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7481U - 转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97481U CN216997481U CN202123361170.7U CN202123361170U CN216997481U CN 216997481 U CN216997481 U CN 216997481U CN 202123361170 U CN202123361170 U CN 202123361170U CN 216997481 U CN216997481 U CN 2169974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frame
- support frame
- limit detector
-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运设备,包括:轨道;第一支撑架,位于轨道的第一端;翻转装置,位于轨道的第二端,翻转装置包括可枢转设置的翻转支架,翻转支架具有支撑位置和翻转位置;转运车,设置在轨道上,并在第一支撑架和翻转装置之间移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管片转运过程中晃动较大,平稳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片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管片通过行车吊起并运送到指定位置,从而实现管片的转运。但是,在管片的转运的过程中,吊运过程时间较长占用行车;管片转运过程中晃动较大,平稳性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管片转运主要依赖人工,自动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管片转运过程中晃动较大,平稳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运设备,包括:轨道;第一支撑架,位于轨道的第一端;翻转装置,位于轨道的第二端,翻转装置包括可枢转设置的翻转支架,翻转支架具有支撑位置和翻转位置;转运车,设置在轨道上,并在第一支撑架和翻转装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转运车包括升降装置以及设置在升降装置底部的支撑车,升降装置包括可升降设置的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具有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还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升降平台和支撑车之间,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伸缩缸,第一伸缩缸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一支撑杆的端部和支撑车之间。
进一步地,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一限位检测件、第二限位检测件以及与第一限位检测件和第二限位检测件均连接的控制器,第一限位检测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第一伸缩缸与第一限位检测件配合,以使升降平台处于上升位置,第二限位检测件设置在支撑车上,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二限位检测件配合,以使升降平台处于下降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避让升降平台的第一避让口,翻转支架上设置有避让升降平台的第二避让口。
进一步地,翻转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架和第二伸缩缸,翻转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第二伸缩缸设置在翻转支架的端部和第二支撑架之间。
进一步地,翻转支架包括支撑梁以及与支撑梁垂直连接的止挡梁,支撑梁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架铰接,支撑梁远离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第二伸缩缸的伸缩杆铰接,第二伸缩缸的缸体与第二支撑架铰接。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架包括底架以及连接在底架上的立架,底架位于轨道的第二端,翻转支架可枢转地连接在立架远离第一支撑架的一侧,第二伸缩缸设置在翻转支架的端部和底架之间。
进一步地,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三限位检测件、第四限位检测件以及与第三限位检测件和第四限位检测件均连接的控制器,第二伸缩缸与控制器连接,第三限位检测件设置在立架上,第四限位检测件设置在底架上,翻转支架靠近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第三限位检测件配合,以使翻转支架于支撑位置,翻转支架远离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第四限位检测件配合,以使翻转支架处于翻转位置,翻转支架处于翻转位置时,止挡梁与轨道成锐角夹角。
