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0980U - 轴向排灰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向排灰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0980U
CN216970980U CN202220079369.6U CN202220079369U CN216970980U CN 216970980 U CN216970980 U CN 216970980U CN 202220079369 U CN202220079369 U CN 202220079369U CN 216970980 U CN216970980 U CN 216970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dust
ash
conveying
ash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793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绍毅
曾志松
周文明
袁�嘉
张河海
曾显福
高新堂
刘盛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uan Hua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atechnetiu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atechnetiu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atechnetiu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793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0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0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0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机壳,所述机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机壳形成有容灰腔及与所述容灰腔连通的排灰端口;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排灰端口的相对端;以及灰尘输送机构,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能够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旋转,以将所述容灰腔内的灰尘沿轴向从所述排灰端口排出。本方案的输送装置由于采用的是轴向输送排灰,因此可以将高度控制到较小,能够更好的适用于空间条件狭小的井下或隧道场合中,且可以省去传统的卸灰阀,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轴向排灰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输送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煤炭挖掘或者地铁、高铁、高速公路的井下或隧道施工场合中,作业产生的粉尘需要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地面以便集中清理,同时方便施工人员或设备在井下或隧道内开展施工作业。由于井下或施工隧道内的空间有限,传统的灰尘输送机由于需要在机壳的下方安装卸灰阀,通过卸灰阀排出灰尘,使得灰尘输送机的整体高度较大,其很难适用于空间条件有限的井下或隧道环境中,存在较大的适用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高度偏大而无法适用于空间条件狭窄的井下或隧道环境,存在适用局限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适用于井下或隧道中并用以将灰尘输送排出,所述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包括:
机架;
机壳,所述机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机壳形成有容灰腔及与所述容灰腔连通的排灰端口;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排灰端口的相对端;以及
灰尘输送机构,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能够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旋转,以将所述容灰腔内的灰尘沿轴向从所述排灰端口排出。
上述方案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应用于井下或隧道等作业场所中,工作时作业产生的灰尘被送入由机壳形成的容灰腔中,紧接着动力机构启动并输出驱动力,驱动灰尘输送机构运转,灰尘输送机构产生旋转而将容灰腔内的灰尘沿着轴向方向输送并最终从排灰端口排出。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输送装置由于采用的是轴向输送排灰,因此可以将高度控制到较小,能够更好的适用于空间条件狭小的井下或隧道场合中,且可以省去传统的卸灰阀,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灰尘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输送螺旋,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相对两端,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二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和密封圈,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插置于所述第一轴承中,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并与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密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座上,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二轴端插置于所述第二轴承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设有位置标记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螺旋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输送螺旋并排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螺旋采用右旋结构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转动座和封板,所述封板与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所述封板能够封盖或打开所述排灰端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灰端口设为圆形,所述排灰端口的内壁设置有隔挡架,所述隔挡架将所述排灰端口隔分为多个扇形排灰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托板、电机、联轴器和防护挡板,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托板上,且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输送螺旋相连,所述防护挡板设置于所述托板上并遮盖于所述电机的上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轴向排灰输送装置;10、机架;20、机壳;21、容灰腔;22、排灰端口;221、扇形排灰口;23、第一端板;24、第二端板;25、转动座;26、封板;30、动力机构;31、托板;32、电机;33、联轴器;34、防护挡板;40、灰尘输送机构;41、第一支撑组件;42、第二支撑组件;43、输送螺旋;50、隔挡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100,适用于井下或隧道中并能够将施工产生的灰尘输送排出至井道或隧道外。
