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3576U - 视觉检测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视觉检测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3576U
CN217033576U CN202220045294.XU CN202220045294U CN217033576U CN 217033576 U CN217033576 U CN 217033576U CN 202220045294 U CN202220045294 U CN 202220045294U CN 217033576 U CN217033576 U CN 217033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liding seat
clamping
light sourc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452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uank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uank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uank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uank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452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3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3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3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包括主模块,主模块包括第一壳体和显卡组件,显卡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连接,两个第二侧面中的一个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抵接,主模块还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和压板,所述固定支架和显卡组件间隔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压板滑动设置在固定支架上,压板的一端通过缓冲件与显卡组件的两个第二侧面中的另一个抵接。该视觉检测控制装置通过缓冲件对显卡组件的辅助固定,以避免被显卡组件震动松脱。而由于缓冲件具有缓冲作用不会压坏显卡组件,因此在安装时可以增加缓冲件对显卡组件的压紧力来提高显卡组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视觉检测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觉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觉检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觉检测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如安检点、工厂板卡检测等,视觉检测设备能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及判断,提高检测的效率及准确度。
视觉检测控制装置作为视觉检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设置的显卡能控制处理器的图形输出,将处理器输出的影像数据处理成显示器能识别的格式,从而使得检测人员能做出准确判断,因此显卡的运行状况对视觉检测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现有技术中,显卡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视觉检测控制装置的壳体内,而由于显卡易损坏,在组装显卡时,如果固定件对显卡的作用力太大容易造成显卡损坏,但固定件对显卡的作用力太小会造成显卡容易被震动而松脱,从而导致觉视觉检测控制装置无法正常运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结构简单,显卡组件的固定效果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包括主模块,所述主模块包括第一壳体和显卡组件,所述显卡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抵接,所述主模块还包括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和压板,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显卡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压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压板的一端通过缓冲件与所述显卡组件的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中的另一个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显卡组件的两个第一侧面与第一壳体连接,其中一个第二侧面与第一壳体的侧壁抵接,而另一个第二侧面并没有与第一壳体抵接,以使在搬运或运行该视觉检测控制装置时,显卡组件会发生震动,从而通过将压板滑动设置在固定支架上,压板的一端通过缓冲件与显卡组件的另一个第二侧面抵接,进而实现缓冲件对显卡组件的辅助固定,以避免显卡组件震动松脱。在安装时可以增加缓冲件对显卡组件的压紧力来提高显卡组件的稳定性,而由于缓冲件具有缓冲作用,所以不会压坏显卡组件。此外,压板为滑动设置固定支架上,装配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调整缓冲件对显卡组件的压紧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组件和显卡拆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组件的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模块的局部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模块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模块和光源模块的对插过程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模块和光源模块的对插过程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模块和光源模块的对插过程示意图之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觉检测控制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1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插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
