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1569U - 一种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1569U
CN217071569U CN202220544009.9U CN202220544009U CN217071569U CN 217071569 U CN217071569 U CN 217071569U CN 202220544009 U CN202220544009 U CN 202220544009U CN 217071569 U CN217071569 U CN 217071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axial
sleeve
clamping assembly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440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安明
陈龙
陈远林
李欢
付超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yang Tengen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yang Tengen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yang Tengen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yang Tengen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440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1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1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1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所述套管的外轮廓为轴向等径结构、且内孔为轴向通孔结构;所述装夹工装主要由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组成能够装入被加工套管的容腔,所述竖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在径向的上下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所述横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在径向的左右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所述轴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在轴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且轴向夹持组件避开被加工套管端面上的内孔加工部位,所述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轴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的基准定位形成三维坐标系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装夹操作过程容易、方便、高效,且能够使分段调头加工保持精准同轴度。

Description

一种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体上的内孔加工用的装夹工装,具体是一种套管内孔加工用的装夹工装。
背景技术
套管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部件,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其结构形式呈现多样化。有一种套管,其外轮廓为轴向等径结构、且内孔为轴向通孔结构,内孔的长径比达4倍以上,主要用作前后两段连接杆的轴向对接组合-即俗称连接器(轴向对接),通常为内孔螺纹结构,例如悬索桥钢拉杆锚固系统中的前、后钢拉杆轴向对接组合用的连接器。
此类内孔长径比偏大的通孔结构套管内孔加工,若采用单方向加工策略(即由轴向的A端处向B端处直接加工),则因加工刀具在被加工套管内伸入过长而刚性不足,从而存在加工刀具易损坏、内孔加工误差增大等技术问题。
目前,机械加工行业内,针对此类内孔长径比偏大的通孔结构套管内孔加工,尝试采用分段调头加工策略(即先由轴向的A端处向中部C处加工,经调头后,再由轴向的B端处向中部C处加工)。此种分段调头加工策略,对同一被加工套管的内孔分为先后两次不同起点的加工,且最终加工出的内孔应具有良好的同轴度,这就要求装夹工装对被加工套管在调头前后的装夹定位应保持精准同轴度,这显然对装夹操作提出了高技术要求。在已公开的现有技术中,未发现有以高效方便操作而使前后两次装夹精准的保持同轴度的技术被披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内孔长径比偏大的通孔结构套管内孔加工特殊性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以高效、方便操作而使调头前后两次装夹保持精准同轴度的套管内孔加工用装夹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套管内孔加工用装夹工装,所述套管的外轮廓为轴向等径结构、且内孔为轴向通孔结构;所述装夹工装主要由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组成能够装入被加工套管的容腔,所述竖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在径向的上下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所述横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在径向的左右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所述轴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在轴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且所述轴向夹持组件避开被加工套管端面上的内孔加工部位,所述竖向夹持组件、所述横向夹持组件、所述轴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的基准定位形成三维坐标系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竖向夹持组件主要由竖向定位板和以相对位置排布于所述竖向定位板上方处的竖向压紧梁组成,所述竖向定位板朝向所述竖向压紧梁的表面为定位基准面、且与被加工套管以线接触/面接触配合,所述竖向压紧梁能够在所述竖向定位板的上方处调节相对高度、并横跨压紧所述竖向定位板上放置的被加工套管。