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8715U - 一种钢筋笼打梢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笼打梢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8715U
CN217078715U CN202121513912.0U CN202121513912U CN217078715U CN 217078715 U CN217078715 U CN 217078715U CN 202121513912 U CN202121513912 U CN 202121513912U CN 217078715 U CN217078715 U CN 217078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p
reinforcement cage
frame
steel reinforcement
c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139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琪
寇卫国
李光均
王海涛
王永明
李晓杰
朱邦志
谢学锋
许廷松
刘鹏飞
刘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to CN2021215139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8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8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8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的钢筋笼打梢架,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多根梁(A)形成框架结构的打梢架框架(B),打梢架框架(B)中间为钢筋笼容纳空间(C),相邻梁(A)结合部内侧部位分别设置布置梁(D),布置梁(D)上设置定位件(E),定位件(E)与能够控制定位件(E)水平于梁(A)伸缩的伸缩气缸(F)连接,每个定位件(E)均设置为向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G)延伸的结构,待打梢钢筋笼(H)内侧面设置多个钢筋笼吊板件(I),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笼打梢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实现钢筋笼的下方及打梢,有效保障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钢筋笼打梢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钢筋笼打梢架。
背景技术
目前钻孔桩钢筋笼下放时,需要采用的打梢装置,钢筋笼临时悬挂点均为抽插式钢板,钢筋笼完成接长后下放时,需取出销轴,人工抽出、拆下插板,待接长下节时再人工安装插板悬挂钢筋笼。而大直径钻孔桩,尤其是变径桩钢筋笼的打梢装置插板较长、板厚较大、重量较重,人工安装、拆除较为困难、速度较慢,并且插板易丢失。由此可见,目前的钢筋笼打梢装置存在操作不便、可靠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实现钢筋笼的下方及打梢,有效保障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钢筋笼打梢架。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钢筋笼打梢架,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包括多根梁,多根梁形成框架结构的打梢架框架,打梢架框架中间为钢筋笼容纳空间,相邻梁结合部内侧部位分别设置布置梁,布置梁上设置定位件,定位件与能够控制定位件水平于梁伸缩的伸缩气缸连接,每个定位件均设置为向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移动的结构,待打梢钢筋笼内侧面设置多个钢筋笼吊板件。
所述的梁包括梁Ⅰ、梁Ⅱ、梁Ⅲ、梁Ⅳ,梁Ⅰ、梁Ⅱ、梁Ⅲ、梁Ⅳ固定连接形成打梢架框架。
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每道布置梁包括布置梁组件Ⅰ和布置梁组件Ⅱ,布置梁组件Ⅰ和布置梁组件Ⅱ均呈梯形结构。
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每道布置梁的布置梁组件Ⅰ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梁固定连接,布置梁组件Ⅰ上设置多道加强件Ⅰ;每道布置梁的布置梁组件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梁固定连接,布置梁组件Ⅱ上设置多道加强件Ⅱ。
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梁Ⅰ和梁Ⅱ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Ⅰ,梁Ⅱ和梁Ⅲ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Ⅱ,梁Ⅲ和梁Ⅳ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Ⅲ,梁Ⅳ和梁Ⅰ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Ⅳ。
所述的布置梁Ⅰ上设置定位件Ⅰ,布置梁Ⅱ上设置定位件Ⅱ,布置梁Ⅲ上设置定位件Ⅲ,布置梁Ⅳ上设置定位件Ⅳ。
所述的待打梢钢筋笼内壁按间隙布置四个起吊板件,每个起吊板件分别与待打梢钢筋笼固定连接,起吊板件上设置起吊孔。
