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8944U - 机箱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箱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8944U
CN216988944U CN202120779937.9U CN202120779937U CN216988944U CN 216988944 U CN216988944 U CN 216988944U CN 202120779937 U CN202120779937 U CN 202120779937U CN 216988944 U CN216988944 U CN 216988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platform
case
component
sliding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99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大群
李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1207799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8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8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8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箱除尘装置。可用于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和金融领域。该装置具体包括:吸尘部件,设置在机箱内,吸尘部件包括吸尘风扇、吸气口和排气口,吸气口朝向机箱内的主板的功能区一面;水平移动部件,沿机箱的一侧面或顶面的水平方向设置,侧面与主板相对设置;竖直移动部件,沿机箱内的侧面或顶面的竖直方向设置,且竖直移动部件与水平移动部件固定连接;储尘箱,设置在机箱上,储尘箱内设置有除尘袋,除尘袋和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吸尘部件通过水平移动部件和竖直移动部件实现在机箱内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箱除尘装置可对主板的精准定位除尘,能够对于主板上功能模块间的缝隙内的灰尘清除干净,效果好。

Description

机箱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箱除尘装置,可应用于金融领域,也可以应用于除金融领域之外的其他技术领域,在此不进行应用领域限定。
背景技术
电脑(台式机)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见设备。在日常使用中电脑机箱会积累灰尘,导致电脑运行状况降低,故障频出,直接会影响到电脑使用寿命,需要及时清理灰尘。
而当前常见的清理电脑机箱灰尘方式是需要将机箱拆开,使用吹风机、吸尘器等机具设备进行清理,然后再进行机箱组装。不仅浪费人力,而且处置过程较为繁琐,不利于电脑机箱日常清洁保养工作。
现有技术中,一些技术方案将除尘装置安装在机箱内侧以实现不拆箱的除尘作业。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电脑机箱中主要积累灰尘的位置是主板,进一步的,是设置在主板上的各个功能模块上,因为各个功能模块的大小形状不同,从而形成一个个错落相间的独立区域,每个区域的空间形状大小不同,积累灰尘的数量也不相同,对应的,灰尘的清除难度也不相同,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不能准确的对主板上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精准的除尘作业。同时,对于主板上功能模块自身之间的缝隙内的灰尘,很难做到清除,进而导致除尘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箱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箱除尘装置,包括:
吸尘部件,设置在机箱内,所述吸尘部件包括吸尘风扇、吸气口和排气口,其中,所述吸气口朝向所述机箱内的主板的功能区一面;
水平移动部件,沿所述机箱的一侧面或顶面的水平方向设置,其中,所述侧面与所述主板相对设置;
竖直移动部件,沿所述机箱内的所述侧面或所述顶面的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竖直移动部件与所述水平移动部件固定连接;
储尘箱,设置在所述机箱上,所述储尘箱内设置有除尘袋,所述除尘袋和所述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
其中,所述吸尘部件通过所述水平移动部件和所述竖直移动部件实现在所述机箱内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平移动部件包括:
第一滑轨,沿所述侧面的水平方向设置;
第一平台,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
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平台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平台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
所述竖直移动部件包括:
第二滑轨,沿所述侧面的竖直方向设置;
第二平台,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
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平台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平台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侧面或所述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吸尘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或者
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侧面或所述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吸尘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平移动部件包括:
第一直线电机,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第三平台;
第二直线电机,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第四平台;
其中,所述第一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平台上,所述第二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上,所述吸尘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平台上;或者
所述第二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平台上,所述第一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上,所述吸尘部件设置在所述第四平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
吹风部件,所述吹风部件包括进气口、吹风风扇和吹风口,所述吹风口朝向所述主板的功能区一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吹风部件还包括喇叭状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内设置有梭形扰流器,所述导风罩、所述扰流器和所述吹风风扇共轴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吹风部件与所述吸尘部件并列设置,所述吹风口朝向与所述主板有一夹角,所述吹风口的朝向偏向所述吸气口方向,所述夹角的范围为30°~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吹风口的端面形状为圆形;