100、主模块;200、光源模块;10、第一壳体;11、前面板;12、后面板;13、底座;131、侧梁;1311、安装台;1312、第一散热孔;132、底板;1321、第二散热孔;14、侧面板;141、进风口;15、顶板;151、第一对插面;152、第一安装槽;1521、第二螺纹孔;1522、对插定位柱;20、第二壳体;201、主板部;202、第一侧板;203、第二侧板;204、凸棱;2041、滑槽;221、对插避位孔;222、卡接避位孔;23、滑动限位安装柱;24、第二安装槽;241、第三螺纹孔;242、第二定位柱;2、显卡组件;3、固定组件;31、固定支架;311、第一条形孔;312、压板固定孔;313、第一固定螺柱;3131、台阶;314、挂孔;315、第一避位槽;32、压板;321、第一板;322、第二板;3221、卡接缺口;323、第二条形孔;33、缓冲件;4、转接卡;401、转接卡固定孔;51、主板热源器件;52、扩展卡热源器件;53、防风挡板;54、热敏器件;55、隔离挡板;56、系统风扇;57、CPU风扇;61、卡接件;611、连接柱;6111、第一杆部;6112、第二杆部;6113、台阶面;612、头部凸台;6121、卡接面;62、卡接孔;621、小孔部;622、大孔部;701、顶动斜面;71、对插块;711、楔形部;7112、保持面;712、连接部;713、锁附部;7131、第一锁附孔;7132、对插定位孔;714、扣合避位槽;7141、第一扣合槽壁;72、对插孔;8、滑动座;81、条形限位孔;82、解锁按钮;821、导向部;822、限位部;83、第二对插面;91、弹性件;92、弹性限位柱;93、挡台;931、第一板部;932、第二板部;94、滑动限位螺丝;941、限位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如图2所示,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包括主模块100,主模块100包括第一壳体10和显卡组件2,显卡组件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两个第一侧面与第一壳体10的内侧壁连接,两个第二侧面中的一个第二侧面与第一壳体10的内侧壁抵接,主模块100还包括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支架31和压板32,固定支架31和显卡组件2间隔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压板32滑动设置在固定支架31上,压板32的一端通过缓冲件33与显卡组件2的两个第二侧面中的另一个抵接。该视觉检测控制装置的显卡组件2的两个第一侧面与第一壳体10连接,其中一个第二侧面与第一壳体10的侧壁抵接,而另一个第二侧面并没有与第一壳体10抵接,以使在搬运或运行该视觉检测控制装置时,显卡组件2会发生震动,从而通过将压板32滑动设置在固定支架31上,压板32的一端通过缓冲件33与显卡组件2的另一个第二侧面抵接,进而实现缓冲件33对显卡组件2的辅助固定,以避免显卡组件2震动松脱。在安装时可以增加缓冲件33对显卡组件2的压紧力来提高显卡组件2的稳定性,而由于缓冲件33具有缓冲作用,从而不会压坏显卡组件2。此外,压板32为滑动设置在固定支架31上,装配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调整缓冲件33对显卡组件2的压紧度。
可选地,如图3所示,压板32靠近固定支架31的一侧设置有挂钉,固定支架31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311,挂钉伸入第一条形孔311与第一条形孔311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压板32与固定支架31间选用挂钉和第一条形孔311滑动配合的连接方式,压板32可在固定支架31上来回移动。此外还可采用其他类型的滑动连接方式,如滑轨连接、滑槽连接等方式,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具体,如图3所示,压板32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挂钉设置在第一板321上,缓冲件33与所述第二板322卡接。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能与固定支架31的拐角适配,节省第一壳体10内的空间,而且该结构能增加第一板321与固定支架31的连接面积以及第二板322与显卡组件2的作用面积,提高了缓冲件33对显卡组件2的抵接效果,进而提高显卡组件2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二板322远离第一板321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缺口3221,缓冲件33包括两个缓冲板和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缓冲板连接,两个缓冲板之间形成卡接槽,连接轴设置在所述卡接缺口3221内,第二板322插设在卡接槽内,以使两个缓冲板的抵接在第二板322的相对两侧面上。两个缓冲板与连接轴连接形成“工”字型的缓冲件33,而且缓冲件33具有弹性,就算两个缓冲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板322的厚度也能将第二板322插入卡接槽内,从而提高缓冲件33与第二板322的卡接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条形孔311为葫芦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条形孔311为长条型葫芦孔,挂钉可从第一条形孔311中脱出,压板32可从固定支架31上拆卸下来。
可选地,固定组件3包括第一紧固件,压板32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孔323,固定支架31上设置有压板固定孔312,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二条形孔323及压板固定孔312,以将压板32与固定支架31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当压板32调至合适位置时,可通过第一紧固件将压板32与固定支架31进行固定,防止压板32移动。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主模块100还包括转接卡4,固定支架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螺柱313,转接卡4上对应设置有转接卡固定孔401,第二紧固件穿过转接卡固定孔401与第一固定螺柱313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螺柱313和转接卡固定孔401均设置有两个,两个转接卡固定孔401设置于转接卡4的对角位,固定支架31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螺柱313,转接卡4与固定支架31间通过第二紧固件实现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参照图2,如图3所示,至少一个第一固定螺柱313上设置有台阶3131,台阶3131可伸入转接卡固定孔401,起定位作用,方便第一固定螺柱313与转接卡固定孔401的对准,方便转接卡4与固定支架31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仅有一个第一固定螺柱313上设置有台阶3131,利于避免转接卡4出现过定位情况,此外也可两个第一固定螺柱313上均设置有台阶3131,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0包括前面板11、后面板12、底座13、侧面板14和顶板15,底座13包括底板132和侧梁131,侧梁131设有两个,且在底板132上相对设置。底座13和侧面板14的装配是通过在侧梁131远离底板132的一侧设置凸部,在侧面板14上设置插接槽,凸部可插设于插接槽内,利用插接槽和凸部的凹凸配合以便于侧梁131和侧面板14的定位,也可限制侧梁131和侧面板14沿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的移动。侧面板14是夹设在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之间,当侧面板14插接于侧梁131上后,再将其分别与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固定,顶板15与底板132相对设置,且前面板11与后面板12也与底板132相对固定,则侧面板14即可实现与底板132、侧面板14、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的相对固定。可选地,底板132和前面板11、后面板12可通过螺栓固定。侧面板14和前面板11、后面板12也可通过螺栓固定。
可选地,参照图4,如图2所示,固定支架31呈U型且两端设置有挂孔314。在本实施例中,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上设置有销钉,固定支架31通过挂孔314钩挂于销钉上。此外,固定支架31的U型两端还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通过第三紧固件与前面板11、后面板12螺纹连接,防止固定支架31侧翻、旋转。
可选地,如图3所示,固定支架31上设置有供线材通过的第一避位槽315,线材可通过第一避位槽315穿入或穿出,方便线材布线。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如图4所示,主模块100还包括多热源散热组件,热源散热组件包括热源器件和散热器件,本实施例主要是为高效的解决现有多热源设备的散热问题,其包括的热源器件具有主板热源器件51、扩展卡热源器件52和显卡热源器件等多个热源器件,而散热器件包括CPU风扇57和系统风扇56。另外,多热源散热组件还包括隔离挡板55,第一壳体10具有安装腔,可容纳前述热源器件和散热器件,隔离挡板55除了有固定热源器件的作用外,还可以用于隔离多个热源器件,以避免多热源设备内局部热量过高。本实施例中,显卡热源器件为显卡组件2。
