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1272U - 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1272U
CN217031272U CN202220098478.2U CN202220098478U CN217031272U CN 217031272 U CN217031272 U CN 217031272U CN 202220098478 U CN202220098478 U CN 202220098478U CN 217031272 U CN217031272 U CN 217031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abinet type
induction cooker
hous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984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Weizhi Kitchen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Weizhi Kitchen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Weizhi Kitchen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Weizhi Kitchen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984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1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1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1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其包括壳体、多个加热装置、散热装置、控制面板以及顶板。壳体,壳体中形成有容纳腔;多个加热装置,多个加热装置安装于容纳腔内;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位于容纳腔中且对应壳体的第一侧设置,壳体的第一侧上对应散热装置的位置开设有散热通孔;控制面板,控制面板设置于壳体的第二侧上,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控制面板能够控制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一组相对的侧面;顶板,顶板对应加热装置设置有加热面板,顶板与壳体固定连接,顶板与加热装置抵接。该多头柜式电磁灶设置有多个加热装置,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加热装置同时对多个炊具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电磁炉是一种高效节能厨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厨具。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加热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
传统的电磁炉只能加热单个炊具,无法满足多个炊具同时加热情况,普通的电磁炉拆卸时需整体拆开,不利于拆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其解决了电磁炉无法多个炊具同时使用且不便拆装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多头柜式电磁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容纳腔;
多个加热装置,多个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中且对应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设置,所述壳体的第一侧上对应所述散热装置的位置开设有散热通孔;
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上,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散热装置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一组相对的侧面;
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顶板对应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加热面板,所述加热面板与所述加热装置抵接。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包括加热腔和储物腔,所述加热腔和所述储物腔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加热腔内。
可选地,所述加热腔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储物腔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加热腔靠近所述顶板。
可选地,所述加热腔设置有多根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第三侧,所述支撑横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第四侧,所述壳体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为一组相对的侧面,所述支撑横梁用于安装所述加热装置。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炉,多个所述电磁炉安装于所述支撑横梁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对应所述储物腔的位置设置有能够开合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铰接于所述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对应所述储物腔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支撑脚。
可选地,所述散热装置为多个散热风扇,多个所述散热风扇等间距的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上。
可选地,所述顶板还设置有靠板,所述靠板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连接,所述靠板延伸凸出所述顶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头柜式电磁灶在容纳腔中设置有多个加热装置,当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同时进行多处烹饪时,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加热装置对需要加热的物体同时进行加热,该多头柜式电磁灶通过多个加热装置的设置可以满足同时对多个炊具进行加热,且该多头柜式电磁灶中各结构独立设置于壳体内,区别于传统的电磁炉整体式设计,便于该多头柜式电磁灶的拆装,有利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头柜式电磁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头柜式电磁灶的顶板和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头柜式电磁灶的壳体及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头柜式电磁灶的壳体的第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隔板;111:透气孔;12:支撑横梁;13:散热通孔;14:控制面板;15:活动板;16:通风孔;17:支撑脚;
2:加热装置;3:散热装置;4:顶板;41:靠板;42:加热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其包括壳体1、多个加热装置2、散热装置3、控制面板14和顶板4。壳体1,壳体1中形成有容纳腔;多个加热装置2,多个加热装置2安装于容纳腔内;散热装置3,散热装置3位于容纳腔中且对应壳体1的第一侧设置,壳体1的第一侧上对应散热装置3的位置开设有散热通孔13;控制面板14,控制面板14设置于壳体1的第二侧上,加热装置2和散热装置3均与控制面板14电连接,控制面板14能够控制加热装置2和散热装置3,壳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一组相对的侧面;顶板4,顶板4对应加热装置2设置有加热面板42,顶板4与壳体1固定连接,加热面板42与加热装置2抵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该多头柜式电磁灶在容纳腔中设置有多个加热装置2,当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同时进行多处烹饪时,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加热装置2对需要加热的物体同时进行加热,该多头柜式电磁灶通过多个加热装置2的设置可以满足同时对多个炊具进行加热,同时通过与加热装置2电连接的控制面板14也使得多个加热装置2分别独立控制。并且,多个加热装置2、散热装置3、控制面板14以及顶板4均可拆卸的连接于壳体1上,这种连接方式使得该多头柜式电磁灶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便于生产人员或使用者安装拆卸,同时便于该多头柜式电磁灶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而散热装置3的设置帮助该多头柜式电磁灶的加热装置2迅速散热,可以对该多头柜式电磁灶的加热装置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延长该多头柜式电磁灶的使用寿命。顶板4的设置,可以避免环境中的灰尘污垢进入该多头柜式电磁灶的容纳腔中,避免零部件的损伤。该多头柜式电磁灶的加热面板优选为微晶玻璃面板,也可以为耐热陶瓷面板。微晶玻璃面板的磁性和热传导的能力强,耐高温,手感细腻有光滑质感,且能完全承受锅体及食物的重量,又具有一定的抗充击能力,不易破裂。微晶玻璃面板上的气孔直径微小,使用后不易变色、变形,便于清洁。该多头柜式电磁灶的控制面板14上设置有第二按键和多个第一按键,各第一按键与各加热装置2一一对应连接,第二按键与散热装置3电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4上设置的多个第一按键,每个第一按键对应控制与其电连接的加热装置2,对各个加热装置2的火力大小分别进行调节。且,该多头柜式电磁灶通过控制面板14上的第二按键对散热装置3的散热性能进行调节。通过控制面板上的多个第一按键对应控制各加热装置,避免加热装置2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烹饪味道降低。同时,通过散热装置对加热装置进行降温散热,避免加热装置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过热,确保加热装置的安全性,避免加热装置损坏。
