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9462U - 脚托、座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脚托、座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9462U
CN216969462U CN202123008004.9U CN202123008004U CN216969462U CN 216969462 U CN216969462 U CN 216969462U CN 202123008004 U CN202123008004 U CN 202123008004U CN 216969462 U CN216969462 U CN 216969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foot
foot rest
suppor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080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华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080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9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9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9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托、座椅及车辆。脚托包括脚托本体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用于与座椅连接;脚托本体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且可沿第一支撑件滑动;脚托本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与脚托本体转动连接,且连接件可沿第二支撑件滑动,以使脚托本体另一端朝向远离座椅的方向移动以打开脚托本体,或朝向靠近座椅的方向移动以收起脚托本体。本公开提供的脚托、座椅及车辆通过滑动移动使脚托打开,减小运行的包络区域,为乘客提供便利性,且降低应用局限,搁脚面在任何状态下均位于外部也更方便对脚托面进行打扫,减少人员作业。

Description

脚托、座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托、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很多车辆的座椅后背底侧都会设置有脚托结构,方便后排乘客在旅途中搁脚,缓解旅途疲惫。而市面上的脚托结构基本都为单转轴的结构形式,脚托放下需要较大的翻转空间,也就是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占用一部分后排乘客距离前排座椅后背之间的腿部空间,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甚至需要将前排座椅前移或者使后排乘客挪动位置才能够腾出空间放下脚托,所以导致使能够应用该种脚托需要首先具备空间足够大的条件,应用场景受限,且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脚托、座椅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脚托,其包括脚托本体和支撑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自上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与座椅连接;
所述脚托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且所述脚托本体可沿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所述脚托本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脚托本体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件可沿所述第二支撑件滑动,以使所述脚托本体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座椅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脚托本体,或朝向靠近所述座椅的方向移动以收起所述脚托本体。
可选的,所述脚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至所述脚托本体;
所述驱动件枢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脚托本体沿所述第一支撑件或者所述第二支撑件滑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滑动件;
所述滑动件与所述脚托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自上向下延伸设置,所述滑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且可带动所述脚托本体沿所述支撑杆上下滑动。
可选的,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脚托本体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中间连接轴,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脚托本体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中间连接轴匹配插接的中间连接孔;
所述中间连接轴的轴向与所述支撑杆的轴向相互垂直,以使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支撑杆滑动时,所述脚托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件转动。
可选的,所述脚托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至所述滑动件;
所述支撑杆为丝杆,所述驱动件为空心轴电机,所述空心轴电机的空心轴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并与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以带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上下移动。
可选的,所述脚托本体上设置有容纳槽,以使所述脚托本体呈收起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脚托本体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侧连接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脚托本体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侧连接孔对应插接的侧连接轴,所述侧连接轴的轴向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轴向相互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分设在所述脚托本体的两侧;
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一一对应设置。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脚托。