所述吸气口的端面形状为圆角矩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尘箱嵌设在所述侧面上,所述储尘箱背向所述主板一面设置有活动门,所述储尘箱的其他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透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道包括以下任一:波纹管、螺纹软管、钢丝软管和尼龙布风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机箱外侧,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吸尘部件、所述水平移动部件和所述竖直移动部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为采用了水平移动部件和竖直移动部件,可以搭载吸尘装置在电脑机箱内部进行水平或者竖直方向的移动,进而实现对主板的精准定位除尘,所以至少部分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准确的对主板上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精准的除尘作业,对于主板上功能模块自身之间的缝隙内的灰尘,很难清除干净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吸尘部件的多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竖直移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吹风部件的多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吸尘部件和吹风部件协同作业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吸尘部件和储尘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储尘箱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含义具体如下:
1-主板;
2-侧面;
3-吸尘部件;
301-吸尘风扇;302-吸气口;303-排气口;
4-吹风部件;
401-进气口;402-吹风风扇;403-导风罩;404-扰流器;405-吹风口;
5-管道;
6-储尘箱;
601-除尘袋;602-把手;603-活动门;604-透气孔;
701-第一滑轨;702-第一平台;703-第一驱动装置;
801-第二滑轨;802-第二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箱除尘装置,可以准确的对主板上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精准的除尘作业,能够将主板上功能模块自身之间的缝隙内的灰尘清除干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箱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吸尘部件3、水平移动部件、竖直移动部件和储尘箱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水平移动部件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一移动结构,其中,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机箱内部,第一移动部件与第一固定结构滑动连接,第一移动部件可以相对第一固定结构发生相对滑动,其中,第一固定结构可以为滑轨、滑槽或者其他的类似结构,第一移动结构可以为支架平台、框架平台或者其他类似的承载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竖直移动部件包括第二固定结构和第二移动结构,其中,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机箱内部,第二移动部件与第二固定结构滑动连接,第二移动部件可以相对第二固定结构发生相对滑动,其中,第二固定结构可以为滑轨、滑槽或者其他的类似结构,第二移动结构可以为支架平台、框架平台或者其他类似的承载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固定结构固定设置在机箱内部,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第一移动结构上,第二移动结构作为输出端;或者,第二固定结构固定设置在机箱内部,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第二移动结构上,第一移动结构作为输出端。吸尘部件3固定设置在上述输出端上,基于此,吸尘部件3可以在机箱内部实现水平方向或者竖直方向的移动。在此需要说明,以常见的电脑机箱为例,机箱为长方体,包括顶面、底面、前面、后面以及两个侧面,其中,主板1固定在一个侧面之上。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的描述仅作为实例以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水平移动部件的第一移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与主板1所在平面平行,竖直移动部件的第二移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与主板1所在平面平行,基于此,实现水平移动部件配合竖直移动部件实现搭载吸尘装置3在机箱内部的移动,实现精准的对主板1进行除尘作业,提高除尘效果。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吸尘部件的多视角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吸尘部件3包括吸尘风扇301、吸气口302和排气口303,其中,吸气口302朝向机箱内的主板1的功能区一面(设置有CPU、内存、显卡等配件一面,也即易积累灰尘的一面),通过吸尘风扇301的转动将附着在主板1上的灰尘从吸气口302吸入,进而从排气口303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储尘箱6设置在机箱上,储尘箱6内设置有除尘袋601,除尘袋601和排气口303通过管道5连通,吸尘装置3排出的灰尘通过管道5进入到储尘箱6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除尘袋601由除尘布缝制成口袋状,除尘袋601开口一端连接管道5,通过除尘袋601将混合气体中的灰尘拦截在除尘袋中,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除尘袋上的微小孔隙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吸尘部件3通过水平移动部件和竖直移动部件实现在机箱内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水平移动部件包括第一滑轨701、第一平台702和第一驱动装置70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滑轨701沿侧面的水平方向设置。其中,第一滑轨701的数量可以为两根,两端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机箱的顶面之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平台702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701上。其中,第一滑轨701上设置有滑槽,第一平台702上设置有与上述滑槽相适配的滑轮,两者相互配合实现第一平台沿机箱侧面的水平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驱动装置703与第一平台702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平台702在第一滑轨701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驱动装置70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皮带,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滚轮,第一轨道701的两端设置有定滑轮,第一平台702沿第一轨道701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皮带的两端,皮带套设在第一轨道701两端的定滑轮上,并且套设在第一驱动电机的滚轮上,皮带处于绷紧状态,通过第一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皮带的转动,进而实现皮带拉动第一平台702沿第一轨道701的方向移动。