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0191U - 模板植筋体系 - Google Patents

模板植筋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0191U
CN217000191U CN202220251513.XU CN202220251513U CN217000191U CN 217000191 U CN217000191 U CN 217000191U CN 202220251513 U CN202220251513 U CN 202220251513U CN 217000191 U CN217000191 U CN 217000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end sealing
planting system
plate surfac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515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旺鲜
游虎
曾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515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0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0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0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板植筋体系,具体为在端封模板上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钻多个安装孔;拼装端封模板至墙模板后,在每个安装孔内安装一个预埋套;在每个预埋套的穿孔内插入一条拉结筋,直至拉结筋位于端封模板内侧的长度符合设定长度;浇筑混凝土直至凝固成型;取出预埋套后拆卸端封模板。上述模板植筋体系通过拉结筋预先插入模板内侧,以使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能够与拉结筋一体化,进而避免了钻孔作业并提升了植筋牢固程度,同时,通过预埋套使得拉结筋与模板之间不直接接触,方便了混凝土成型后模板的拆卸,避免拉结筋与模板粘接难以拆模,从而提升了植筋的效率及质量。

Description

模板植筋体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板植筋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生产中填充墙的拉结筋应一部分植入混凝土结构中,另一部分伸出混凝土与其他拉结筋绑扎搭接。目前植筋的方式为:混凝土墙成型后,在混凝土墙上钻孔,再清孔,并在孔内注入植筋胶,最后将拉结筋插入孔内以完成植入。但混凝土成型后再进行二次钻孔效率低且易造成粉尘,另外该方式存在锚固效果不好的情况,导致效率低且质量不易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植筋效率及质量的模板植筋体系。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模板植筋体系,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墙模板、端封模板及多个预埋套。端封模板两侧分别连接一墙模板,端封模板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预埋套设于一安装孔内,预埋套设有穿孔,穿孔用于插入拉结筋。
上述模板植筋体系通过拉结筋预先插入模板内侧,以使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能够与拉结筋一体化,进而避免了钻孔作业并提升了植筋牢固程度,同时,通过预埋套使得拉结筋与模板之间不直接接触,方便了混凝土成型后模板的拆卸,避免拉结筋与模板粘接难以拆模,从而提升了植筋的效率及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封模板沿宽度方向并列设有两列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端封模板长度方向相邻两安装孔的距离为500mm,沿端封模板宽度方向相邻两安装孔的距离范围为大于等于50mm并小于等于7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埋套包括套筒部及止挡部,止挡部位于套筒部的一端外壁,套筒部沿轴线贯穿设有穿孔,止挡部位于端封模板外侧,套筒部远离止挡部的一端位于端封模板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孔的直径为7mm,以插入直径为6mm的拉结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端封模板底部的安装孔与端封模板底部的距离等于相邻两安装孔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端封模板底部的安装孔与端封模板底部的距离等于相邻两安装孔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封模板包括板面、侧壁及连接壁,板面用于浇筑墙体的端面,侧壁围绕板面的边缘设置并垂直于板面,连接壁具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板面的相对两侧并与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连接壁用于连接墙模板的侧壁,安装孔设于板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封模板还包括延伸壁,延伸壁位于板面底部,并与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用于抬升板面和侧壁一定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埋套的长度大于拉结筋直径的5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部的外径大于套筒部外径2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模板植筋体系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II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混凝土墙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端封模板的立体图。
图5为图3中端封模板的主视图。
图6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预埋套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模板植筋体系 100
拉结筋 2 00
混凝土墙结构 300
墙模板 1 0
端封模板 20
安装孔 21
板面 22
侧壁 2 3
连接壁 24
延伸壁 25
预埋套 30
穿孔 31
套筒部 3 2
止挡部 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模板植筋体系,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墙模板、端封模板及多个预埋套。端封模板两侧分别连接一墙模板,端封模板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预埋套设于一安装孔内,预埋套设有穿孔,穿孔用于插入拉结筋。