主板热源器件51设置于隔离挡板55的一侧,而扩展卡热源器件52和CPU风扇57设置于隔离挡板55的另一侧,即两个热源器件被隔离挡板55分隔。而且隔离挡板55设置于安装腔内可将该安装腔分隔为两部分,也即第一壳体10的上部和隔离挡板55之间可形成第一安装腔,而第一壳体10的下部和隔离挡板55之间可形成第二安装腔。其中隔离挡板55设置有主板热源器件51的部分朝向第一壳体10的上部设置,以此使得扩展卡热源器件52和CPU风扇57位于第二安装腔内,而主板热源器件51和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上的显卡热源器件则共同位于第一安装腔内。
由于因为主板上一般包括多个热源,且CPU风扇57功耗较高,所以为了避免其与显卡热源器件之间互相干扰,因此使用隔离挡板55将两者分隔,使其处于不同的安装腔内,隔离挡板55的主板侧热源只设置CPU风扇57进行散热,即可保证第二安装腔的有效散热。而第一安装腔则需要依靠第一壳体10的上部设置的进风口141和系统风扇56进行散热,且进风口141与第一安装腔连通,其中系统风扇56和进风口141并不设置在第一壳体10相对的侧面,以保证利用系统风扇56从进风口141抽吸的气流能够最大面积的覆盖第一安装腔内的热源器件。
可选地,进风口141设置于侧面板14,而系统风扇56设置于后面板12。本实施例中,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相对设置,而侧面板14与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均垂直设置,即进风口141和系统风扇56是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的对角位置。本实施例中,而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分别设置于U型底座13上没有设置侧梁131的两侧,即U型底座13、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可围设形成一个矩形腔,而设置于侧梁131上的侧面板14则是进一步在侧梁131所在的平面延伸。可选地,显卡热源器件具有挡片,在安装时可通过该挡片将显卡热源器件固定于前面板11上。
另外,分隔安装腔的隔离挡板55与第一壳体10的固定也是通过侧梁131,如图1所示,侧梁131上设置有安装台1311,隔离挡板55搭设于安装台1311上且可拆卸连接于侧梁131。而该安装平台在此即充当了导轨的作用,在装配时,可将已装配有热源器件的隔离挡板55与底板132平行放置,以使其滑动插设于底座13上。可选地,侧梁131上设置有固定孔,利用第四紧固件穿过该固定孔以使隔离挡板55与U型底座13相对固定。可选地,侧梁131上的安装台1311可连续设置,也可以将多个安装台1311间隔设置,间隔设置不会影响在相邻安装台1311的间隔处设置其他部件,例如散热孔等
可选地,热源器件还包括热敏器件54,热敏器件54设置于后面板12,且后面板12上还设置有防风挡板53。如图1所示,防风挡板53为L型结构,其短边垂直于后面板12设置并与后面板12相对固定,长边平行于后面板12设置且与后面板12之间留有可容纳热敏器件54的空间,以实现对热敏器件54的防风保护,避免热敏器件54受由进风口141至系统风扇56这一气流的影响,保证热敏器件54的使用性能。而关于热敏器件54的散热则也是通过与后面板12相对固定的防风挡板53,即热敏器件54的产热可由防风挡板53传递至后面板12,以进行散热。
主板热源器件51于隔离挡板55上且主板热源器件51的热源靠近隔离挡板55设置,主板热源器件51和隔离挡板55之间夹设有导热硅胶,主板热源器件51上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硅胶传递至隔离挡板55,而后可利用从进风口141至系统风扇56这一气流加速散热。为实现主板热源器件51与隔离挡板55的固定,可在隔离挡板55靠近主板热源器件51的一侧设置第二固定螺柱,而在主板热源器件51上设置第一通孔,在固定时可将第二固定螺柱穿设于第一通孔内,而后利用螺母螺纹连接于第二固定螺柱,以使得主板热源器件51与隔离挡板55相对固定。而导热硅胶夹设于主板热源器件51与隔离挡板55之间,导热硅胶粘接于隔离挡板55上。
扩展卡热源器件52的热源设置于远离隔离挡板55的一侧,扩展卡热源器件52的热源产生的热量需通过CPU风扇57进行散热。可选地,CPU风扇57通过第四紧固件设置于隔离挡板55上,且将主板夹设于CPU风扇57和隔离挡板55之间。本实施例中,扩展卡热源器件52与隔离挡板55的固定与主板热源器件51一侧,可通过设置于隔离挡板55靠近扩展卡热源器件52的一侧的第三固定螺柱进行固定。另外,主板热源器件51和扩展卡热源器件52之间插接连接,主板热源器件51设置有对插插头,扩展卡热源器件52上则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对插插座,两者以此实现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为保证CPU风扇57的有效散热,使得热量可以及时传递至第一壳体10的外部,第一壳体10的下部还设置有散热孔,以加速第二安装腔内热空气的流通,实现快速散热。
可选地,散热孔包括设置于侧梁131上的第一散热孔1312和设置于底板132上的第二散热孔1321,以使得第二安装腔内也可以形成散热流道。具体地,第二散热孔1321相对CPU风扇57设置,且与CPU风扇57保持间隔。而第一散热孔1312设置于侧梁131上,第一散热孔1312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安装台1311之间,即侧梁131上的安装台1311间隔设置。而在其他一个实施例中,也可在安装台1311上直接开设第一散热孔1312,或者在安装台1311的下方设置第一散热孔1312等。
可选地,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上的进风口141上可增设防尘网,以避免灰尘通过孔隙进入第一壳体10内部,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
具体的,参照图1,如图8所示,主模块100和光源模块200之间通过导向结构和限位结构连接,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主模块100上设有第一导向结构以及第一限位结构,光源模块200上设有与第一导向结构对应的第二导向结构,光源模块200还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结构对应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中其一为卡接件61,另一为卡接孔62,卡接件61卡接在卡接孔62内;光源模块200与主模块100之间适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对插,对插完成后,即可完成模块之间的卡扣连接;
光源模块200与主模块100对插卡接的过程如下:
光源模块200在外力作用下沿插接方向向主模块100移动;
在插接方向上,卡接件61与卡接孔62相互接近;
并且,在光源模块200与主模块100相互接近至导向配合位置时,第二导向结构与第一导向结构配合以提供导向力,卡接孔62在导向力的趋使下相对地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接近卡接件61;
光源模块200沿插接方向移动至对插位置时,卡接件61插入并穿过卡接孔62;
如图9所示,当光源模块200位于对插位置时,卡接孔62可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相对卡接件61移动,以使在插接方向上卡接件61无法穿过卡接孔62,从而使主模块100通过卡接件61与光源模块200卡扣连接;
实现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的对插连接,相对固定。
其中,插接方向指的是光源模块200与主模块100相互接近的方向,当主模块100设置于光源模块200下方时,光源模块200可沿由上至下的插接方向接近主模块100,从而使第一导向结构与第二导向结构配合,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配合即可。
当然,本实施例不对插接方向进行具体限制,插接方向还可以是其他方向,只要是光源模块200接近主模块100以完成对插连接的方向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对插连接的过程中,卡接件61移动或卡接孔62移动,指的均为卡接件61与卡接孔62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可以是卡接件61移动卡接孔62不动,也可以是卡接件61不动卡接孔62移动,还可以是卡接件61与卡接孔62均移动。
