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6584U - 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 Google Patents

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6584U
CN217086584U CN202220917706.4U CN202220917706U CN217086584U CN 217086584 U CN217086584 U CN 217086584U CN 202220917706 U CN202220917706 U CN 202220917706U CN 217086584 U CN217086584 U CN 217086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ell
contact pad
electrode layer
thin
film so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77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哲耀
戴琛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antpl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antpl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antpl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antplus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6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6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包括透明基板、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绝缘层以及导电层。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设置于透明基板上,且其每一者包括前电极层、光电转换层以及背电极层。前电极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光电转换层设置于前电极层上。背电极层设置于光电转换层上。绝缘层覆盖背电极层。导电层设置于绝缘层上且包括负极接触垫、正极接触垫以及中间极接触垫。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负极接触垫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正极接触垫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电性连接,且中间极接触垫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太阳能电池,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在检测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否具有缺陷时,一般是利用量测装置对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检测。当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双颗(dual)电池或更多颗电池的设计时,现有的检测方法并无法得知此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哪颗电池异常,而无从针对制造此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艺进行改良或修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借由此中间极的设计可得知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哪个电池具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透明基板、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绝缘层以及导电层。透明基板包括中心区域以及环绕中心区域的外围区域。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设置于透明基板上,且其每一者包括前电极层、光电转换层以及背电极层。前电极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光电转换层设置于前电极层上。背电极层设置于光电转换层上。绝缘层覆盖背电极层。导电层设置于绝缘层上且包括负极接触垫、正极接触垫以及中间极接触垫。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负极接触垫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正极接触垫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电性连接,且中间极接触垫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绝缘层包括暴露部分的前电极层的第一接触窗以及暴露部分的背电极层的第二接触窗,导电层借由第一接触窗与前电极层电性连接,且导电层借由第二接触窗与背电极层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还包括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且中间极接触垫包括第一中间极接触垫、第二中间极接触垫以及第三中间极接触垫,其中第一中间极接触垫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以及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第二中间极接触垫与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以及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且第三中间极接触垫与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为n个,中间极接触垫的数量为n-1个,且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以串联的方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每一者包括m个太阳能电池,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时,太阳能电池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中间极接触垫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0.02毫米,且中间极接触垫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0.02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中间极接触垫在第一方向上位于负极接触垫与正极接触垫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中间极接触垫与负极接触垫之间的距离大于0.02毫米,且中间极接触垫与正极接触垫之间的距离大于0.02毫米。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借由使此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中间极接触垫而可得知是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何者具有缺陷。基于此,在对本实用新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检查后可同时获知正常运作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异常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而可于后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针对异常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部分作出设计的改良或修正。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俯视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的剖线A-A’、剖线B-B’以及剖线C-C’的剖面示意图。
图1C为图1A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设置有负极接触垫、正极接触垫与中间极接触垫的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2A、图2B与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检测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俯视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本实用新型亦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而不应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图式中的层与区域的厚度会为了清楚起见而放大。相同或相似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段落将不再一一赘述。另外,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俯视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剖线A-A’、剖线B-B’以及剖线C-C’的剖面示意图,且图1C为图1A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设置有负极接触垫、正极接触垫与中间极接触垫的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电池10为包括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彼此串联的设计。举例而言,薄膜太阳能电池10可为包括双颗(dual)电池或更多颗电池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同时参照图1A与图1B,在本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电池10包括透明基板100、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绝缘层300以及导电层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基板100的材料可为玻璃、透明树脂或其他合适的透明材料。上述的透明树脂可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醚或聚醯亚胺。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板100的材料为玻璃。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设置于透明基板100的一侧上的部分区域。详细地说,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例如是一种复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上述的复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意指环境光是照射到透明基板100的未设置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的一侧,且穿透透明基板100后进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的内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薄膜太阳能电池10具有中心区域CA以及环绕中心区域CA的外围区域PA。透明基板100例如全面性地设置在中心区域CA以及外围区域PA中,且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亦全面性地设置在外围区域PA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在中心区域CA例如以多条线状的型态设置。需特别说明的是,尽管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型态是呈现矩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型态亦可呈现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