示例性地,所述轴向排灰输送装置100包括:机架10、机壳20、动力机构30以及灰尘输送机构40。机架10为承载基体,用于装载固定机壳20、动力机构30和灰尘输送机构40。机壳20用于容纳和聚集灰尘,并防止灰尘四处散落。动力机构30用于提供灰尘输送机构40所需的动力,以使灰尘输送机构40能够将灰尘输送排出。
具体地,所述机壳2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且所述机壳20形成有容灰腔21及与所述容灰腔21连通的排灰端口22;所述动力机构3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位于所述排灰端口22的相对端;所述灰尘输送机构40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30相连,所述灰尘输送机构40能够在所述动力机构30的驱动下旋转,以将所述容灰腔21内的灰尘沿轴向从所述排灰端口22排出。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100应用于井下或隧道等作业场所中,工作时作业产生的灰尘被送入由机壳20形成的容灰腔21中,紧接着动力机构30启动并输出驱动力,驱动灰尘输送机构40运转,灰尘输送机构40产生旋转而将容灰腔21内的灰尘沿着轴向方向输送并最终从排灰端口22排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输送装置由于采用的是轴向输送排灰,因此可以将整机高度控制到较小,能够更好的适用于空间条件狭小的井下或隧道场合中,且可以省去传统的卸灰阀,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灰尘输送机构40包括第一支撑组件41、第二支撑组件42和输送螺旋43,所述第一支撑组件41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42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10的相对两端,所述输送螺旋43的第一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41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30相连,所述输送螺旋43的第二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42上。第一支撑组件41和第二支撑组件42能够分别支撑及定位输送螺旋43的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保证输送螺旋43安装稳固且转动平稳。在此基础上动力机构30驱动输送螺旋43旋转,输送螺旋43便可将进入容灰腔21的灰尘输送至排灰端口22,并最终从排灰端口22排出。
具体而言,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41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和密封圈,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输送螺旋43的第一轴端插置于所述第一轴承中,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并与所述输送螺旋43的第一轴端密封抵接。
如此,输送螺旋43的第一轴端可通过第一轴承在第一轴承座上平稳转动,以使输送螺旋43对灰尘进行输送。密封圈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灰尘跑入第一轴承与第一轴承座之间而引起磨损问题,影响部件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42包括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座上,所述输送螺旋43的第二轴端插置于所述第二轴承中。如此,输送螺旋43的第二轴端可通过第二轴承在第二轴承座上平稳转动,以使输送螺旋43对灰尘进行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输送螺旋43的受力分析发现,输送螺旋43主要承受轴向力及圆周分力,因此第一轴端(即靠近动力机构30的一端)所受的轴向力较大,所以选用成对装角接触球轴承,第二轴端(即远离动力机构30的一端)所受的轴向力较小,选用深沟球轴承或调心球轴承。
请继续参阅图2,进一步地,所述机壳20包括第一端板23和第二端板24,所述第一端板23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端板24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端板23和所述第二端板24均设有位置标记线。借助位置标记线的标记指示作用,能够保证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与输送螺旋43的转轴保持在同一中心线上,提高输送螺旋43转动平稳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输送螺旋43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输送螺旋43并排间隔设置。采用至少两个输送螺旋43同时设置,可大幅提高单位时间内对灰尘的输送量,提高排灰效率,使轴向排灰输送装置100适用于大量排灰的工作场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螺旋43采用右旋结构设计。且输送螺旋43与机壳20的底部形成有5mm的间隙,使得灰尘可以更好的沿着轴向朝排灰端口22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20包括转动座25和封板26,所述封板26与所述转动座25转动连接,所述封板26能够封盖或打开所述排灰端口22。随着输送螺旋43朝排灰端口22输送的灰尘数量增加,灰尘对封板26施加挤推力,从而自动将封板26推开,灰尘便可自行从排灰端口22排出。当输送至排灰端口22的灰尘较少,对封板26施加的挤推力小于封板26的重力,且容灰腔21内部产生负压吸力时,封板26自行转动落下而将排灰端口22封盖。上述过程逐次循环,可实现自动、连续排灰,使用便捷可靠且高效。
请继续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灰端口22设为圆形,所述排灰端口22的内壁设置有隔挡架50,所述隔挡架50将所述排灰端口22隔分为多个扇形排灰口221。当灰尘被输送螺旋43输送至排灰端口22时,会受到隔挡架50的阻挡和分流作用,防止灰尘结固而堵塞排灰端口22,使灰尘可以更好的从多个扇形排灰口221快速有效排出。
请继续参阅图2,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动力机构30包括托板31、电机32、联轴器33和防护挡板34,所述托板31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电机32设置于所述托板31上,且所述电机32通过所述联轴器33与所述输送螺旋43相连,所述防护挡板34设置于所述托板31上并遮盖于所述电机32的上方。