该可对插连接结构,在模块之间仅通过对插,即可在对插完成后实现模块之间的卡扣连接,卡接件61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可靠性高;并通过导向结构之间的配合,在模块之间对插时,可以调整限位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在对插完成之后解除对限位结构的位置的调整,保证对插完成后限位结构之间可实现卡扣连接,实现模块间的对插连接,组装方便、快速。
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对插面151;
光源模块200包括第二壳体20、滑动座8以及弹性件91;滑动座8通过滑动配合组件与第二壳体20滑动连接;滑动座8包括第二对插面83;弹性件91作用于第二壳体20与滑动座8;
第一导向结构与第二导向结构中其一为对插块71,另一为对插孔72;对插块71设于第一壳体10并且对插孔72设于滑动座8,或对插块71设于滑动座8并且对插孔72设于第一壳体10;对插块71和/或对插孔72设有顶动斜面701;
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中其一为卡接件61,另一为卡接孔62;卡接件61设于第一壳体10并且卡接孔62设于滑动座8,或卡接件61设于滑动座8并且卡接孔62设于第一壳体10,卡接件61包括连接柱611与头部凸台612,在卡接件61的径向方向上头部凸台612相对连接柱611凸出,头部凸台612接近连接柱611的一侧形成卡接面6121。
主模块100和光源模块200通过卡扣连接,卡接件61插入卡接孔62,对插块71插入对插孔72,卡接件61包括卡接面6121,当卡接件61设于第一壳体10时,卡接件61包括卡接面6121,滑动座8被限制于卡接面6121与第一壳体10之间,当卡接件61设于滑动座8时,第一壳体10被限制于卡接面6121与第一壳体10之间,当卡接件61设于滑动座8时,第一壳体10被限制于卡接面6121与滑动座8之间。
一实施例中,对插块71、卡接件61设于第一壳体10,顶动斜面701形成于对插块71背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对插孔72、卡接孔62设于滑动座8,对插孔72为包括小孔部621与大孔部622的葫芦形孔;弹性件91为弹簧。
具体装配过程如下:
参照图8所示,光源模块200向下插,也即,光源模块200沿插接方向接近主模块100;对插块71的顶动斜面701先接触滑动座8;在顶动斜面701的作用下,滑动座8向第一方向移动;由于卡接螺丝所起到的作用类似挂钉,而滑动座8上与卡接螺丝对应位置的卡接孔62为葫芦形孔,一端为小孔部621,一端为大孔部622,初始是卡接螺丝与小孔部621位置配合,光源模块200与主模块100之间无法扣合或扣合后无法拔出,请参考图9,随着对插块71不断插入对插孔72,顶动斜面701持续受到抵顶,滑动座8逐步向第一方向推动,卡接孔62的大孔部622逐步移动至与卡接螺丝相对的位置,继续下插光源模块200,使卡接螺丝的头部凸台612由卡接孔62穿过滑动座8,顶动斜面701不再受到滑动座8的抵顶,滑动座8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请参考图10,滑动座8重新复位,卡接螺丝被滑动座8扣合住,从而实现了光源模块200与主模块100的扣合。
本实施例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光源模块200与主模块100的快速组装,组装方便,模块结构简单,生产高效;模块维护方便,主模块100上用于与光源模块200扣合的部分不影响主模块100外观,降低包装材料设计难度;并且,外观良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在对插卡扣连接之后,通过对插卡公卡与母卡对插实现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的电性连接。
参照图6和图15,如图8所示,采用卡接螺丝作为卡接件61;卡接螺丝包括螺杆以及头部凸台612,在卡接螺丝的径向上头部凸台612相对若干凸出,以在头部凸台612接近螺杆的一侧提供卡接面6121;螺杆与第一壳体10或滑动座8连接,以实现卡接件61的安装。
为了保证卡接螺丝与第一壳体10或滑动座8连接时,卡接面6121与第一壳体10或滑动座8之间保留一定扣合间隔,以形成扣合槽,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卡接螺丝:螺杆包括第一杆部6111以及第二杆部6112,第一杆部6111、第二杆部6112与头部凸台612依次连接;在第一杆部6111设置外螺纹;
当卡接件61设于第一壳体10时,第一杆部6111与第一壳体10螺纹连接,第二杆部6112相对第一壳体10凸出,卡接面6121与第一壳体10之间形成扣合槽;
或,当卡接件61设于滑动座8时,第一杆部6111与滑动座8螺纹连接,第二杆部6112相对第一壳体10凸出,卡接面6121与滑动座8之间形成扣合槽。
相对于通过设有顶动斜面701以及第二避位槽的对插块71实现模块间卡接的技术方案而言,本实施例在对插块71之外采用卡接螺丝作为卡接件61,卡接螺丝便于采购、成本低、装配难度低、装配用时短,并且卡接螺丝的头部凸台612大,提供的卡接面6121大,扣合更加可靠。
本实施例中,采用卡接螺丝作为卡接件61,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专门开模制造用于卡接扣合的塑胶件而言,便于采购制造;通过螺杆的第一杆部6111与第一壳体10或滑动座8螺纹连接,以使在生产制造主模块100或光源模块200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卡接件61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通过螺杆的第二杆部6112实现第一杆部6111与头部凸台612的连接,保持头部凸台612的卡接面6121与第一壳体10或与滑动座8之间留有合理大小的扣合间隙,以形成扣合槽,保证光源模块200与主模块100的可靠卡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卡接螺丝与第一壳体10或滑动座8的可靠连接,通过如下方式配置螺杆:
卡接螺丝为台阶螺丝;如图15所示,在台阶螺丝的径向方向上,第二杆部6112相对第一杆部6111凸出,第二杆部6112接近第一杆部6111的一侧形成台阶面6113;
当卡接件61设于第一壳体10时,台阶面6113与第一壳体10接近滑动座8的一侧抵接;或,当卡接件61设于滑动座8时,台阶面6113与滑动座8接近第一壳体10的一侧抵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杆部6111与第二杆部6112配置为有直径差,以在第二杆部6112形成台阶面6113,从而在模块装配阶段中,将卡接螺丝拧入第一壳体10或滑动座8时,通过台阶面6113与第一壳体10或滑动座8相抵,提供卡接螺丝安装到位反馈;并且通过台阶面6113与第一壳体10或滑动座8相抵,实现对头部凸台612的可靠支撑,保证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的可靠卡接。
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增大卡接面6121与滑动座8或第一壳体10的接触面积,从而对滑动座8与第一壳体10之间的相对位置提供更可靠的限制,保证卡接可靠,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卡接件61以及卡接孔62:
卡接件61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柱611与头部凸台612,在卡接件61的径向方向上,头部凸台612相对连接柱611凸出;头部凸台612接近连接柱611的一侧形成卡接面6121;
当卡接件61设于第一壳体10时,卡接件61与第一壳体10之间围成扣合槽,也即,卡接面6121、连接柱611与第一对插面151之间围成扣合槽;或,当卡接件61设于滑动座8时,卡接件61与滑动座8之间围成扣合槽,也即卡接面6121、连接柱611与第二对插面83之间围成扣合槽;
光源模块200位于初始位置时,头部凸台612位于与小孔相对的位置,此时,卡接件61无法穿过卡接孔62;
如图8所示,光源模块200由初始位置向插接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座8在顶动斜面701的作用下向第一方向滑动,头部凸台612与大孔部622相互接近;
光源模块200向插接方向移动至对插位置时,连接柱611位于大孔部622内,头部凸台612穿过大孔部622;
滑动座8向第二方向复位的过程中,连接柱611与小孔部621相互接近;
滑动座8向第二方向复位至卡接位置时,连接柱611位于小孔部621内;