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脚托、座椅及车辆将脚托结构的脚托本体和支撑机构滑动且转动连接,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在座椅上,则脚托本体相对于支撑机构的滑动移动即相对于座椅的滑动移动,通过该结构实现的滑动移动过程能够使脚托通过向下边滑动边转动的方式打开,从而解决了单一的旋转方式导致的脚托放下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平行方向空间的问题,减小了脚托运行的包络区域,在放下过程中不会占用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也不需要调节座椅以提供运动空间,为乘客提供了较高的便利性,也使该座椅的应用局限性降低。同时,由于脚托为滑动移动的方式,因此脚托的搁脚面可以设置在主体的外部一侧,即背离座椅靠背的一侧,由于搁脚面无论在脚托收起或使用状态下均位于外部一侧,相较于传统的单转轴方式,本公开提供的脚托不需要进行翻转才能够打扫,减少了人员作业。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座椅在脚托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座椅在脚托放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座椅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脚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脚托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脚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脚托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脚托;11、脚托本体;11a、中间连接轴;12b、侧连接轴;111、容纳槽;12、支撑杆;13、滑动件;13a、中间连接孔;14、第二支撑件;15、连接件;15b、侧连接孔;16、驱动件;2、靠背部;3、安装孔;41、第一固定件;42、上端固定支架;43、连接杆;44、下端固定支架;45、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对于市面上车辆内部的座椅通常使用的脚托结构来说,基本都是采用单转轴的方式与座椅靠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造成脚托在放下过程中会需要占用后排较大的空间,存在与后排乘客腿部干涉的情况,导致需要后排乘客先挪动位置腾出空间才能放下脚托,然后再进行使用,甚至需要调节前排座椅来提供横向空间放下脚托,因此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脚托、座椅及车辆,通过使脚托采取滑动移动配合转动的方式,从收起状态滑移到使用状态,并且移动过程中不会占用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从而提供较高的使用便利性。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脚托及座椅,脚托1设置在座椅结构上,座椅应用在车辆内部。
其中,脚托1包括脚托本体11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自上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件14,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14用于与座椅连接;
脚托本体1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且脚托本体11还可沿第一支撑件滑动,以使脚托本体11的顶部进行上下移动;
脚托本体1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连接件15,连接件15与脚托本体11转动连接,且连接件15还可沿第二支撑件14滑动,以使脚托本体11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座椅的方向移动以打开脚托本体11,或朝向靠近座椅的方向移动以收起脚托本体11。
对应的,脚托本体11朝向远离座椅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至极限位置时,即为该脚托本体11的使用状态;而当脚托本体11朝向靠近座椅的方向移动至极限位置时,则为该脚托本体11的收起状态。
其中,座椅包括有靠背部2和坐垫部,脚托1设置在靠背部2的远离坐垫部的背侧面上,并且支撑机构和靠背部2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此处的支撑机构与靠背部2连接,具体为支撑机构与靠背部2的靠背骨架连接。并且,支撑机构和靠背部2之间可拆卸式连接,能够实现对脚托结构进行整体拆卸,便于后期的更换或维修,同时也使该脚托结构可以进行模块化生产制造以及应用,在一些没有脚托结构的座椅上还可以进行后期增设。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可直接通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14与靠背部2连接,例如,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14上预留多个安装孔3,靠背部2上具有位置相对的多个连接孔,通过安装螺钉同时拧入安装孔3和连接孔中实现将脚托1固定在座椅的靠背部2上。当然,也可通过用于固定的其他支撑机构的结构件实现连接作用。
在此基础上,第一支撑件自上向下延伸,可为与座椅的靠背部2的表面相平行的延伸方向,此时,脚托1在收起状态下,其临近内侧面贴合于靠背部2表面的状态,以尽量节省横向空间。或者如本实施例中所示,可在向下延伸的方向上,使第一支撑件逐渐远离靠背部2,从而为脚托1提供顶部的容置空间,避免在滑移翻转过程中出现脚托1的顶部与靠背部2抵触影响滑移过程的问题。
而由于脚托本体11需要从基本贴于靠背部2表面的位置移动到方便乘客进行腿部或脚步放置的位置以及倾斜程度,而这种方便放置的倾斜程度接近水平状态,因此在脚托1实现了上下移动的基础上,还需要使脚托本体11在顶部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整体能发生一定程度的翻转,来满足使用需求。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脚托本体1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转动且滑动连接的基础上,脚托本体11还通过连接件15和第二支撑件14进行连接,结合脚托本体11与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的设置,不仅通过连接件15和第二支撑件14为脚托本体11的移动提供移动导向,还使导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不影响翻转作用,从而实现了脚托本体11能够逐渐趋近直至达到使用状态时的倾斜程度。脚托本体11的一端具体为脚托本体11在收起状态下的顶端。
具体地,第一支撑件可以为沿脚托本体11上某一处位置的移动路径来延伸设置,或者结合滑动与转动的连接方式,使第一支撑件不局限于必须沿移动路径延伸,只要在滑动过程中结合转动达到预定位置即可。
具体在使用过程中,向脚托本体11施加一作用力,使其从收起状态下开始进行移动,脚托本体11的一端在沿第一支撑件滑动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转动,在此过程中,位于脚托本体11一侧的连接件15和第二支撑件14的位置处同步进行转动且滑动移动,脚托本体11的顶部持续位于靠背部2附近,脚托本体11的底部则逐渐远离靠背部2,从而使整个过程中脚托本体11的下降伴随翻转,直至其移动到最终位置,此时为使用状态,具体可参照图1至图3所示。
通过上述设置,即,将脚托结构的脚托本体11和支撑机构滑动连接,而支撑机构连接在座椅上,则脚托本体11相对于支撑机构的滑动移动即相对于座椅的滑动移动,通过该结构实现的滑动移动过程能够使脚托1通过向下边滑动边转动的方式打开,从而解决了单一的旋转方式导致的脚托1在放下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平行方向空间的问题,减小了脚托1运行的包络区域,在放下过程中不会占用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也不需要调节座椅以提供运动空间,为乘客提供了较高的便利性,也使该座椅的应用局限性降低。同时,由于脚托1为滑动移动的方式,因此脚托1的搁脚面可以设置在主体的外部一侧,即背离座椅靠背的一侧,由于搁脚面无论在脚托1收起或使用状态下均位于外部一侧,因此相较于传统的单转轴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脚托不需要进行翻转才能够打扫,减少了人员作业。
