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3583U -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3583U
CN211183583U CN201920756147.1U CN201920756147U CN211183583U CN 211183583 U CN211183583 U CN 211183583U CN 201920756147 U CN201920756147 U CN 201920756147U CN 211183583 U CN211183583 U CN 211183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conductor
copper wire
flat copper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61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坤
周荣晖
陈原
温立军
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fuer Power Assembl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ofuer Power Assembl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ofuer Power Assembl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ofuer Power Assembl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561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3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3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35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等距扁铜线电机的电枢绕组结构,其中,包括多个定子槽及定子槽中分布多个扁铜线绕组线圈层;所述的定子槽中分布多个扁铜线绕组层,包含四层以上的偶数层扁铜线绕组层,即实现每槽导体层数N=4、6、8、10…,其中,每个绕组层由多个扁铜线导体线圈形成;所述的扁铜线导体线圈包括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扁铜线中性连接点导体和U形扁铜线导体;所述的U型扁铜线导体含有短节距导体线圈、整节距导体线圈及长节距导体线圈;其中,短节距导体、整节距导体线圈、及长节距导体线圈;所述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包括导体转折端部、连接导体转折部分的导体腿部。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电驱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层等距扁铜线驱动电机的电枢绕组结构。
背景技术
鉴于日益严重世界环境及能源问题,欧美及我国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混动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发展来缓解能源、气候问题。因此,电机作为其驱动部件,对电机的高效率以及高功率密度比的需求趋势越来越强烈。而有效减少电机尺寸提高电机效率的一种方式是提高电机的槽满率,相较于传统的圆铜线电机,定子槽中采用扁线可以有效的提升电机的槽满率。
现有技术的扁线电枢绕组:一是扁线电枢绕组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与U型扁铜线焊接点都在同一定子铁心端部侧,这种安排不易于机械手自动化焊接;二是电机扁铜线电枢绕组存在过多的扁铜线电枢绕组端部连接线、布线复杂、不利于制造等工艺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圆铜线定子组件槽满率低、扁线电枢绕组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与U型扁铜线焊接点都在同一定子铁心端部侧,不易于机械手自动化焊接、电机扁铜线电枢绕组存在过多的扁铜线电枢绕组端部连接线、布线复杂、不利于制造等量产工艺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等距扁铜线电机的电枢绕组结构,其中,包括多个定子槽及定子槽中分布多个扁铜线绕组线圈层;
所述的定子槽中分布多个扁铜线绕组层,包含四层以上的偶数层扁铜线绕组层,即实现每槽导体层数N=4、6、8、10…,其中,每个绕组层由多个扁铜线导体线圈形成;
所述的扁铜线导体包括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扁铜线中性连接点导体、U形扁铜线导体;
所述的U型扁铜线导体含有短节距导体线圈、整节距导体线圈及长节距导体线圈;其中,短节距导体(其导体转折部两端之间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整节距减一个槽即5个槽)、整节距导体线圈(其导体转折部两端之间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整节距个槽即6个槽)、及长节距导体线圈(其导体转折部两端之间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整节距加一个槽即7个槽);
所述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包括导体转折端部(其沿着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二分之一个整节距即3个槽)、连接导体转折部分的导体腿部(其沿着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二分之一个整节距即3个槽);
所述的扁铜线中性连接点导体包括导体转折端部(其沿着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二分之一个整节距即3个槽)、连接导体转折部分的导体腿部(其沿着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二分之一个整节距即3个槽),以及实现每相绕组电源引出线的导体部电连接的联通部导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定子组件可包括1个并联支路数或2及以上的偶数个并联支路数,每个支路可以星形或三角形构造连接多相电枢绕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U相电枢绕组线圈中,所述的多个扁铜线导体可以形成一定数量的绕组组,绕组组的数量等于扁铜线的绕组层数,绕组组可彼此串并联。第一绕组组U1-U2由第一和第二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二绕组组X2-X1由第二和第一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三绕组组U3-U4由第三和第四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四绕组组X4-X3由第四层和第三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五绕组组U5-U6由第五层和第六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六绕组组X6-X5由第六层和第五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七绕组组U7-U8第七层和第八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八绕组组X8-X7第八层和第七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绕组组U1-U2顺时针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一及第二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分别布置在第一及第二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分别布置在第一及第二绕组层中的长节距线圈,以及一个分别布置在第一绕组层中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
所述的第二绕组组X2-X1逆时针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二及第一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二及第一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二及第一绕组层中的长节距线圈,以及一个布置在第一绕组层中的第一中性连接点导体;
