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1394U - 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 - Google Patents

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1394U
CN217011394U CN202123388096.8U CN202123388096U CN217011394U CN 217011394 U CN217011394 U CN 217011394U CN 202123388096 U CN202123388096 U CN 202123388096U CN 217011394 U CN217011394 U CN 217011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mounting
hardware
shell body
installa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880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水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Qixiang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Qixiang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Qixiang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Qixiang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880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1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1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1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壳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上开设有贯穿其前端并用于安装零部件的安装腔,所述壳体本体的顶部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一散热槽,各所述第一散热槽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各所述第一散热槽间隔均布于所述壳体本体顶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部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二散热槽,各所述第二散热槽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各所述第二散热槽间隔均布于所述壳体本体底部的长度方向上;这样有利于安装腔内热量的平均排放,有利于维持安装腔内温度的平衡,防止安装腔内的温度过高,从而提升本产品的散热性能,提高内部元件寿命。

Description

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壳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
背景技术
电源一般需配套使用五金电源外壳,在安装电源时,首先将电源放置在安装在五金电源外壳内,然后在将五金电源外壳固定在设备上。五金电源外壳的作用主要是为电源与设备其他部件之间预留空间,具有防挤压,保护电源的作用。
电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这会对电源的内部件产生影响,降低电源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将内部产生的热量及时排放到外界,实现散热效果,但现有的五金电源外壳的散热性能较差,无法实现及时散热,给使用人员带来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五金电源外壳的散热性能较差,无法及时散热,影响内部元件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上开设有贯穿其前端并用于安装零部件的安装腔,所述壳体本体的顶部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一散热槽,各所述第一散热槽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各所述第一散热槽间隔均布于所述壳体本体顶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部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二散热槽,各所述第二散热槽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各所述第二散热槽间隔均布于所述壳体本体底部的长度方向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本体的后端朝向所述安装腔方向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两个散热通道,两个所述散热通道上下分层布置于所述壳体本体后端的宽度方向上,两个所述散热通道上均开设有第三散热槽,两个所述第三散热槽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可选地,两个所述散热通道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散热鳍片,各所述散热鳍片均避开两个所述第三散热槽。
可选地,所述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还包括用于安装固定零部件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外框和三个均固定在所述安装外框内侧的支撑板;所述安装外框和三个所述支撑板均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支撑板间隔均设于所述安装外框内侧的长度方向上。
可选地,三个所述支撑板将两个所述第三散热槽分隔成多个散热腔,各所述散热腔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还包括三个均用于加固所述安装外框的第一加强筋板;三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均与所述安装外框的侧壁固定连接,且三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间隔均设于所述安装外框外侧的长度方向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还固定连接有两个均用于加固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加强筋板;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板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板均沿所述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还包括两个均用于卡接定位的卡扣;两个所述卡扣均与所述安装腔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本体的顶部还开设有两个均用于插设螺钉的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均贯穿所述壳体本体的前后两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在壳体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槽,在壳体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槽,多个第一散热槽和多个第二散热槽相互对流,将电源安装在安装腔内,电源产生的热量可以分别从多个第一散热槽和多个第二散热槽中排放到外界,实现良好的散热,而且多个第一散热槽和多个第二散热槽均间隔均布在壳体本体上,这样有利于安装腔内热量的平均排放,有利于维持安装腔内温度的平衡,防止安装腔内的温度过高,从而提升本产品的散热性能,提高内部元件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本体;11、安装腔;12、第一散热槽;
13、第二散热槽;14、散热通道;15、连接孔;
20、安装座;21、安装外框;22、支撑板;
30、第一加强筋板;40、第二加强筋板;50、卡扣;
141、第三散热槽;142、散热鳍片;1411、散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0,所述壳体本体10上开设有贯穿其前端并用于安装零部件的安装腔11,所述壳体本体10的顶部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一散热槽12,各所述第一散热槽12均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各所述第一散热槽12间隔均布于所述壳体本体10顶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壳体本体10的底部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二散热槽13,各所述第二散热槽13均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各所述第二散热槽13间隔均布于所述壳体本体10底部的长度方向上。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在壳体本体10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槽12,在壳体本体10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槽13,多个第一散热槽12和多个第二散热槽13相互对流,将电源安装在安装腔11内,电源产生的热量可以分别从多个第一散热槽12和多个第二散热槽13中排放到外界,实现良好的散热,而且多个第一散热槽12和多个第二散热槽13均间隔均布在壳体本体10上,这样有利于安装腔11内热量的平均排放,有利于维持安装腔11内温度的平衡,防止安装腔11内的温度过高,从而提升本产品的散热性能,提高内部元件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壳体本体10的后端朝向所述安装腔11方向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两个散热通道14,两个所述散热通道14上下分层布置于所述壳体本体10后端的宽度方向上,两个所述散热通道14上均开设有第三散热槽141,两个所述第三散热槽141均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具体地,壳体本体10的后端凹陷形成有两个散热通道14,两个散热通道14呈上下分层的方式设置在壳体本体10的后端,有利于加工,两个散热通道14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三散热槽141,两个第三散热槽141均和安装腔11连通,那么安装腔11内的热量就可以通过两个第三散热槽141排出,实现良好的热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两个所述散热通道14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散热鳍片142,各所述散热鳍片142均避开两个所述第三散热槽141。