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9483U - 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 Google Patents

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9483U
CN216959483U CN202122695454.3U CN202122695454U CN216959483U CN 216959483 U CN216959483 U CN 216959483U CN 202122695454 U CN202122695454 U CN 202122695454U CN 216959483 U CN216959483 U CN 216959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winding
stator
phase winding
conduc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954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镇
陈寄贵
喻皓
陈广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954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9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9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9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该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包括包括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每一项绕组均包括四条并联的支路,每一所述支路均由多个导体连接而成,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线圈槽,每一所述线圈槽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线圈槽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布设,从靠近所述定子铁芯轴线方向至远离所述定子铁芯轴线方向,所述线圈槽内形成有多个容置所述导体的线层。其优点在于:各支路完全平衡,消除了环流,有利于改善电机温升;简化了多支路并联扁铜线绕组电机的生产工艺。

Description

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新能源汽车用扁线绕组电机多为6层或8层结构,一般为1支路并联或2支路并联,电机方案设计灵活性差。随着高电压、大电流、高转速电机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并联支路数少,电机电密和热负荷急剧增大,电机发热严重,为减小电机温升需增大扁铜线截面积,造成高转速下电机损耗增大,效率下降,整车续航里程降低。
现有扁铜线绕组电机为实现多支路并联,多采用I-pin工艺存在端部绕组条线多,生产工艺复杂的问题。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该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各支路完全平衡,消除了环流,有利于改善电机温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每一项绕组均包括四条并联的支路,每一所述支路均由多个导体连接而成,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线圈槽,每一所述线圈槽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线圈槽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布设,从靠近所述定子铁芯轴线方向至远离所述定子铁芯轴线方向,所述线圈槽内形成有多层容置所述导体的线层;
每条所述支路内的多个所述导体按照设定节距沿所述定子铁芯圆周上的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于不同的所述线圈槽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导体在对应的所述线圈槽内所述线层的位置,由最远离所述定子铁芯轴线一侧所在的最外层逐渐过渡至最靠近所述定子铁芯轴线一侧所在的最内层,然后按照设定节距沿所述定子铁芯圆周上的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于不同的所述线圈槽内,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多个所述导体在对应的所述线圈槽内所述线层的位置,由所述线层的最内层逐渐过渡直至所述线层的最外层。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槽中设有10个所述线层。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包括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弯折部及扭转部;同一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设置于两个间隔有设定节距的所述线圈槽内,并通过所述弯折部相连,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端均连接有一所述扭转部。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导体上的所述第二插脚通过所述第二插脚上的扭转部与另一个所述导体上第一插脚的扭转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槽有48个,构成每条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个数为 40个。
