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3906U - 基站 - Google Patents

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3906U
CN217013906U CN202220445552.3U CN202220445552U CN217013906U CN 217013906 U CN217013906 U CN 217013906U CN 202220445552 U CN202220445552 U CN 202220445552U CN 217013906 U CN217013906 U CN 217013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ke
base station
base
pulley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455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德键
柯辉
祁立刚
张舒良
钱晨阳
黄宏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455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3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3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3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站,基站包括:基座,基座设有在基座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滑槽内设有沿滑槽滑动的滑动件,滑动件适于与移动装置连接,且基座设有转动轮;同步装置,同步装置绕设于转动轮,同步装置与滑动件连接以驱动滑动件沿滑槽移动。由此,当同步装置磨损后,用户可以将同步装置解开,可以使同步装置从转动轮上拆下,与现有技术相比,同步装置的更换难度更低,用户可以自行更换同步装置,从而可以降低基站的使用成本,也可以提高基站的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体收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站。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基站用于收纳移动装置,基站可以拖拽移动装置以使移动装置精准地收纳入基站内,滑动件可以与移动装置连接,基站上设置有驱动件和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件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滑动件,可以使滑动件带动移动装置移入或者移出基站。由于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复杂,当齿轮出现严重的磨损问题时,用户难以自行更换传动机构,从而导致基站的使用成本增加,且降低了基站的使用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站,该基站的同步装置的更换难度降低,用户可以自行更换同步装置,从而可以降低基站的使用成本,也可以提高基站的使用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站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有在所述基座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沿所述滑槽滑动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适于与移动装置连接,且所述基座设有转动轮;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绕设于所述转动轮,所述同步装置与所述滑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滑槽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站,当同步装置磨损后,用户可以将同步装置解开,可以使同步装置从转动轮上拆下,与现有技术相比,同步装置的更换难度更低,用户可以自行更换同步装置,从而可以降低基站的使用成本,也可以提高基站的使用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同步装置包括:牵引件,所述转动轮包括:支撑轮和收线轮,所述牵引件绕过所述支撑轮,所述牵引件的两端分别绕设于所述收线轮以使所述收线轮转动时所述牵引件的一端收线且另一端放线,所述收线轮适于驱动所述牵引件驱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滑槽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牵引件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绕设于所述收线轮且另一端沿第二方向绕设于所述收线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方向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牵引件包括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于所述收线轮且另一端跨过所述支撑轮与所述滑动件连接,所述第二牵引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绕设于所述收线轮且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牵引件设有缓冲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牵引件和/或所述第二牵引件设有所述缓冲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支撑轮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收线轮包括:第一收线轮和第二收线轮,所述第一收线轮和所述第二收线轮同向、同步转动,所述牵引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于所述第一收线轮且另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绕设于所述第二收线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件构造为弹性缓冲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用于存放移动装置的基站还