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2441U - 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2441U
CN217002441U CN202121878201.3U CN202121878201U CN217002441U CN 217002441 U CN217002441 U CN 217002441U CN 202121878201 U CN202121878201 U CN 202121878201U CN 217002441 U CN217002441 U CN 217002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energy accumulator
automatic air
automatic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782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朝阳
伍小波
李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yang Wanli For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yang Wanli For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yang Wanli For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yang Wanli For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782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2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2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2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Devices, Intensifiers, Converters, And Tele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所述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包括:大气瓶;主蓄能器,所述主蓄能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大气瓶的一端;自动充气阀,所述自动充气阀固定安装于所述主蓄能器的一端;缓冲蓄能器,所述缓冲蓄能器固定安装于所述自动充气阀的一端;主油缸,所述主油缸设置于所述缓冲蓄能器的一端;主控阀,所述主控阀设置于所述主油缸的一端,所述主控阀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蓄能器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通过在缓冲蓄能器一端设置自动充气阀,自动充气阀中开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同时在第一弹簧和阀芯的配合下,便可实现自动充放气,不需要人工操作,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能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
背景技术
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而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它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
电液锤在使用过程中,电液锤动力头上的缓冲蓄能器会通过补气装置进行自动充气或补气,从而使电液锤可正常工作。
而现有的缓冲蓄能器上腔设置的一个充气阀和一个放气阀采用手动充放气,通常需要操作人员攀爬到设备上,比较麻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解决了现有的缓冲蓄能器时手动充放气,十分麻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包括:大气瓶;
主蓄能器,所述主蓄能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大气瓶的一端;
自动充气阀,所述自动充气阀固定安装于所述主蓄能器的一端;
缓冲蓄能器,所述缓冲蓄能器固定安装于所述自动充气阀的一端;
主油缸,所述主油缸设置于所述缓冲蓄能器的一端;
主控阀,所述主控阀设置于所述主油缸的一端,所述主控阀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蓄能器固定安装。
通过在缓冲蓄能器一端设置自动充气阀,自动充气阀中开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同时在第一弹簧和阀芯的配合下,便可实现自动充放气,不需要人工操作,使用方便。
优选的,所述主油缸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锤杆,所述锤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锤头。
优选的,所述自动充气阀包括阀套,所述阀套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阀盖,所述阀套外表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油口,所述阀套外表面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油口,所述阀盖一侧的中间开设有第三油口,所述阀套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阀芯,所述阀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阀芯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阀套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阀芯外表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阀芯外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阀盖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组件,所述阀盖顶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定位组件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阀套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定位组件的底端贯穿所述连接块且延伸至所述卡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折型块,所述折型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底端贯穿所述连接块且延伸至所述卡槽的内部。