所述的第三绕组组U3-U4顺时针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三及第四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三及第四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三及第四绕组层中的长节距线圈;
所述的第四绕组组X4-X3逆时针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四及第三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四及第三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以及一个布置在第四及第三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
所述的第五绕组组U5-U6顺时针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五及第六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五及第六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五及第六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
所述的第六绕组组X6-X5逆时针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六及第五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六及第五绕组层中的短节距线圈、一个布置在第六及第五绕组层中的第三导体线圈;
所述的第七绕组组U7-U8顺时针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七及第八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七及第八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七及第八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以及一个布置在第八绕组层中的第二中性连接点导体;
所述的第八绕组组X8-X7逆时针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八及第七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八及第七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八及第七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以及一个布置在第八绕组层中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扁铜线导体线圈从定子端部(51)侧进入定子铁芯,扁铜线端部焊接点被布置在定子端部(52)侧即可实现相绕组电源引入端与扁铜线焊接点(12)被分置于同一定子铁心端部的不同侧,避免了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点在径向方向上与扁铜线焊接点的重叠。降低了焊接的难度且有利于机械手自动化焊接,易实现机械化大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扁铜线电枢绕组导体构造多采用整节距绕组线圈且腿部长度相等,导体的第一个和第二腿部分别延伸跨越相等的槽数。相较于不等距导体线圈,可降低了扁铜线绕组线圈端部的长度,节省电机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扁铜线导体结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扁铜线电枢绕组的每槽扁铜线导体分布图;
图3是扁铜线电枢绕组定子组件分布截面图;
图4是扁铜线电枢绕组定子组件绕组展开示意图;
图5是扁铜线电枢绕组定子组件的U相绕组展开示意图;
图6是扁铜线电枢绕组实施例1电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7是扁铜线电枢绕组实施列2电连接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组件包含适合于本申请的任何数量的极槽配合。
所述的扁铜线定子组件可包括1个并联支路数或2及以上的偶数个并联支路数,每个支路可以星形或三角形构造连接的三相电枢绕组。
本实用新型以极对数P=4、槽数S=48,两路并联为例说明。参考图3,扁铜线电枢绕组定子组件包含48个定子槽且所述的定子槽中分布八个扁铜线绕组层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八槽层L1、L2、L3、L4、L5、L6、L7和L8。参考图2,扁铜线绕组层布规律为由定子槽口22沿着电机径向方向向上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八槽层。
所述的每个绕组层由多个扁铜线导体构成,参考图1,其包括U型扁铜线导体1、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4&5、扁铜线中性连接点导体2&3。
所述的U型扁铜线导体1包括导体转折端部12、连接导体转折部分的导体第一腿部13和导体第二腿部14,其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长度相等(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二分之一个整节距即3个槽)。
所述的U型扁铜线导体含有短节距导体线圈15、整节距导体线圈16及长节距导体线圈17。其中,短节距导体15(其导体转折部两端之间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整节距减一个槽即5个槽)、整节距导体线圈16(其导体转折部两端之间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整节距个槽即6个槽)、及长节距导体线圈17(其导体转折部两端之间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整节距加一个槽即7个槽)。
所述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4&5包括导体转折端部22(其沿着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二分之一个整节距即3个槽)、连接导体转折部分的导体腿部21(其沿着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二分之一个整节距即3个槽)。
所述的扁铜线中性连接点导体2&3包括导体转折端部18(其沿着定子圆周内圆延伸二分之一个整节距即3个槽)、连接导体转折部分的导体腿部20(其沿着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二分之一个整节距即3个槽),以及实现每相绕组电源引出线的导体部电连接的联通部导体19。
参考图5,在U相电枢绕组线圈中,上述的多个扁铜线导体可以形成八个绕组组,八个绕组组可彼此串并联。第一绕组组U1-U2由第一和第二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二绕组组X2-X1由第二和第一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三绕组组U3-U4由第三和第四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四绕组组X4-X3由第四层和第三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五绕组组U5-U6由第五层和第六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六绕组组X6-X5由第六层和第五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七绕组组U7-U8第七层和第八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八绕组组X8-X7第八层和第七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
参考图4-5,所述的扁铜线导体线圈从定子端部51侧进入定子铁芯,扁铜线端部焊接点被布置在定子端部52侧即可实现相绕组电源引入端与扁铜线焊接点12被分置于同一定子铁心端部的不同侧,避免了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点在径向方向上与扁铜线焊接点的重叠。从而避免其潜在的短路风险。而且所述的扁铜线电枢绕组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与U型扁铜线焊接点被分置于定子两侧,容易区分,可以避免量产出现人为的错接误接现象。