如图9所示,当滑动座8位于卡接位置并且卡接件61设于第一壳体10时,头部凸台612位于小孔部621背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滑动座8卡入头部凸台612与第一壳体10之间的扣合槽内,以实现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的相对固定;
当滑动座8位于卡接位置并且卡接件61设于滑动座8时,头部凸台612位于小孔部621背离滑动座8的一侧,第一壳体10卡入头部凸台612与滑动座8之间的扣合槽内,以实现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的相对固定。
一实施例中,在将卡接孔62设置为包括小孔部621与大孔部622的结构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在滑动座8位于卡接位置时,增大头部凸台612的卡接面6121与滑动座8或第一壳体10相抵的面积的大小,从而增加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之间卡扣固定的可靠性,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卡接件61以及卡接孔62:
卡接孔62为葫芦形孔;
连接柱611为圆柱,头部凸台612为圆台,卡接面6121为环形面;
如图16所示,小孔部621的直径为d11,大孔部622的直径为d12,d11<d12;
如图15所示,连接柱611的直径为d21,头部凸台612的直径为d22,d21<d22;
d21≤d11<d12,如此,保证连接柱611能插入小孔部621以及大孔部622;
d22≤d12,如此,保证头部凸台612能够穿过大孔部622;
d11<d22,如此,保证头部凸台612在穿过大孔部622并且平移至小孔部621旁侧时,滑动座8位于卡接位置时,头部凸台612无法穿过小孔部621,从而实现可靠扣接。
本实施例中,各个部位的直径指的是,在第三方向、第四方向上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采用葫芦形的卡接孔62与对插组件的配合,可以在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对插时通过顶动斜面701的导向,调整小孔部621与头部凸台612之间、大孔部622与头部凸台612之间的相对位置,既能够实现对插时将头部凸台612穿过卡接孔62,也能够实现在对插完成之后头部凸台612在小孔部621的限制下保持与滑动座8或第一壳体10的卡接,实现模块间相对固定;还能够通过调整滑动座8的位置,带动大孔部622移动至与卡接件61相对的位置,以实现光源模块200与主模块100的分离。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接件61也可以采用L型结构,卡接孔62也可以采用长方形结构,卡接件61作为挂钩,挂钩与卡接孔62扣合。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顶动斜面701,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对插块71以及对插孔72:
顶动斜面701设于对插块71。如此,在制造时,可以先在对插块71上加工斜面,斜面可以通过铣削加工方式加工,再将带顶动斜面701的对插块71紧固至第一壳体10或滑动座8。
相对于在对插孔72内加工形成顶动斜面701,在外露的对插块71上直接加工顶动斜面701,便于加工,便于维护。
本实施例中,当对插块71设于第一壳体10时,顶动斜面701形成于对插块71背离第一对插面151的一侧;或,当对插块71设于滑动座8时,顶动斜面701形成于对插块71背离第二对插面83的一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顶动斜面701也可以形成对插孔72内,只要能够保证对插块71插入对插孔72的过程中,顶动斜面701受到抵顶,从而给滑动座8提供与弹性件91的弹性力反向的抵顶反力即可。
一实施了中,导向结构以及限位结构通过如下方式配置:
顶动斜面701设于对插块71;
对插块71以及卡接件61设于第一壳体10,对插孔72与卡接孔62设于滑动座8。
在本实施例中,对插块71与卡接件61分体设置,对插块71与卡接件61间隔地设于第一壳体10,也即,顶动斜面701与卡接面6121分别设于相互独立的两个结构中;对插孔72与卡接孔62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孔部。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200设于主模块100的上方,光源模块200的插接方向为向下的方向;第一方向为向后的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为向前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顶动斜面701由上至下向后倾斜;对插块71设于卡接件61的后侧,对插孔72相应地设于卡接孔62的后侧。
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200和主模块100的对插连接的过程如下:
光源模块200设于主模块100的上方,第二对插面83与第一对插面151相对,在上下方向上,对插块71与对插孔72相对,卡接块与卡接孔62错位;
光源模块200向下插,向下插时,顶动斜面701与滑动座8抵顶,在顶动斜面701的顶动反力的作用下,由于顶动斜面701的延伸方向为由上往下向后倾斜,因此,滑动座8在顶动斜面701的导向下向后向滑动,卡接孔62逐步移动至接近卡接件61的位置;
当光源模块200下插至对插位置时,卡接件61的卡接面6121穿过卡接孔62并位于卡接孔62背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此时,顶动斜面701不再与滑动座8相抵,滑动座8在弹性件91的作用下,向前向移动复位,卡接件61被滑动座8扣合住,从而实现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之间的扣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以及第二限位结构通过如下方式配置:
第一导向结构为设于第一壳体10的对插块71,第二导向结构为设于滑动座8的对插孔72,第一限位结构为设于第一壳体10的卡接件61,第二限位结构为设于滑动座8卡接孔6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对插块71、卡接件61分别设于第一壳体10,对插孔72、卡接孔62分别设于滑动座8;
如此设置,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将任意光源模块200对插安装至主模块100,如此,光源模块200的滑动座8上仅需要加工对插孔72、卡接孔62即可,采用本方案,相对于在光源模块200的滑动座8上加工对插块71与卡接件61而言,成本更低。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插块71与卡接件61也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即在同一个结构体上集成顶动斜面701以及卡接面6121。
光源模块200向插接方向移动并且保持面7112与对插孔72的孔壁相抵时,滑动座8停止向第一方向滑动,此时滑动座8与第二壳体20之间相对静止,此时,光源模块200向插接方向移动,滑动座8不滑动,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卡接件61与卡接孔62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调整,在插接方向上,卡接件61继续插入卡接孔62,保证头部凸台612穿过卡接孔62。
本实施例在对插块71配置顶动斜面701与保持面7112,在顶动斜面701的作用下,可以调整卡接件61与卡接孔62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保证在对插时,卡接件61可以插入卡接孔62;在保持面7112的作用下,可以在卡接件61插入卡接孔62之后,在继续对插时,保持滑动座8的位置,避免滑动座8复位,保证头部凸台612能够在滑动座8复位至卡接位置之前,完全穿过卡接孔62,从而保证滑动座8复位至卡接位置时,能够顾通过头部凸台612与滑动座8或与第一壳体10扣合,保证模块间的相对固定。
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为了保证在卡接件61的头部凸台612穿过卡接孔62之后,滑动座8能够在弹性力地作用下复位至卡接位置,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对插块71以及对插孔72:
结合图14,如图8所示,对插块71包括扣合避位槽714,扣合避位槽714用于在滑动座8向第二方向滑动复位时,提供避位位置;
当对插块71设于第一壳体10时,扣合槽位于顶动斜面701与第一壳体10之间,滑动座8位于卡接位置时,滑动座8卡入扣合槽;