进一步地,同一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分布在不同所述线圈槽的不同所述线层内,在所有的所述线圈槽的一个相同的所述线层内,同一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分布的数量,与所有的所述线圈槽的另一个相同的所述线层内,同一个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的分布数量相等;同一所述绕组的多个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在不同的所述线圈槽的同一个所述线层内分布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以整体来看,每一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在所述线层的每一层中均有分布,并且每一所述支路上的所述导体在所有的所述线圈槽的同一层的所述线层的数量均为偶数。
进一步地,所述支路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在所述支路输入端及输出端的位置,该处的所述导体的第一插脚均位于所述线圈槽的最外层的线层处。
进一步地,所述支路分为焊接端和非焊接端,在所述焊接端还设置有径向过渡铜排,每一绕组的不同支路在所述焊接端通过所述径向过渡铜排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U相绕组中四个支路的引出端、所述V相绕组中四个支路的引出端及所述W相绕组中四个支路的引出端均通过所述径向过渡铜排连接形成一个中性点;
或,所述U相绕组四个支路中的任意两个支路的引出端、所述V相绕组中四个支路中任意两个支路的引出端及所述W相绕组中四个支路中任意两个支路的引出端通过所述过渡铜排连接形成一个中性点,所述U相绕组剩余两个支路、所述W相绕组剩余两个支路及所述V相绕组剩余两个支路的引出端通过所述径向过渡铜排形成另一个中性点;
或,所述U相绕组四个支路中的每一个支路分别与所述V相绕组中的一个支路及所述W相绕组中的一个支路通过所述径向过渡铜排连接,以形成四个中性点。
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各支路完全平衡,消除了环流,有利于改善电机温升;由于并联支路端部通过径向过渡铜排连接,无过渡线,减少了线的种类,简化了多支路并联扁铜线绕组电机的生产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定子铁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绕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线层在线圈槽内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扁铜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多个扁铜线圈串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并联支路沿定子铁芯圆周顺时针转换逆时针排布时扁铜线圈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U相绕组的扁铜线圈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V相绕组的扁铜线圈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W相绕组的扁铜线圈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径向过渡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的绕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的绕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定子铁芯
11、线圈槽
12、线层
2、导体
211、第一插脚
212、第二插脚
213、弯折部
214、扭转部
3、径向过渡铜排
31、U过渡铜排
32、V过渡铜排
33、W过渡铜排
34、S过渡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定子铁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 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绕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线层在线圈槽内的分布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包括定子铁芯1 及定子绕组,定子绕组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每一项绕组均包括四条并联的支路,每一支路均由多个导体2连接而成,具体地,导体2 为扁铜线;定子铁芯1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线圈槽11,每一线圈槽11沿定子铁芯1的轴向方向延伸,多个线圈槽11沿定子铁芯1的周向间隔布设,从靠近定子铁芯1轴线方向至远离定子铁芯1轴线方向,线圈槽11内形成有多个容置导体2的线层12;
每条支路内的多个导体2按照设定节距沿定子铁芯1圆周上的第一方向 (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布于不同的线圈槽11内,在第一方向上,多个导体2 在对应的线圈槽11内线层12的位置,由最远离定子铁芯1轴线一侧所在的最外层逐渐过渡至最靠近定子铁芯1轴线一侧所在的最内层,然后按照设定节距沿定子铁芯1圆周上的第二方向(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布于不同的线圈槽11内,在第二方向上,多个导体2在对应的线圈槽11内线层12的位置,由线层12的最内层逐渐过渡直至线层12的最外层。
具体地,定子铁芯1上设有48个沿定子铁芯1径向延伸的线圈槽11,线圈槽11中设有10个线层12,线层12沿着远离圆心方向降序式排序(如图4所示,可以沿着远离圆心方向分别命名为第10线层、第9线层、第8线层……第1线层);
同一个线圈槽11中叠嵌入10个导体2,导体2沿着定子铁芯1的径向依次层叠嵌入所述线圈槽11形成绕组(具体的,导体2根据三相绕组分配方法嵌入对应线圈槽11中);每条支路从由对应线圈槽11的第1线层12进入,按照等节距跨槽依次向第10线层12排布,然后再由对应线圈槽11的第10 线层12向第1线层12反向排布,从相位互差180°电角度的第1线层12引出。
需要说明的是,绕组的每一相中均包括四条不同的支路,使得各支路完全平衡,消除了环流,有利于改善电机温升。