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收线轮和所述第二收线轮均设于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收线轮和所述第二收线轮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收线轮和所述第二收线轮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滑槽在所述基座高度方向倾斜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装置存放在基站内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在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在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装置存放在基站内的右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装置存放在基站内的左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装置存放在基站内的后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装置存放在基站内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移动装置100;基站200;
基座10;左侧壁11;右侧壁12;基座入口13;存放空间14;
滑槽20;滑动件21;连接部22;第一连接槽23;第二连接槽24;
支撑轮30;收线轮31;第一收线轮32;第二收线轮33;
牵引件40;第一牵引件41;第二牵引件42;
缓冲件50;驱动轴60;连接件70;
驱动件80;第一传动件81;第二传动件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200,移动装置100可以为载物小车、机器人(例如清扫机器人)等,基站200可以收纳移动装置100,移动装置100可以从基站200内移入或者移出。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站200包括:基座10和同步装置,基座10设置有在基座10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20,基座10的高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滑槽20内设置有沿滑槽20滑动的滑动件21,滑动件21适于与移动装置连接,且基座设置有转动轮。同步装置绕设于转动轮,同步装置与滑动件21连接以驱动滑动件21沿滑槽20移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滑动件21可以为滑块,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滑动件21也可以为滑轮等能够滑动的零部件或者组件。
其中,在基站200的宽度方向上,基座10具有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两个侧壁,基站200的宽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可以设置有滑槽20,也就是说,基座10的左侧壁11可以设置有滑槽20,或者基座10的右侧壁12可以设置有滑槽20,或者基座10的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均可以设置有滑槽20。优选地,如图1和图9所示,基座10的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均可以设置有滑槽20,基座10两侧的滑槽20可以在基站200的宽度方向上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基站200可以限定出存放空间14,移动装置100可以存放在存放空间14内,存放空间14在基座10上可以设置有基座入口13,移动装置100可以通过基座入口13移入或者移出存放空间14。并且,存放空间14内具有连接件70,连接件70可以与滑动件21连接,且连接件70适于与移动装置100连接。当连接件70与移动装置100连接后,通过驱动滑动件21沿滑槽20滑动,滑动件21可以带动连接件70移动,进而可以带动移动装置100移入或者移出存放空间14。当基座10的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均设置有滑槽20时,设置于基座10左侧的滑动件21和设置于基座10右侧的滑动件21均可以与连接件70连接,基座10两侧的滑动件21可以同时带动连接件70移动,基座10两侧的滑动件21可以使连接件70移动更平稳,可以使移动装置100精准地收纳入基站200中。
同时,基座10上设置有多个转动轮,同步装置绕设于多个转动轮的外侧,且同步装置可以首尾连接、或者同步装置也可以与部分转动轮连接以构成闭合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同步装置可以粘接于部分转动轮的外侧以使同步装置与转动轮连接,同步装置也可以在转动轮的外侧绕设多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同步装置可以与转动轮连接。
当基座10上的转动轮转动时,转动轮可以驱动同步装置以使同步装置从一端朝向另一端移动,同步装置可以带动滑动件21移动,滑动件21在同步装置驱动下的移动方向可以与滑槽20的延伸方向相同,即同步装置可以驱动滑动件21沿基座10高度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滑动件21沿滑槽移动,进而可以使移动装置100从基站200内移入或者移出。
进一步地,在同步装置的首尾连接处、或者在同步装置与转动轮的连接处,同步装置可以断开以使同步装置从转动轮的外侧拆下。当同步装置磨损后,用户可以将同步装置断开以将同步装置从基座10上拆下,并且,用户可以将待安装的同步装置重新绕设在转动轮的外侧,然后将同步装置首尾连接、或者连接于转动轮上。相较于在基站200中使用齿轮传动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站200不需要将传动结构整体拆除,且同步装置更容易从基座10上拆下,从而可以使用户自行更换同步装置,进而可以降低基站200的使用成本,也可以提高基站200的使用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图7所示,同步装置可以包括:牵引件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牵引件40可以为牵引绳,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牵引件40也可以为传动带(皮带)或者传动链等,上述多种牵引件40均能够首尾连接、或者可以与部分转动轮连接,且牵引件40易于调节延伸方向。转动轮可以包括:支撑轮30和收线轮31,牵引件40绕过支撑轮30,支撑轮30的两端分别绕设于收线轮31以使收线轮31转动时牵引件40的一端收线且另一端放线,收线轮31适于驱动牵引件40驱动滑动件21沿滑槽20移动。