进一步的,所述竖向压紧梁为至少两根,这些竖向压紧梁沿着被加工套管的轴向间距排布,每一根竖向压紧梁的两端通过对应的定位支撑螺栓和调节锁紧螺栓装配在相对结构件上,所述竖向压紧梁的一端设置有用作穿装对应调节锁紧螺栓的调节腰型槽。所述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定位板至少从横向夹持组件的两侧延伸出、形成能够与机床工作台相配合的底座。
或者,作为上述竖向夹持组件的一种替代方案之一,所述竖向夹持组件主要由竖向定位板和以相对位置排布于所述竖向定位板上方处的竖向顶紧支撑板组成,所述竖向定位板朝向所述竖向顶紧支撑板的表面为定位基准面、且与被加工套管以线接触/面接触配合,所述竖向顶紧支撑板横跨支撑在所述竖向定位板上放置的被加工套管上方处,且所述竖向顶紧支撑板对应于被加工套管在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之间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轴向,排布有多个能够向下进给而顶紧被加工套管的竖向顶紧螺栓。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顶紧支撑板以可拆卸结构连接在对应的支撑结构件上。所述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定位板至少从横向夹持组件的两侧延伸出、形成能够与机床工作台相配合的底座。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横向夹持组件主要由以左右方向相对排布的横向定位板和横向顶紧支撑板组成,所述横向定位板朝向所述横向顶紧支撑板的表面为定位基准面、且与被加工套管以线接触/面接触配合,所述横向顶紧支撑板对应于被加工套管在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之间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轴向,排布有多个能够横向进给而顶紧被加工套管的横向顶紧螺栓。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轴向夹持组件主要由以前后方向相对排布的轴向定位板和轴向顶紧支撑板组成,所述轴向定位板朝向所述轴向顶紧支撑板的表面为定位基准面、且与被加工套管的轴向端面以面接触配合,所述轴向顶紧支撑板对应于被加工套管在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之间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径向,排布有至少一个能够轴向进给而顶紧被加工套管的轴向顶紧螺栓,且所述轴向顶紧螺栓对应于被加工套管的管壁厚度区域。进一步的,所述轴向夹持组件的轴向定位板和轴向顶紧支撑板分别靠近/坐落于所述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定位板,且所述轴向定位板和所述轴向顶紧支撑板分别在所述竖向定位板上的凸起高度小于放置在所述竖向定位板上的被加工套管管壁厚度。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套管的内孔为螺纹结构,且长径比≥4。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套管的外轮廓为圆形结构;或者,所述套管的外轮廓为左右轴对称及上下轴对称分别形成最高位为直边的多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针对内孔长径比偏大的通孔结构套管内孔加工特殊性,基于套管外轮廓为轴向等径结构,由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轴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形成X向、Y向、Z向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装夹,被加工套管前后次放置其内装夹均能够轻松、容易的保持精准的同轴度,整个装夹操作过程容易、方便、高效,特别适宜内孔长径比偏大的通孔结构套管按分段调头方式进行前后两次装夹,由此装夹而分段调头加工出的内孔能够保持精准的同轴度;此外,该技术措施的装夹工装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轴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形成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1—竖向定位板;12—定位支撑螺栓;13—竖向压紧梁;14—调节锁紧螺栓;15—调节腰型槽;21—横向定位板;22—横向顶紧支撑板;23—横向顶紧螺栓;31—轴向定位板;32—轴向顶紧支撑板;33—轴向顶紧螺栓; 4—被加工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体上的内孔加工用的装夹工装,具体是一种套管内孔加工用的装夹工装,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实用新型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经本实用新型装夹及后续加工成品的套管外轮廓为圆形且轴向等径结构,套管的内孔为轴向通孔的螺纹结构,内孔的长径比通常≥4。在内孔加工时,被加工套管的外轮廓结构应加工完毕,形成轴向等径结构。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能够装入被加工套管4的容腔,该容腔大于被加工套管4的体积,被加工套管4装入其内时有调节空间。
