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4682U - 一种折叠车把立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车把立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4682U
CN217074682U CN202220063889.8U CN202220063889U CN217074682U CN 217074682 U CN217074682 U CN 217074682U CN 202220063889 U CN202220063889 U CN 202220063889U CN 217074682 U CN217074682 U CN 217074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seat
sliding sleeve
connecting structure
bolt
handlebar 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38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0638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4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4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4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车把立管,设置在把手与车架之间,包括上连接结构和下座,其中,上连接结构与下座通过横销转动相连,下座上设有两个下通孔,上连接结构上设有上通孔,上连接结构还设有上滑套、弹性元件、铝塞、上管以及若干螺栓,使上连接结构绕横销作一定角度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车把的可折叠。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同时,由于螺栓与横销对下座形成三个点的受力,使整套车把立管形成一个刚性的整体,骑行者能感觉到自行车的把手有很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车把立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及电动车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车把立管。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但传统的自行车车把立管机构不能拆卸,有一些能折叠的自行车把,其安装操作较复杂,或者立管机构安装的稳定性较差,导致骑行者感觉到自行车把手的不稳定。
例如:申请日为2021年5月份的申请号为CN202120946615.9的《电动滑板车的折叠结构》,活动手柄(50)凸出地设置在车把立管的外侧,外形不美观,结构也较复杂,当要折叠时,拆装操作相对不是很灵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能高、拆装方便的折叠车把立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设置在把手与车架之间,包括上连接结构和下座,其中,所述上连接结构与下座通过横销转动相连,所述下座上设有至少两个供横销穿过的下通孔,所述上连接结构上设有至少一个供横销穿过的上通孔,所述上连接结构的一侧设有上触点,所述下座的一侧设有下触点,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周向外侧滑动套设有上滑套,在所述上连接结构与上滑套之间设有两端分别抵靠于上连接结构和上滑套从而使上滑套保持朝向下座运动趋势的弹性元件,当车把立管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上触点与下触点相互贴合,所述上滑套锁住下座绕横销的转动,当车把立管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上触点与下触点相互分离,所述上滑套解除对下座绕横销转动的锁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上连接结构与下座通过横销的连接,可以使上连接结构绕横销作一定角度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车把的可折叠。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连接结构简单,所以拆装方便;由于上滑套通过弹性元件可以与下座配套,所以连接后稳定性能较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下座的一端设有一级下台阶,当车把立管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下台阶面与上滑套的端面贴合;或者,所述下座的一端设有至少二级下台阶,所述上滑套的一端设有在使用状态时能够与下台阶相互配合的至少一级上台阶。选用该设计的目的:下座设置至少一个下台阶,上滑套设置至少一个下台阶,当它们两个台阶贴合时,可以锁住车把立管,只有当上滑套往上克服压簧力解除两个台阶的贴合后,车把立管才能翻转折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外侧设有供第一螺栓旋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上触点位于第一螺栓远离第一螺纹孔的端面,所述下座呈管状,所述下座的外侧设有贯穿至下座内侧且供第二螺栓旋入的第二螺纹孔,所述下触点位于第二螺栓靠近下座内侧的端面。选用该设计的目的:上连接结构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上固定有第一螺栓;在下座的外侧设有贯穿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固定有第二螺栓。当车把立管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螺栓会顶住第一螺栓,达到固定车把立管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螺栓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螺母一侧与上连接结构外侧面贴合。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在第一螺栓处设置锁紧螺母,是考虑到时间长了,第一螺栓会有松动等情况,设置锁紧螺母可以让第一螺栓永远不会松动,从而能够让第二螺栓顶紧的位置不会变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下通孔同轴设置且均开设于下座的下凸耳,所述上通孔开设于上连接结构的上凸耳。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在下座设置下凸耳,在上连接结构上设置上凸耳,这样设计可以使上连接结构与下座相互连接起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下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上通孔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上凸耳插入相邻的下凸耳之间,从而使下通孔和上通孔同轴设置。选用该设计的目的:由于上凸耳插入相邻的下凸耳之间,两个零件的接触面积比较大,这样设计可以更好地使上连接结构与下座相互连接起来,而且不易磨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滑套的内侧设有中间开孔的分隔件,所述上连接结构上套设有垫片,所述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抵靠于分隔件和垫片。