在实施例1中,以三相8极48槽,Y型构造电连接,两路并联为例说明。
参考图6,Y形构造中性点的电连接则可通过扁铜线中性连接点导体2&3实现。U、V和W分别代表着三个相位,N代表着中性电连接点。其中,所述的中性连接点导体包括有一个布置在第一绕组层中的扁铜线中性连接点导体2即第一中性连接点,以及一个布置在第八绕组层中的扁铜线中连接点导体3即第二中性连接点。
参考图3&5,以U相扁铜线电枢绕组线圈分布为例。第一条支路由所述的第一、第三、第五、及第七绕组组构成。其中,第一绕组组与第三绕组组的电连接、第三绕组组与第五绕组组的电连接、第五绕组组与第七绕组组的电连接则通过布置三个整节距导体线圈16来实现。第二条支路由所述的第二、第四、第六、及第八绕组组构成。其中,第二绕组组与第四绕组组的电连接、第四绕组组与第六绕组组的电连接、第六绕组组与第八绕组组的电连接也同样地通过布置三个整节距导体线圈16来实现。即位于不同扁铜线组层的绕组组的电连接可通过布置整节距导体线圈16来实现:U2-U3,U4-U5,U6-U7;V2-V3,V4-V5,V6-V7;W2-W3,W4-W5,W6-W7。
U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包括1个布置在第一绕组层中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20,以及1个布置在第八绕组层中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21。
所述的第一绕组组U1-U2顺时针从槽S1的第一绕组层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一及第二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16、一个分别布置在第一及第二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15、一个分别布置在第一及第二绕组层中的长节距线圈17、一个布置在第一绕组层中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4,最后从槽S43的第二绕组层出。
所述的第二绕组组X2-X1逆时针从槽S1的第二绕组层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二及第一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16、一个布置在第二及第一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15、一个布置在第二及第一绕组层中的长节距线圈17,以及一个布置在第一绕组层中的第一中性连接点导体2。
所述的第三绕组组U3-U4顺时针从槽S1的第三绕组层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三及第四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16、一个布置在第三及第四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15、一个布置在第三及第四绕组层中的长节距线圈17,最后从槽S43的第二绕组层出。
所述的第四绕组组X4-X3逆时针从槽S7的第四绕组层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四及第三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16、一个布置在第四及第三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15、一个布置在第四及第三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17,最后从槽S7的第三层绕组出。
所述的第五绕组组U5-U6顺时针从槽S1的第五绕组层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五及第六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16、一个布置在第五及第六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15、一个布置在第五及第六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17,最后从槽最后从槽S43的第六绕组层出。
所述的第六绕组组X6-X5逆时针从槽S1的第六绕组层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六及第五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16、一个布置在第六及第五绕组层中的短节距线圈15、一个布置在第六及第五绕组层中的第三导体线圈17,最后从最后从槽S7的第五层绕组出。
所述的第七绕组组U7-U8顺时针从槽S1的第七绕组层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七及第八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16、一个布置在第七及第八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15、一个布置在第七及第八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17,以及一个布置在第八绕组层中的第二中性连接点导体3。
所述的第八绕组组X8-X7逆时针从槽S1的第八绕组层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八及第七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16、一个布置在第八及第七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15、一个布置在第八及第七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17、以及一个布置在第八绕组层中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5,最后从槽S7的第七绕组层出。
在第二实施例中,参考图7,以三角形构造电连接代替图6中的Y形构造电连接。仅需相应地调整上述连接U、V、W三相中性点的第一中性连接点导体18为三个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20;调整上述第二中性连接点导体19为三个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2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视为实用新型保护之内。

Claims (5)

1.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其中,包括多个定子槽及定子槽中分布多个扁铜线绕组线圈层;
所述的定子槽中分布多个扁铜线绕组层,包含四层以上的偶数层扁铜线绕组层,即实现每槽导体层数N=4、6、8、10…,其中,每个绕组层由多个扁铜线导体线圈形成;
所述的扁铜线导体线圈包括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扁铜线中性连接点导体和U形扁铜线导体;
所述的U型扁铜线导体含有短节距导体线圈、整节距导体线圈及长节距导体线圈;
所述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包括导体转折端部、连接导体转折部分的导体腿部;
所述的扁铜线中性连接点导体包括导体转折端部、连接导体转折部分的导体腿部,以及实现每相绕组电源引出线的导体部电连接的联通部导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其中,还包括定子组件,
所述的定子组件可包括1个并联支路数或2个及以上的偶数个并联支路数,每个支路可以星形或三角形构造连接多相电枢绕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其中,
在U相电枢绕组线圈中,多个所述的扁铜线导体可以形成一定数量的绕组组,绕组组的数量等于扁铜线的绕组层数,绕组组可彼此串并联;第一绕组组U1-U2由第一和第二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二绕组组X2-X1由第二和第一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三绕组组U3-U4由第三和第四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四绕组组X4-X3由第四层和第三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五绕组组U5-U6由第五层和第六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六绕组组X6-X5由第六层和第五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七绕组组U7-U8第七层和第八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第八绕组组X8-X7第八层和第七层的扁铜线导体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其中,