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可应用于显示器(未示出)中。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可设置于显示面板(未示出)的显示面的一侧,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中心区域CA例如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对应,且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外围区域PA例如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在中心区域CA中占了5%至20%的区域。基于此,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中心区域CA由于大部分为透明基板100而可不阻碍显示面板显示的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包括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且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彼此以串联的方式连接。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中的每一者(即,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包括m个太阳能电池,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此处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虽仅示出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中的每一者包括1个太阳能电池,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中的每一者包括2个以上太阳能电池,且其彼此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即,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时,太阳能电池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以下将详细介绍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具有的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单元200中的每一者(即,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可包括依序层叠于透明基板100上的前电极层210、光电转换层220以及背电极层230。
前电极层210例如设置于透明基板100上。前电极层210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借由溅镀法形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前电极层210的材料例如是透明导电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TCO)。举例来说,前电极层210的材料可包括氧化铝锌(AZO)、氧化镓锌(GZ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硼(BZO)或氧化锡(SnO2)。
光电转换层220例如设置于前电极层210上。光电转换层220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借由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电转换层220的材料可包括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硅,即,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可为一种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本实施例中,光电转换层220的材料为非晶硅。光电转换层220例如包括依序层叠的第一非本征半导体层220a、本征半导体层220b以及第二非本征半导体层220c,其中第一非本征半导体层220a具有第一掺杂类型,且第二非本征半导体层220c具有第二掺杂类型。上述的第一掺杂类型与第二掺杂类型各自为P型与N型中的一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掺杂类型为P型,且第二掺杂类型为N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背电极层230例如设置于光电转换层220上,且与第二非本征半导体层220c接触。背电极层230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借由溅镀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背电极层230的材料例如是金属、合金或金属氧化物。举例来说,背电极层230的材料可包括银(Ag)、铬(Cr)、铝(Al)、钼铌(MoNb)、钼钽(MoTa)、铝钕(AlNd)、铝镍镧(AlNiLa)、铝钼钽(AlMoTa)或氧化钼(MoOx)。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300设置于透明基板100上。本实施例的绝缘层300可部分地复盖太阳能电池单元200,且包括有暴露出部分的前电极层210的第一接触窗300h1以及部分的背电极层230的第二接触窗300h2。绝缘层300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先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后再进行微影蚀刻工艺而形成。举例来说,可先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于透明基板100上形成绝缘材料层(未绘示)。接着,于绝缘材料层上形成第一图案化光阻层(未绘示)。之后,以第一图案化光阻层为掩膜,对绝缘材料层进行第一蚀刻工艺,以形成多个绝缘图案(未绘示)。再来,于多个绝缘图案上形成第二图案化光阻层(未绘示)。最后,以第二图案化光阻层为掩膜,对多个绝缘图案进行第二蚀刻工艺,以形成包括第一接触窗300h1以及第二接触窗300h2的绝缘层300。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300的材料可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上述的组合,其限制是需为透明的材料。此处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接触窗300h1以及第二接触窗300h2的数量并未限制为如图1A所示的一个,且第一接触窗300h1以及第二接触窗300h2的形成位置亦并未限制为如图1A所绘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400设置于绝缘层300上。导电层400的形成方法可例如是借由先进行溅镀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后再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形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导电层400的材料例如是金属、合金或金属氧化物。举例来说,导电层400的材料包括银(Ag)、铬(Cr)、铝(Al)、钼铌(MoNb)、钼钽(MoTa)、铝钕(AlNd)、铝镍镧(AlNiLa)、铝钼钽(AlMoTa)或氧化钼(MoOx)。本实施例的导电层400借由第一接触窗300h1与前电极层210电性连接,且借由第二接触窗300h2与背电极层230电性连接。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400包括第一导电层410以及第二导电层420,其中在同一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200(即,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或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中的第一导电层410与第二导电层420之间彼此分隔。以下以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410例如借由第一接触窗300h1而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的前电极层210电性连接,且第二导电层420例如借由第二接触窗300h2而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的背电极层230电性连接。基于此,本实施例的导电层400可用以导出自光电转换层220中产生的电流,其中第一导电层410借由第一接触窗300h1导出自前电极层210流出的电洞,且第二导电层420借由第二接触窗300h2导出自背电极层230流出的电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第一导电层410与第二导电层420可例如各自用于传输不同的电信号。举例而言,第一导电层410可用于传输来自第一非本征半导体层220a的正极电信号,且第二导电层420可用于传输来自第二非本征半导体层220c的负极电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电池10中的导电层400包括有负极接触垫PAD_N、正极接触垫PAD_P以及中间极接触垫PAD_M,其中负极接触垫PAD_N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的背电极层230电性连接,正极接触垫PAD_P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的前电极层210电性连接,且中间极接触垫PAD_M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的前电极层210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的背电极层230电性连接。详细地说,负极接触垫PAD_N可例如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中的第二导电层420电性连接,正极接触垫PAD_P可例如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中的第一导电层410电性连接,且中间极接触垫PAD_M可例如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中的第一导电层410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中的第二导电层420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400包括单层结构,即负极接触垫PAD_N、正极接触垫PAD_P与中间极接触垫PAD_M属于同一层,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电层400可包括多层结构,且负极接触垫PAD_N、正极接触垫PAD_P与中间极接触垫PAD_M可不属于同一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的数量为n个,中间极接触垫的数量为n-1个,且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即,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的数量为2个,则中间极接触垫的数量为1个,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负极接触垫PAD_N、正极接触垫PAD_P与中间极接触垫PAD_M可例如用以与量测装置MD耦接,以用于对薄膜太阳能电池10中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及/或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进行电性检测。
请参照图1C,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极接触垫PAD_M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W大于0.02毫米,且中间极接触垫PAD_M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L大于0.02毫米,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实质正交。本实施例使中间极接触垫PAD_M具有上述的尺寸可使后续对薄膜太阳能电池10易于进行检测,例如使量测装置的探针易于与中间极接触垫PAD_M接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极接触垫PAD_M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负极接触垫PAD_N与正极接触垫PAD_P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即,中间极接触垫PAD_M在不妨碍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运作时可设置于任何位置。当中间极接触垫PAD_M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负极接触垫PAD_N与正极接触垫PAD_P之间时,如本实施例所示,中间极接触垫PAD_M与负极接触垫PAD_N之间的距离E1大于0.02毫米,且中间极接触垫PAD_M与正极接触垫PAD_P之间的距离E2大于0.02毫米。本实施例借由使中间极接触垫PAD_M与负极接触垫PAD_N之间的距离以及中间极接触垫PAD_M与正极接触垫PAD_P之间的距离具有上述的范围,可避免薄膜太阳能电池10运作时因中间极接触垫PAD_M与负极接触垫PAD_N及/或正极接触垫PAD_P接触而短路。