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弹性元件一端抵住分隔件和垫片,使上滑套能够在弹性元件的压力下锁住下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连接结构包括转轴和上连接组件,所述上通孔设置于转轴一侧,所述转轴远离下座的一端穿过上滑套后与上连接组件相连。选用该设计的目的:转轴作为直接与下座相连接的零件,在转轴上设有上通孔,上通孔经过横销与下座的下通孔相连接,这种结构简单牢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上管和铝塞,所述铝塞插入上管内部且与上管相互过盈配合,所述转轴远离下座的一端穿过上滑套后与铝塞螺纹连接。选用该设计的目的:转轴的一端设有外螺纹,与铝塞管内的内螺纹相连接,铝塞与上管两者是过盈配合,形成一个刚性的整体,当需要折叠时,整个上连接结构能够以横销为中心轴翻转折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连接结构远离下座的一端与把手相连,所述下座远离上连接结构的一端与车架相连。选用该设计的目的:上连接结构与自行车的车把手相连接,下座与自行车的前轮等车架部相连接,从而达到能够将自行车折叠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车把立管的爆炸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车把立管的爆炸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车把立管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轴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座立体图1。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座立体图2。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车把立管在拉直时的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车把立管在折叠时的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滑套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连接结构;2、下座;3、横销;4、下通孔;5、上通孔;6、上滑套;7、弹性元件;8、下台阶;9、上台阶;10、第一螺栓;11、第一螺纹孔;12、第二螺栓;13、第二螺纹孔;14、锁紧螺母;15、下凸耳;16、上凸耳;17、分隔件;18、转轴;19、上管;20、铝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1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由上连接结构1、横销3、下座2等组成,上连接结构1由转轴18、铝塞20、上滑套6、弹性元件7、上管19等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与图7,下座2为一个管状体,内部中空,一端设有一个下台阶8,另一端与自行车的前轮车架部相固定连接。在下座2的侧面靠近下台阶8端,设有一个M6的第二螺纹孔13,在螺纹孔内固定第二螺栓12。与螺纹孔的中心线相对应的下座2另一个侧面,设置有两个相同外形的下凸耳15,在两个下凸耳15的中心各设有内径为8.1mm的下通孔4。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横销3为外径8mm的普通销子,当穿过下凸耳15的通孔时,轴与孔为间隙配合,这样可以形成自由绕转。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转轴18一端设置有上凸耳16,在上凸耳16的中心设有内径为8mm的上通孔5(取负公差),当横销3穿过上通孔5时,两者为过盈配合。在上凸耳16的远离上通孔5的侧面,设有M6规格的第一螺纹孔11,第一螺纹孔11的中心线与上通孔5的中心线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在第一螺纹孔11内固定有第一螺栓10,并用锁紧螺母14止位。转轴18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与铝塞的内螺纹相互配套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铝塞20为一个管状体,内壁设有内螺纹,用来与转轴18的螺纹连接。铝塞20的外壁与上管19相过盈配合,形成一个刚性的组合件。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上滑套6为一个管状体,内壁的中间设有分隔件17,将上滑套6的内部一分为二,上滑套6的一端设有一个上台阶9,上台阶9的形状与下座2的下台阶8相吻合。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弹性元件7为一根普通的压簧,压簧的一端顶住上滑套6的分隔件17,另一端顶住上管19的端面。也可以在上管19的端面处可以增设一个垫圈,让压簧的一端顶住垫圈。当按压上滑套6时,上滑套6的上台阶9与下座2的下台阶8相分离,此时才能折叠立管;当要使用时,上滑套6在压簧的压力作用下,上滑套6的上台阶9与下座2的下台阶8相互吻合,上滑套6自动锁住下座2。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立管为一根长条形的管状体,一端内管安装有铝塞20,另一端与自行车的车把手等相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请参考图2,它们是如下连接的,转轴18的螺纹端穿过上滑套6的内孔,与铝塞20的内螺纹相螺纹连接,压簧的一端抵住上滑套6的分隔件17,压簧的另一端抵住上管19的端面,铝塞硬挤压进上管19,与上管19过盈配合;横销3穿过下座2的下凸耳15的下通孔4,再硬压进转轴18的上通孔5,再穿过下座2的另一个下凸耳15;第一螺栓10旋进第一螺纹孔11后,再用锁紧螺母14止位,第二螺栓12旋进第二螺纹孔13。
请参考图3与图4,常态下(即未折叠时),第二螺栓12刚好能顶到第一螺栓10的尾部,如果不能顶到,可以旋进或旋出第一螺栓10,直到第二螺栓12刚好能碰到第一螺栓10的尾部为止,此时,为了能达到永久固定的效果,可以在第二螺栓12上涂上螺丝胶,可以防止螺栓的松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平常使用时,请参考图9,上管19与下座2的中心线是在同一条轴线上的,此时第二螺栓12顶住第一螺栓10的尾部。当要折叠时,请参考图10,上管19与下座2的中心线处于一定的夹角。