图5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扁铜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多个扁铜线圈串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并联支路沿定子铁芯圆周顺时针转换逆时针排布时扁铜线圈的连接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7,导体2包括第一插脚211、第二插脚212、弯折部213及扭转部214;同一导体2的第一插脚211及第二插脚212设置于两个间隔有设定节距的线圈槽11内,并通过弯折部213相连,第一插脚211及第二插脚212远离弯折部213的一端均连接有一扭转部214;一个导体2上的第二插脚212通过第二插脚212上的扭转部214与另一个导体2上第一插脚211的扭转部214相连。
如图7所示,当支路沿定子铁芯1圆周一个方向转另一个方向(如顺时针转换逆时针排布)排布时,第一插脚211及第二插脚212上的扭转部214 朝向不同的方向弯折,以使导体2沿同一个方向首尾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线圈槽11有48个,构成每条支路的导体2个数为40个。同一支路的所述导体2分布在不同线圈槽11的不同线层12内,在所有的线圈槽11的一个相同的线层12内,同一支路的导体2分布的数量,与所有的线圈槽11的另一个相同的线层12内,同一个支路的导体2的分布数量相等;同一绕组的多个支路的导体2,在不同的线圈槽11的同一个线层12内分布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以整体来看,每一支路的导体2在线层12的每一层中均有分布,并且每一支路上的导体2在所有的线圈槽11的同一层的线层12的数量均为偶数。
进一步地,支路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在支路输入端及输出端的位置,该处的导体2的第一插脚211均位于线圈槽11的最外层的线层12处。
支路分为焊接端和非焊接端,在焊接端还设置有径向过渡铜排3,每一绕组的不同支路在焊接端通过径向过渡铜排3相连。
U相绕组中四个支路的引出端、V相绕组中四个支路的引出端及W相绕组中四个支路的引出端均通过过渡铜排连接形成一个中性点。
具体地,支路端部通过径向过渡铜排3连接,无过渡线,减少了线的种类,简化了多支路并联扁铜线绕组电机的生产工艺。
图8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U相绕组的扁铜线圈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以48槽8极电机,节距Y=6,每线圈槽11的导体2数N=10,支路数为4为例说明;此外,48个线圈槽11分别为第1槽、第2槽、第3槽……第48槽,线圈槽11中的线层12沿着远离圆心方向降序式排序(如图4所示,可以沿着远离圆心方向分别命名为第10层、第9层、第8层……第1层);构成每条支路的40个导体2分别为第1导体、第2导体、第3导体……第39导体。
U相绕组在定子铁芯1的分布(如图8所示),前一个数字表示导体2 所在的线圈槽号,后一个数字表示导体2在该线圈槽11内的线层12数(如 1,1表示扁铜线圈在第1槽,第1线层)。
如图8所示,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的第1导体2从定子铁芯1的第1槽第1层进入,从节距Y=6的第7槽第2层引出,绕定子铁芯1圆周先顺时针旋转分布;第2导体2从定子铁芯1的第13槽第1层进入,从第19槽第2 层引出;第1导体2和第2导体2通过扭转部214焊接在一起(具体的,如图6所示,通过导体2的第二插脚212上的扭转部214和另一相邻导体2的第一插脚211上的扭转部214连接);第3导体2从定子铁芯1的第25槽第 3层进入,从第31槽第4层引出;第2导体2和第3导体2通过扭转部214 焊接在一起;第4导体2从定子铁芯1的第37槽第3层进入,从第43槽第 4层引出;第3导体2和第4导体2通过扭转部214焊接在一起……导体2按照图8中顺序串联,直至第10个导体2从第19槽第10层引出,每两个相邻导体2通过扭转部214焊接在一起实现从第1层到第6层导体2的串联。
然后从定子铁芯1的第25槽第10层进入,开始再绕定子铁芯1圆周逆时针以节距Y=6按相同的规律旋转分布,最后从第7槽第1层引出。
此外,如图7所示,第19槽第10层和第25槽第10层导体2通过各自第一插脚211上的扭转部214焊接在一起,最终实现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的串联。
如图8所示,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的引入端A1在定子铁芯1的第1槽第 1层,引出端X1在第7槽第1层,也即,支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在线圈槽 11的第1层,同时引入端A1和引出端X1相位互差180°电角度。
如图8所示,U相绕组的第二支路按照与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相同的规律,绕定子铁芯1圆周顺时针完成定子铁芯1的第2槽第1层至第20槽第 10层导体2的串联,然后逆时针完成第26槽第10层至第8槽第1层导体2 的串联;U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的引入端A2在定子铁芯1的第2槽第1层,引出端X2在第8槽第1层。
如图8所示,U相绕组的第三支路按照与第一、第二支路相同的规律绕定子铁芯1圆周顺时针完成第25槽第1层至第43槽第10层导体2的串联,然后逆时针完成第1槽第10层到第31槽第1层的导体2的串联;U相绕组的第三支路的引入端A3在定子铁芯1的第25槽第1层,引出端X3在第31 槽第1层。
如图8所示,U相绕组的第四支路按照与第一、第二、第三支路相同的规律绕定子铁芯1圆周顺时针完成第26槽第1层至第44槽第10层导体2的串联,然后逆时针完成第2槽第10层到第32槽第1层的导体2的串联;U 相绕组的第四支路的引入端A4在定子铁芯1的第26槽第1层,引出端X4 在第32槽第1层。
进一步地,以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为例,其在不同线圈槽11内的第一层线层12的导体2数量为4。例如,分布在不同线圈槽11的第一层线层12内的有四个导体,其分布位置分别为1,1;13,1;19,1及7,1。分布在不同线圈槽11的第二层线层12内的同样有四个导体。也即,在所有的线圈槽 11的一个相同的线层12内,同一支路的导体2分布的数量,与所有的线圈槽11的另一个相同的线层12内,同一个支路的导体2的分布数量相等.