图2A、图2B与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检测方式的俯视示意图,且图2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2A、图2B与图2C绘示的实施例沿用图1A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与效果,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而图2A、图2B、图2C与图2D绘示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未省略的描述可参阅后续内容。
请同时参照图2A、图2B、图2C以及图2D,可将量测装置MD与薄膜太阳能电池10耦接,以对薄膜太阳能电池10进行电性检测。即,量测薄膜太阳能电池10产生的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电流。在一些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电池10是在光照射下进行量测。详细地说,在将量测装置MD与薄膜太阳能电池10耦接时,可还提供光源装置(未示出),其中光源装置将光照射至薄膜太阳能电池10,以使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光子并放出电子而产生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电流。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量测装置MD可包括有处理单元(未示出)。处理单元可例如是具有运算能力的运算单元,其可根据至薄膜太阳能电池10中量测到的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电流而产生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图,借此根据该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图以得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效率(η)、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及其他参数,借以判定薄膜太阳能电池10是否具有缺陷。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即,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将量测装置MD与薄膜太阳能电池10耦接时,可不提供光源装置及/或量测装置MD不具有处理单元,其可借由薄膜太阳能电池10产生的输出电流是否过大而判断其是否出现短路等问题。
以下将说明如何使用量测装置MD来判定薄膜太阳能电池10中的哪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具有缺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可例如先将量测装置MD与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负极接触垫PAD_N以及正极接触垫PAD_P耦接,以对薄膜太阳能电池10进行电性检测。当发现薄膜太阳能电池10具有异常的电性时,如图2B所示,可例如再将量测装置MD与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负极接触垫PAD_N以及中间极接触垫PAD_M耦接,以对薄膜太阳能电池10中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进行电性检测。此处欲说明的是,中间极接触垫PAD_M是作为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的正极接触垫。另外,当对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进行电性检测之后,如图2C所示,可例如再将量测装置MD与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中间极接触垫PAD_M以及正极接触垫PAD_P耦接,以对薄膜太阳能电池10中的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进行电性检测。此处欲说明的是,中间极接触垫PAD_M是作为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的负极接触垫。
当发现薄膜太阳能电池10具有缺陷时,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通过具有中间极接触垫PAD_M的设计而可得知是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及/或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具有缺陷。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判定包括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中的哪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具有缺陷的设计,借此可获知正常运作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异常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而可于后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生产过程中针对异常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部分作出设计的改良或修正。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俯视示意图,且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3A与图3B绘示的实施例沿用图1A与图1B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与效果,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而图3A与图3B绘示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未省略的描述可参阅后续内容。
请参照图3A以及图3B,图3A以及图3B示出的薄膜太阳能电池20与图1A以及图1B示出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主要差异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20为包括有四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彼此串联的设计。即,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20包括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以及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200d,且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与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200d彼此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与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200d具有的构件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具有的构件相同或相似,于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极接触垫PAD_M包括第一中间极接触垫PAD_M1、第二中间极接触垫PAD_M2以及第三中间极接触垫PAD_M3。第一中间极接触垫PAD_M1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的前电极层210以及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的背电极层230电性连接,第二中间极接触垫PAD_M2与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的前电极层210以及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200d的背电极层230电性连接,且第三中间极接触垫PAD_M3与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200d的前电极层210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的背电极层230电性连接。
对薄膜太阳能电池20进行电性检测以判定是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及/或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200d是否具有缺陷的方式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当发现薄膜太阳能电池20具有缺陷时,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20可通过具有中间极接触垫PAD_M的设计而可得知是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及/或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200d具有缺陷。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且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4A与图4B各自绘示的实施例沿用图1B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与效果,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请参照图4A,图4A示出的薄膜太阳能电池30与图1B出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30包括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以及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且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与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的每一者包括有3个太阳能电池,即,m=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与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的每一者中的3个太阳能电池彼此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具有的构件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具有的构件相同或相似,于此不再赘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极接触垫PAD_M包括第一中间极接触垫PAD_M1以及第二中间极接触垫PAD_M2。第一中间极接触垫PAD_M1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的前电极层210以及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的背电极层230电性连接,第二中间极接触垫PAD_M2与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的前电极层210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的背电极层230电性连接。