具体的,竖向夹持组件主要由竖向定位板11和两根竖向压紧梁13组成。竖向夹持组件用作对被加工套管4在其径向的上下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
竖向定位板11的顶、底两侧表面平整且基本相互平行。竖向定位板11的底侧表面用作与机床的工作台配合,在整个装夹工装中,竖向定位板11充作与机床工作台配合的底座,这也就要求竖向定位板11从下述横向夹持组件和/或轴向夹持组件的外围延伸出、形成与工作台装夹的空间。竖向定位板11的顶面作为对被加工套管4进行X向定位的定位基准面,与放置其上的被加工套管4沿着套管轴向形成线接触配合。
竖向压紧梁13的长度对应于下述横向夹持组件的宽度,其两端以下述横向夹持组件的横向定位板21和横向顶紧支撑板22为支撑结构件。竖向压紧梁13的一端通过定位支撑螺栓12可拆卸、可调节的连接在下述横向定位板21顶部的对应螺栓孔内。竖向压紧梁13的另一端开设有顶底方向为通孔结构的调节腰型槽15,竖向压紧梁13通过调节腰型槽15内穿装的调节锁紧螺栓14可拆卸、可调节的连接在下述横向顶紧支撑板22顶部的对应螺栓孔内。如此,整个竖向压紧梁13处在竖向定位板11的上方,且横跨竖向定位板11上所放置被加工套管4的径向,在定位支撑螺栓12和调节锁紧螺栓14的调节作用下,竖向压紧梁13与竖向定位板11之间的高度距离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的外径。
两根竖向压紧梁13的结构相同,只是排布位置存在差异。两根竖向压紧梁13沿着被加工套管4的轴向间距排布,对应在被加工套管4的轴向两端附近。
横向夹持组件主要由横向定位板21和横向顶紧支撑板22组成。横向夹持组件的横向定位板21和横向顶紧支撑板22,在上述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定位板11顶面以左右方向间距相对排布,用作对被加工套管4在其径向的左右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
横向定位板21竖立在竖向定位板11的顶面,横向定位板21朝向横向顶紧支撑板22的表面作为对被加工套管4进行Y向定位的定位基准面,横向定位板21的定位基准面与竖向定位板11的定位基准面基本保持垂直配合,当被加工套管4放置在竖向定位板11的定位基准面上且贴合横向定位板21的定位基准面时,横向定位板21的定位基准面与被加工套管4沿着套管轴向形成线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结构,横向定位板21除了作为对被加工套管4的Y向定位之外,其还用作对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压紧梁13进行支撑,因而,在其顶部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定位好的轴向长度位置,开设有能够连接对应定位支撑螺栓12的螺栓孔。此外,因为上述竖向压紧梁13对被加工套管4是直接压紧的,那么横向定位板21在竖向定位板11上的凸起高度不应超过被加工套管4的外径,这样就给竖向压紧梁13的上下位置调节留出操作余地。
横向顶紧支撑板22与横向定位板21之间的距离大于被加工套管4的外径,这样便于对被加工套管4进行装夹操作。横向顶紧支撑板22朝向横向定位板21的表面最好与横向定位板21的定位基准面基本保持平行。横向顶紧支撑板22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与横向定位板21之间线接触配合区域处,沿着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轴向排布有两个螺栓孔,这两个螺栓孔的排布位置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在定位好状态之下的轴向端部附近,每个螺栓孔内连接有能够横向进给的横向顶紧螺栓23,即横向顶紧支撑板22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在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之间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轴向,排布有两个能够横向进给而顶紧被加工套管4的横向顶紧螺栓23。
如上所述结构,横向顶紧支撑板22除了对被加工套管4进行横向顶紧装夹之外,其还用作对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压紧梁13进行支撑,因而,在其顶部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在定位好状态之下的轴向长度位置,开设有能够连接对应调节锁紧螺栓14的螺栓孔。此外,因为上述竖向压紧梁13对被加工套管4是直接压紧的,那么横向顶紧支撑板22在竖向定位板11上的凸起高度不应超过被加工套管4的外径,这样就给竖向压紧梁13的上下位置调节留出操作余地。
轴向夹持组件主要由轴向定位板31和轴向顶紧支撑板32组成。轴向夹持组件的轴向定位板31和轴向顶紧支撑板32,在上述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定位板11顶面以前后方向间距相对排布,用作对被加工套管4在其轴向的前后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
轴向定位板31竖立在竖向定位板11的顶面,轴向定位板31朝向轴向顶紧支撑板32的表面作为对被加工套管4进行Z向定位的定位基准面,轴向定位板31的定位基准面与竖向定位板11的定位基准面基本保持垂直配合,同时与横向定位板21的定位基准面亦基本保持垂直配合,当被加工套管4放置在竖向定位板11的定位基准面上且贴合轴向定位板31的定位基准面时,轴向定位板31的定位基准面与被加工套管4的对应端面形成面接触配合。由于被加工套管4的端面用作加工内孔,因而,轴向定位板31从竖向定位板11顶面的凸起高度应避开被加工套管4端面上的内孔加工部位,这就要求轴向定位板31从竖向定位板11顶面的凸起高度应小于被加工套管4的设计壁厚,被加工套管4通过当前位置底侧边缘的端面与轴向定位板31的定位基准面进行面接触配合。