所述的第一绕组组U1-U2顺时针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一及第二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分别布置在第一及第二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分别布置在第一及第二绕组层中的长节距线圈,以及一个分别布置在第一绕组层中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
所述的第二绕组组X2-X1逆时针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二及第一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二及第一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二及第一绕组层中的长节距线圈,以及一个布置在第一绕组层中的第一中性连接点导体;
所述的第三绕组组U3-U4顺时针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三及第四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三及第四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三及第四绕组层中的长节距线圈;
所述的第四绕组组X4-X3逆时针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四及第三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四及第三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以及一个布置在第四及第三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
所述的第五绕组组U5-U6顺时针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五及第六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五及第六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五及第六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
所述的第六绕组组X6-X5逆时针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六及第五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六及第五绕组层中的短节距线圈、一个布置在第六及第五绕组层中的第三导体线圈;
所述的第七绕组组U7-U8顺时针沿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七及第八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七及第八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七及第八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以及一个布置在第八绕组层中的第二中性连接点导体;
所述的第八绕组组X8-X7逆时针定子圆周内圆延伸跨越,可包括五个布置在第八及第七绕组层中的整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八及第七绕组层中的短节距导体线圈、一个布置在第八及第七绕组层中的长节距导体线圈,以及一个布置在第八绕组层中的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导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其中,
所述的扁铜线导体线圈从定子端部(51)侧进入定子铁芯,扁铜线端部焊接点被布置在定子端部(52)侧即可实现相绕组电源引入端与扁铜线焊接点(12)被分置于同一定子铁心端部的不同侧,避免了相绕组端部电源引出线点在径向方向上与扁铜线焊接点的重叠。
CN201920756147.1U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83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6147.1U CN211183583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6147.1U CN211183583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3583U true CN211183583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8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614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83583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35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6279A (zh) * 2019-05-24 2019-08-02 浩夫尔动力总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6279A (zh) * 2019-05-24 2019-08-02 浩夫尔动力总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175125A1 (en) Stator, flat wire motor, powertrain, and vehicle
CN110086279A (zh)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CN215300307U (zh) 扁线绕组结构及包括其的定子及电机
CN109510356B (zh) 一种三相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CN210608719U (zh)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扁线定子
CN210041484U (zh) 一种两支路相绕组、定子及电机
CN113783337A (zh) 一种多层扁线绕组定子组件及电机
US20250088057A1 (en) Stator assembly and motor
CN113809857A (zh) 一种多层发卡式扁线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2278005U (zh) 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3的扁铜线绕组结构及电机
CN110768410A (zh)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扁线定子
CN211981595U (zh) 一种内引出式3支路叠绕定子组件及电机
CN113241869B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CN211183583U (zh)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CN218868002U (zh) 一种定子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5990368U (zh) 多层发卡式扁线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6904449U (zh) 一种扁线定子绕组及定子组件、扁线电机
CN216530789U (zh) 一种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CN215897414U (zh) 多层扁线绕组定子组件及电机
CN212435461U (zh) 一种短节距电机定子
CN114744783A (zh) 一种具有均衡绕组的定子组件及电机
CN114825715A (zh) 短跨距扁线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CN214412445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1629953U (zh)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
CN115622307A (zh) 一种扁线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