当对插块71设于滑动座8时,扣合槽位于顶动斜面701与滑动座8之间,滑动座8位于卡接位置时,第一壳体10卡入扣合槽。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壳体10或滑动座8定义为块安装座,块安装座包括块安装面;对插块71与卡接件61均设于块安装面。
本实施例中,由于卡接件61的头部凸台612具有一定厚度,具有组装公差,为了保证卡接件61能够完全实现与滑动座8的扣合,避免在头部凸台612完全穿过对插孔72之后,对插块71阻碍滑动座8复位至卡接位置,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对插块71与卡接件61:
扣合避位槽714朝向块安装面一侧的槽壁为第一扣合槽壁7141,也即,扣合避位槽714与块安装面相对的槽壁为第一扣合槽壁7141;如图8所示,卡接面6121相对第一扣合槽壁7141接近块安装面,也即,第一扣合槽面高于卡接面6121,如此,可以保证头部凸台612完全穿过卡接孔62之后,通过扣合避位槽714可靠避位,对插块71不阻碍滑动座8向第二方向移动复位;当滑动座8卡入扣合槽或当第一壳体10卡入扣合槽后,实现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的扣合锁紧。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在对插块71上设置扣合避位槽714,在滑动座8上设置与对插块71匹配的扣合避位槽714。
对插块71包括依次连接的楔形部711、连接部712以及锁附部713;
顶动斜面701以及保持面7112设于楔形部711;
扣合避位槽714形成于楔形部711、连接部712以及锁附部713之间。
本实施例中,对插块71设于第一壳体10并通过如下方式与第一壳体10配合: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壳体10设有第一安装槽152,第一安装槽152内设有第二螺纹孔1521以及对插定位柱1522;
锁附部713设有第一锁附孔7131以及对插定位孔7132;
对插定位柱1522与对插定位孔7132插接,实现对插块71的预固定;第五紧固件穿过第一锁附孔7131与第二螺纹孔1521螺接,实现对插块71的锁附。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之间的稳定扣合,设置至少两个卡接件61,两个卡接孔62。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制造装配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采用卡接螺丝作为卡接件61,采用两个以上的卡接螺丝以用于模块间扣合,能够提高扣合连接可靠性,同时,由于卡接螺丝的成本低,采用多颗卡接螺丝可提高扣合可靠性,性价比高。
本实施例中,由于设有顶动斜面701的对插块71结构相对卡接件61复杂,设置一个对插块71,以控制成本。
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计多个对插块71。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光源模块200的外观美观,将滑动座8配置于第二壳体20内侧,并且位于第二壳体20靠近第一壳体10的一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方式配置第二壳体20,以避免第二壳体20影响对插块71与对插孔72配合,影响卡接件61与卡接孔62配合:
第二壳体20设有对插避位孔221以及卡接避位孔222;当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对插并且滑动座8位于卡接位置时,对插避位孔221与对插孔72相对,对插块71穿过对插避位孔221以插入对插孔72,卡接避位孔222与卡接孔62相对,卡接件61穿过卡接避位孔222以插入卡接孔62。
本实施例中,滑动座8位于卡接位置时,对插避位孔221与对插孔72、对插块71的中心重合,卡接避位孔222与卡接孔62、卡接件61的中心重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方式安装弹簧:
该主模块100还包括挡台93;挡台93通过第六紧固件安装于第二壳体20;
参照图11,如图13所示,滑动座8与挡台93之间设有弹性限位柱92;弹簧套设于弹性限位柱92外;
弹簧的一端与滑动座8接触或连接,另一端与挡台93接触或连接;
滑动座8向第一方向滑动时,滑动座8压缩弹簧,弹簧积蓄弹性复位力,弹簧的弹性力推动滑动座8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光源模块200内零部件之间的装配效率,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挡台93与滑动座8之间、挡台93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配合:
如图13所示,挡台93为L型结构,挡台93包括第一板部931以及第二板部932;
第二板部932通过第七紧固件固定于第二壳体20,第一板部931相对第二壳体20凸出;
弹性限位柱92固定于滑动座8的端部,如图13所示,第一板部931设有柱安装孔,弹性限位柱92插入柱安装孔,弹簧夹于滑动座8与第一板部931之间。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挡台93装配至第二壳体20,通过如下方式配置第二壳体20以及挡台93:
如图17所示,第二壳体20设有第二安装槽24,第二安装槽24内设有第三螺纹孔241,以及第二定位柱242;第二板部932设有第二锁附孔以及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柱242插入第二定位孔,实现挡台93的限位以及预固定;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锁附孔与第三螺纹孔241螺接,实现挡台93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二锁附孔采用沉头孔,便于第二紧固件锁附后定位,提高紧固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挡台93与滑动座8之间的装配,通过如下方式设置挡台93:
柱安装孔为第三条形孔;将柱安装孔配置为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三条形孔,便于挡台93装配时,先将滑动座8的弹性限位柱92插入第三条形孔,挡台93从上到下运动,直至挡台93的第二板部932抵接第二壳体20。
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动座8向第一方向滑动时,滑动座8拉伸弹簧,弹簧积蓄弹性复位力。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91也可以为弹性簧片等。
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滑动座8非目标方向上的限位,保证滑动座8的稳定滑动,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光源模块200:
需要说明的是,滑动座8滑动的目标方向为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
参照图6和图16所示,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视觉检测控制装置还包括滑动限位螺丝94;滑动限位螺丝94包括限位螺帽941与限位螺杆;滑动座8设有条形限位孔81;
限位螺杆穿过条形限位孔81与第二壳体20连接,限位螺帽941限制滑动座8脱离第二壳体20;滑动座8相对第二壳体20滑动时,限位螺杆相对地在条形限位孔81内移动,也即位于条形限位孔81内的限位螺杆与条形限位孔81相对运动。
其中,限位螺杆相对地在条形限位孔81内移动,指的是,限位螺杆与条形限位孔81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200设于主模块100的上方,光源模块200的插接方向为向下的方向;滑动座8的第一方向为向后的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为向前的方向。限位螺杆与条形限位孔81的左右两侧相抵,以限制滑动座8左右两个方向的位移,限位螺帽941防止滑动座8脱离第二壳体20。
本实施例中,限位螺帽941与滑动座8之间具有避位间隙,以避免滑动座8被锁死。
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设有向滑动座8方向凸出的滑动限位安装柱23,滑动限位安装柱23设有内螺纹孔,滑动限位螺丝94穿过条形限位孔81与滑动限位安装柱23螺接,滑动限位安装柱23高于滑动座8,也即滑动限位安装柱23的至少一部分穿出滑动座8,以在限位螺帽941与滑动座8之间形成避位间隙,从而避免滑动限位螺丝94锁附后,出现滑动座8被锁死无法滑动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滑动座8能够在目标方向上稳定滑动,并且同时保证第二壳体20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第二壳体20通过如下方式配置:
如图17所示,第二壳体20包括主板部201,以及与主板部201连接并相对主板部201凸出的凸棱204;
主板部201接近滑动座8的一侧,沿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两个或多个凸棱204,凸棱204设有滑槽2041,滑动座8插入滑槽2041内,滑动座8可相对滑槽2041移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滑槽204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对滑动座8的非目标方向进行限位,保证滑动座8可沿滑槽2041稳定滑动。
本实施例中,主板部201可以采用钣金或者其他金属板材材料,在主板部201间隔设置凸棱204,便于加工,成本低,重量轻,可保证滑动座8的稳定滑动,保证模块间的可靠对插。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由外侧给滑动座8施力,以带动滑动座8向第一方向移动,从而解除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之间的扣接锁定,通过如下方式配置该:
参照图6和图11,如图12所示,该滑动座8的一端与解锁按钮82连接;
解锁按钮82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部821以及限位部822;限位部822背离导向部821的一端与滑动座8连接;第二壳体20设有按钮避位孔,按钮避位孔为通孔;
导向部821插入按钮避位孔,导向部821提供解锁施力位置;
用户需要解除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之间的扣接锁定时,按压解锁按钮82,通过解锁按钮82将力传递给滑动座8,滑动座8向第一方向移动,直至滑动座8克服弹性力移动至解锁位置;滑动座8移动至解锁位置时,分离主模块100与光源模块200,即可使卡接件61由卡接孔62脱出,对插块71由对插孔72脱出,以使光源模块200与主模块100脱离卡接。
本实施例中,导向部821的形成被配置为大于按钮解锁需要按动的行程。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解锁按钮82脱出,限位部822背离滑动座8的一端与第二壳体20相抵。
参照图8,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包括主板部201、位于主板部201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板202、位于主板部201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侧板203,按钮避位孔设于第二侧板203,按钮限位部822与第二侧板203相抵,既起到滑动座8滑动限位、解锁按钮82限位的作用,又起到防止解锁按钮82被顶出光源模块200的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拉动解锁按钮82,带动滑动座8向第一方向移动。
一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光源模块200外观,避免解锁按钮82凸出影响外观,将解锁按钮82的导向部821背离滑动座8的一侧的表面配置为:与第二壳体20背离滑动座8的一侧的表面齐平,如此,解锁按钮82与第二壳体20设计在一个平面内,避免按钮凸出影响外观,解锁模块不需要大片区域裸露于机器外表或有大片区域与主题颜色不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为滑动座8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为滑动座8的宽度方向。

Claims (12)

1.一种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包括主模块,所述主模块包括第一壳体和显卡组件,所述显卡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还包括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和压板,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显卡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压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压板的一端通过缓冲件与所述显卡组件的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中的另一个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挂钉,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所述挂钉伸入所述第一条形孔与所述第一条形孔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挂钉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上,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二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第一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缺口,所述缓冲件包括两个缓冲板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缓冲板连接,所述连接轴卡设在所述卡接缺口内,两个所述缓冲板分别抵紧在所述第二板的相对两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压板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孔,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压板固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二条形孔和所述压板固定孔,将所述压板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还包括转接卡,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螺柱,所述转接卡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螺柱设置有转接卡固定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转接卡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柱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还包括:
热源器件,所述热源器件包括主板热源器件、扩展卡热源器件和显卡热源器件;
CPU风扇和系统风扇;
隔离挡板,所述隔离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腔内,所述隔离挡板将所述安装腔分隔成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显卡热源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和所述主板热源器件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扩展卡热源器件和所述CPU风扇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系统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座和侧面板,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侧梁,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分设于所述底座未设置所述侧梁的两侧,所述侧面板设置于所述侧梁上,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所述显卡热源器件设置于所述前面板上,所述系统风扇设置于所述后面板上;和/或,