通过在阀盖一侧设置定位组件,在阀套上设置连接块,定位组件穿过连接块后,便可卡在卡槽中,从而固定阀套与阀盖之间的位置,方便对阀盖和阀套进行安装拆卸。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通过在缓冲蓄能器一端设置自动充气阀,自动充气阀中开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同时在第一弹簧和阀芯的配合下,便可实现自动充放气,不需要人工操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充气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自动充气阀的外部结构仰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自动充气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大气瓶,2、主蓄能器,
3、自动充气阀,31、阀套,32、阀盖,33、第一油口,34、第二油口,35、第三油口,36、阀芯,37、第一弹簧,
4、缓冲蓄能器,5、主油缸,6、主控阀,7、锤杆,8、锤头,9、第一凹槽,10、第一密封圈,11、第二凹槽,12、第二密封圈,13、第三凹槽,14、第三密封圈,
15、定位组件,151、折型块,152、第二弹簧,153、卡杆,
16、卡槽,17、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充气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自动充气阀的外部结构仰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自动充气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包括:大气瓶1;
主蓄能器2,所述主蓄能器2固定安装于所述大气瓶1的一端;
自动充气阀3,所述自动充气阀3固定安装于所述主蓄能器2的一端;
缓冲蓄能器4,所述缓冲蓄能器4固定安装于所述自动充气阀3的一端;
主油缸5,所述主油缸5设置于所述缓冲蓄能器4的一端;
主控阀6,所述主控阀6设置于所述主油缸5的一端,所述主控阀6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蓄能器4固定安装。
主蓄能器一端与大气瓶1连接,另一端与缓冲蓄能器4连接,并共同与锻造操作机连接,且两者中间有供电设备供电,主油缸5、主控阀6、缓冲蓄能器4和自动充气阀3组成动力头,动力头工作时,锤头8在主控阀6的控制下作上下往复运动,由于锤头8质量大,速度快,其在换向瞬间会对主油缸5内的液压油进行挤压,形成高压而造成较大的液压冲击,此时缓冲蓄能器4对这种有害的液压冲击进行吸收。
所述主油缸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锤杆7,所述锤杆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锤头8。
所述自动充气阀3包括阀套31,所述阀套31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阀盖32,所述阀套31外表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油口33,所述阀套31外表面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油口34,所述阀盖32一侧的中间开设有第三油口35,所述阀套31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阀芯36,所述阀盖3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37,所述第一弹簧3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阀芯36的内部。
阀套31和阀盖32之间通过螺栓等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油口33的口径较大,第二油口34的数量为2个,阀盖32与缓冲蓄能器4等安装在一起后,第一油口33和第三油口35分别与外部装置连接,阀芯36在阀套31内部滑动,第一弹簧37是压缩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一端与阀芯36接触。
所述阀套31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9,所述第一凹槽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0。
第一凹槽9的数量为2个,与第一密封圈10大小适配,第一密封圈10的一侧与其他装置的内部接触。
所述阀芯36外表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2。
所述阀芯36外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13,所述第三凹槽1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4。
第二凹槽11的数量为2个,位于阀芯36外表面的一侧,与第二密封圈12适配,对第二油口34和第三油口35之间实现密封,第三密封圈14对工作过程中的第一油口33和第二油口34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系统油泵未开机时,大气瓶1内的气压将第一油口33推开,自动从主气路向缓冲蓄能器4补气,直到第一油口33和第二油口34气压平衡,随后阀芯36在第一弹簧37作用下将第一油口33封闭。
当系统开始供油时,下腔油压会稍高于上腔气压,此时油压作用在第三油口35,同时第一油口33处于关闭状态。
随着系统加压,缓冲蓄能器4活塞上行,直到上下腔压力平衡,此时活塞浮于中位,能有效吸收油路的压力波动。
正常工作时,油压和第一弹簧37将充气阀芯36向第一油口33处推动,使第一油口33处于封闭状态,保持上腔的气体容量。
随后缓冲蓄能器4活塞在锤头8快速运动、主缸耗油量大时,会向主油路补油,此时活塞下行,下腔油压将低于上腔气压,此时充气阀芯36靠第一弹簧37的推力,继续封闭第一油口33。
如果上腔气体因泄漏等原因出现压力下降时,第一油口33的推力大于第三油口35的推力,自动充气阀3的第一油口33将自动打开,向上腔气室补气。
当系统停机时,主油路包括蓄能器4下腔的油将会排空,此时自动充气阀3将自动平衡缓冲蓄能器4上腔的气压,由于上腔气压作用在第二油口34的环形面积,如果第二油口34气压偏高,可自动将阀芯36推开,此时气体从第二油口34排向第一油口33,如果第二油口34气压偏低,同样第一油口33气压也能推开阀芯36,向第二油口34补气。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缓冲蓄能器4一端设置自动充气阀3,自动充气阀3中开设有第一油口33、第二油口34和第三油口35,同时在第一弹簧37和阀芯36的配合下,便可实现自动充放气,不需要人工操作,使用方便。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5,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阀盖32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组件15,所述阀盖32顶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定位组件15的底部开设有卡槽16,所述阀套31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7,所述定位组件15的底端贯穿所述连接块17且延伸至所述卡槽16的内部。
