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6432U - 按键结构及电器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及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86432U CN217086432U CN202220656463.3U CN202220656463U CN217086432U CN 217086432 U CN217086432 U CN 217086432U CN 202220656463 U CN202220656463 U CN 202220656463U CN 217086432 U CN217086432 U CN 2170864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elastic buffer
- abutting
- contact
- but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器,该按键结构包括接触组件及按键组件,接触组件包括感应件及弹性缓冲件,感应件设有接触感应部,弹性缓冲件套设于接触感应部,沿按压接触感应部的方向上,弹性缓冲件与接触感应部之间形成有缓冲间隙;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及外壳,外壳连接于感应件,外壳设有按键通道,按键通道位于感应件设有接触感应部的一侧,按键可移动地设置于按键通道,按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按键通道移动并在外力作用下驱使弹性缓冲件变形以克服缓冲间隙与感应件接触配合。按键结构及电器在使用时,可以避免出现因按键被误触引发安全事故或设备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器。
背景技术
按键开关已是现代家电产品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按压按键开关控制家电产品的开启或关闭。
传统的按键开关一般都是直接设置于轻触开关之上,通过按压按键开关与轻触开关接触来启动家电产品。然而,这类按键开关在使用时往往会因为用户误触,导致家电产品在不恰当的时候启动,引起产品损坏或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得这些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按键开关在使用时往往会因为用户误触,导致家电产品在不恰当的时候启动,引起产品损坏或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得这些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器,该按键结构及电器在使用时,可以避免出现因按键被误触引发安全事故或设备损坏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包括接触组件及按键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感应件及弹性缓冲件,所述感应件设有接触感应部,所述弹性缓冲件套设于所述接触感应部,沿按压所述接触感应部的方向上,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接触感应部之间形成有缓冲间隙;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及外壳,所述外壳连接于所述感应件,所述外壳设有按键通道,所述按键通道位于所述感应件设有所述接触感应部的一侧,所述按键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按键通道,所述按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按键通道移动,并在所述外力作用下驱使所述弹性缓冲件变形以克服所述缓冲间隙与所述接触感应部接触配合。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按压所述接触感应部的方向上,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所述按键靠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端形成有抵接边檐,沿垂直于所述按键通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抵接边檐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按键通道的横截面积;
所述按键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弹性缓冲件抵接配合的抵接部;当所述按键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弹性缓冲件对所述抵接部施加作用下使所述抵接边檐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侧抵接并限位配合,所述抵接边檐在所述活动间隙靠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侧遮挡所述活动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朝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侧围设形成有呈一端开口的开口腔,所述抵接部为固设于所述开口腔的内壁的抵接体,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端沿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开口腔与所述抵接体抵接配合;或所述抵接体朝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方向伸出所述开口并相对所述抵接边檐突出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件靠近所述按键的一侧形成有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与所述抵接体抵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边檐靠近所述按键通道的一侧及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侧这两者中的其中一者形成有凹部,另一者形成有凸部;当所述按键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抵接边檐通过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凹凸配合以与所述外壳的侧壁抵接并限位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设有罩设空间,所述按键通道与所述罩设空间连通,所述外壳通过所述罩设空间罩设于所述感应件,所述感应件及所述接触感应部均容置于所述罩设空间,所述外壳位于所述罩设空间内的部分形成有安装体,所述安装体构造出所述按键通道位于所述罩设空间内的部分,所述安装体朝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凹部,所述抵接边檐形成有所述凸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部为多个,所述凸部沿所述抵接边檐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凹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凹部沿所述安装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件为胶套。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电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
