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8535U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08535U CN217008535U CN202220829750.XU CN202220829750U CN217008535U CN 217008535 U CN217008535 U CN 217008535U CN 202220829750 U CN202220829750 U CN 202220829750U CN 217008535 U CN217008535 U CN 2170085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light module
- film
- guide plate
- light
- adhesiv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压铸件、中胶框、导光板、反射膜、灯条和光学膜组件;压铸件开设有容置槽,反射膜、导光板、光学膜组件以及中胶框依次堆叠设置于容置槽内,灯条设置在容置槽内,灯条的一面与容置槽的侧壁连接,灯条的发光方向朝向导光板;中胶框面的四周凸起设置有若干双向卡扣,容置槽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与各双向卡扣一一对应的卡扣槽,每一双向卡扣插设于一卡扣槽内;容置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胶框固定胶层,胶框固定胶层的一面与压铸件连接,胶框固定胶层的另一面与中胶框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其内部的中胶框和压铸件能通过扣合的方式快速且紧密地连接,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的背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模组中的胶框和底板之间的连接,通常是使用粘性胶层或者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然而使用粘性胶层连接的方式,胶框和底板容易在水平方向上出现错位的现象,进而导致背光模组中的各光学膜片错位,影响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而现有的胶框和底板的卡接结构较为复杂,且安装过程较为繁琐,影响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压铸件、中胶框、导光板、反射膜、灯条和光学膜组件;所述压铸件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反射膜、所述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组件以及所述中胶框依次堆叠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灯条的一面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连接,所述灯条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所述中胶框面的四周凸起设置有若干双向卡扣,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与各所述双向卡扣一一对应的卡扣槽,每一所述双向卡扣插设于一所述卡扣槽内;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胶框固定胶层,所述胶框固定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压铸件连接,所述胶框固定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中胶框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设置有硅胶块,所述硅胶块上凸起设置有凸点结构,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与所述硅胶块上的所述凸点结构抵接,且所述导光板通过所述硅胶块上的所述凸点结构过盈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上设置有第一双面胶层,所述第一双面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压铸件连接,所述第一双面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反射膜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设置有第二双面胶层,所述第二双面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反射膜连接,所述第二双面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导光板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组件包括散光膜、下增光膜和防窥膜,所述散光膜、所述下增光膜以及所述防窥膜依次对叠设置,且所述散光膜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防窥膜与所述中胶框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上凸起设置有膜片限位凸台,所述光学膜组件中的各膜片分别在相应位置开设有膜片卡耳,各所述膜片卡耳分别嵌套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膜片限位凸台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上凸起设置有限位阶梯凸台,所述限位阶梯凸台上设置有膜片固定胶层,所述光学膜组件中的各膜片分别与所述膜片固定胶层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内还设置有散热金属,所述散热金属包裹所述灯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铸件背向所述中胶框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包边胶,每一所述包边胶对应密封一所述卡扣槽背向所述双向卡扣的一面。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中胶框的四周设置有双向卡扣,在压铸件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卡扣槽,通过将双向卡扣卡接设置在卡扣槽内,即可将中胶框稳固地固定在压铸件上,且双向卡扣能快速插设卡接进卡扣槽内,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同时在中胶框和压铸件之间设置有胶框固定胶层,能进一步将中胶框与压铸件进行稳固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其内部的中胶框和压铸件能通过扣合的方式紧密地连接,同时还设置有胶框固定胶层,加固了中胶框和压铸件的连接关系,避免了背光模组内的光学膜片出现移位的现象,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一方向上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压铸件和中胶框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压铸件、中胶框以及反射膜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硅胶块一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组件和导光板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附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压铸件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背光模组;100、压铸件;110、容置槽;111、沉槽;120、卡扣槽;200、中胶框;210、双向卡扣;220、胶框固定胶层;300、导光板;310、硅胶块;320、第二双面胶层;330、膜片限位凸台;340、限位阶梯凸台;341、膜片固定胶层;400、反射膜;410、第一双面胶层;500、灯条;510、散热金属;600、光学膜组件;610、散光膜;620、下增光膜;630、防窥膜;640、膜片卡耳;700、包边胶;710、包胶槽;800、离型膜;810、第三双面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背光模组10,包括压铸件100、中胶框200、导光板300、反射膜400、灯条500和光学膜组件600;所述压铸件100开设有容置槽110,所述反射膜400、所述导光板300、所述光学膜组件600以及所述中胶框200依次堆叠设置于所述容置槽110内,所述灯条500设置在所述容置槽110内,所述灯条500的一面与所述容置槽110的侧壁连接,所述灯条500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导管板300;所述中胶框200面的四周凸起设置有若干双向卡扣210,所述容置槽110的侧壁开设多个与各所述双向卡扣一一对应的卡扣槽120,每一所述双向卡扣210插设于一所述卡扣槽120内;所述容置槽11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胶框固定胶层220,所述胶框固定胶层220的一面与所述压铸件100连接,所述胶框固定胶层220的另一面与所述中胶框200连接。