其中,支撑轮30和收线轮31均设置于基座10,牵引件40,需要指出的是,在收线轮31的轴向方向,牵引件40的两端在收线轮31上的引出位置可以间隔开设置,收线轮31的轴向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收线轮31适于驱动牵引件40拉动滑动件21沿滑槽20移动。其中,通过使牵引件40与滑动件21固定连接,牵引件40移动时可以牵拉滑动件21,可以使滑动件21沿着滑槽20移动。
进一步地,通过将滑动件21在滑槽20延伸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牵引件40连接,牵引件40可以牵引滑动件21在滑槽20内正向移动,牵引件40也可以牵引滑动件21在滑槽20内反向移动,从而可以实现滑动件21在滑槽20内往复移动的技术效果。应当理解的是,滑动件21在滑槽20内的正向移动方向和反向移动方向仅代表相反的方向,滑动件21在滑槽20内具体的移动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如图1所示,下面以滑动件21在基座10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的方向为滑动件21在滑槽20内的正向移动方向、以滑动件21在基座10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的方向作为滑动件21在滑槽20内的反向移动方向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当牵引件40牵拉滑动件21沿着滑槽20正向移动时,滑动件21可以通过连接件70将移动装置100拖出至存放空间14外。当牵引件40牵拉滑动件21沿着滑槽20反向移动时,滑动件21可以通过连接件70将移动装置100拖入至存放空间14内。
并且,支撑轮30在基座10的同一侧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当支撑轮30在基座10的同一侧设置为多个时,牵引件40可以依次绕过多个支撑轮30。通过将牵引件40绕过支撑轮30设置,支撑轮30可以支撑牵引件40,并且支撑轮30可以引导牵引件40的延伸方向,通过支撑轮30和收线轮31配合,可以使牵引件40在基座10的侧壁上张紧设置。当收线轮31转动时,牵引件40可以从放线端沿着牵引件40的延伸方向朝向收线端移动,牵引件40移动时可以牵拉滑动件21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图7所示,牵引件40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绕设于收线轮31且另一端沿第二方向绕设于收线轮31,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方向相反。需要说明的是,以牵引件40设置于基座10的左侧壁1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可以为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另外一个可以为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
当第一方向为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且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内侧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绕设于收线轮31时,第二方向可以为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且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外侧的一端沿第二方向绕设于收线轮31。当收线轮31在图6中顺时针转动时,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内侧的一端收线、且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外侧的一端放线。当收线轮31在图6中逆时针转动时,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内侧的一端收线、且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外侧的一端放线。
相对应的,当第一方向为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且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内侧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绕设于收线轮31时,第二方向可以为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且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外侧的一端沿第二方向绕设于收线轮31。当收线轮31在图6中顺时针转动时,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外侧的一端收线、且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内侧的一端放线。当收线轮31在图6中逆时针转动时,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内侧的一端收线、且牵引件40靠近基座10外侧的一端放线。
通过将牵引件40的两端以相反的方向设于收线轮31,当收线轮31转动时,收线轮31可以同时实现牵引件40的收线和放线操作,牵引件40可以从处于放线状态的一端至处于收线状态的一端的方向移动,牵引件40在收线和放线时可以牵拉滑动件21移动,滑动件21可以沿着牵引件40的移动方向移动。通过控制收线轮31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可以改变牵引件40的移动方向,从而可以控制滑动件21在滑槽20内的移动方向。另外,当基座10的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均设置有牵引件40和收线轮31时,牵引件40和收线轮31可以在基座10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图9所示,牵引件40可以包括第一牵引件41和第二牵引件42,第一牵引件41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绕设于收线轮31且另一端跨过支撑轮30与滑动件21连接,第二牵引件42的一端沿第二方向绕设于收线轮31且另一端与滑动件21连接。其中,滑动件21可以设置有连接部22,连接部22上可以具有第一连接槽23和第二连接槽24,第一连接槽23和第二连接槽24可以在基站200的宽度方向上排布,第一牵引件41和第二牵引件42中的一个可以与第一连接槽23连接,第一牵引件41和第二牵引件42中的另外一个可以与第二连接槽24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牵引件41可以与第一连接槽23连接、且第二牵引件42可以与第二连接槽24连接。