上述模板植筋体系通过拉结筋预先插入模板内侧,以使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能够与拉结筋一体化,进而避免了钻孔作业并提升了植筋牢固程度,同时,通过预埋套使得拉结筋与模板之间不直接接触,方便了混凝土成型后模板的拆卸,避免拉结筋与模板粘接难以拆模,从而提升了植筋的效率及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模板植筋体系100,用于将拉结筋200植入混凝土墙结构300中。模板植筋体系100包括墙模板10、端封模板20和预埋套30。墙模板10具有两个并相向设置,用以形成墙体的相对两面。端封模板20的两侧分别连接一墙模板10,以封闭墙模板10的端部,进而能够浇筑水泥。其中,端封模板20沿长度方向(即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孔21。预埋套30具有多个,且每个安装孔21内安装有一个预埋套30。预埋套30具有穿孔31,穿孔31用于插入拉结筋200。在作业时,先将墙模板10与端封模板20拼接至一起,再将拉结筋200插入穿孔31内,最后进行水泥浇筑,由于拉结筋200预先插入到端封模板20的内侧,使得混凝土在浇筑时淹没拉结筋200,进而在水泥成型后能够与拉结筋200一体化形成混凝土墙结构300(如图2所示),从而避免了后续的钻孔作业,代替了用胶水粘接拉结筋200的方式,最终提升了植筋牢固程度及质量。同时,预埋套30起到了拉结筋200与端封模板20之间不直接接触的作用,避免了拉结筋200与端封模板20在水泥凝固后相互粘接难以拆模的问题,进而方便了混凝土成型后端封模板20的拆卸,从而提升了拆模的效率。
请参阅图4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封模板20包括板面22、侧壁23及连接壁24。板面22为平板,用于浇筑成型墙体的端面。侧壁23围绕板面22的边缘设置并垂直于板面22,用于沿竖直方向连接其他模板。连接壁24具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板面22的相对两侧,并与板面22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连接壁24用于连接至一墙模板10的侧壁上,以固定端封模板20至两个墙模板10上。安装孔21设于板面22上,并沿板面2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且沿板面22的宽度方向并列设有两列安装孔21。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21也可以具有多列或按照其他规则分布,以适应与其他结构的拉结筋绑扎搭接。
作为示范性举例,沿板面22的长度方向,相邻两安装孔21的距离L1均为500mm。沿板面22的宽度方向,相邻两安装孔21的距离w范围为大于等于50mm并小于等于7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封模板20还包括延伸壁25。延伸壁25位于板面22底部,并与板面22位于同一平面内。延伸壁25用于抬升板面22和侧壁23一定距离,防止侧壁23直接与地面相贴合,避免水泥成型后将侧壁23与地面粘接至一起,导致无法拆模的现象。
进一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延伸壁25底部的安装孔21与端封模板20底部的距离L2等于相邻两安装孔21的距离L1,即均为500mm,使得靠近板面22顶部的安装孔21与板面22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00mm,进而使得板面22顶部在500mm以内的位置一定具有拉结筋200,从而提升混凝土墙结构300与其他结构的连接强度,同时简化板面22的钻孔作业,即只需要从板面22底部按指定间隔距离逐一向上钻孔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指定间隔距离也可以是100mm或350mm等,可随具体结构变化而变化。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埋套30包括套筒部32及止挡部33。止挡部33位于套筒部32的一端外壁。套筒部32沿轴线贯穿设有穿孔31。套筒部3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安装孔21的直径,而止挡部33的直径大于安装孔21的直径。在安装预埋套30至安装孔21内时,套筒部32远离止挡部33的一端插入安装孔21内并位于端封模板20内侧,而止挡部33位于端封模板20外侧,且与端封模板20的外表面接触,以止挡预埋套30掉入端封模板20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埋套30的总长度大于拉结筋200直径的5倍,以使预埋套30能够稳定拉结筋200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避免拉结筋200倾斜,导致无法与其他结构绑定搭接。作为示范性举例,预埋套30的总长度为31.5mm,拉结筋200的直径为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部33的外径至少大于套筒部32外径2mm,以使止挡部33能够有效止挡套筒部32的移动。作为示范性举例,止挡部33的直径为10mm,套筒部32的外径为8mm,穿孔31的直径为7mm,以插入直径为6mm的拉结筋200。
模板植筋体系100将拉结筋200植入混凝土墙结构300中的一实施方式为:在端封模板20上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钻多个安装孔21;拼装端封模板20至墙模板10后,在每个安装孔21内安装一个预埋套30;在每个预埋套30的穿孔31内插入一条拉结筋200,直至拉结筋200位于端封模板20内侧的长度符合设定长度;浇筑混凝土直至凝固成型;取出预埋套30后拆卸端封模板20及墙模板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板植筋方法还包括在端封模板20上沿宽度方向并列钻两列安装孔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取出预埋套30的方式为通过外力砸碎预埋套30。作为示范性举例,预埋套30为塑料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结筋200插入穿孔31的长度不小于100mm,拉结筋200位于端封模板20外侧的长度不小于500mm,以满足与其他拉结筋绑扎搭接。
可以理解的是,模板植筋方法不仅适用于端封模板20的植筋,还可以适用于其他模板的植筋作业。
综上所述,上述模板植筋体系100及模板植筋方法通过拉结筋200预先插入模板内侧,以使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能够与拉结筋200一体化,进而避免了钻孔作业并提升了植筋牢固程度,同时,通过预埋套30使得拉结筋200与模板之间不直接接触,方便了混凝土成型后模板的拆卸,避免拉结筋200与模板粘接难以拆模,从而提升了植筋的效率及质量。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板植筋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相向设置的墙模板;
端封模板,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墙模板,所述端封模板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孔;和