容纳腔包括加热腔和储物腔,加热腔和储物腔之间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111;加热装置2安装于加热腔内。加热腔位于隔板11上方,储物腔位于隔板11的下方。该多头柜式电磁灶在容纳腔中通过隔板11的设置将用于加热的加热腔与用于储物的储物腔分隔,既可以保护储物腔中的储藏的物体不被高温所影响,同时避免加热腔中的加热装置2和散热装置3被灰尘侵蚀,且分隔设计还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避免高温接触物体引起火灾。
参见图2和图3,加热腔设置有多根支撑横梁12,支撑横梁12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1的第三侧,支撑横梁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壳体1的第四侧,壳体1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为一组相对的侧面,支撑横梁12用于安装加热装置2。该加热装置2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四个,还可以为六个,加热装置2均安装于支撑横梁12上,加热装置2为电磁炉,多个电磁炉安装于支撑横梁12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加热装置2设置于加热腔中的支撑横梁12上,使得加热装置2更便捷于顶板4上的加热面板42抵接,同时也使得加热装置2远离隔板11,增加了加热装置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该多头柜式电磁灶的散热性能更为优良。
如图3所示,壳体1的第二侧对应储物腔设置有能够开合的活动板15,活动板15铰接于壳体1上。壳体1的第一侧对应储物腔设置有多个通风孔16。在该实施方式中,储物腔对应的壳体1的第二侧设置有可开合的活动板15,活动板15的设置便于该多头柜式储物腔在使用过程中储物腔中物体的取放,同时对应储物腔的壳体1的第一侧开设有多个通风孔16有利于储物腔内空气流通,避免细菌滋生,产生异味。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纳腔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支撑脚17。支撑脚17对该多头柜式电磁灶起到支撑的作用,多个支撑脚17设计使得多头柜式电磁灶的重量分散至各个支撑脚17,避免单一支撑脚17受力难以平稳工作。
参见图4,散热装置3为多个散热风扇,多个散热风扇等间距的安装于壳体1的第一侧上。顶板4还设置有靠板41,靠板41与壳体1的第一侧连接,靠板41延伸凸出顶板4。多个散热风扇的设置使得该多头柜式电磁灶的散热性能更加优良,避免壳体1内温度过高导致多头柜式电磁灶内零部件的损坏。而顶板4上与壳体1第一侧连接的靠板41的设置则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对该多头柜式电磁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灰尘污渍进入,同时靠板41的设置还可以避免该多头柜式电磁灶在使用过程中的热油飞溅,进一步提高了该多头柜式电磁灶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头柜式电磁灶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中形成有容纳腔;
多个加热装置(2),多个所述加热装置(2)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散热装置(3),所述散热装置(3)位于所述容纳腔中且对应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设置,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上对应所述散热装置(3)的位置开设有散热通孔(13);
控制面板(14),所述控制面板(14)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第二侧上,所述加热装置(2)和所述散热装置(3)均与所述控制面板(14)电连接,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一组相对的侧面;
顶板(4),所述顶板(4)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顶板(4)对应所述加热装置(2)设置有加热面板(42),所述加热面板(42)与所述加热装置(2)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头柜式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加热腔和储物腔,所述加热腔和所述储物腔之间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111);所述加热装置(2)安装于所述加热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头柜式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位于所述隔板(11)的上方,所述储物腔位于所述隔板(11)的下方,所述加热腔靠近所述顶板(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头柜式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设置有多根支撑横梁(12),所述支撑横梁(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第三侧,所述支撑横梁(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第四侧,所述壳体(1)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为一组相对的侧面,所述支撑横梁(12)用于安装所述加热装置(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头柜式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2)为电磁炉,多个所述电磁炉安装于所述支撑横梁(12)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头柜式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 的第二侧对应所述储物腔的位置设置有能够开合的活动板(15),所述活动板(15)铰接于所述壳体(1)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头柜式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对应所述储物腔设置有多个通风孔(16)。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头柜式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支撑脚(17)。
9.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头柜式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3)为多个散热风扇,多个所述散热风扇等间距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上。
10.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头柜式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还设置有靠板(41),所述靠板(41)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连接,所述靠板(41)延伸凸出所述顶板(4)。
CN202220098478.2U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 Active CN217031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8478.2U CN217031272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8478.2U CN217031272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1272U true CN217031272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4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98478.2U Active CN217031272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1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8497Y (zh) 电热电磁一体炉
CN111297217A (zh) 一种蒸烤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7031272U (zh) 一种多头柜式电磁灶
CN208154535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电磁炉
WO2023279854A1 (zh) 烹饪器具
CN209893474U (zh) 一种陶瓷或紫砂电陶炉
CN214275845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0373584U (zh) 煤气电磁双灶
CN218338185U (zh) 一种蒸烤箱
CN217209481U (zh) 一种散热共享的电灶
CN218572005U (zh) 一种电炖盅结构
CN210951417U (zh) 具有立体加热功能的电磁炉
CN216790255U (zh) 一种气电两用电磁灶
CN216844771U (zh) 燃气灶体及台面一体灶
CN218763552U (zh) 一种电磁多头煲仔炉
CN212912925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0643755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烤箱
CN220557853U (zh) 一种可视的双加热烹饪器具
CN211299483U (zh) 一种蒸煮装置
CN220275421U (zh) 一种电烤炉快速冷却组件
CN216797384U (zh) 一种电烤炉
CN216907249U (zh) 一种运用于餐桌的电磁炉
CN213955385U (zh) 一种抽屉式两用工作台
CN113143047B (zh) 一种电披萨炉
CN216481125U (zh) 一种新型家用四头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