并且,在滑槽2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牵引件41在第一连接槽23上的引出位置、第二牵引件42在第二连接槽24上的引出位置可以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牵引件41和第二牵引件42分别可以将滑动件21朝向相对的两个方向牵拉,通过第一牵引件41和第二牵引件42配合,可以使牵引件40牵引滑动件21在滑槽20内往复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牵引件40可以设置有缓冲件50。其中,由于牵引件40的两端分别绕设于收线轮31,牵引件40在收线轮31上的各处缠绕匝数不一致,且收线轮31的各处直径受到工艺影响会存在差异,牵引件40的两端在收线轮31上的引出位置至收线轮31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当牵引件40收线轮31转动时,牵引件40的两端在收线轮31上的引出位置的角速度相同,从而导致牵引件40的两端在收线轮31上的引出位置的线速度不同,当牵引件40的放线速度大于牵引件40的收线速度时,会造成牵引件40松弛。通过在牵引件40上设置缓冲件50,缓冲件50可以在牵引件40的放线速度和收线速度不一致时进行缓冲,也就是说,收线速度与缓冲速度之和等于放线速度,从而可以保持牵引件40的张紧力,进而可以避免牵引件40的张紧力过小后从支撑轮30上松脱,能够提高基站200的工作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当本实用新型中的牵引件40为传动带或者传动链时,缓冲件50同样可以用于保持传动带的张紧力,缓冲件50可以避免传动带在工作时出现松弛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基站20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9所示,第一牵引件41和/或第二牵引件42可以设置有缓冲件50。也就是说,第一牵引件41可以设置有缓冲件50,或者第二牵引件42可以设置有缓冲件50,或者第一牵引件41和第二牵引件42均可以设置有缓冲件50。
以图1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由于第二牵引件42的引出位置与滑动件21之间的线长较短,第二牵引件42上不容易出现松弛问题,第一牵引件41的引出位置与滑动件21之间的线长更长,第二牵引件42上容易出现松弛问题,因此,牵引件40上可以设置有一个缓冲件50,且缓冲件50可以设置于第一牵引件41,缓冲件50可以对第一牵引件41进行缓冲,可以保证第一牵引件41不发生松弛,并且第一牵引件41与第二牵引件42的张紧力大小相同,设置于第一牵引件41的缓冲件50同样可以保持第二牵引件42不出现松弛问题,进而可以保证牵引件40不出现松弛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缓冲件50可以位于支撑轮30外侧。其中,缓冲件50可以设置于支撑轮30与收线轮31之间、缓冲件50也可以设置于支撑轮30与支撑轮30之间、缓冲件50还可以设置于支撑轮30与滑动件21之间。通过将缓冲件50设置于支撑轮30外侧,缓冲件50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与支撑轮30干涉,从而可以避免缓冲件50失效,进而可以提供缓冲件5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收线轮31可以包括: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可以同向、同步转动,牵引件40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绕设于第一收线轮32且另一端沿第二方向绕设于第二收线轮33。其中,第一收线轮32可以具有第一绕线槽,第二收线轮33可以具有第二绕线槽,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可以间隔开设置。通过将牵引件40的两端分别绕设于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牵引件40的两端在收线和放线时互不干扰,可以避免基座1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卡滞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中的一个可以绕设有第一牵引件41,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中的另外一个可以绕设有第二牵引件42,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可以将第一牵引件41和第二牵引件42分隔开设置,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地避免第一牵引件41和第二牵引件42在收线和放线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基站200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均可以构造为独立的轮式结构,即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可以分离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可以一体成型,可以理解为,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可以构造为一体成型件,如此设置减少基站200中的零件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方案中,收线轮31可以具有收线槽,通过在收线槽中设置隔板,隔板可以将收线槽分割为第一收线槽和第二收线槽,隔板、第一收线槽、收线轮31的与第一收线槽连接的内侧壁可以共同构造为第一收线轮32,隔板、第二收线槽、收线轮31的与第二收线槽连接的内侧壁可以共同构造为第二收线轮33,通过将一个收线轮31分隔为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基站200的生产难度,进而可以降低基站200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缓冲件50可以构造为弹性缓冲件50。其中,牵引件40可以张紧安装在基座10的侧壁上,弹性缓冲件50可以弹性变形,当牵引件40出现松弛问题时,弹性缓冲件50发生弹性变形,弹性缓冲件50的长度收缩,弹性缓冲件50可以在牵引件40上施加缓冲速度,牵引件40的收线速度与缓冲速度之和等于牵引件40的放线速度,从而可以保证牵引件40位于收线轮31外侧的部分结构的长度尺寸不发生变化,从而可以保证牵引件40不出现松弛问题。