请参照图4B,图4B示出的薄膜太阳能电池40与图1B出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40包括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以及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包括有1个太阳能电池(即,m=1),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包括有2个太阳能电池(即,m=2),且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的每一者包括有3个太阳能电池(即,m=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与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的每一者中的太阳能电池彼此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具有的构件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具有的构件相同或相似,于此不再赘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极接触垫PAD_M包括第一中间极接触垫PAD_M1以及第二中间极接触垫PAD_M2。第一中间极接触垫PAD_M1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的前电极层210以及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的背电极层230电性连接,第二中间极接触垫PAD_M2与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的前电极层210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的背电极层230电性连接。
对薄膜太阳能电池30、40进行电性检测以判定是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及/或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是否具有缺陷的方式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当发现薄膜太阳能电池30、40具有缺陷时,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30、40可通过具有中间极接触垫PAD_M的设计而可得知是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20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200b及/或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200c具有缺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的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借由使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中间极接触垫的设计而可得知是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何者具有缺陷。基于此,在对本实用新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检查后可同时获知正常运作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异常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而可于后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针对异常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部分作出设计的改良或修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基板,包括中心区域以及环绕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围区域;
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且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每一者包括;
前电极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
光电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前电极层上;以及
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光电转换层上;
绝缘层,复盖所述背电极层;
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且包括负极接触垫、正极接触垫以及中间极接触垫,
其中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
其中所述负极接触垫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背电极层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接触垫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前电极层电性连接,且所述中间极接触垫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前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背电极层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暴露部分的所述前电极层的第一接触窗以及暴露部分的所述背电极层的第二接触窗,所述导电层借由所述第一接触窗与所述前电极层电性连接,且所述导电层借由所述第二接触窗与所述背电极层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还包括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且所述中间极接触垫包括第一中间极接触垫、第二中间极接触垫以及第三中间极接触垫,
其中所述第一中间极接触垫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前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背电极层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中间极接触垫与所述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前电极层以及所述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背电极层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三中间极接触垫与所述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前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背电极层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为n个,所述中间极接触垫的数量为n-1个,且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以串联的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每一者包括m个太阳能电池,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时,所述太阳能电池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极接触垫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0.02毫米,且所述中间极接触垫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0.02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极接触垫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负极接触垫与所述正极接触垫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极接触垫与所述负极接触垫之间的距离大于0.02毫米,且所述中间极接触垫与所述正极接触垫之间的距离大于0.02毫米。
CN202220917706.4U 2022-02-16 2022-04-20 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Active CN2170865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1623U TWM628262U (zh) 2022-02-16 2022-02-16 包括中間極的薄膜太陽能電池
TW111201623 2022-0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6584U true CN217086584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01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7706.4U Active CN217086584U (zh) 2022-02-16 2022-04-20 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6584U (zh)
TW (1) TWM62826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8262U (zh) 2022-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0608B2 (en) Semi-transparent thin-film photovoltaic mono cell
CN102549762B (zh) 太阳能电池设备
TWI478368B (zh) 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
JP2009105401A (ja) 薄膜光電池装置のためのプロセステスタ及びテスティング技法
US20100037947A1 (en) Thin film type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00297800A1 (en) Solar cell panel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JP5913534B2 (ja) 光電変換装置
US20120057439A1 (en) Photovoltaic panel, wristwatch,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tovoltaic panel
KR102128379B1 (ko) 엑스레이 검출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1150569U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
CN217086584U (zh) 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01494193B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US9214587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1150572U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
TWI792759B (zh)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檢測方法以及薄膜太陽能電池
KR20110062163A (ko) 엑스레이 검출기
WO2011024750A1 (ja) 太陽電池の評価方法及び評価装置
US20220236427A1 (en) X-ray device and sensing panel
CN115207147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与太阳能电池显示装置
JP2001068696A (ja) 薄膜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JP4153669B2 (ja) 集積型光起電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069416A (ko)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97555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5377061A (zh) 薄膜光伏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TW201633553A (zh) 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