进一步地,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五限位检测件、第六限位检测件以及与第五限位检测件和第六限位检测件均连接的控制器,第五限位检测件设置在轨道的第一端上,第六限位检测件设置在翻转装置上,第一支撑架包括支撑平台,转运车与第五限位检测件配合,以使转运车位于支撑平台的下方,转运车与第六限位检测件配合,以使转运车位于翻转支架的下方;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以及第三缓冲垫,第一缓冲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顶面上,第二缓冲垫设置在翻转支架的顶面上,第三缓冲垫设置在转运车的顶面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转运设备包括:轨道、第一支撑架、翻转装置以及转运车。第一支撑架位于轨道的第一端。翻转装置位于轨道的第二端。翻转装置包括可枢转设置的翻转支架。翻转支架具有支撑位置和翻转位置。转运车设置在轨道上,并在第一支撑架和翻转装置之间移动。在管片转运过程中,将管片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转运车移动至第一支撑架的位置处时,转运车转运管片,转运车移动至翻转装置的位置处,翻转支架处于支撑位置,此时转运车将管片移动至翻转支架上,翻转支架由支撑位置切换至翻转位置时,翻转支架带动管片实现翻转。在这个过程中,管片通过第一支撑架、转运车以及翻转装置平稳地实现转运。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管片转运过程中晃动较大,平稳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设备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转运设备的转运车位于支撑平台下方的主视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的转运设备的翻转支架处于翻转位置时的主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管片;10、轨道;20、第一支撑架;21、第一避让口;22、支撑平台;30、翻转装置;31、翻转支架;311、第二避让口;312、支撑梁;313、止挡梁;32、第二支撑架;321、底架;322、立架;33、第二伸缩缸;40、转运车;41、升降装置;411、升降平台;412、第一支撑杆;413、第二支撑杆;414、第一伸缩缸;42、支撑车;51、第一限位检测件;52、第二限位检测件;53、第三限位检测件;54、第四限位检测件;55、第五限位检测件;56、第六限位检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转运设备包括:轨道10、第一支撑架20、翻转装置30以及转运车40。第一支撑架20位于轨道10的第一端。翻转装置30位于轨道10的第二端。翻转装置30包括可枢转设置的翻转支架31。翻转支架31具有支撑位置和翻转位置。转运车40设置在轨道10上,并在第一支撑架20和翻转装置30之间移动。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转运设备包括:轨道10、第一支撑架20、翻转装置30以及转运车40。第一支撑架20位于轨道10的第一端。翻转装置30位于轨道10的第二端。翻转装置30包括可枢转设置的翻转支架31。翻转支架31具有支撑位置和翻转位置。转运车40设置在轨道10上,并在第一支撑架20和翻转装置30之间移动。在管片转运过程中,将管片1放置在第一支撑架20上,转运车40移动至第一支撑架20的位置处时,转运车40转运管片1,转运车40移动至翻转装置30的位置处,翻转支架31处于支撑位置,此时转运车40将管片1移动至翻转支架31上,翻转支架31由支撑位置切换至翻转位置时,翻转支架31带动管片1实现翻转。在这个过程中,管片通过第一支撑架20、转运车40以及翻转装置30平稳地实现转运。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管片转运过程中晃动较大,平稳性较差的问题。在上述的结构中,当管片从模具中脱离后,先将管片1放置在第一支撑架20上,以便于行车进行下一步工作,无需等待。
如图2和图3所示,转运车40包括升降装置41以及设置在升降装置41底部的支撑车42。支撑车42在第一支撑架20和翻转装置30之间移动能够带动位于支撑车42上方的升降装置41进行移动。升降装置41包括可升降设置的升降平台411,升降平台411具有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升降平台411处于上升位置时,升降平台411将位于第一支撑架20上的管片1支撑起,以使管片1脱离第一支撑架20,支撑车42移动带动升降装置41移动,待升降装置41移动至翻转支架31的下方时,升降平台411由上升位置切换至下降位置,以使升降平台411上的管片1停留在翻转支架31上。这样,转运车40实现转运管片1。
优选地,支撑车42包括电机和被电机驱动的车轮,在电机驱动力的作用下,车轮在轨道10上移动,以使支撑车42沿轨道1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升降装置41还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412和第二支撑杆413,第一支撑杆412和第二支撑杆413位于升降平台411和支撑车42之间。升降装置41还包括第一伸缩缸414,第一伸缩缸414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一支撑杆412和支撑车42之间。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杆412、第二支撑杆413以及第一伸缩缸414均为两个,第一伸缩缸414驱动第一支撑杆412向上移动,第一支撑杆412和第二支撑杆413均相对于支撑车42摆动,第一支撑杆412和第二支撑杆413共同支撑升降平台411实现上升,以使升降平台411处于上升位置。第一伸缩缸414驱动第一支撑杆412向下移动,第一支撑杆412和第二支撑杆413均相对于支撑车42摆动,第一支撑杆412和第二支撑杆413共同支撑并使升降平台411下降,以使升降平台411处于下降位置。进而实现升降平台411的升降过程。