以U相的四个支路为例,第一支路在不同线圈槽11的第一层线层12内分布有四个导体2,其分布位置分别为1,1;13,1;19,1及7,1。第二支路在第一层线层12内同样分布有四个导体2,其分布位置为2,1;14,1; 20,1及8,1。第三支路及第四支路在第一层线层2内同样分布有四个导体 2。也即同一绕组的多个支路的导体2,在不同的线圈槽11的同一层线层12内分布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仍以U向绕组为例,第一支路的多个导体虽然在同一个线圈槽11内是间隔布设的,但从整体上来看,其第一支路的多个导体2在线层 12的每一层均有分布,如第一支路的导体分布于1,1;7,2;25,3;31,4; 1,5;7,6;25,7;31,8;1,9及7,10。在不同的线圈槽11内,从第一层线层12至第十层线层12均有分布。且在每一层中,导体的分布数量均为偶数,如在所有线圈槽的第一层中,导体的分布数量为4个。
图9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V相绕组的扁铜线圈的分布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9,
V相绕组的支路与U相绕组的相对应的支路相差120°电角度,分布规律与U相绕组相同,V相绕组的第一支路引入端B1在定子铁芯1的第5槽第1层,引出端Y1在第11槽第1层,V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的引入端B2在定子铁芯1的第6槽第1层,引出端Y2在第12槽第1层,V相绕组的第三支路的引入端B3在定子铁芯1的第29槽第1层,引出端Y3在第35槽第1 层;V相绕组的第四支路的引入端B4在定子铁芯1的第30槽第1层,引出端Y4在第36槽第1层;
图10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W相绕组的扁铜线圈的分布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0,
W相绕组的支路与V相绕组的相对应的支路相差120°电角度,分布规律与V相绕组相同,W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的引入端C1在定子铁芯1的第9 槽第1层,引出端Z1在第15槽第1层,W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的引入端C2 在定子铁芯1的第10槽第1层,引出端Z2在第16槽第1层,W相绕组的第三支路的引入端C3在定子铁芯1的第33槽第1层,引出端Z3在第39槽第1层;W相绕组的第四支路的引入端C4在定子铁芯1的第34槽第1层,引出端Z3在第40槽第1层。
图11为图1中扁铜线绕组定子的径向过渡铜排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 11,径向过渡铜排3包括U过渡铜排31、V过渡铜排32、W过渡铜排33及 S过渡铜排34;
请再次参照图3、图11,将U相绕组的引入端A1、A2、A3、A4通过U 过渡铜排31焊接连接,V相绕组的引入端B1、B2、B3、B4通过V过渡铜排32焊接连接,W相绕组的引入端C1、C2、C3、C4通过W过渡铜排33 焊接连接,U相绕组引出端X1、X2、X3、X4和V相绕组引出端Y1、Y2、 Y3、Y4及W相绕组引出端Z1、Z2、Z3、Z4均通过S过渡铜排34焊接连接形成中性点。也即将U相绕组四个支路的引出端、V向绕组的四个支路的引出端及W绕组的四个支路的引出端均通过过渡铜排34连接形成一个中性点。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和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绕组引出端的连接方式。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的绕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U相绕组引出端X1、X2和V相绕组引出端Y1、Y2及W相绕组引出端Z1、Z2通过铜排连接在形成一个中性点,U相绕组引出端X3、X4和V相绕组引出端Y3、Y4及W相绕组引出端Z3、 Z4通过过渡铜排34连接在形成一个中性点,共有2个中性点。也即可以将 U向绕组的四个支路中的任意两个支路、V相绕组的四个支路中的任意两个支路及W相绕组中的任意两个支路通过过渡铜排34连接形成一中性点,将 U相绕组剩余两个支路、V相绕组剩余两个支路及W相绕组剩余两个支路通过过渡铜排34连接形成另一个中性点。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和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绕组引出端的连接方式。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的绕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U相绕组引出端X1和V相绕组引出端 Y1及W相绕组引出端Z1通过铜排连接在形成一个中性点,U相绕组引出端 X3和V相绕组引出端Y3及W相绕组引出端Z3通过铜排连接在形成一个中性点,U相绕组引出端X4和V相绕组引出端Y4及W相绕组引出端Z4通过铜排连接在形成一个中性点,共4个中性点。也即在该实施例中,U相绕组中四个支路中的每一个支路分别与V相绕组中的一个支路及W相绕组中的一个支路通过过渡铜排34连接,以形成四个中性点。
一种电机,包括上述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
基于上文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绕组的每一相中均包括四条不同的支路,使得各支路完全平衡,消除了环流,有利于改善电机温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由于支路端部通过径向过渡铜排连接,无过渡线,减少了线的种类,有效缩短了电机轴向尺寸,简化了多支路并联扁铜线绕组电机的生产工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1)及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每一项绕组均包括四条并联的支路,每一所述支路均由多个导体(2)连接而成,所述定子铁芯(1)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线圈槽(11),每一所述线圈槽(11)沿所述定子铁芯(1)的轴向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线圈槽(11)沿所述定子铁芯(1)的周向间隔布设,从靠近所述定子铁芯(1)轴线方向至远离所述定子铁芯(1)轴线方向,所述线圈槽(11)内形成有多层容置所述导体(2)的线层(12);
每条所述支路内的多个所述导体(2)按照设定节距沿所述定子铁芯(1)圆周上的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于不同的所述线圈槽(11)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导体(2)在对应的所述线圈槽(11)内所述线层(12)的位置,由最远离所述定子铁芯(1)轴线一侧所在的最外层逐渐过渡至最靠近所述定子铁芯(1)轴线一侧所在的最内层,然后按照设定节距沿所述定子铁芯(1)圆周上的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于不同的所述线圈槽(11)内,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多个所述导体(2)在对应的所述线圈槽(11)内所述线层(12)的位置,由所述线层(12)的最内层逐渐过渡直至所述线层(12)的最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槽(11)中设有10个所述线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2)包括第一插脚(211)、第二插脚(212)、弯折部(213)及扭转部(214);