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竖直移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竖直移动部件包括第二滑轨801、第二平台802和第二驱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滑轨801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平台702上,第二滑轨801的数量可以为两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滑轨801沿侧面的竖直方向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平台802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80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平台802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平台802在第二滑轨801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图1中的传动结果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不对传动结构进行限定,例如,驱动装置可以通过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水平移动部件和竖直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式还包括通过齿轮齿条实现或者其他的直线运动机构实现,在此不进行过多的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滑轨701设置在第二平台802上,第二滑轨801与侧面或顶面固定连接,吸尘部件3设置在第一平台702上;或者第二滑轨801设置在第一平台702上,第一滑轨701与侧面或顶面固定连接,吸尘部件3设置在第二平台80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水平移动部件包括第一直线电机和第二直线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直线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第三平台。应当理解的是,直线电机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的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直线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第四平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第四平台上,第二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机箱上,吸尘部件3设置在第三平台上;或者第二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三平台上,第一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机箱上,吸尘部件3设置在第四平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三平台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对第一平台的描述,第四平台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对第二平台的描述,在此不进行过多的赘述。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吹风部件的多视角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还包括吹风部件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吹风部件4包括进气口401、吹风风扇402和吹风口405,吹风口405朝向主板1的功能区一面。吹风风扇402转动从进气口401吸入空气,并通过吹风口405吹响主板1方向,可以通过竖直移动部件和水平移动部件带动吹风装置4移动,将吹风口405对准待除尘的区域,将区域内的灰尘强力吹出,然后通过吸尘部件3将灰尘吸入储尘箱6中。可以针对性的对重点区域(例如CPU所处区域)进行强力除尘作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吹风部件4还包括喇叭状的导风罩403,导风罩403内设置有梭形扰流器404,导风罩403、扰流器404和吹风风扇402共轴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罩403可以加强吹风口405吹出风的强度,加强除尘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导风罩403内设置有扰流纹,进一步加强吹风口405吹出风的强度,加强除尘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导风罩403内设置有梭形扰流器404,进一步加强吹风口405吹出风的强度,加强除尘效果。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吸尘部件和吹风部件协同作业的示意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吹风部件4与吸尘部件3并列设置,吹风口405朝向与主板1有一夹角,吹风口405的朝向偏向吸气口302方向,夹角的范围为30°至90°。具体表现为,吹风口405吹风的方向与吸风口302的方向相较于主板1上,其吹风除尘和吸风集尘的效果较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吹风口405的端面形状为圆形,加强吹风扣405出风的强度;吸气口302的端面形状为圆角矩形,增大吸气集尘的范围,加强吸气集尘的效果。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吸尘部件和储尘箱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的储尘箱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所示,储尘箱6嵌设在侧面上,储尘箱6背向主板1一面设置有活动门603,储尘箱6的其他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透气孔604,用于将除尘袋601过滤后的空气排出。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定期打开活动门603,取下除尘袋601进行清理或者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管道5包括以下任一:波纹管、螺纹软管、钢丝软管和尼龙布风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箱除尘装置还包括控制开关,控制开关设置在机箱外侧,控制开关分别与吸尘部件3、吹风部件、水平移动部件和竖直移动部件连接。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开启除尘作业,随时调节除尘作业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应用的拓展,还可以用于对主板上局部区域进行强力散热降温使用,例如,在运行大型建模软件、计算软件、制图软件或者大型游戏的时候,CPU的温度往往较高,可以将吸尘部件和吹风部件移动至需要散热降温部件的位置(例如CPU处),使用该装置对其进行吹风降温并将热空气吸走,保证主板上功能部件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为采用了水平移动部件和竖直移动部件,可以搭载吸尘装置在电脑机箱内部进行水平或者竖直方向的移动,进而实现对主板的精准定位除尘,所以至少部分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准确的对主板上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精准的除尘作业,对于主板上功能模块自身之间的缝隙内的灰尘,很难清除干净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除尘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箱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尘部件,设置在机箱内,所述吸尘部件包括吸尘风扇、吸气口和排气口,其中,所述吸气口朝向所述机箱内的主板的功能区一面;