如图2和图3所示,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一限位检测件51、第二限位检测件52以及与第一限位检测件51和第二限位检测件52均连接的控制器。第一限位检测件51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12的第一端,第一伸缩缸414与第一限位检测件51配合,以使升降平台411处于上升位置。第二限位检测件52设置在支撑车42上,第一支撑杆412的第二端与第二限位检测件52配合,以使升降平台411处于下降位置。这样,第一伸缩缸414在伸出过程中,第一支撑杆412和第一伸缩缸414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当第一伸缩缸414触碰到第一限位检测件51时,第一限位检测件51给控制器发送到位信号,以使控制器控制第一伸缩缸414停止工作,此时升降平台411处于上升位置。第一伸缩缸414在缩回过程中,第一支撑杆412和第一伸缩缸414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当第一支撑杆412的第二端触碰到第二限位检测件52时,第二限位检测件52给控制器发送到位信号,以使控制器控制第一伸缩缸414停止工作,此时升降平台411处于下降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避免升降平台411在升降过程中与第一支撑架20发生干涉,第一支撑架20上设置有避让升降平台411的第一避让口21。为了避免升降平台411在升降过程中与翻转支架31发生干涉,翻转支架31上设置有避让升降平台411的第二避让口311。
如图2和图3所示,翻转装置30还包括第二支撑架32和第二伸缩缸33,翻转支架31设置在第二支撑架32上。第二伸缩缸33设置在翻转支架31的端部和第二支撑架32之间。第二伸缩缸33的伸出过程中,能够支撑翻转支架31的端部,以使翻转支架31的端部绕翻转支架31顺时针转动,进而能够使翻转支架31由翻转位置切换至支撑位置。第二伸缩缸33缩回的过程中,能够支撑翻转支架31的端部,以使翻转支架31的端部绕翻转支架31逆时针转动,进而能够使翻转支架31由支撑位置切换至翻转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翻转支架31包括支撑梁312以及与支撑梁312垂直连接的止挡梁313。这样支撑梁312能够支撑管片1,同时,当翻转支架31处于翻转位置时,止挡梁313能够止挡管片1,以使管片1稳定地放置在翻转支架31上。支撑梁312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架32铰接,支撑梁312远离第一支撑架20的一端与第二伸缩缸33的伸缩杆铰接,第二伸缩缸33的缸体与第二支撑架32铰接。这样,在翻转支架31由支撑位置切换至翻转位置的过程中,避免支撑梁312与第二支撑架32发生干涉,同样地,在翻转支架31由翻转位置切换至支撑位置的过程中,避免支撑梁312与第二支撑架32发生干涉,同时,第二支撑架32能够有效地支撑支撑梁312,以使支撑梁312稳定地位于第二支撑架32的上方。本实施例的第二伸缩缸33优选为两个,这样,能够有效地驱动翻转支架31实现90度翻转。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支撑架32包括底架321以及连接在底架321上的立架322,底架321位于轨道10的第二端。翻转支架31可枢转地连接在立架322远离第一支撑架20的一侧,第二伸缩缸33设置在翻转支架31的端部和底架321之间。这样,在翻转支架31由支撑位置切换至翻转位置的过程中,避免支撑梁312与立架322发生干涉,同样地,在翻转支架31由翻转位置切换至支撑位置的过程中,避免支撑梁312与立架322发生干涉。这样,立架322能够有效地支撑翻转支架31。
如图2和图3所示,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三限位检测件53、第四限位检测件54以及与第三限位检测件53和第四限位检测件54均连接的控制器,第二伸缩缸33与控制器连接。第三限位检测件53设置在立架322上,第四限位检测件54设置在底架321上,翻转支架31靠近第一支撑架20的一端与第三限位检测件53配合,以使翻转支架31于支撑位置。翻转支架31远离第一支撑架20的一端与第四限位检测件54配合,以使翻转支架31处于翻转位置。翻转支架31处于翻转位置时,止挡梁313与轨道10成锐角夹角。这样,能够使管片可靠且稳定地位于翻转支架31上。这样,第二伸缩缸33在伸出过程中,第二伸缩缸33与底架321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当翻转支架31靠近第一支撑架20的一端触碰到第三限位检测件53时,第三限位检测件53给控制器发送到位信号,以使控制器控制第二伸缩缸33停止工作,此时翻转支架31处于支撑位置。第二伸缩缸33在缩回过程中,第二伸缩缸33与底架321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当翻转支架31远离第一支撑架20的一端触碰到第四限位检测件54时,第四限位检测件54给控制器发送到位信号,以使控制器控制第二伸缩缸33停止工作,此时翻转支架31处于翻转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五限位检测件55、第六限位检测件56以及与第五限位检测件55和第六限位检测件56均连接的控制器。第五限位检测件55设置在轨道10的第一端上,第六限位检测件56设置在翻转装置30上。第一支撑架20包括支撑平台22,转运车40与第五限位检测件55配合,以使转运车40位于支撑平台22的下方,转运车40与第六限位检测件56配合,以使转运车40位于翻转支架31的下方。控制器及第五限位检测件55和第六限位检测件56能够保证转运车40动作到位后及时停止,程序安全稳定运行。
如图2和图3所示,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以及第三缓冲垫,第一缓冲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0的顶面上,第二缓冲垫设置在翻转支架31的顶面上,第三缓冲垫设置在转运车40的顶面上。第一缓冲垫的设置能够缓冲管片1放置在第一支撑架20的顶面上产生的冲击。第二缓冲垫的设置能够缓冲管片1放置在翻转支架31的顶面上产生的冲击。以及第三缓冲垫的设置能够缓冲管片1放置在转运车40的顶面上产生的冲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检测件51、第二限位检测件52、第三限位检测件53、第四限位检测件54、第五限位检测件55和第六限位检测件56均优选为行程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能够控制整个转运设备的准确动作顺序,保证各项能够按照指定的程序陆续完成动作。
