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9798U - 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9798U
CN216969798U CN202220535930.7U CN202220535930U CN216969798U CN 216969798 U CN216969798 U CN 216969798U CN 202220535930 U CN202220535930 U CN 202220535930U CN 216969798 U CN216969798 U CN 216969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ball head
ball seat
wall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359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omo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omo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omo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omo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359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9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9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9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包括有球销机构、承套机构及球座,球销机构包括有球头及连杆,球头与连杆固定连接,承套机构套设于球头上,球头与球座转动连接,承套机构位于球座与球头之间,承套机构设有若干条竖直向下的缺口,承套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两个相互对称的弧形结构。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球头并相对于球座转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减缓球头与球座之间转动的冲击作用,两个相互对称的弧形结构的设置能使承套机构套设在球头上具有更好的配合度,而缺口设置能使承套机构更具有柔软性,进一步减缓球头与球座的冲击,以使内拉杆装置更好地控制车轮完成转动动作,使汽车适应各种崎岖地形的路面。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
背景技术
内拉杆装置是一种用来控制车轮转向的,传统的球销与球座之间是直接转动连接设置的,并未在球销与球座的转动连接之间增设缓冲结构,导致汽车在遇到崎岖地形时车轮转动较为生硬,无法很好地完成转动动作,进而无法很好地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包括有球销机构、承套机构及球座;所述球销机构包括有球头及连杆,所述球头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承套机构套设于球头上,所述球头与球座转动连接,所述承套机构位于球座与球头之间;所述承套机构设有若干条竖直向下的缺口,多条所述缺口在所述承套机构上呈间断性地周向设置;所述承套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两个相互对称的弧形结构。
所述承套机构具有内壁及外壁,所述内壁套设于球头上,所述外壁镶嵌于所述球座上,所述内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两个相互对称的弧形结构,所述外壁至少具有部分区域为倾斜直面结构。
内壁的弧形结构能够使承套机构与球头具有更好地配合度,在转动时,外壁呈倾斜直面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承套机构跟着球头一起转动,进而使得承套机构在球座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所述连杆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中部端,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的方向相反,所述中部端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端设有用于装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球头固定连接于第二端上。
第一外螺纹以用于装配在外部的汽车构件上。
所述中部端设有第一扳手位及第二扳手位,所述第一扳手位设置于第二扳手位的上方,所述第一扳手位的在连杆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二扳手位在连杆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小。
设置第一扳手位和第二扳手位能够根据不同车型的装配需求进行装配,比如有些车型需要更大的装配力度,或者根据装配位置的空间,可以将扳手卡在第二扳手位上进行装配,使内拉杆装置更具有通用性。
所述第二端设有用于增加球销机构在球座上转动的摆角幅度的凹缺。
凹缺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连杆带动球头时的摆角幅度,防止球头在转动时第二端卡住球座进而引起转动故障。
所述承套机构的材质为塑料材料或橡胶材料,所述球销机构及球座的材质均为金属材料。
所述球座设有用于装配的第二外螺纹。
第二外螺纹以用于装配在外部的汽车构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球头并相对于球座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承套机构套设于球头上,承套机构设置于球座和球头之间,以用于减缓球头与球座之间转动的冲击作用,两个相互对称的弧形结构的设置能使承套机构套设在球头上具有更好的配合度,而缺口设置能使承套机构更具有柔软性,进一步减缓球头与球座的冲击,以使内拉杆装置更好地控制车轮完成转动动作,使汽车适应各种崎岖地形的路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的剖视结构图;
图3是承套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承套机构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球销机构,11、球头,12、连杆,13、第一端,14、第二端,15、中部端,16、凹缺,17、第一扳手位,18、第二扳手位,20、承套机构,21、缺口,22、内壁,23、外壁,30、球座,41、第一外螺纹,42、第二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包括有球销机构10、承套机构20及球座30;球销机构10包括有球头11及连杆12,球头11与连杆12固定连接;承套机构20套设于球头11上,球头11与球座30转动连接,承套机构20位于球座30与球头11之间;承套机构20设有若干条竖直向下的缺口21,多条缺口21在承套机构20上呈间断性地周向设置;承套机构20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两个相互对称的弧形结构。
承套机构20的材质为塑料材料或橡胶材料,球销机构10及球座30的材质均为金属材料。
请继续参阅图1、图2,连杆12具有第一端13、第二端14及中部端15,第一端13与第二端14的方向相反,中部端15位于第一端13与第二端14之间,第一端13设有用于装配的第一外螺纹41,球头11固定连接于第二端14上;球座30设有用于装配的第二外螺纹42。
