(125),该第一环形面(123)上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并与减震轮体(2)内壁卡位的的第二凸块(126),其中,第二凸块(126)一端延伸至第二锥形面(12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部(122)的端面成型有一朝第二承载部(121)方向凸伸的第二环形凸边(127),该第二环形凸边(127)嵌入所述减震轮体(2)的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轮体(2)两侧成型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边(115)和第二环形凸边(127)对应的第一限位槽(21)和第二限位槽(22),并通过该第一限位槽(21)和第二限位槽(22)分别与第一环形凸边(115)和第二环形凸边(127)相嵌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轮体(2)的内壁成型有一环形凸部(23),该环形凸部(23)包括:一环形凸缘(201)及位于环形凸缘(201)两侧并相互对称的第三锥形面(202),该第三锥形面(202)上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条(114)和第二凸条(125)适配的第一卡槽(231),环形凸缘(201)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块(113)和第二凸块(126)适配的第二卡槽(232),该第二卡槽(232)两侧延伸至第三锥形面(20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毂体(11)中设置有贯通其第一承载部(111)及第一盖体部(112)的穿孔(110),所述第二轮毂体(12)的端面设置有与该穿孔(110)配合的螺纹孔(120),并通过所述的螺栓(3)穿过所述的穿孔(110)与该螺纹孔(120)螺旋相接,令第二轮毂体(12)与第一轮毂体(11)形成可拆装的稳定装配。
CN201320598496.8U 2013-09-26 2013-09-26 一种滑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77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98496.8U CN203577284U (zh) 2013-09-26 2013-09-26 一种滑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98496.8U CN203577284U (zh) 2013-09-26 2013-09-26 一种滑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77284U true CN203577284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75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98496.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77284U (zh) 2013-09-26 2013-09-26 一种滑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772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8672A (zh) * 2013-09-26 2014-03-19 东莞市珅辉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滑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8672A (zh) * 2013-09-26 2014-03-19 东莞市珅辉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滑轮
CN103638672B (zh) * 2013-09-26 2019-02-19 东莞市珅辉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滑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77284U (zh) 一种滑轮
CN103638672A (zh) 一种滑轮
CN202162344U (zh) 轮毂模具
CN203920234U (zh) 一种轻量化轮毂
CN201317223Y (zh) 一种空心钢固脚轮
CN201619390U (zh) 一种塑料轮毂
CN205059073U (zh) 一种超静音万向轮
CN201333895Y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铝塑车轮
CN201472062U (zh) 一种用注塑方法制造的轮毂
CN202163977U (zh) 对插式线盘
CN203637450U (zh) 一种静音轮
CN203888537U (zh) 轮框结构
CN203818918U (zh) 一种轮轴轮辋正对轮辐处加槽的轮毂
CN201385547Y (zh) 一种车辆的碳纤维轮圈
CN207931376U (zh) 一种整体式自行车车轮
CN202669372U (zh) 一种行走轮
CN2934308Y (zh) 洗衣机用皮带轮
CN210829853U (zh) 一种风扇扇叶缓冲装置
CN209126431U (zh) 一种轻质儿童自行车车轮
CN202877333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螺板模具用冲头
CN102490548A (zh) 一种用于机场手推车的滚轮及其生产工艺
CN203902128U (zh) 一种童车车轮
CN217622950U (zh) 一种空心发泡轮的轮框结构
CN203844529U (zh) 减震车轮
CN217099531U (zh) 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承载式全向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