并且,弹性缓冲件50在发生弹性变形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弹力,弹力作用在牵引件40上,当牵引件40安装在基座10侧壁上时,弹力可以提高牵引件40的张紧力,从而可以提高牵引件40的张紧效果,可以进一步地避免牵引件40出现松弛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弹性缓冲件50可以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可以与牵引件40连接,螺旋弹簧的伸缩方向可以与牵引件40的延伸方向共线,当螺旋弹簧安装至基座10上后,螺旋弹簧可以预先进行拉伸,受到拉伸的螺旋弹簧可以产生弹力,弹力可以作用在牵引件40上,可以提高牵引件40的张紧力,可以降低牵引件40出现松弛问题的概率。并且,当牵引件40的放线速度大于收线速度时,螺旋弹簧可以发生收缩,螺旋弹簧的长度尺寸减小,可以对牵引件40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可以避免牵引件40松弛。当牵引件40的放线速度小于收线速度时,螺旋弹簧可以被拉伸,螺旋弹簧的长度尺寸增大,螺旋弹簧可以完成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9所示,基站200还可以包括:驱动轴60,驱动轴60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0,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均可以设置于驱动轴60,驱动轴60可以用于驱动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转动。其中,驱动轴60可以在基座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且驱动轴60的两端分别可以延伸至基座10的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当基座10的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均设置有牵引件40时,设置于基座10的左侧壁11的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可以构造为一组收线轮31,设置于基座10的右侧壁12的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可以构造为一组收线轮31,两组收线轮31分别可以设置于驱动轴60的两端,当驱动轴60转动时,基座10两侧的第一收线轮32、基座10两侧的第二收线轮33的角速度均相等,可以使基座10两侧的牵引件40的移动速度平衡,从而可以使基座10两侧的滑动件21同步移动,进而可以使连接部22移动过程中保持水平,能够避免连接部22移动时出现卡滞等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200还可以包括:驱动件80,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驱动件80可以为驱动电机,驱动件80可以安装于基座10的左侧壁11或者右侧壁12,驱动件80的输出端可以与第一传动件81连接。驱动轴60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传动件82,第一传动件81可以与第二传动件82传动连接,其中,第一传动件81和第二传动件82均可以为齿轮,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传动件81和第二传动件82之间也可以采用蜗轮蜗杆等传动结构进行传动连接。
驱动件80产生的驱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传动件81、第二传动件82传动至驱动轴60,驱动力可以驱动驱动轴60转动,从而可以带动驱动轴60两端的第一收线轮32、第二收线轮33转动,进而可以使牵引件40在收线和放线的过程中牵拉滑动件21沿着滑槽20移动。另外,通过将驱动轴60分别与基座10的左侧壁11的收线轮31和基座10的右侧壁12的收线轮31连接,驱动件80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驱动轴60分别作用在基座10两侧的收线轮31上,可以减少基座10上驱动件80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基站200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在驱动轴60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其中,驱动轴60的轴向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中的一个可以设置于另外一个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一收线轮32可以设置于第二收线轮33的内侧,或者第二收线轮33可以设置于第一收线轮32的内侧,以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收线轮32可以设置于第二收线轮33的内侧,具体而言,对于基座10的左侧壁11的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第二收线轮33的内侧可以指第二收线轮33的右侧,对于基座10的右侧壁12的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第二收线轮33的内侧可以指第二收线轮33的左侧,通过将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在驱动轴60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同轴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收线轮32和第二收线轮33的角速度相同,也可以保证牵引件40收线操作和放线操作同步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9所示,滑槽20在基座10高度方向倾斜延伸。其中,滑槽20的一端可以朝向基座10上的基座入口13延伸。存放空间14内可以具有在基座10高度方向倾斜延伸的支撑斜面,移动装置100可以倾斜存放在支撑斜面上,支撑斜面可以支撑移动装置100,同时移动装置100可以沿着支撑斜面的表面移动,支撑斜面的一端可以延伸至基座入口13,连接部22可以牵引移动装置100从基座入口13移动至支撑斜面上。