请继续参阅图1、图2,中部端15设有第一扳手位17及第二扳手位18,第一扳手位17设置于第二扳手位18的上方,第一扳手位17的在连杆12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二扳手位18在连杆12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小。
请继续参阅图1、图2,第二端14设有用于增加球销机构10在球座30上转动的摆角幅度的凹缺16。
请参阅图3,承套机构20具有内壁22及外壁23,内壁22套设于球头11上,外壁23镶嵌于球座30上,内壁22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两个相互对称的弧形结构,外壁23至少具有部分区域为倾斜直面结构。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转动时,通过连杆12带动球头11并相对于球座30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承套机构20套设于球头11上,承套机构20设置于球座30和球头11之间,以用于减缓球头11与球座30之间转动的冲击作用,两个相互对称的弧形结构的设置能使承套机构20套设在球头11上具有更好的配合度,而缺口21设置能使承套机构20更具有柔软性,进一步减缓球头11与球座30的冲击,以使内拉杆装置更好地控制车轮完成转动动作,使汽车适应各种崎岖地形的路面。
2、内壁22的弧形结构能够使承套机构20与球头11具有更好地配合度,在转动时,外壁23呈倾斜直面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承套机构20跟着球头11一起转动,进而使得承套机构20在球座30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3、第一外螺纹41以用于装配在外部的汽车构件上。
4、设置第一扳手位17和第二扳手位18能够根据不同车型的装配需求进行装配,比如有些车型需要更大的装配力度,或者根据装配位置的空间,可以将扳手卡在第二扳手位18上进行装配,使内拉杆装置更具有通用性。
5、凹缺16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连杆12带动球头11时的摆角幅度,防止球头11在转动时第二端14卡住球座30进而引起转动故障。
6、第二外螺纹42以用于装配在外部的汽车构件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球销机构、承套机构及球座;
所述球销机构包括有球头及连杆,所述球头与连杆固定连接;
所述承套机构套设于球头上,所述球头与球座转动连接,所述承套机构位于球座与球头之间;
所述承套机构设有若干条竖直向下的缺口,多条所述缺口在所述承套机构上呈间断性地周向设置;
所述承套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两个相互对称的弧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套机构具有内壁及外壁,所述内壁套设于球头上,所述外壁镶嵌于所述球座上,所述内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两个相互对称的弧形结构,所述外壁至少具有部分区域为倾斜直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中部端,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的方向相反,所述中部端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端设有用于装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球头固定连接于第二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端设有第一扳手位及第二扳手位,所述第一扳手位设置于第二扳手位的上方,所述第一扳手位的在连杆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二扳手位在连杆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有用于增加球销机构在球座上转动的摆角幅度的凹缺。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套机构的材质为塑料材料或橡胶材料,所述球销机构及球座的材质均为金属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座设有用于装配的第二外螺纹。
CN202220535930.7U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 Active CN216969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5930.7U CN216969798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5930.7U CN216969798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9798U true CN216969798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5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35930.7U Active CN216969798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9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780B (zh) 主动几何控制悬架系统以及驱动该系统的致动设备
KR20070103191A (ko) 맥퍼슨 스트럿 타입 서스펜션의 스트럿과 너클의 결합구조
CN103419585A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臂装置
CN210391299U (zh) 全地形车及其转向系统
CN216969798U (zh) 一种用于控制车轮转向的内拉杆装置
US20190070950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connecting in-wheel motor unit and strut-type suspension apparatus
CN204955991U (zh) 一种汽车麦弗逊悬架
CN104340001A (zh) 中心转向独立悬架
KR100748762B1 (ko) 자동차용 로워 암과 스티어링 너클간의 볼 조인트 구조
CN104108423A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
CN211280536U (zh) 一种锥度式推力杆
CN106696621B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CN219295508U (zh) 一种后轮主动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及其汽车转向系统
CN216642778U (zh) 一种带定位面的转向节带锁紧螺母
CN204567755U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
KR100416516B1 (ko) 편심조절축을 이용한 자동차 현가장치의 캠버와 캐스터 조절장치
CN215435903U (zh) 一种带有圆盘的无人车连接轴
KR20070065105A (ko) 스티어링 휠 복원장치
JP6546485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用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KR100568155B1 (ko) 자동차의 조향장치
CN207128991U (zh) 转向节臂
KR19980031517U (ko) 캠버 및 캐스터 조절구조를 갖는 자동차의 현가장치
CN2592476Y (zh) 一种汽车转向梯形装置
KR100527698B1 (ko) 자동차의 현가장치
KR200174691Y1 (ko) 자동차의 아암부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