轴向顶紧支撑板32与轴向定位板31之间的距离大于被加工套管4的轴向长度,这样便于对被加工套管4进行装夹操作。轴向顶紧支撑板32朝向轴向定位板31的表面最好与轴向定位板31的定位基准面基本保持平行。由于被加工套管4的端面用作加工内孔,因而,轴向顶紧支撑板32从竖向定位板11顶面的凸起高度应避开被加工套管4端面上的内孔加工部位,这就要求轴向顶紧支撑板32从竖向定位板11顶面的凸起高度应小于被加工套管4的设计壁厚。轴向顶紧支撑板32上排布有一个螺栓孔,该螺栓孔的位置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在定位好状态之下的当前底侧位置中心处,螺栓孔内连接有能够轴向进给的轴向顶紧螺栓33,即轴向顶紧支撑板32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在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之间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径向,排布有一个能够轴向进给而顶紧被加工套管4的轴向顶紧螺栓33,且该轴向顶紧螺栓33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的管壁厚度区域。
上述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轴向夹持组件的基准定位,组合形成能够实现X向、Y向、Z向三维坐标系配合,从而对放置在它们组合容腔内的被加工套管4形成X向、Y向、Z向的三维坐标系装夹定位。
实施例2
经本实用新型装夹及后续加工成品的套管外轮廓为圆形且轴向等径结构,套管的内孔为轴向通孔的螺纹结构,内孔的长径比通常≥4。在内孔加工时,被加工套管的外轮廓结构应加工完毕,形成轴向等径结构。
本实用新型包括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能够装入被加工套管的容腔,该容腔大于被加工套管的体积,被加工套管装入其内时有调节空间。
具体的,竖向夹持组件主要由竖向定位板和竖向顶紧支撑板组成。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定位板和竖向顶紧支撑板以上下方向间距相对排布,用作对被加工套管在其径向的上下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
竖向定位板的顶、底两侧表面平整且基本相互平行。竖向定位板的底侧表面用作与机床的工作台配合,在整个装夹工装中,竖向定位板充作与机床工作台配合的底座,这也就要求竖向定位板从下述横向夹持组件和/或轴向夹持组件的外围延伸出、形成与工作台装夹的空间。竖向定位板的顶面作为对被加工套管进行X向定位的定位基准面,与放置其上的被加工套管沿着套管轴向形成线接触配合。
竖向顶紧支撑板与竖向定位板之间的高度距离大于被加工套管的外径,这样便于对被加工套管进行装夹操作。竖向顶紧支撑板的两侧分别通过多根锁紧螺栓,以可拆卸结构连接在下述横向夹持组件的横向定位板和横向顶紧支撑板上。竖向顶紧支撑板朝向竖向定位板的表面最好与竖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基本保持平行。竖向顶紧支撑板对应于被加工套管的轴向排布有两个螺栓孔,这两个螺栓孔的排布位置,应当对应于被加工套管在竖向定位板与下述横向定位板之间定位好状态之下的与竖向定位板线接触配合区域处;此外,这两个螺栓孔的排布位置,还对应于被加工套管在竖向定位板与下述横向定位板和下述轴向定位板之间定位好状态之下的轴向两端附近;每个螺栓孔内连接有能够竖向进给的竖向顶紧螺栓,即竖向顶紧支撑板对应于被加工套管在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之间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轴向,排布有两个能够竖向进给而顶紧被加工套管的竖向顶紧螺栓。
横向夹持组件主要由横向定位板和横向顶紧支撑板组成。横向夹持组件的横向定位板和横向顶紧支撑板,在上述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定位板顶面以左右方向间距相对排布,用作对被加工套管在其径向的左右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
横向定位板竖立在竖向定位板的顶面,横向定位板朝向横向顶紧支撑板的表面作为对被加工套管进行Y向定位的定位基准面,横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与竖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基本保持垂直配合,当被加工套管放置在竖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上且贴合横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时,横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与被加工套管沿着套管轴向形成线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结构,横向定位板除了作为对被加工套管的Y向定位之外,其还用作对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顶紧支撑板进行支撑,因而,在其顶部开设有能够连接对应锁紧螺栓的螺栓孔。此外,因为上述竖向顶紧支撑板是通过竖向顶紧螺栓对被加工套管压紧的,那么横向定位板在竖向定位板上的凸起高度大于被加工套管的外径,这样就给竖向顶紧螺栓的上下调节留出操作余地。
横向顶紧支撑板与横向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大于被加工套管的外径,这样便于对被加工套管进行装夹操作。横向顶紧支撑板朝向横向定位板的表面最好与横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基本保持平行。横向顶紧支撑板对应于被加工套管与横向定位板之间线接触配合区域处,沿着对应于被加工套管轴向排布有两个螺栓孔,这两个螺栓孔的排布位置对应于被加工套管在定位好状态之下的轴向端部附近,每个螺栓孔内连接有能够横向进给的横向顶紧螺栓,即横向顶紧支撑板对应于被加工套管在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之间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轴向,排布有两个能够横向进给而顶紧被加工套管的横向顶紧螺栓。