并且,滑槽2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支撑斜面的延伸方向平行。当缓冲件50沿着滑槽20移动时,缓冲件50可以带动连接部22在基座10高度方向倾斜移动,连接部22作用在移动装置100上的驱动力方向与支撑斜面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使连接部22拖动移动装置100时更省力,也可以使移动装置100与支撑斜面保持接触,从而可以降低对驱动件80的功率需求,也可以降低拉力过大对牵引件40的磨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设有在所述基座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沿所述滑槽滑动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适于与移动装置连接,且所述基座设有转动轮;
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绕设于所述转动轮,所述同步装置与所述滑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滑槽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装置包括:牵引件,所述转动轮包括:支撑轮和收线轮,所述牵引件绕过所述支撑轮,所述牵引件的两端分别绕设于所述收线轮以使所述收线轮转动时所述牵引件的一端收线且另一端放线,所述收线轮适于驱动所述牵引件驱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滑槽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绕设于所述收线轮且另一端沿第二方向绕设于所述收线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包括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于所述收线轮且另一端跨过所述支撑轮与所述滑动件连接,所述第二牵引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绕设于所述收线轮且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设有缓冲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件和/或所述第二牵引件设有所述缓冲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支撑轮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轮包括:第一收线轮和第二收线轮,所述第一收线轮和所述第二收线轮同向、同步转动,所述牵引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于所述第一收线轮且另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绕设于所述第二收线轮。
9.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构造为弹性缓冲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收线轮和所述第二收线轮均设于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收线轮和所述第二收线轮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线轮和所述第二收线轮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在所述基座高度方向倾斜延伸。
CN202220445552.3U 2022-03-02 2022-03-02 基站 Active CN217013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5552.3U CN217013906U (zh) 2022-03-02 2022-03-02 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5552.3U CN217013906U (zh) 2022-03-02 2022-03-02 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3906U true CN217013906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54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45552.3U Active CN217013906U (zh) 2022-03-02 2022-03-02 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3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13906U (zh) 基站
CN1351474A (zh) 带子缩短装置
CN212101478U (zh) 一种用于隧道检测的线缆收线装置
CN206172616U (zh) 一种绕带均匀的绕带机
CN113044751A (zh) 一种物流转运装置
CN210682692U (zh) 一种动力摆杆放带机
CN214733547U (zh) 一种背负式野战光缆盘快速收放线装置
JP2007107147A (ja) 織機の緯糸測長貯留装置
KR101043284B1 (ko) 케이블레이드 로프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CN107165418B (zh) 捆扎机输送装置及分体式捆扎机
JP4746605B2 (ja) 繰り出し装置
CN210312903U (zh) 一种绕线装置及绕线车
CN213415825U (zh) 钢丝绳的收线机构
KR101324565B1 (ko) 케이블 레이드 그로멧 제조장치
CN215159959U (zh) 一种线缆卷收设备
CN111470384A (zh) 线缆收放线系统及方法
US7971462B2 (en) Cable hanger production system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219652393U (zh) 一种带有引导结构的线缆卷绕装置
CN220264506U (zh) 一种自动穿带装置及涂布机
CN213976514U (zh) 一种通信线缆收放装置
CN220200976U (zh) 一种输配电用排线装置
JP6298361B2 (ja) 搬送装置
CN215625845U (zh) 一种收线机的收线机构
CN214059473U (zh) 放线装置与加工设备
CN220642084U (zh) 一种钢丝绳计米收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