电机32通过托板31可稳固安装在机架10上,保证装置整体结构性能。电机32输出的旋转动力通过联轴器33可平稳传递至输送螺旋43,继而带动输送螺旋43旋转以实现对灰尘的输送。防护挡板34遮盖于电机32的上方,对电机32起到防护作用,防止周边石块等硬物掉落而砸坏电机32。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适用于井下或隧道中并用以将灰尘输送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包括:
机架;
机壳,所述机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机壳形成有容灰腔及与所述容灰腔连通的排灰端口;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排灰端口的相对端;以及
灰尘输送机构,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能够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旋转,以将所述容灰腔内的灰尘沿轴向从所述排灰端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尘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输送螺旋,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相对两端,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二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和密封圈,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插置于所述第一轴承中,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并与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密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座上,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二轴端插置于所述第二轴承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设有位置标记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螺旋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输送螺旋并排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螺旋采用右旋结构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转动座和封板,所述封板与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所述封板能够封盖或打开所述排灰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端口设为圆形,所述排灰端口的内壁设置有隔挡架,所述隔挡架将所述排灰端口隔分为多个扇形排灰口。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托板、电机、联轴器和防护挡板,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托板上,且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输送螺旋相连,所述防护挡板设置于所述托板上并遮盖于所述电机的上方。
CN202220079369.6U 2022-01-13 2022-01-13 轴向排灰输送装置 Active CN216970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9369.6U CN216970980U (zh) 2022-01-13 2022-01-13 轴向排灰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9369.6U CN216970980U (zh) 2022-01-13 2022-01-13 轴向排灰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0980U true CN216970980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52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79369.6U Active CN216970980U (zh) 2022-01-13 2022-01-13 轴向排灰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0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511454A (ja) 回転式シュートを備える充填装置
CN216970980U (zh) 轴向排灰输送装置
CN112593967B (zh) 一种具有笼型滚刀切割装置的顶管机刀盘
CN219750940U (zh) 一种煤矿井下用托辊
CN115352804B (zh) 一种斗式提升机
CN215796476U (zh) 一种散装物料输送装置
CN211894846U (zh) 加装反绞叶的绞龙输送机
CN210332979U (zh) 一种破碎机进料口防尘组件
CN212804277U (zh) 一种旋转阀脉冲发生器
CN216836142U (zh) 粉尘输送装置
CN111977258A (zh) 落料口安全门组件及链斗机的工作平台
CN220527774U (zh) 防爆电机用外壳结构
CN219155761U (zh) 一种新型卸料器
CN216784736U (zh) 螺旋输送机
CN211210541U (zh) 卸粮结构及其收获机
CN219971233U (zh) 自主上肥料机
CN220595920U (zh) 一种煤仓进料装置
CN212334392U (zh) 一种运输吊斗
CN217755538U (zh) 可自动清洁的皮带输送系统
CN218725440U (zh) 一种矿建工程监理用取样装置
CN217961767U (zh) 一种用于除尘器的双筒锁气卸灰装置
CN111765736B (zh) 一种密封式回转干燥炉
CN217457466U (zh) 一种循环刮板机
CN210001187U (zh) 一种新型双料仓关风器
CN210048641U (zh) 一种防堵型污泥存储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0

Address after: 511515 No. 7, Deqing Avenue, Guangzhou (Qingyuan) industrial transfer park, Shijiao Town, Qingcheng District, Qing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yuan Hua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00 No. 3, Jincun Street, Dafu Village, Shatou Street, Panyu Distric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huatechnetiu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