本实施例的转运设备详细运转管片的流程如下:
1.行车将管片吊运放置在第一支撑架20上;
2.转运车40的升降平台411提升托起管片,在升降平台411处于上升位置时,升降平台411停止上升;
3.转运车40开始向翻转装置30移动,直到管片碰到第六限位检测件56,转运车40向前停止;
4.转运车40的升降平台411开始下降,在升降平台411处于下降位置时,升降平台411停止下降;
5.转运车40开始向第一支撑架20移动;
6.移动2米后,翻转装置30开始反转,翻转支架31由支撑位置切换至翻转位置;
7.转运车40到达支撑平台22的下方的减速区域时开始减速,直到碰到第五限位检测件55后停止。
这样,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无人化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减少操作工人数量,降低企业用人成本;转运设备运行平稳,安全系数高;减少行车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10);
第一支撑架(20),位于所述轨道(10)的第一端;
翻转装置(30),位于所述轨道(10)的第二端,所述翻转装置(30)包括可枢转设置的翻转支架(31),所述翻转支架(31)具有支撑位置和翻转位置;
转运车(40),设置在所述轨道(10)上,并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0)和所述翻转装置(30)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车(40)包括升降装置(41)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41)底部的支撑车(42),所述升降装置(41)包括可升降设置的升降平台(411),所述升降平台(411)具有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1)还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412)和第二支撑杆(413),所述第一支撑杆(41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13)位于所述升降平台(411)和所述支撑车(42)之间,所述升降装置(41)还包括第一伸缩缸(414),所述第一伸缩缸(414)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12)的端部和所述支撑车(4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一限位检测件(51)、第二限位检测件(52)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检测件(51)和所述第二限位检测件(52)均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第一伸缩缸(414)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检测件(5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1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伸缩缸(414)与所述第一限位检测件(51)配合,以使所述升降平台(411)处于所述上升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检测件(52)设置在所述支撑车(42)上,所述第一支撑杆(4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检测件(52)配合,以使所述升降平台(411)处于所述下降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0)上设置有避让所述升降平台(411)的第一避让口(21),所述翻转支架(31)上设置有避让所述升降平台(411)的第二避让口(3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30)还包括第二支撑架(32)和第二伸缩缸(33),所述翻转支架(3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32)上,所述第二伸缩缸(33)设置在所述翻转支架(31)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架(3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架(31)包括支撑梁(312)以及与所述支撑梁(312)垂直连接的止挡梁(313),所述支撑梁(312)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架(32)铰接,所述支撑梁(31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缸(33)的伸缩杆铰接,所述第二伸缩缸(33)的缸体与所述第二支撑架(32)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32)包括底架(321)以及连接在所述底架(321)上的立架(322),所述底架(321)位于所述轨道(10)的第二端,所述翻转支架(31)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立架(32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20)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