为了方便乘客进行脚托结构的放下或者收起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脚托1还包括驱动件16,驱动件16连接至脚托本体11上,并且,驱动件16枢接在第一支撑件或者第二支撑件14上,以带动脚托本体11沿第一支撑件滑动,或者带动脚托本体11可沿第二支撑件14滑动。
第一支撑件包括支撑杆12和滑动件13,支撑杆12自上向下延伸设置,滑动件13与脚托本体11转动连接,滑动件13设置在支撑杆12上,且可带动脚托本体11沿支撑杆12上下滑动。
滑动件13和脚托本体11上分别设置有相互插接的中间连接轴11a和中间连接孔13a,中间连接轴11a的轴向与支撑杆12的轴向相互垂直,以使滑动件13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脚托本体11能够相对于滑动件13转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设置方式为在滑动件13上设置中间连接孔13,脚托本体11上设置中间连接轴11a,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中间连接孔13设置在脚托本体11上,中间连接轴11a设置在滑动件13上,并且,转动连接也并不局限于通过连接轴和连接孔来实现,应用其他能够进行相对转动的连接方式,例如球铰连接等也可。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3活动套设在支撑杆12的表面,用于实现滑动连接,在此基础上,滑动件13与脚托本体11上设置的中间连接轴11a和中间连接孔13a来实现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支撑件的滑动件13设置在位于脚托本体11的顶部中间位置,支撑杆12则配合在竖向平面上延伸设置,一方面可以使脚托本体11的滑动过程尽量保证平稳,避免出现横向的翻转晃动,另一方面方便为其他连接结构提供位置且较好地与第一支撑件配合,例如脚托两侧的位置等。
具体设置时,可将驱动件16设置在滑动件13上,并且驱动件16采用空心轴电机,支撑杆12为丝杆,空心轴电机的空心轴套设在支撑杆12上并与支撑杆12螺纹连接,以使驱动件16的电机正向或反向转动时,驱动件16能够带动滑动件13沿支撑杆12的延伸方向上下移动。空心轴电机能够在电力驱动下,使电机的与支撑杆12螺纹配合的纵向丝母进行正向或反向转动,从而驱动滑动件13整体在支撑杆12上沿其轴向进行上下移动,推动脚托本体11向下运动,驱动响应快速,且方便操作。具体地,可将电机的控制按键设置在靠背部2的表面上,方便后座乘客进行放下或收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滑动件13设置为单一的滑套结构,使其不具有驱动件,可以通过手动推动脚托本体11进行下移,并且在下移的最终位置处设置卡接结构来进行固定,收起时,向脚托本体11的底部提供一向上的作用力,使其卡接位置脱离,则实现了回收效果。
为了方便在收起状态下脚托本体11的稳定放置,在本实施例中,脚托本体11的一侧还设置有容纳槽111,以使脚托本体11在收起状态下,直至支撑杆12位于容纳槽111内。容纳槽111的设置还能够进一步减少横向空间的占用,且不影响脚托1的正常使用。而对于脚托本体11的顶部来说,可以在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出一定凹陷,以使脚托本体11在移动到最终位置,即使用状态时,支撑杆12不会抵到脚托本体11的顶部表面,且进一步缩小了横向占用空间。
在设置了容纳槽111后,中间连接轴11a也可设置在容纳槽111的侧壁上,来和滑动件13表面的中间连接孔13a配合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可在容纳槽111的左右两侧壁上对应分别设置一个中间连接轴11a,使连接的稳定性更好。在容纳槽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对应设置一个中间连接轴11a,使两个中间连接轴11a之间具有一定间隔空隙,方便进行滑动件的连接放置,使整个第一支撑件均可位于容纳槽111的内部。
对于连接件15和第二支撑件14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14可以设置为杆状结构,连接件15活动套设在第二支撑件14上并且转动连接于脚托本体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进行相反的设置,只要保证不影响移动过程即可。转动和滑动方式结合,可以更灵活地设置第二支撑位置,不需要使结构的延伸方向严格按照运动轨迹也可实现翻转。
另外,对于连接件15与脚托本体11的转动连接方式,可以使连接件15上设置有侧连接孔15b,脚托本体11的一侧对应设置有插入至侧连接孔15b中的侧连接轴12b,侧连接轴12b的轴向与第二支撑件14的轴向相互垂直,以实现转动连接。连接件15可选择活动套设在第二支撑件14上的滑块,并在滑块靠近脚托本体11的内侧面上设置侧连接孔15b,用于和脚托本体11上的侧连接轴12b连接。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设置方式为在连接件15上设置侧连接孔15b,脚托本体11上设置侧连接轴12b,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侧连接孔15b设置在脚托本体11上,侧连接轴12b设置在连接件15上,并且,转动连接也并不局限于通过连接轴和连接孔来实现,应用其他能够进行相对转动的连接方式,例如球铰连接等也可。
另外,对于位于脚托本体11中部的中间连接轴11a和位于脚托本体两侧的侧连接轴12b,使其两者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即两个定位位置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有利于移动过程中脚托本体保证稳定性。
为了使移动过程更加平稳,且支撑组件对脚托本体11的支撑以及限位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5和第二支撑件1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件14分别位于脚托本体11的两侧,两个连接件对应设置在脚托本体11的两侧并与第二支撑件14滑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一组连接件15和第二支撑件14,只要保证移动过程的稳定性即可。
另外,对于脚托本体11和座椅的连接结构,可使支撑机构还包括固定组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14均固定在固定组件上,固定组件用于与座椅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件14均为杆状结构,因此,可以在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件14的上方,即顶部一端设置横向延伸的第一固定件41,将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件14的顶部一端均固定连接至第一固定件41的表面,并且在第一固定件41上设置用于与靠背部2连接的安装孔3,具体地可以在横向两端分设一个安装孔3,如图7所示。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件4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上端固定支架42,支撑杆12的顶端与上端固定支架42固定连接;位于脚托本体11两侧的导向杆与第一固定件41的两侧焊接连接。
而为了方便整体的模块化以及一体化设计,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件14的底端通过一连接杆43进行连接,甚至可以使第二支撑件14和连接杆43一体式设置,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支撑性更佳。并且,还可使连接杆43沿横向延伸一段距离,该距离需要大于脚托本体11上侧连接轴12b至座椅靠背表面的距离,如图6所示,以使脚托本体11移动至使用状态时,来为脚托本体的靠近座椅靠背的一端提供一定的容置空间。