具体地,所述灯条500与所述导光板300的一侧连接,这样,能确保所述灯条500发出的光能更好地进入到所述导光板内。所述胶框固定胶层220设置在所述压铸件100四周的承载边上,使得所述中胶框200能通过所述胶框固定胶层220与所述压铸件100稳固地连接。通过在所述中胶框200的四周设置有双向卡扣210,在所述压铸件100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卡扣槽120,即所述容置槽110的侧壁上开设有所述卡扣槽120。本实施例中,双线卡扣210的材质为弹性塑料制成,由于所述双向卡扣210的两侧具有弹性,因此所述双向卡扣210能快速地进行弯折并卡进所述卡扣槽120内。将所述双向卡扣210卡接设置在所述卡扣槽120内,即可将所述中胶框200稳固地固定在所述压铸件100上。所述背光模组10内部的所述中胶框200和所述压铸件100能通过扣合的方式紧密地连接,同时还设置有所述胶框固定胶层220,加固了中胶框200和压铸件100的连接关系,避免了背光模组10内的光学膜片出现移位的现象,同时能快速完成所述背光模组10的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让所述导光板300限位固定在所述压铸件100的容置槽110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容置槽110的槽底开设有沉槽111,所述沉槽111内设置有硅胶块310,所述硅胶块310上凸起设置有凸点结构,所述导光板300的一侧与所述硅胶块310上的所述凸点结构抵接,且所述导光板300通过所述硅胶块310上的所述凸点结构过盈设置在所述容置槽110内。具体地,所述沉槽111用于将所述硅胶块310固定在所述容置槽110的槽底,且所述硅胶块310至少部分凸出至所述沉槽111外,所述硅胶块310的凸出部分的一面与所述容置槽110的侧壁抵接,所述硅胶块310的凸出部分的另一面设置有所述凸点结构。所述凸点结构与所述导光板300抵接,由于所述硅胶块310具有弹性,因此能通过所述凸点结构,将所述导光板300稳固地固定在所述容置槽110内。
为了能将所述反射膜400固定在所述压铸件100上的容置槽110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容置槽110的槽底上设置有第一双面胶层410,所述第一双面胶层410的一面与所述压铸件100连接,所述第一双面胶层410的另一面与所述反射膜400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双面胶层410能将所述反射膜400牢固地黏贴在所述容置槽110的槽底,避免所述反射膜400在所述容置槽110内发生位移。
为了能将所述导光板300与所述反射膜400紧密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反射膜400设置有第二双面胶层320,所述第二双面胶层320的一面与所述反射膜400连接,所述第二双面胶层320的另一面与所述导光板300连接。具体地,通过在所述反射膜400和所述导光板300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双面胶层320,能使得所述导光板300与所述反射膜400紧密连接。
为了加强所述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光学膜组件600包括散光膜610、下增光膜620和防窥膜630,所述散光膜610、所述下增光膜620以及所述防窥膜630依次对叠设置,且所述散光膜610与所述导光板300连接,所述防窥膜630与所述中胶框200连接。具体地,所述散光膜610能将导光板300传导过来的光线打散,使光线看起来更柔和。所述下增光用于增强光线的亮度,使得背光模组10所发出的光能更明亮。所述防窥膜630用于将光线沿垂直于背光模组10的方向发出,减少了背光模组10从侧面漏光的现象。通过设置上述各光学膜,能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所发出的光更柔和且明亮。
为了能在平行于所述背光模组10的方向上限位固定所述光学膜组件60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导光板300上凸起设置有膜片限位凸台330,所述光学膜组件600中的各膜片分别在相应位置开设有膜片卡耳640,各所述膜片卡耳640分别嵌套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00上的所述膜片限位凸台330上。具体地,所述膜片限位凸台330凸起设置在所述导光板300在其一侧靠近两转角的位置上,所述光学膜组件600中的各膜片分别在相应位置开设有膜片卡耳640,各所述膜片卡耳640分别嵌套设置在所述膜片限位凸台330上。且所述膜片限位凸台330与所述中胶框200抵接,这样,在所述膜片限位凸台330的限位固定下,所述光学膜组件600中的各膜片能稳固地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10内。
为了加强所述光学膜组件600中的各膜片与所述导光板300之间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导光板300的一侧上凸起设置有限位阶梯凸台340,所述限位阶梯凸台340上设置有膜片固定胶层341,所述光学膜组件600中的各膜片分别与所述膜片固定胶层341连接。具体地,所述限位阶梯凸台340呈阶梯台阶状,其阶梯台阶一级一级等高凸起设置。所述光学膜组件600中的各膜片分别在靠近所述限位阶梯凸台340的一端部分对应凹陷设置,使得各膜片均能与所述限位阶梯凸台340上的所述膜片固定胶层341连接,进而使得所述光学膜组件600在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10的方向上得到固定。
为了能加强所述灯条500的散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容置槽110内还设置有散热金属510,所述散热金属510包裹所述灯条500。具体地,所述散热金属510的侧面截面形状为“L”字形,所述灯条500位于所述散热金属510的直角弯折处。所述散热金属510的一侧位于所述容置槽110的底部,所述散热金属510的另一侧与所述容置槽110的侧壁抵接,通过将所述灯条500设置在所述散热金属510上,当贴附所述灯条500时,能避免所述灯条500存在局部悬空,而造成的所述灯条500散热不良,进而影响所述灯条500的使用、以及可靠性能。同时所述散热金属510还能传导所述灯条500发出的热量,避免所述灯条500过热而影响使用寿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金属510的材质为铝。铝具有良好的的导热性能,且铝的价格相对便宜。
为了避免粉尘从所述卡扣槽120进入到背光视区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压铸件100背向所述中胶框200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包边胶700,每一所述包边胶700对应密封一所述卡扣槽120背向所述双向卡扣210的一面。具体地,所述压铸件100背向所述中胶框200的一面分别在靠近各所述卡扣槽120的位置开设有包胶槽710,各所述包边胶700分别对应贴附设置在各所述包胶槽710内。当所述包边胶700贴附在所述包胶槽710内时,所述包边胶700与所述压铸件100的表面平齐。通过在所述卡扣槽120的位置上贴上所述包边胶700,能有效地阻止粉尘进入到所述背光模组10的背光视区内。
为了在安装所述背光模组10前,对所述背光模组10进行保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中交框背向所述压铸件100的一面设置有离型膜800。具体地,所述中胶框200背向所述压铸件100的一面的四周设置有第三双面胶层810,所述离型膜800通过所述第三双面胶层810与所述中胶框200固定连接。所述离型膜800为透明的膜,且所述离型膜800在所述背光模组10安装进显示装置前用于保护所述背光模组10,避免所述背光模组10内的膜片吧被划伤损坏,同时也避免粉尘进入到所述背光模组10内,污染所述背光模组10。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10。所述背光模组10由于其使用上述卡扣结构进行稳固地连接,因此所述背光模组10具有稳定的结构,具有所述背光模组10的所述显示装置能更好地进行显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铸件、中胶框、导光板、反射膜、灯条和光学膜组件;