同一所述导体(2)的所述第一插脚(211)及所述第二插脚(212)设置于两个间隔有设定节距的所述线圈槽(11)内,并通过所述弯折部(213)相连,所述第一插脚(211)及所述第二插脚(212)远离所述弯折部(213)的一端均连接有一所述扭转部(2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导体(2)上的所述第二插脚(212)通过所述第二插脚(212)上的扭转部(214)与另一个所述导体(2)上第一插脚(211)的扭转部(21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槽(11)有48个,构成每条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2)个数为40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2)分布在不同所述线圈槽(11)的不同所述线层(12)内,在所有的所述线圈槽(11)的一个相同的所述线层(12)内,同一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2)分布的数量,与所有的所述线圈槽(11)的另一个相同的所述线层(12)内,同一个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2)的分布数量相等;同一所述绕组的多个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2),在不同的所述线圈槽(11)的同一个所述线层(12)内分布的数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以整体来看,每一所述支路的所述导体(2)在所述线层(12)的每一层中均有分布,并且每一所述支路上的所述导体(2)在所有的所述线圈槽(11)的同一层的所述线层(12)的数量均为偶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在所述支路输入端及输出端的位置,该处的所述导体(2)的第一插脚(211)均位于所述线圈槽(11)的最外层的线层(12)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分为焊接端和非焊接端,在所述焊接端还设置有径向过渡铜排(3),每一绕组的不同支路在所述焊接端通过所述径向过渡铜排(3)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绕组中四个支路的引出端、所述V相绕组中四个支路的引出端及所述W相绕组中四个支路的引出端均通过所述径向过渡铜排(3)连接形成一个中性点;
或,所述U相绕组四个支路中的任意两个支路的引出端、所述V相绕组中四个支路中任意两个支路的引出端及所述W相绕组中四个支路中任意两个支路的引出端通过所述过渡铜排连接形成一个中性点,所述U相绕组剩余两个支路、所述W相绕组剩余两个支路及所述V相绕组剩余两个支路的引出端通过所述径向过渡铜排(3)形成另一个中性点;
或,所述U相绕组四个支路中的每一个支路分别与所述V相绕组中的一个支路及所述W相绕组中的一个支路通过所述径向过渡铜排(3)连接,以形成四个中性点。
1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
CN202122695454.3U 2021-11-04 2021-11-04 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Active CN216959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95454.3U CN216959483U (zh) 2021-11-04 2021-11-04 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95454.3U CN216959483U (zh) 2021-11-04 2021-11-04 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9483U true CN216959483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5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95454.3U Active CN216959483U (zh) 2021-11-04 2021-11-04 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94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9496A (zh) * 2022-10-28 2022-12-09 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支路的扁线电机定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9496A (zh) * 2022-10-28 2022-12-09 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支路的扁线电机定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5506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6959483U (zh) 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15300307U (zh) 扁线绕组结构及包括其的定子及电机
CN113241869B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CN114520560A (zh) 一种扁线绕组结构及定子组件、扁线电机
CN113783337A (zh) 一种多层扁线绕组定子组件及电机
CN219611465U (zh) 扁线电机的定子
CN112531933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6216163U (zh) 三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16530789U (zh) 一种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CN213585304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332566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1183583U (zh)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CN116073547A (zh) 一种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16851501U (zh) 扁线定子和电机
CN219067956U (zh) 六极五十四槽扁铜线电机两支路平衡绕组结构
CN213585302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20775499U (zh) 奇数三支路并联扁线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8771485U (zh) 一种多层扁线绕组及定子组件
CN216904481U (zh) 一种扁线绕组结构及定子组件、扁线电机
CN211744159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4543854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1655854U (zh) 定子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16904449U (zh) 一种扁线定子绕组及定子组件、扁线电机
CN214543852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