缸(33)设置在所述翻转支架(31)的端部和所述底架(32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三限位检测件(53)、第四限位检测件(54)以及与所述第三限位检测件(53)和所述第四限位检测件(54)均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第二伸缩缸(33)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检测件(53)设置在所述立架(322)上,所述第四限位检测件(54)设置在所述底架(321)上,所述翻转支架(31)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检测件(53)配合,以使所述翻转支架(31)于所述支撑位置,所述翻转支架(3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20)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限位检测件(54)配合,以使所述翻转支架(31)处于所述翻转位置,所述翻转支架(31)处于所述翻转位置时,所述止挡梁(313)与所述轨道(10)成锐角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五限位检测件(55)、第六限位检测件(56)以及与所述第五限位检测件(55)和所述第六限位检测件(56)均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第五限位检测件(55)设置在所述轨道(10)的第一端上,所述第六限位检测件(56)设置在所述翻转装置(30)上,所述第一支撑架(20)包括支撑平台(22),所述转运车(40)与所述第五限位检测件(55)配合,以使所述转运车(40)位于所述支撑平台(22)的下方,所述转运车(40)与所述第六限位检测件(56)配合,以使所述转运车(40)位于所述翻转支架(31)的下方;
所述转运设备还包括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以及第三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0)的顶面上,所述第二缓冲垫设置在所述翻转支架(31)的顶面上,所述第三缓冲垫设置在所述转运车(40)的顶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61170.7U CN216997481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转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61170.7U CN216997481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转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97481U true CN216997481U (zh) | 2022-07-19 |
Family
ID=82387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61170.7U Active CN216997481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转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97481U (zh) |
-
2021
- 2021-12-28 CN CN202123361170.7U patent/CN2169974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478172B2 (en) | Portable lifting device | |
KR101740877B1 (ko) | 견인기능이 구비된 다기능 트럭지게차 | |
TW200811015A (en) | Article storage facilit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CN102897698A (zh) | 梁翻转运输一体机 | |
CN111851352A (zh) | 一种交通锥收放设备 | |
CN109336022B (zh) | 一种吊具支撑体切换装置 | |
CN216997481U (zh) | 转运设备 | |
CN110683485A (zh) | 放射性废物货包门式堆高机 | |
JP3525260B2 (ja) | 搬送装置 | |
CN115637940A (zh) | 一种折叠式变幅送管装置 | |
JPH08217211A (ja) | 盤製造装置 | |
CN2567189Y (zh) | 一种施工升降机 | |
JP4062590B2 (ja) | 被搬送物吊下搬送用ハンガー | |
CN221759455U (zh) | 施工料搬运设备 | |
CN207361687U (zh) | 一种便于施工的举升车 | |
JPH05294600A (ja) | 高所作業車のブーム支持構造 | |
JP3451860B2 (ja) | 車体へのタイヤ装着設備 | |
CN215829206U (zh) | 一种压路机升降装置及沥青道路养护车 | |
CN216996447U (zh) | 钢筋笼转运装置 | |
JP2685677B2 (ja) | 通り抜けリフト | |
CN212376370U (zh) | 一种用于agv的悬挂式斜置停车装置 | |
CN220410635U (zh) | 一种方便调头的建筑用小车 | |
CN209065358U (zh) | 一种货物装卸运输系统 | |
JP2764481B2 (ja) |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部材用建方機械 | |
KR20210114807A (ko) | 자동 이송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