所述压铸件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反射膜、所述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组件以及所述中胶框依次堆叠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灯条的一面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连接,所述灯条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
所述中胶框面的四周凸起设置有若干双向卡扣,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与各所述双向卡扣一一对应的卡扣槽,每一所述双向卡扣插设于一所述卡扣槽内;
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胶框固定胶层,所述胶框固定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压铸件连接,所述胶框固定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中胶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设置有硅胶块,所述硅胶块上凸起设置有凸点结构,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与所述硅胶块上的所述凸点结构抵接,且所述导光板通过所述硅胶块上的所述凸点结构过盈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上设置有第一双面胶层,所述第一双面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压铸件连接,所述第一双面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反射膜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设置有第二双面胶层,所述第二双面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反射膜连接,所述第二双面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导光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组件包括散光膜、下增光膜和防窥膜,所述散光膜、所述下增光膜以及所述防窥膜依次对叠设置,且所述散光膜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防窥膜与所述中胶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凸起设置有膜片限位凸台,所述光学膜组件中的各膜片分别在相应位置开设有膜片卡耳,各所述膜片卡耳分别嵌套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膜片限位凸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上凸起设置有限位阶梯凸台,所述限位阶梯凸台上设置有膜片固定胶层,所述光学膜组件中的各膜片分别与所述膜片固定胶层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内还设置有散热金属,所述散热金属包裹所述灯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件背向所述中胶框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包边胶,每一所述包边胶对应密封一所述卡扣槽背向所述双向卡扣的一面。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29750.XU CN217008535U (zh) | 2022-04-12 | 2022-04-12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29750.XU CN217008535U (zh) | 2022-04-12 | 2022-04-12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08535U true CN217008535U (zh) | 2022-07-19 |
Family
ID=82376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29750.XU Active CN217008535U (zh) | 2022-04-12 | 2022-04-12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0853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27690A (zh) * | 2022-08-01 | 2022-11-11 | 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
-
2022
- 2022-04-12 CN CN202220829750.XU patent/CN21700853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27690A (zh) * | 2022-08-01 | 2022-11-11 | 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494450U (zh) | 显示装置 | |
CN211627969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器 | |
CN217008535U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
CN209803517U (zh) | 无胶框显示屏背光模组 | |
CN113219692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系统 | |
CN213634046U (zh) | 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 |
CN212749474U (zh) |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CN218630448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TW201409129A (zh) | 背光模組及其應用 | |
CN113050316B (zh) | 一种双视角车载背光模组 | |
CN209979975U (zh) | 一种结构轻薄化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 |
CN210038400U (zh) | 一种包括垫块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 |
CN210073164U (zh) | 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 |
CN209946438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7767133U (zh) | 背光模组的封装结构 | |
CN211293533U (zh) | 一种光散射组件安装稳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 |
CN111025762A (zh) |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 |
CN216956591U (zh) | 量子点显示模组以及显示屏 | |
CN221841303U (zh) | 高强度背光源模组及lcm显示装置 | |
WO2022052735A1 (zh) | 显示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 |
CN215642160U (zh) |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
CN221326895U (zh) |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1826838U (zh) | 一种曲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 |
CN219590635U (zh)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11293534U (zh) | 一种前框固定稳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