所述的打梢架框架水平方向呈口字型或井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步骤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实现钢筋笼的下方及打梢,有效保障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钢筋笼打梢方法,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方法的步骤为:
S1.在待打梢钢筋笼内壁设置多个起吊板件,将多根梁形成打梢架框架,在相邻梁结合部内侧部位分别设置布置梁,在布置梁上设置定位件,定位件与伸缩气缸连接,定位件处于收缩状态;
S2.吊机通过起吊绳与待打梢钢筋笼内壁的起吊板件连接,起吊待打梢钢筋笼到钢筋笼容纳空间位置;
S3.需要定位钢筋笼容纳空间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伸出,每个伸缩气缸带动一个定位件向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移动,每个定位件插装定位待打梢钢筋笼;
S4.需要下移钢筋笼容纳空间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收缩,每个伸缩气缸带动一个定位件向远离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移动,每个定位件离开定位待打梢钢筋笼,通过吊机控制待打梢钢筋笼下移;
S5.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多个待打梢钢筋笼的打梢及下放。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全新的技术方案。需要进行钢筋笼下方及打梢时,在待打梢钢筋笼内壁设置多个起吊板件,将多根梁形成打梢架框架,在相邻梁结合部内侧部位分别设置布置梁,在布置梁上设置定位件,定位件与伸缩气缸连接,定位件处于收缩状态;吊机通过起吊绳与待打梢钢筋笼内壁的起吊板件连接,起吊待打梢钢筋笼到钢筋笼容纳空间位置;需要定位钢筋笼容纳空间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伸出,每个伸缩气缸带动一个定位件向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移动,每个定位件插装定位待打梢钢筋笼;需要下移钢筋笼容纳空间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收缩,每个伸缩气缸带动一个定位件向远离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移动,每个定位件离开定位待打梢钢筋笼,通过吊机控制待打梢钢筋笼下移;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多个待打梢钢筋笼的打梢及下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实现钢筋笼的下方及打梢,有效保障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布置梁组件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布置梁组件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别为:A、梁;B、打梢架框架;C、钢筋笼容纳空间;D、布置梁;E、定位件;F、伸缩气缸;G、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H、待打梢钢筋笼; I、钢筋笼吊板件;J、布置梁组件Ⅰ;K、布置梁组件Ⅱ;L、加强件Ⅰ;M、加强件Ⅱ;1、梁Ⅰ;2、梁Ⅱ;3、梁Ⅲ;4、梁Ⅳ;6、布置梁Ⅰ;7、定位件Ⅰ; 8、布置梁Ⅱ;9、定位件Ⅱ;10、布置梁Ⅲ;11、定位件Ⅲ;12、布置梁Ⅳ; 13、定位件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钢筋笼打梢架,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包括多根梁A,多根梁A形成框架结构的打梢架框架B,打梢架框架B中间为钢筋笼容纳空间C,相邻梁A结合部内侧部位分别设置布置梁D,布置梁D上设置定位件E,定位件E与能够控制定位件E水平于梁A伸缩的伸缩气缸F连接,每个定位件E均设置为向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G延伸的结构,待打梢钢筋笼H 内侧面设置多个钢筋笼吊板件I。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全新的技术方案。需要进行钢筋笼下方及打梢时,在待打梢钢筋笼H内壁设置多个起吊板件,将多根梁A形成打梢架框架B,在相邻梁A结合部内侧部位分别设置布置梁D,在布置梁D上设置定位件E,定位件E与伸缩气缸F连接,定位件E处于收缩状态;S吊机通过起吊绳与待打梢钢筋笼H内壁的起吊板件连接,起吊待打梢钢筋笼H到钢筋笼容纳空间C位置;需要定位钢筋笼容纳空间C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F伸出,每个伸缩气缸F带动一个定位件E向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G移动,每个定位件E插装定位待打梢钢筋笼H;需要下移钢筋笼容纳空间C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F收缩,每个伸缩气缸F带动一个定位件E向远离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G移动,每个定位件E离开定位待打梢钢筋笼H,通过吊机控制待打梢钢筋笼H下移;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多个待打梢钢筋笼H的打梢及下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实现钢筋笼的下方及打梢,有效保障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所述的梁A包括梁Ⅰ1、梁Ⅱ2、梁Ⅲ3、梁Ⅳ4,梁Ⅰ1、梁Ⅱ2、梁Ⅲ3、梁Ⅳ4固定连接形成打梢架框架B。