请参考图8,图8为俯视图,由于横销3贯穿通过下座2的下凸耳15,此时下凸耳15部有两个受力点,即B点与C点,由于第二螺栓12顶住第一螺栓10的受力点在A点,这三个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的力的平衡下,上连接结构1与下座2就不会发生晃动,也就是说上连接结构1中的上管19不会发生晃动,所以与上管19固定的自行车把手也不会发生晃动,从而达到了稳定性的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上连接结构与下座通过横销的连接,可以使上连接结构绕横销作一定角度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车把立管的可折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整体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同时,由于第二螺栓与横销对下座形成三个点的受力,使整套车把立管不会晃动,所以骑行者能感觉到有很好的稳定性。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车把立管,设置在把手与车架之间,包括上连接结构(1)和下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1)与下座(2)通过横销(3)转动相连,所述下座(2)上设有至少两个供横销(3)穿过的下通孔(4),所述上连接结构(1)上设有至少一个供横销(3)穿过的上通孔(5),所述上连接结构(1)的一侧设有上触点,所述下座(2)的一侧设有下触点,所述上连接结构(1)的周向外侧滑动套设有上滑套(6),在所述上连接结构(1)与上滑套(6)之间设有两端分别抵靠于上连接结构(1)和上滑套(6)从而使上滑套(6)保持朝向下座(2)运动趋势的弹性元件(7),当车把立管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上触点与下触点相互贴合,所述上滑套(6)锁住下座(2)绕横销(3)的转动,当车把立管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上触点与下触点相互分离,所述上滑套(6)解除对下座(2)绕横销(3)转动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2)的一端设有一级下台阶(8),当车把立管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下台阶(8)面与上滑套(6)的端面贴合;或者,所述下座(2)的一端设有至少二级下台阶(8),所述上滑套(6)的一端设有在使用状态时能够与下台阶(8)相互配合的至少一级上台阶(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1)的外侧设有供第一螺栓(10)旋入的第一螺纹孔(11),所述上触点位于第一螺栓(10)远离第一螺纹孔(11)的端面,所述下座(2)呈管状,所述下座(2)的外侧设有贯穿至下座(2)内侧且供第二螺栓(12)旋入的第二螺纹孔(13),所述下触点位于第二螺栓(12)靠近下座(2)内侧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10)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4),所述螺母一侧与上连接结构(1)外侧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孔(4)同轴设置且均开设于下座(2)的下凸耳(15),所述上通孔(5)开设于上连接结构(1)的上凸耳(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孔(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上通孔(5)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上凸耳(16)插入相邻的下凸耳(15)之间,从而使下通孔(4)和上通孔(5)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套(6)的内侧设有中间开孔的分隔件(17),所述上连接结构(1)上套设有垫片,所述弹性元件(7)两端分别抵靠于分隔件(17)和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1)包括转轴(18)和上连接组件,所述上通孔(5)设置于转轴(18)一侧,所述转轴(18)远离下座(2)的一端穿过上滑套(6)后与上连接组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上管(19)和铝塞(20),所述铝塞(20)插入上管(19)内部且与上管(19)相互过盈配合,所述转轴(18)远离下座(2)的一端穿过上滑套(6)后与铝塞(20)螺纹连接。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折叠车把立管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1)远离下座(2)的一端与把手相连,所述下座(2)远离上连接结构(1)的一端与车架相连。
CN202220063889.8U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折叠车把立管 Active CN217074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3889.8U CN217074682U (zh)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折叠车把立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3889.8U CN217074682U (zh)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折叠车把立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4682U true CN217074682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3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3889.8U Active CN217074682U (zh)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折叠车把立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4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40063U (zh) 可折叠车架及可折叠两轮车
WO2013181872A1 (zh) 具有可折叠双轮的三轮车
CN217074682U (zh) 一种折叠车把立管
CN105620630A (zh) 一种多连杆折叠电动车
CN107651081A (zh) 滑板车及折叠机构和其折叠、锁紧方法
CN211167248U (zh) 一种可折叠滑板车
CN114394186A (zh) 一种折叠车把立管
WO2009026721A1 (en) Bicycle steering assembly
CN208683037U (zh) 一种带有一体式锁具的可快速折叠自行车
CN210391440U (zh) 一种折叠接头
CN211710994U (zh) 一种滑板车的车架以及安装该车架的滑板车
JP3293315B2 (ja) ペダルの回転をドライブシャフトを通じて後輪に伝達する構造の折りたたみ自転車
CN208915319U (zh) 一种高低可变两用童车
JP2003170881A (ja) 自転車の折り畳み構造
CN201999143U (zh) 折叠自行车
CN201023607Y (zh) 自行车折叠车把
CN217864539U (zh) 一种电动车五通总成结构
CN107140091B (zh) 一种车轮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EP1426279A3 (en) Folding device for a handlebar
CN217533123U (zh) 一种快拆调角把立锁紧结构及便携车
CN215475530U (zh) 一种具有把手折叠功能的儿童自行车
WO2016029786A1 (zh) 一种自行车前叉
CN215971927U (zh) 一种转向复位结构及车辆
CN209650458U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安装有该减震机构的滑板车
CN220374696U (zh) 一种自行车肩盖的防旋转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