多个预埋套,每个所述预埋套设于一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预埋套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插入拉结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植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封模板沿宽度方向并列设有两列所述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植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端封模板长度方向相邻两所述安装孔的距离为500mm,沿所述端封模板宽度方向相邻两所述安装孔的距离范围为大于等于50mm并小于等于7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植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套包括套筒部及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套筒部的一端外壁,所述套筒部沿轴线贯穿设有穿孔,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端封模板外侧,所述套筒部远离所述止挡部的一端位于所述端封模板内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植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为7mm,以插入直径为6mm的所述拉结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植筋体系,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端封模板底部的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端封模板底部的距离等于相邻两所述安装孔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植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封模板包括板面、侧壁及连接壁,所述板面用于浇筑墙体的端面,所述侧壁围绕所述板面的边缘设置并垂直于所述板面,所述连接壁具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板面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连接壁用于连接所述墙模板的侧壁,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板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板植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封模板还包括延伸壁,所述延伸壁位于所述板面底部,并与所述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用于抬升所述板面和所述侧壁一定距离。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植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套的长度大于所述拉结筋直径的5倍。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植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筒部外径2mm。
CN202220251513.XU 2022-02-07 2022-02-07 模板植筋体系 Active CN217000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1513.XU CN217000191U (zh) 2022-02-07 2022-02-07 模板植筋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1513.XU CN217000191U (zh) 2022-02-07 2022-02-07 模板植筋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0191U true CN217000191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92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51513.XU Active CN217000191U (zh) 2022-02-07 2022-02-07 模板植筋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01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3590A (zh) * 2022-09-19 2023-01-06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3590A (zh) * 2022-09-19 2023-01-06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保护层厚度可控的钢筋混凝土深孔结构植筋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10791C (en) Composite masonry block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6013530A (zh) 基于3d打印的混凝土剪力墙的配筋结构
CN217000191U (zh) 模板植筋体系
CN106760050B (zh) 剪力墙与后浇筑混凝土框架梁的连接结构及贯通式处理方法
CN107119901A (zh) 剪力墙转角节点的模板结构及剪力墙现浇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9676748B (zh) 一种配电箱混凝土预制框架的制作方法
KR100689658B1 (ko) 콘크리트의 이어치기 및 끊어치기를 위한 마감부재
CN114293666A (zh) 模板植筋方法及模板植筋体系
CN108086493B (zh) 一种用于密肋梁后浇带处混凝土拦断装置及方法
JP4657993B2 (ja) 柱梁接合部構造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12507353U (zh) 一种建筑现浇结构体的侧模板结构
CN210917856U (zh) 一字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CN210164241U (zh) 一种预设模板的预制边梁
CN213359384U (zh) 一种转角处构造柱模板加固装置
CN209224259U (zh) 周转式混凝土预制块制作模具
CN210151577U (zh) 一种装配式轨道梁砼后浇槽口及模板
JP4696084B2 (ja) 擁壁の施工方法、コンクリート製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6016006U (zh) 一种带有凹槽的叠合板底板
CN117266451B (zh) 顶部预成型免植筋构造柱施工方法及施工结构
CN212978694U (zh) 一种用于制造砌体模板的模具
JP2001026933A (ja) 超薄型金属製型枠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型枠並びに基礎の施工方法
CN209975867U (zh) 一种预制构造柱结构
JP4920762B2 (ja) 擁壁の施工方法
CN215670416U (zh) 叠合板预制底板及叠合板拼接构造
CN213926979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