具体地,两个散热通道14的内壁上均设有多个散热鳍片142,多个散热鳍片142可以吸收安装腔11内的热量,并将热量与外界交换,这样有利于维持安装腔11内的温度平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还包括用于安装固定零部件的安装座20;所述安装座20与所述安装腔11的内壁固定连接。具体地,安装座20和安装腔11的内壁固定连接,零部件可以安装在安装座20上实现固定,防止零部件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安装座20包括安装外框21和三个均固定在所述安装外框21内侧的支撑板22;所述安装外框21和三个所述支撑板22均与所述安装腔11的内壁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支撑板22间隔均设于所述安装外框21内侧的长度方向上。具体地,三个支撑板22间隔均设在安装外框21内侧的长度方向上,那么安装零部件的时候,零部件能够更稳定地固定在安装座20和三个支撑板22上,防止零部件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三个所述支撑板22将两个所述第三散热槽141分隔成多个散热腔1411,各所述散热腔1411均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具体地,三个支撑板22将两个第三散热槽141分隔成多个散热腔1411,同一个第三散热槽141被分隔成四个散热腔1411,一共形成有八个散热腔1411,八个散热腔1411对应零部件的安装位置,有利于零部件进行快速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还包括三个均用于加固所述安装外框21的第一加强筋板30;三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30均与所述安装外框21的侧壁固定连接,且三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30间隔均设于所述安装外框21外侧的长度方向上。具体地,安装外框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加强筋板30,三个第一加强筋板30间隔布置,有利于提高安装外框21的整体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安装腔11内还固定连接有两个均用于加固所述壳体本体10的第二加强筋板40;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板40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板40均沿所述安装腔11的宽度方向延伸。具体地,安装腔11内还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加强筋板40,两个第二加强筋板40均沿安装腔11的宽度方向延伸,这样两个第二加强筋板40能够对壳体本体10起到加固的作用,增强壳体本体10的抗折弯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还包括两个均用于卡接定位的卡扣50;两个所述卡扣50均与所述安装腔11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具体地,安装腔11底部两端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卡扣50,通过两个卡扣50可以将壳体本体10和需要盖合的另一半外壳进行初定位,能够避免安装时候发生错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壳体本体10的顶部还开设有两个均用于插设螺钉的连接孔15;两个所述连接孔15均贯穿所述壳体本体10的前后两端。具体地,壳体本体10的顶部还开设有两个连接孔15,将壳体本体10和另一半外壳对齐,然后在两个连接孔15内插入螺钉,即可将壳体本体10和另一半外壳进行锁紧,防止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各所述第一散热槽12、各所述第二散热槽13与各所述第三散热槽141的内壁上均设有防尘网。具体地,所有第一散热槽12、所有第二散热槽13和所有第三散热槽141的内壁上均设有防尘网,设置的防尘网可以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安装腔11内对零部件造成污染。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上开设有贯穿其前端并用于安装零部件的安装腔,所述壳体本体的顶部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一散热槽,各所述第一散热槽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各所述第一散热槽间隔均布于所述壳体本体顶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部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二散热槽,各所述第二散热槽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各所述第二散热槽间隔均布于所述壳体本体底部的长度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端朝向所述安装腔方向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两个散热通道,两个所述散热通道上下分层布置于所述壳体本体后端的宽度方向上,两个所述散热通道上均开设有第三散热槽,两个所述第三散热槽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散热通道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散热鳍片,各所述散热鳍片均避开两个所述第三散热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还包括用于安装固定零部件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外框和三个均固定在所述安装外框内侧的支撑板;所述安装外框和三个所述支撑板均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支撑板间隔均设于所述安装外框内侧的长度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支撑板将两个所述第三散热槽分隔成多个散热腔,各所述散热腔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还包括三个均用于加固所述安装外框的第一加强筋板;三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均与所述安装外框的侧壁固定连接,且三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间隔均设于所述安装外框外侧的长度方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固定连接有两个均用于加固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加强筋板;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板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板均沿所述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还包括两个均用于卡接定位的卡扣;两个所述卡扣均与所述安装腔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顶部还开设有两个均用于插设螺钉的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均贯穿所述壳体本体的前后两端。
CN202123388096.8U 2021-12-30 2021-12-30 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 Active CN217011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8096.8U CN217011394U (zh) 2021-12-30 2021-12-30 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8096.8U CN217011394U (zh) 2021-12-30 2021-12-30 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1394U true CN217011394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7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88096.8U Active CN217011394U (zh) 2021-12-30 2021-12-30 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1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0614A (zh) 一种具有多层散热结构的电池箱
CN112271386A (zh) Ctp电池包的箱体结构
CN212011056U (zh) 一种具有多层散热结构的电池箱
CN217011394U (zh) 有利于热量排放的五金壳体
CN113659249A (zh) 电池箱与电池包
CN111416175A (zh) 电池模组
CN211828876U (zh) 一种电池组件外壳及其电池组件
CN213876481U (zh) 平板电脑金属壳体五金件
CN212723791U (zh) 平板电脑金属壳体五金件
CN210868571U (zh) 一种便于安装散热性好的温控仪表
CN210921176U (zh) 一种隧道灯
CN217283863U (zh) 散热组件和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12571192U (zh) 一种稳定型软包电池支架
CN217823110U (zh) 储能电池
CN214226513U (zh) Dvd机芯支架五金件
CN211828877U (zh) 一种电池组件外壳及其电池组件
CN219876649U (zh) 一种bms电池热管理散热装置
CN216958384U (zh) 移动电源
CN217301052U (zh) 一种车机风扇降噪结构及车机
CN219421403U (zh) 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
CN215121688U (zh) 电池座充及用于电池座充的散热组件
CN210156994U (zh) 一种用于自动门的驱动电机
CN217406384U (zh) 直流变压器及储能电源
CN22085875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散热器
CN215176298U (zh) 一种冷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