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4008U -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商用车 - Google Patents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商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4008U
CN217074008U CN202220383697.5U CN202220383697U CN217074008U CN 217074008 U CN217074008 U CN 217074008U CN 202220383697 U CN202220383697 U CN 202220383697U CN 217074008 U CN217074008 U CN 217074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ounting
suspension
mounting unit
power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836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永潮
王义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836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4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4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40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动力系统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包括前悬置支座和后悬置支座,前悬置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安装于车架纵梁外腹面,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第一安装部用于配合安装驱动电机;后悬置支座包括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用于安装变速箱;其中,第一安装部与第一连接部夹角设置,且第一安装部朝向车架纵梁内侧空间延伸。由此,本申请不占用过多的车架内侧空间。

Description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商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商用车。
背景技术
纯电动商用车动力总成为驱动电机和变速箱的组合方式,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前悬置或/和其支架以及后悬置或/和其支架安装于车架内侧,占用车架内侧过多的空间,使得管路与线束空间受限,部分悬置装置的横梁置于悬置支架下方,对车辆通过性有很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安装方式不合理致使占用车架内部过多的空间,且车辆通过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包括:前悬置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安装于车架纵梁外腹面,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的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配合安装驱动电机;
后悬置支座,包括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所述第三支座和所述第四支座用于安装变速箱;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所述车架纵梁内侧空间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安装斜面,所述安装斜面用于安装前悬置,所述前悬置支座通过所述前悬置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所述安装斜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前悬置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以装配至所述第一安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在所述车架纵梁外腹面上的安装高度可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用于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纵梁上设置的多组高度不同的第一配合孔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所述第三支座和所述第四支座均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外腹面,所述第三支座和所述第四支座的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配合安装所述变速箱,且所述第二安装部朝向所述车架纵梁内侧空间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单元和第二安装单元,所述第一安装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单元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安装单元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用于安装后悬置,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用以安装后横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所述第一安装单元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所述后悬置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限位孔配合以装配至所述第一安装单元;
所述第二安装单元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所述后横梁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限位孔配合以装配至所述第二安装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所述第一安装单元和所述第二安装单元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二安装单元包括装配斜面,所述装配斜面用以安装所述横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用于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纵梁上设置的多组高度不同的第二配合孔装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包括:驱动电机;
变速箱,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相连接;
上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所述动力总成悬置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变速箱相连接。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商用车,包括:
车架纵梁;
上述的电动车动力总成,所述电动车动力总成与所述车架纵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前悬置支架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安装于车架纵梁外腹面,如此不占用过多的车架内侧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动力总成包括上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商用车包括上述的电动车动力总成,也即包括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左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俯视图;
图7为图1中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10、前悬置支座;110、第一支座;120、第二支座;130、第一连接部;1310、第一安装孔;140、第一安装部;1410、安装斜面; 1420、第一连接孔;150、前悬置;
20、驱动电机;
30、后悬置支座;310、第三支座;320、第四支座;330、第二连接部;3310、第二安装孔;340、第二安装部;3410、第一安装单元;3411、第一限位孔;3420、第二安装单元;3421、第二限位孔; 3422、装配斜面;350、后悬置;
40、变速箱;
50、后横梁;
60、车架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至图8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图4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保护一种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包括前悬置支座10和后悬置支座30,前悬置支座10 包括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均包括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一安装部140,第一连接部130安装于车架纵梁60外腹面,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的第一安装部140用于配合安装驱动电机20;后悬置支座30包括第三支座310和第四支座320,第三支座310和第四支座320用于安装变速箱40;其中,第一安装部140与第一连接部130夹角设置,且第一安装部140朝向车架纵梁60内侧空间延伸。
请参照图1和图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 均设于车架纵梁60的外侧,也即前悬置支座10和后悬置支座30的第一连接部130均安装于车架纵梁60外腹面,外腹面也即车架纵梁 60外侧的安装面。第一安装部140朝向车架纵梁60内侧空间延伸,相较于将驱动电机20安装在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的底部,本申请将驱动电机2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40,如此驱动电机20距地面的距离更长,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而且第一安装部140也可以起到支撑驱动电机20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用于商用车,商用车在车架纵梁60内侧设有大量高压线束、热管理管路以及低压控制线路,将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设于车架纵梁60外侧可以避免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的安装占用车架纵梁60内侧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其他车型也适用,均可起到节省车架纵梁60内侧空间的用途。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一安装部140的夹角为钝角;第一安装部140包括安装斜面1410,安装斜面1410用于安装前悬置150,前悬置支座10通过前悬置150与驱动电机20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前悬置150和第一安装部140以及驱动电机20的安装方式属于常规的安装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请继续参照图1、图4至图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对称设置,进而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上的安装斜面1410对应夹角设置,驱动电机20的悬置支座安装于安装斜面 1410上。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对于驱动电机20的支撑强度,另一方面将驱动电机2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40,可以使得驱动电机 20距地面高度更高,车辆的底盘更高,车辆的通过性会更好。
进一步地,安装斜面141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420,前悬置150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孔1420配合以装配至第一安装部140。对于前悬置150与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的安装方式,可以选择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固定安装方式,在此不做限定。而且,安装斜面1410上可以根据需要安装横梁,当动力总成功率较大时,可适当增加前横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前横梁的安装与否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在车架纵梁60外腹面上的安装高度可调。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0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310,用于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60上设置的多组高度不同的第一配合孔装配。