水平移动部件,沿所述机箱的一侧面或顶面的水平方向设置,其中,所述侧面与所述主板相对设置;
竖直移动部件,沿所述机箱内的所述侧面或所述顶面的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竖直移动部件与所述水平移动部件固定连接;
储尘箱,设置在所述机箱上,所述储尘箱内设置有除尘袋,所述除尘袋和所述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
其中,所述吸尘部件通过所述水平移动部件和所述竖直移动部件实现在所述机箱内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移动部件包括:
第一滑轨,沿所述侧面的水平方向设置;
第一平台,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
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平台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平台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
所述竖直移动部件包括:
第二滑轨,沿所述侧面的竖直方向设置;
第二平台,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
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平台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平台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侧面或所述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吸尘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或者
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侧面或所述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吸尘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移动部件包括:
第一直线电机,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第三平台;
第二直线电机,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第四平台;
其中,所述第一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平台上,所述第二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上,所述吸尘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平台上;或者
所述第二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平台上,所述第一直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上,所述吸尘部件设置在所述第四平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吹风部件,所述吹风部件包括进气口、吹风风扇和吹风口,所述吹风口朝向所述主板的功能区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部件还包括喇叭状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内设置有梭形扰流器,所述导风罩、所述扰流器和所述吹风风扇共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部件与所述吸尘部件并列设置,所述吹风口朝向与所述主板有一夹角,所述吹风口的朝向偏向所述吸气口方向,所述夹角的范围为30°~9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风口的端面形状为圆形;
所述吸气口的端面形状为圆角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尘箱嵌设在所述侧面上,所述储尘箱背向所述主板一面设置有活动门,所述储尘箱的其他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透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以下任一:波纹管、螺纹软管、钢丝软管和尼龙布风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机箱外侧,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吸尘部件、所述水平移动部件和所述竖直移动部件连接。
CN202120779937.9U 2021-04-16 2021-04-16 机箱除尘装置 Active CN216988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9937.9U CN216988944U (zh) 2021-04-16 2021-04-16 机箱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9937.9U CN216988944U (zh) 2021-04-16 2021-04-16 机箱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8944U true CN216988944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7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9937.9U Active CN216988944U (zh) 2021-04-16 2021-04-16 机箱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8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7514U (zh) 一种自动传输除尘设备
CN106217114B (zh) 一种cnc全方位加工吸尘嘴
CN216988944U (zh) 机箱除尘装置
CN104440575A (zh) 一种木板板型件的粉尘清除系统
CN109894271B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的防尘清除装置
CN108144924A (zh) 一种屏幕除尘除静电装置
CN214877786U (zh) 一种pcb板无尘静电处理装置
CN112099585A (zh) 一种计算机防尘机箱
JP5484516B2 (ja) 清浄空気吹出装置
CN208569481U (zh) 一种计算机除尘除静电装置
CN216911335U (zh) 一种板材加工除尘装置
CN215316396U (zh) 一种pcb板生产用激光切割机
CN210187924U (zh) 一种干式清洗装置的收纳体组件以及干式清洗装置
CN210173217U (zh) 一种五金配件打磨用废料回收装置
CN209452418U (zh) 一种机箱除尘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脑机箱
CN112453988A (zh) 一种五金精密件加工用钻床
CN208116308U (zh) 一种电子产品加工用除尘装置
CN220062056U (zh) 滤尘板自洁装置
CN101551144B (zh) 无尘室系统
CN217595388U (zh) 一种台式计算机机箱带电除尘装置
CN220331498U (zh) 一种家具木材碎屑处理机
CN219253528U (zh) 一种清洗除尘设备
CN220869882U (zh) 一种直线型导轨
CN218133437U (zh) 除尘机构
CN215941893U (zh) 一种电力插接口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