在此基础上,在连接杆43的中间位置处设置下端固定支架44,支撑杆12的底端与下端固定支架44固定连接。还可以在横向的连接杆43上再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固定件45,并在第二固定件45上开设安装孔3,来实现该脚托1整体的下方与靠背部2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脚托1及座椅。该脚托1及座椅安装在车辆内部。
本实施例中的脚托1及座椅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脚托1及座椅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可以是乘用车,也可以是商用车等,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脚托1及座椅的车辆均属于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脚托,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托本体和支撑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自上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与座椅连接;
所述脚托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且所述脚托本体可沿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所述脚托本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脚托本体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件可沿所述第二支撑件滑动,以使所述脚托本体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座椅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脚托本体,或朝向靠近所述座椅的方向移动以收起所述脚托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至所述脚托本体;
所述驱动件枢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脚托本体沿所述第一支撑件或者所述第二支撑件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滑动件;
所述滑动件与所述脚托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自上向下延伸设置,所述滑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且可带动所述脚托本体沿所述支撑杆上下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脚托本体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中间连接轴,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脚托本体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中间连接轴匹配插接的中间连接孔;
所述中间连接轴的轴向与所述支撑杆的轴向相互垂直,以使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支撑杆滑动时,所述脚托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托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至所述滑动件;
所述支撑杆为丝杆,所述驱动件为空心轴电机,所述空心轴电机的空心轴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并与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以带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托本体上设置有容纳槽,以使所述脚托本体呈收起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脚托本体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侧连接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脚托本体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侧连接孔对应插接的侧连接轴,所述侧连接轴的轴向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轴向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分设在所述脚托本体的两侧;
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一一对应设置。
9.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脚托。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
CN202123008004.9U 2021-12-02 2021-12-02 脚托、座椅及车辆 Active CN216969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8004.9U CN216969462U (zh) 2021-12-02 2021-12-02 脚托、座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8004.9U CN216969462U (zh) 2021-12-02 2021-12-02 脚托、座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9462U true CN216969462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6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08004.9U Active CN216969462U (zh) 2021-12-02 2021-12-02 脚托、座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94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10007C2 (ru) Сиденье с откидным столом
JPH08168422A (ja) 子供用座席装置
CN103298373A (zh) 抬升斜躺椅
CN109691819B (zh) 承载装置
CN216969462U (zh) 脚托、座椅及车辆
CN104417401B (zh) 可折叠的车辆座椅
CN108721007B (zh) 一种折叠电动轮椅
CN102846067B (zh) 一种转椅靠背锁定机构
CN210169464U (zh) 带可折叠靠背的椅子
CN108583379B (zh)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扶手可升降的折叠结构
CN109567481B (zh) 儿童餐椅
CN220529483U (zh) 多功能旅行箱
CN221023406U (zh) 脚踏装置及车辆
CN217347925U (zh) 儿童推车
CN215904561U (zh) 儿童推车
CN219728297U (zh) 推车
CN216153850U (zh) 一种新型童车
CN219049200U (zh) 助步车
CN210653265U (zh) 一种婴幼儿推车
CN117284363A (zh) 推车及其座位装置
CN212921227U (zh)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19184595U (zh) 一种轮椅床
CN220535732U (zh) 推车
CN216723903U (zh) 具有顶腰装置的电动床
CN219727960U (zh) 汽车后排扶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