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每道布置梁D包括布置梁组件ⅠJ和布置梁组件ⅡK,布置梁组件ⅠJ和布置梁组件ⅡK均呈梯形结构。
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每道布置梁D的布置梁组件ⅠJ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梁 A固定连接,布置梁组件ⅠJ上设置多道加强件ⅠL;每道布置梁D的布置梁组件ⅡK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梁A固定连接,布置梁组件ⅡK上设置多道加强件ⅡM。
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梁Ⅰ1和梁Ⅱ2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Ⅰ6,梁Ⅱ2和梁Ⅲ3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Ⅱ8,梁Ⅲ3和梁Ⅳ4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Ⅲ10,梁Ⅳ4和梁Ⅰ1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Ⅳ12。
所述的布置梁Ⅰ6上设置定位件Ⅰ7,布置梁Ⅱ8上设置定位件Ⅱ9,布置梁Ⅲ10上设置定位件Ⅲ11,布置梁Ⅳ12上设置定位件Ⅳ13。
所述的待打梢钢筋笼H内壁按间隙布置四个起吊板件,每个起吊板件分别与待打梢钢筋笼H固定连接,起吊板件上设置起吊孔。
所述的打梢架框架B水平方向呈口字型或井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步骤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实现钢筋笼的下方及打梢,有效保障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钢筋笼打梢方法,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方法的步骤为:
S1.在待打梢钢筋笼H内壁设置多个起吊板件,将多根梁A形成打梢架框架 B,在相邻梁A结合部内侧部位分别设置布置梁D,在布置梁D上设置定位件E,定位件E与伸缩气缸F连接,定位件E处于收缩状态;S2.吊机通过起吊绳与待打梢钢筋笼H内壁的起吊板件连接,起吊待打梢钢筋笼H到钢筋笼容纳空间C 位置;S3.需要定位钢筋笼容纳空间C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F伸出,每个伸缩气缸F带动一个定位件E向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G移动,每个定位件E 插装定位待打梢钢筋笼H;S4.需要下移钢筋笼容纳空间C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F收缩,每个伸缩气缸F带动一个定位件E向远离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G移动,每个定位件E离开定位待打梢钢筋笼H,通过吊机控制待打梢钢筋笼H下移;S5.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多个待打梢钢筋笼H的打梢及下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全新的技术方案。需要进行钢筋笼下方及打梢时,在待打梢钢筋笼内壁设置多个起吊板件,将多根梁形成打梢架框架,在相邻梁结合部内侧部位分别设置布置梁,在布置梁上设置定位件,定位件与伸缩气缸连接,定位件处于收缩状态;吊机通过起吊绳与待打梢钢筋笼内壁的起吊板件连接,起吊待打梢钢筋笼到钢筋笼容纳空间位置;需要定位钢筋笼容纳空间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伸出,每个伸缩气缸带动一个定位件向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移动,每个定位件插装定位待打梢钢筋笼;需要下移钢筋笼容纳空间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伸缩气缸收缩,每个伸缩气缸带动一个定位件向远离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移动,每个定位件离开定位待打梢钢筋笼,通过吊机控制待打梢钢筋笼下移;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多个待打梢钢筋笼的打梢及下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实现钢筋笼的下方及打梢,有效保障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钢筋笼打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包括多根梁(A),多根梁(A)形成框架结构的打梢架框架(B),打梢架框架(B)中间为钢筋笼容纳空间(C),相邻梁(A)结合部内侧部位分别设置布置梁(D),布置梁(D)上设置定位件(E),定位件(E)与能够控制定位件(E)水平于梁(A)伸缩的伸缩气缸(F)连接,每个定位件(E)均设置为向打梢架框架中心位置(G)延伸的结构,待打梢钢筋笼(H)内侧面设置多个钢筋笼吊板件(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A)包括梁Ⅰ(1)、梁Ⅱ(2)、梁Ⅲ(3)、梁Ⅳ(4),梁Ⅰ(1)、梁Ⅱ(2)、梁Ⅲ(3)、梁Ⅳ(4)固定连接形成打梢架框架(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每道布置梁(D)包括布置梁组件Ⅰ(J)和布置梁组件Ⅱ(K),布置梁组件Ⅰ(J)和布置梁组件Ⅱ(K)均呈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每道布置梁(D)的布置梁组件Ⅰ(J)