上述按键结构及电器在使用时,用户对按键施加外力,按键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按键通道移动,且按键对弹性缓冲件施加作用力驱使弹性缓冲件变形以克服所述缓冲间隙与感应件接触配合,从而感应件被触发控制电器启动;进一步地,由于缓冲间隙的存在,只有在按键驱使弹性缓冲件变形克服缓冲间隙后才能控制电器启动,进而可以避免用户误触出现安全事故或电器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书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为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按键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按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按键结构;100、接触组件;110、感应件;112、接触感应部;120、弹性缓冲件;122、抵接凸起;130、缓冲间隙;200、按键组件;210、按键;212、抵接边檐;2122、凸部;214、开口腔;2142、开口;216、抵接部;220、外壳;222、按键通道;224、罩设空间;230、活动间隙;240、安装体;242、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传统的按键开关在使用时往往会因为用户误触,导致家电产品在不恰当的时候启动,引起产品损坏或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得这些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器,该按键结构及电器在使用时,可以避免出现因按键被误触引发安全事故或设备损坏的问题。
请参照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10,包括接触组件100,接触组件100包括感应件110,感应件110设有接触感应部112,接触感应部112在被接触时,才能控制相应的电器开启。例如,接触感应部112可以为轻触开关。
请参照图1至图3,接触组件100还包括弹性缓冲件120,弹性缓冲件120套设于接触感应部112,沿按压接触感应部112的方向F上,弹性缓冲件120与接触感应部112之间形成有缓冲间隙130,弹性缓冲件120可以胶套或者是其他具备弹性功能的套状部件。
请参照图1至图3,沿按压接触感应部112的方向F上,按键210设置于弹性缓冲件120的上方。
请参照图1至图3,按键结构10包括按键组件200,按键组件200包括按键210及外壳220,外壳220连接于感应件110,外壳220设有按键通道222,按键通道222位于感应件110设有接触感应部112的一侧,按键210可移动地设置于按键通道222,按键2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按键通道222移动并在外力作用下驱使弹性缓冲件120变形以克服缓冲间隙130与接触感应部112接触配合。在使用时,用户对按键210施加外力,按键210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按键通道222移动,且按键210对弹性缓冲件120施加作用力驱使弹性缓冲件120变形以克服所述缓冲间隙130与感应件110接触配合,从而感应件110被触发控制电器启动;进一步地,由于缓冲间隙130的存在,只有在按键210驱使弹性缓冲件120变形克服缓冲间隙130后才能控制电器启动,进而可以避免用户误触出现而安全事故或电器损坏的问题。
请参照图2和图3,按键210与按键通道22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230,换言之,按键210与按键通道222之间间隙配合,活动间隙230的设置可以避免按键210在移动时出现卡死在按键通道222内的问题。
请参照图3和图4,按键210靠近弹性缓冲件120的一端形成有抵接边檐212,沿垂直于按键通道222的轴向方向上,抵接边檐212的横截面积大于按键通道222的横截面积,如此,按键210在抵接边檐212的限制下无法伸出按键通道222进而无法完全伸出按键通道222,从而避免按键210脱落。
请参照图3,按键210还设有用于与弹性缓冲件120抵接配合的抵接部216;当按键210处于自然状态时,自然状态可以理解为按键210未处于被按压的状态,此时,弹性缓冲件120在对抵接部216施加的作用下使抵接边檐212与外壳220靠近弹性缓冲件120的一侧抵接并限位配合。如此,在弹性缓冲件120的作用下,按键210不会在按键通道222中随意晃动,提升了按键210的稳固性。此外,在按键210处于自然状态时,抵接边檐212在活动间隙230靠近弹性缓冲件120的一侧遮挡活动间隙230,如此,用户无法通过活动间隙230看到位于外壳220内侧的感应件110上的部件。
请继续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210朝向弹性缓冲件120的一侧围设形成有呈一端开口2142的开口腔214,抵接部216为固设于开口腔214的内壁的抵接体,弹性缓冲件120的一端沿开口2142伸入开口腔214与抵接体抵接配合。当按键210在被按压时,通过抵接体对弹性缓冲件120施加作用力驱使弹性缓冲件120变形,当按压完毕后,在弹性缓冲件120的回复力作用下对抵接体施加反作用力,进而驱使按键210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体朝向弹性缓冲件120的方向伸出开口2142并相对抵接边檐212突出设置,此时弹性缓冲件120与伸出开口腔214的抵接体接触。
请参照图3,弹性缓冲件120靠近按键210的一侧形成有抵接凸起122,抵接凸起122与抵接体抵接配合。抵接凸起122可以为圆柱形、方形或者是其他不规则形状。
请参照图3至图5,抵接边檐212靠近按键通道222的一侧及外壳220靠近弹性缓冲件120的一侧这两者中的其中一者形成有凹部242,另一者形成有凸部2122;当按键210处于自然状态时,抵接边檐212通过凹部242与凸部2122凹凸配合以与外壳220的侧壁抵接并限位配合。抵接边檐212和外壳220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连接还可以起到定位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得在按键210处于自然状态时,按键210与外壳220之间装配更加紧凑。
请往回参照图2,外壳220设有罩设空间224,按键通道222与罩设空间224连通,外壳220通过罩设空间224罩设于感应件110,感应件110及接触感应部112均容置于罩设空间224。外壳220可以呈半圆柱状,罩设空间224也可以为半圆柱状,外壳220与感应件110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者是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请参照3和图5,外壳220位于罩设空间224内的部分形成有安装体240,安装体240构造出按键通道222位于罩设空间224内的部分,安装体240朝向弹性缓冲件120的一端形成有凹部242,抵接边檐212形成有凸部2122。
凸部21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凸部2122沿抵接边檐212的周向间隔设置,凹部242的数量为多个,凹部242沿安装体240的周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凸部2122可以为三个或者是三个以上,同理与凸部2122对应的凹部242也可以为三个或者是三个以上。
此外,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电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10。
上述电器在使用时,用户对按键210施加外力,按键210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按键通道222移动,且按键210对弹性缓冲件120施加作用力驱使弹性缓冲件120变形以克服所述缓冲间隙130与感应件110接触配合,从而感应件110被触发控制电器启动;进一步地,由于缓冲间隙130的存在,只有在按键210驱使弹性缓冲件120变形克服缓冲间隙130后才能控制电器启动,进而可以避免用户误触出现安全事故或电器损坏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电器可以为家用电器或者是工业生产用用到的电器,只要该电器包含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10即可纳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感应件及弹性缓冲件,所述感应件设有接触感应部,所述弹性缓冲件套设于所述接触感应部,沿按压所述接触感应部的方向上,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接触感应部之间形成有缓冲间隙;及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及外壳,所述外壳连接于所述感应件,所述外壳设有按键通道,所述按键通道位于所述感应件设有所述接触感应部的一侧,所述按键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按键通道,所述按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按键通道移动,并在所述外力作用下驱使所述弹性缓冲件变形以克服所述缓冲间隙与所述接触感应部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按压所述接触感应部的方向上,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所述按键靠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端形成有抵接边檐,沿垂直于所述按键通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抵接边檐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按键通道的横截面积;