如上所述结构,横向顶紧支撑板除了对被加工套管进行横向顶紧装夹之外,其还用作对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顶紧支撑板进行支撑,因而,在其顶部开设有能够连接对应锁紧螺栓的螺栓孔。此外,因为上述竖向顶紧支撑板是通过竖向顶紧螺栓对被加工套管压紧的,那么横向顶紧支撑板在竖向定位板上的凸起高度大于被加工套管的外径,这样就给竖向顶紧螺栓的上下调节留出操作余地。
轴向夹持组件主要由轴向定位板和轴向顶紧支撑板组成。轴向夹持组件的轴向定位板和轴向顶紧支撑板,在上述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定位板顶面以前后方向间距相对排布,用作对被加工套管在其轴向的前后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
轴向定位板竖立在竖向定位板的顶面,轴向定位板朝向轴向顶紧支撑板的表面作为对被加工套管进行Z向定位的定位基准面,轴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与竖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基本保持垂直配合,同时与横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亦基本保持垂直配合,当被加工套管放置在竖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上且贴合轴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时,轴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与被加工套管的对应端面形成面接触配合。由于被加工套管的端面用作加工内孔,因而,轴向定位板从竖向定位板顶面的凸起高度应避开被加工套管端面上的内孔加工部位,这就要求轴向定位板从竖向定位板顶面的凸起高度应小于被加工套管的设计壁厚,被加工套管通过当前位置底侧边缘的端面与轴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进行面接触配合。
轴向顶紧支撑板与轴向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大于被加工套管的轴向长度,这样便于对被加工套管进行装夹操作。轴向顶紧支撑板朝向轴向定位板的表面最好与轴向定位板的定位基准面基本保持平行。由于被加工套管的端面用作加工内孔,因而,轴向顶紧支撑板从竖向定位板顶面的凸起高度应避开被加工套管端面上的内孔加工部位,这就要求轴向顶紧支撑板从竖向定位板顶面的凸起高度应小于被加工套管的设计壁厚。轴向顶紧支撑板上排布有一个螺栓孔,该螺栓孔的位置对应于被加工套管在定位好状态之下的当前底侧位置中心处,螺栓孔内连接有能够轴向进给的轴向顶紧螺栓,即轴向顶紧支撑板对应于被加工套管在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之间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径向,排布有一个能够轴向进给而顶紧被加工套管的轴向顶紧螺栓,且该轴向顶紧螺栓对应于被加工套管的管壁厚度区域。
上述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轴向夹持组件的基准定位,组合形成能够实现X向、Y向、Z向三维坐标系配合,从而对放置在它们组合容腔内的被加工套管4形成X向、Y向、Z向的三维坐标系装夹定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定位板仅作竖向基准定位之用,与机床工作台配合的底座另行设置板体,如此,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分别绕着竖向定位板的外周排布并对应凸起。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经本实用新型装夹及后续加工成品的套管外轮廓为多边形结构,该多边形结构非指随意多边形,而是指套管径向外轮廓为左右轴对称及上下轴对称分别形成最高位为直边的多边形结构,例如正方形外轮廓套管、八边形外轮廓套管、十二边形外轮廓套管或十六变形外轮廓套管等,这样能够使竖向的夹持和横向的夹持即保持规则的对正精度,又能够以平面接触配合而平稳装夹。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经本实用新型装夹及后续加工成品的套管内孔为光孔结构。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对各螺栓数量及位置灵活调整等;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所述套管的外轮廓为轴向等径结构、且内孔为轴向通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工装主要由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组成能够装入被加工套管(4)的容腔,所述竖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4)在径向的上下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所述横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4)在径向的左右方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所述轴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4)在轴向进行基准定位和夹持,且所述轴向夹持组件避开被加工套管(4)端面上的内孔加工部位,所述竖向夹持组件、所述横向夹持组件、所述轴向夹持组件对被加工套管(4)的基准定位形成三维坐标系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夹持组件主要由竖向定位板(11)和以相对位置排布于所述竖向定位板(11)上方处的竖向压紧梁(13)组成,所述竖向定位板(11)朝向所述竖向压紧梁(13)的表面为定位基准面、且与被加工套管(4)以线接触/面接触配合,所述竖向压紧梁(13)能够在所述竖向定位板(11)的上方处调节相对高度、并横跨压紧所述竖向定位板(11)上放置的被加工套