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梁(A)固定连接,布置梁组件Ⅰ(J)上设置多道加强件Ⅰ(L);每道布置梁(D)的布置梁组件Ⅱ(K)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梁(A)固定连接,布置梁组件Ⅱ(K)上设置多道加强件Ⅱ(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的梁Ⅰ(1)和梁Ⅱ(2)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Ⅰ(6),梁Ⅱ(2)和梁Ⅲ(3)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Ⅱ(8),梁Ⅲ(3)和梁Ⅳ(4)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Ⅲ(10),梁Ⅳ(4)和梁Ⅰ(1)结合部内侧设置布置梁Ⅳ(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置梁Ⅰ(6)上设置定位件Ⅰ(7),布置梁Ⅱ(8)上设置定位件Ⅱ(9),布置梁Ⅲ(10)上设置定位件Ⅲ(11),布置梁Ⅳ(12)上设置定位件Ⅳ(1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打梢钢筋笼(H)内壁按间隙布置四个起吊板件,每个起吊板件分别与待打梢钢筋笼(H)固定连接,起吊板件上设置起吊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筋笼打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梢架框架(B)水平方向呈口字型或井字形结构。
CN202121513912.0U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钢筋笼打梢架 Active CN217078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13912.0U CN217078715U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钢筋笼打梢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13912.0U CN217078715U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钢筋笼打梢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8715U true CN217078715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497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13912.0U Active CN217078715U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钢筋笼打梢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8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4432B2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building, and a building construction system therefor
CN104480930B (zh) 一种灌注桩钢筋笼吊放固定施工方法
CN111908320B (zh) 超深地下连续墙吊装用钢丝绳快速转换方法
US9371647B1 (en) Concrete panel apparatus
CN212957167U (zh) 一种带有体外可拆卸式加强桁架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JP2009073599A (ja) タワークレーンの支持構造およびクライミング方法
CN105088970A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pc箱梁斜拉桥的施工方法
CN217078715U (zh) 一种钢筋笼打梢架
CN102286927A (zh) 桥梁墩柱盖梁钢筋笼整体安装施工方法
CN209742389U (zh) 一种预制柱甩筋的调直定位机具
CN113322945A (zh) 一种钢筋笼打梢架及钢筋笼打梢方法
CN214653024U (zh) 抱箍式管桩吊装装置
CN216475804U (zh)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4834045U (zh) 一种钢混叠合梁
CN109778714A (zh) 装配式钢构支撑平台及其安装和拆卸方法
CN115110765A (zh) 一种变形缝处剪力墙施工方法及装置
CN213923842U (zh) 一种装配式内墙板吊装工具
JP3811846B2 (ja) 鉄塔の解体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2193984A (zh) 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与钢筋笼吊放方法
CN218643363U (zh) 大型桩基钢筋笼下放施工装置
JP2646109B2 (ja) 鉄筋籠の建込方法及びその建込装置
CN211171659U (zh) 钢绞线穿梭机作业平台高度调节支架
CN209758835U (zh) 一种桥梁t梁模板吊具
CA3134769C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building, and a building construction system therefor
CN217175646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驱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