所述主板热源器件设置于靠近所述隔离挡板的一侧,所述主板热源器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夹设于所述主板热源器件和所述隔离挡板之间的导热硅胶传递至所述隔离挡板;和/或,
所述CPU风扇通过第三紧固件设置于所述隔离挡板上,且将所述扩展卡热源器件夹设于所述CPU风扇和所述隔离挡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器件还包括热敏器件,所述热敏器件设置于所述后面板上,所述后面板上还设置有防风挡板,所述防风挡板用于防止所述热敏器件受所述安装腔内的气流影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模块;
所述主模块和所述光源模块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所述主模块和所述光源模块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卡接件,所述主模块和所述光源模块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卡接孔;
所述光源模块沿插接方向向所述主模块移动时,所述卡接孔在所述插接方向上接近所述卡接件,其中,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配合以提供导向力,以驱动所述卡接孔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接近卡接件;
当所述光源模块沿插接方向移动至对插位置时,所述卡接件插入所述卡接孔;
所述卡接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相对所述卡接件移动,以使所述主模块通过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光源模块卡扣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的滑动座和弹性件;
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对插块,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设于所述滑动座的对插孔,或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对插孔,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设于所述滑动座的对插块;
所述对插块和/或所述对插孔设置顶动斜面;
所述卡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卡接孔设于所述滑动座上,或所述卡接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卡接件设于所述滑动座上;
所述光源模块沿所述插接方向向所述主模块移动时,所述对插块插入所述对插孔,所述顶动斜面受抵压,所述顶动斜面提供抵压反力以推动所述滑动座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向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当所述卡接件穿过所述卡接孔时,所述弹性件弹性力用于带动所述滑动座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接孔相对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滑动座卡扣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视觉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所述滑动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邻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对插避位孔以及卡接避位孔;和/或,
所述光源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固定的挡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滑动座与所述挡台之间设有弹性限位柱,所述弹簧套于所述弹性限位柱外,所述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座、所述挡台相接;所述滑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所述滑动座压缩或拉伸所述弹簧;和/或,
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部以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背离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座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按钮避位孔;所述导向部插入所述按钮避位孔,所述导向部提供解锁施力位置;外力作用于所述解锁按钮时,所述解锁按钮带动所述滑动座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主模块脱离卡接。
CN202220045294.XU 2022-01-10 2022-01-10 视觉检测控制装置 Active CN217033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5294.XU CN217033576U (zh) 2022-01-10 2022-01-10 视觉检测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5294.XU CN217033576U (zh) 2022-01-10 2022-01-10 视觉检测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3576U true CN217033576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5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45294.XU Active CN217033576U (zh) 2022-01-10 2022-01-10 视觉检测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3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7565B2 (en) Mount bracket for slide assembly
US7699582B2 (en) Fan module
TWM621010U (zh) 快拆承載座
WO2015196945A1 (zh) 一种电路板安全连接装置、电路板及即插、即锁工控机架
US6948968B1 (en) Front installable guide and circuit card connecting device having same
TW201308043A (zh) 電源固定裝置
CN210129188U (zh) 一种通用风扇助力把手结构
CN217033576U (zh) 视觉检测控制装置
TW201310788A (zh) 連接器固定裝置
CN113757582A (zh) 一种卡接结构及应用其的台灯
CN216212064U (zh) Led显示装置
CN106711685B (zh) 保护盖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0351961U (zh) 快拆风扇架
CN211700636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1118601U (zh) 挂架、挂装组件和挂装设备
CN210348362U (zh) 一种光驱固定结构及采用该光驱固定结构的服务器机箱
TW201401273A (zh) 硬碟固定裝置
JP3613322B2 (ja) 計器ケースの取付装置
CN216527143U (zh) 一种8u vpx模块调试用工装
CN216767978U (zh) 一种可对插连接的模块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7563144U (zh) 一种电气工程散热装置
CN218217984U (zh) 一种吊舱温度控制装置
CN216561623U (zh) 一种工业平板电脑的显示模组
CN214589390U (zh) 一种开关插座组件
CN216955069U (zh) 一种vesa固定板及显示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