所述按键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弹性缓冲件抵接配合的抵接部;当所述按键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弹性缓冲件对所述抵接部施加作用下使所述抵接边檐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侧抵接并限位配合,所述抵接边檐在所述活动间隙靠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侧遮挡所述活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朝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侧围设形成有呈一端开口的开口腔,所述抵接部为固设于所述开口腔的内壁的抵接体,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端沿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开口腔与所述抵接体抵接配合;或所述抵接体朝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方向伸出所述开口并相对所述抵接边檐突出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靠近所述按键的一侧形成有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与所述抵接体抵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边檐靠近所述按键通道的一侧及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侧这两者中的其中一者形成有凹部,另一者形成有凸部;当所述按键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抵接边檐通过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凹凸配合以与所述外壳的侧壁抵接并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罩设空间,所述按键通道与所述罩设空间连通,所述外壳通过所述罩设空间罩设于所述感应件,所述感应件及所述接触感应部均容置于所述罩设空间,所述外壳位于所述罩设空间内的部分形成有安装体,所述安装体构造出所述按键通道位于所述罩设空间内的部分,所述安装体朝向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凹部,所述抵接边檐形成有所述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多个,所述凸部沿所述抵接边檐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凹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凹部沿所述安装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为胶套。
10.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56463.3U CN217086432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按键结构及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56463.3U CN217086432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按键结构及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86432U true CN217086432U (zh) | 2022-07-29 |
Family
ID=82551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56463.3U Active CN217086432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按键结构及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86432U (zh) |
-
2022
- 2022-03-24 CN CN202220656463.3U patent/CN2170864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70188765A1 (en) | Ground brush for vacuum cleaner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 |
JP2013134256A (ja) | 時計用の防水性押しボタン | |
JP7201680B2 (ja) | カードタイプスマートキー | |
CN102379018A (zh) | 按压开关 | |
CN217086432U (zh) | 按键结构及电器 | |
TWI580896B (zh) | 燈管及其端蓋結構 | |
EP3187085A1 (en) | Ground brush for vacuum cleaner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 |
US20190080867A1 (en) | Embedded external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 |
WO2019176680A1 (ja) |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操作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 |
JP3753943B2 (ja) | ブレーカ装置 | |
CN205140831U (zh) | 一种按键及键盘 | |
CN212874304U (zh) | 一种防误触电容触摸按压式开关 | |
CN210006669U (zh) | 一种手动复位突跳式温控器 | |
CN211995446U (zh) | 一种触摸式方向盘开关 | |
CN210109661U (zh) | 一种飞梭旋钮组件结构及医疗设备 | |
JP4487892B2 (ja) | スイッチ装置の防水構造 | |
CN111385401B (zh) | 一种防水侧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211788737U (zh) | 按键结构、电控盒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9534356U (zh) | 按键组件以及控制器 | |
CN217158001U (zh) | 按键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气设备 | |
CN215344727U (zh) | 外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成像摄像机 | |
CN215452909U (zh) | 车辆的后背门触控开关装置以及车辆 | |
CN210489475U (zh) | 一种大功率微动开关 | |
JP4386332B2 (ja) | 電気かみそり | |
CN217822493U (zh) |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