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压紧梁(13)为至少两根,这些竖向压紧梁(13)沿着被加工套管(4)的轴向间距排布,每一根竖向压紧梁(13)的两端通过对应的定位支撑螺栓(12)和调节锁紧螺栓(14)装配在相对结构件上,所述竖向压紧梁(13)的一端设置有用作穿装对应调节锁紧螺栓(14)的调节腰型槽(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夹持组件主要由竖向定位板和以相对位置排布于所述竖向定位板上方处的竖向顶紧支撑板组成,所述竖向定位板朝向所述竖向顶紧支撑板的表面为定位基准面、且与被加工套管以线接触/面接触配合,所述竖向顶紧支撑板横跨支撑在所述竖向定位板上放置的被加工套管上方处,且所述竖向顶紧支撑板对应于被加工套管在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之间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轴向,排布有多个能够向下进给而顶紧被加工套管的竖向顶紧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定位板至少从横向夹持组件的两侧延伸出、形成能够与机床工作台相配合的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夹持组件主要由以左右方向相对排布的横向定位板(21)和横向顶紧支撑板(22)组成,所述横向定位板(21)朝向所述横向顶紧支撑板(22)的表面为定位基准面、且与被加工套管(4)以线接触/面接触配合,所述横向顶紧支撑板(22)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在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之间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轴向,排布有多个能够横向进给而顶紧被加工套管(4)的横向顶紧螺栓(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夹持组件主要由以前后方向相对排布的轴向定位板(31)和轴向顶紧支撑板(32)组成,所述轴向定位板(31)朝向所述轴向顶紧支撑板(32)的表面为定位基准面、且与被加工套管(4)的轴向端面以面接触配合,所述轴向顶紧支撑板(32)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在竖向夹持组件、横向夹持组件和轴向夹持组件之间三维坐标系基准定位的径向,排布有至少一个能够轴向进给而顶紧被加工套管(4)的轴向顶紧螺栓(33),且所述轴向顶紧螺栓(33)对应于被加工套管(4)的管壁厚度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夹持组件的轴向定位板(31)和轴向顶紧支撑板(32)分别靠近/坐落于所述竖向夹持组件的竖向定位板(11),且所述轴向定位板(31)和所述轴向顶紧支撑板(32)分别在所述竖向定位板(11)上的凸起高度小于放置在所述竖向定位板(11)上的被加工套管(4)管壁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内孔为螺纹结构,且长径比≥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外轮廓为圆形结构;或者,所述套管的外轮廓为左右轴对称及上下轴对称分别形成最高位为直边的多边形结构。
CN202220544009.9U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 Active CN217071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4009.9U CN217071569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4009.9U CN217071569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1569U true CN217071569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4009.9U Active CN217071569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1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21456U (zh) 汽车排气管直缝焊接夹具工作台
CN201073735Y (zh) 加工结晶器铜管用夹具
CN201201160Y (zh) 一种电火花加工用夹具
CN217071569U (zh) 一种套管内通孔加工用装夹工装
CN111408968A (zh) 一种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用定位夹具
CN211136342U (zh) 一种机床加工工装
CN102501101B (zh) 加工滑轮架侧板的夹具体及加工定位方法
CN104289861A (zh) 一种长杆件加工方法及长杆件加工用辅助工装
CN215317141U (zh) 一种龙门五轴快速装夹通用工装
CN215919340U (zh) 一种线切割机床及其工件定位工装
CN213225181U (zh) 形状不规则的法兰类零件用的法兰端面孔可调式钻夹具
CN213917175U (zh) 大型平板类零件加工工装
CN102756293A (zh) 压板夹紧机构
CN214603229U (zh) 一种全地形车连接座镗削夹具
CN222449249U (zh) 一种制动支架加工夹具
CN215880521U (zh) 伸缩腿加工工装
CN221047862U (zh) 一种cnc便捷工装夹具
CN222095440U (zh) 机床横梁加工用夹紧装置
CN218836378U (zh) 一种快速消除线切割产品外径差的装置
CN216938561U (zh) 一种用于s型曲臂的制孔夹具
CN219598736U (zh) 一种压缩机快速装夹夹具
CN213197253U (zh) 一种用于轴承座内孔加工定位的工装
CN222243740U (zh) 一种螺钉开槽加工夹具
CN218904347U (zh) 一种组合式泵头出液口加工工装
CN104924116B (zh) 中央支架的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