定位组件15的数量为2个,固定安装在阀盖32的顶部,与自动充气阀3位置适配,卡槽16与定位组件15一端位置对应,大小也对应,连接块17焊接在阀套31外部,数量为2个。
所述定位组件15包括折型块151,所述折型块15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52,所述第二弹簧15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卡杆153,所述卡杆153的底端贯穿所述连接块17且延伸至所述卡槽16的内部。
折型块151一端与阀盖32焊接在一起,第二弹簧152是拉伸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套设在卡杆153表面,卡杆153与连接块17之间滑动,且卡在卡槽16中,阀盖32和阀套31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对阀套31和阀盖32两者进行拆卸时,首先将第一弹簧37套在阀套31中。
之后便可将阀套31底部与阀盖32一侧接触,然后转动阀套31,将连接块17转动到定位组件15底部。
连接块17上的孔洞与卡槽16位置对齐后,便可松开手中的卡杆153,一直处于拉伸状态的第二弹簧152需要恢复形变,便可将卡杆153底端送入卡槽16中,卡杆153卡在连接块17和卡槽16中,便可对阀盖32和阀套31进行固定。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阀盖32一侧设置定位组件15,在阀套31上设置连接块17,定位组件15穿过连接块17后,便可卡在卡槽16中,从而固定阀套31与阀盖32之间的位置,方便对阀盖32和阀套31进行安装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大气瓶;
主蓄能器,所述主蓄能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大气瓶的一端;
自动充气阀,所述自动充气阀固定安装于所述主蓄能器的一端;
缓冲蓄能器,所述缓冲蓄能器固定安装于所述自动充气阀的一端;
主油缸,所述主油缸设置于所述缓冲蓄能器的一端;
主控阀,所述主控阀设置于所述主油缸的一端,所述主控阀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蓄能器固定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锤杆,所述锤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锤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充气阀包括阀套,所述阀套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阀盖,所述阀套外表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油口,所述阀套外表面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油口,所述阀盖一侧的中间开设有第三油口,所述阀套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阀芯,所述阀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阀芯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外表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外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组件,所述阀盖顶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定位组件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阀套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定位组件的底端贯穿所述连接块且延伸至所述卡槽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折型块,所述折型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底端贯穿所述连接块且延伸至所述卡槽的内部。
CN202121878201.3U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 Active CN217002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8201.3U CN217002441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8201.3U CN217002441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2441U true CN217002441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7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78201.3U Active CN217002441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2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50899A (en) Pneumatic spring
CN107218404B (zh) 集成阀及使用该集成阀的气瓶
CN201415755Y (zh) 新型气囊式回收装置
CN217002441U (zh) 一种蓄能器自动补气系统
GB1302759A (zh)
CN201170162Y (zh) 余隙阀调节装置
CN108150121B (zh) 射流增压式电动液压桥塞坐封工具
CN202579789U (zh) 一种顶拉式液压缓冲器
CN100557241C (zh) 矿用乳化液泵站节能卸载装置
CN202883510U (zh) 一种球形隔膜式蓄能器
CN104895991A (zh) 卧式油气不分隔缓冲器
CN209977141U (zh) 一种阻尼器的充气装置
CN203297192U (zh) 水平定向钻机夹持器保压油缸系统
CN212130922U (zh) 一种液压锤加力装置
CN110715165B (zh) 一种开启自泄压式储气瓶装置
CN2490348Y (zh) 金属膜盒式蓄能器
CN109058565B (zh) 一种具有空载平衡功能的快速阀
CN107605851B (zh) 液压压套装置
CN111173785A (zh) 一种液压锤加力装置及操控方法
CN210068598U (zh) 液压泵站用活塞式蓄能器
CN217235271U (zh) 一种军用飞机支柱充气测压装置
CN114395881B (zh) 一种带缓冲气缸系统的流体闪爆机及处理方法
CN217926492U (zh) 一种凿岩机蓄能器快速充气阀
CN110030312B (zh) 一种阻尼器的充气装置
CN204664266U (zh) 卧式油气不分隔缓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