因为第一连接部130与车架纵梁60连接,也即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与车架纵梁60的连接点只有一处,也即第一支座110 和第二支座120相对车架纵梁60的安装位置并不限定,可以根据需要在设计车架纵梁60时,在车架纵梁60上设置高度不同的多组第一配合孔,一方面可以调节车架宽度误差、零件加工误差导致的安装孔位偏移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得横梁安装位置不限于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的下方,提高横梁距地面的高度,提高整车的通过性。同理,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在车架纵梁60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调节,例如车架纵梁60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配合孔位,第一支座110和第二支座120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安装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照图7和图8,对于第三支座310和第四支座320,第三支座310和第四支座320均包括第二连接部330和第二安装部340;第二连接部330安装于车架纵梁60外腹面,第三支座310和第四支座 320的第二安装部340用于配合安装变速箱40,且第二安装部340朝向车架纵梁60内侧空间延伸。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340包括第一安装单元3410和第二安装单元3420,第一安装单元3410与第二连接部330垂直设置,第一安装单元3410与第二安装单元3420夹角设置,且第二安装单元3420 朝向远离第二连接部330的方向延伸;第一安装单元3410用于安装后悬置350,第二安装单元3420用以安装后横梁50。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安装部340设置后横梁5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动力总成功率较小时,也可以不设置后横梁50,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单元341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 3411,后悬置350通过螺栓与第一限位孔3411配合以装配至第一安装单元3410;第二安装单元342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3421,后横梁50通过螺栓与第二限位孔3421配合以装配至第二安装单元3420。需要说明的是,后悬置350与第二安装部340与变速箱40的安装方式属于常规的安装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优选地,第一安装单元3410和第二安装单元3420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安装单元3420包括装配斜面3422,装配斜面3422用以安装横梁。装配斜面3422的设置用于提高后横梁50距地面的高度,如此可以提高整车的通过性。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330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3310,用于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60上设置的多组高度不同的第二配合孔装配。也即,对于第三支座310和第四支座320,第三支座310和第四支座 320设于车架纵梁60外侧,且在车架纵梁60的安装高度可调。一方面第三支座310和第四支座320不占用过多的车架内侧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横梁距地面的高度,如此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保护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包括驱动电机20、变速箱40以及上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前悬置支座10和后悬置支座30分别用于安装驱动电机20和变速箱4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保护一种电动商用车,包括车架纵梁 60和电动车动力总成,电动车动力总成安装于车架纵梁6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悬置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安装于车架纵梁外腹面,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的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配合安装驱动电机;
后悬置支座,包括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所述第三支座和所述第四支座用于安装变速箱;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所述车架纵梁内侧空间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安装斜面,所述安装斜面用于安装前悬置,所述前悬置支座通过所述前悬置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斜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前悬置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以装配至所述第一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在所述车架纵梁外腹面上的安装高度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用于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纵梁上设置的多组高度不同的第一配合孔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座和所述第四支座均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外腹面,所述第三支座和所述第四支座的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配合安装所述变速箱,且所述第二安装部朝向所述车架纵梁内侧空间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单元和第二安装单元,所述第一安装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单元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安装单元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用于安装后悬置,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用以安装后横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单元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所述后悬置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限位孔配合以装配至所述第一安装单元;
所述第二安装单元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所述后横梁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限位孔配合以装配至所述第二安装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单元和所述第二安装单元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二安装单元包括装配斜面,所述装配斜面用以安装所述横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用于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纵梁上设置的多组高度不同的第二配合孔装配。
11.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电机;
变速箱,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相连接;
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装置,所述动力总成悬置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变速箱相连接。
12.一种电动商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纵梁;
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车动力总成,所述电动车动力总成与所述车架纵梁相连接。
CN202220383697.5U 2022-02-24 2022-02-24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商用车 Active CN217074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3697.5U CN217074008U (zh) 2022-02-24 2022-02-24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商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3697.5U CN217074008U (zh) 2022-02-24 2022-02-24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商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4008U true CN217074008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4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83697.5U Active CN217074008U (zh) 2022-02-24 2022-02-24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商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40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1229B1 (en) Vehicle power head mounting structure
US7389844B2 (en) Heavy vehicle chassis having lowered rear portion
CN205737418U (zh) 一种汽车前雨刮安装支架结构
CN217074008U (zh)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商用车
CN213861829U (zh) 一种内嵌式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CN210126496U (zh) 一种四缸车载发电机组用安装托架
CN113771761A (zh) 用于支撑车载电脑的固定支架
CN210309892U (zh) 全地形车
CN216861166U (zh)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及车辆
CN211918827U (zh) 具有固定式后梁的车身支架、车身支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CN218907371U (zh) 后段车架和电动客车
CN220448039U (zh) 电动两轮车
CN216916054U (zh) 一种后保险杠与后底护板集成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0047429U (zh) 一种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的安装结构
CN215155049U (zh) 一种翼子板支架及车辆
CN217022163U (zh) 车辆发动机悬挂结构
CN21965112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ecu安装结构
CN213292451U (zh) 一种全地形车及其组合式底板
CN211166803U (zh) 一种雨刮电机支架
CN210652883U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脚踏板的安装支架
CN219947803U (zh) 拖车钩螺母结构及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JP7397895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219467839U (zh) 传动轴吊挂结构、底盘及车辆
CN210116375U (zh) 车辆的电池包后安装支架以及车辆
CN214267541U (zh) 保护装置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