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7944U - 小型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小型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7944U
CN216957944U CN202220491902.XU CN202220491902U CN216957944U CN 216957944 U CN216957944 U CN 216957944U CN 202220491902 U CN202220491902 U CN 202220491902U CN 216957944 U CN216957944 U CN 216957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arc
arc extinguishing
circuit breaker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919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付龙
邵军
郭银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919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7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7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7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Breakers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该小型断路器包括外壳、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外壳的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引弧室和灭弧室,灭弧室设有循环排气口,循环排气口与引弧室的入口连通;触头系统位于引弧室的入口处;灭弧系统位于灭弧室内,灭弧系统和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隔,第一间隔与引弧室的出口和循环排气口连通。本申请公开的小型断路器通过对高温高压气流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分断性能。

Description

小型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又称微型断路器(MCB,Micro Circuit Breaker),是终端电器中产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低压元器件之一。小型断路器通常具有动触头和静触头,正常状态下动、静触头相互接触,电路导通,与该小型断路器相连的线路及电器设备正常工作;当线路及电器设备过载或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产生大电流,致使动触头和静触头分开,从而分断电路,保证用电安全。
通常情况下,当动、静触头因过载或发生短路而分开时,动、静触头之间会产生电弧,若电弧不能及时熄灭,则电路仍为导通状态,容易引起危险。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小型断路器内部设置灭弧室来熄灭电弧。灭弧室中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灭弧栅片,电弧能够在若干个灭弧栅片的间隔处发生衰减,直至完全熄灭。
然而发明人注意到,在动、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弧的同时,还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气流,而该气流通常是直接排出到小型断路器的外部,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型断路器,通过对高温高压气流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分断性能。
本申请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外壳和触头系统;
所述外壳的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引弧室和灭弧室,所述引弧室具有朝向所述触头系统的入口,所述灭弧室具有循环排气口和主出口;
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主气流通道和分气流通道,所述主气流通道经过所述引弧室的入口和所述灭弧室的主出口,所述分气流通道经过所述引弧室的入口和所述灭弧室的循环排气口,并经过所述灭弧室的外部回到所述引弧室的入口。
可选地,所述小型断路器包括灭弧系统,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所述灭弧室内;
所述分气流通道位于所述灭弧室内的部分形成于所述灭弧系统和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冷却室,所述灭弧室的主出口与所述冷却室的入口连通;
所述灭弧室包括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
所述第一支撑筋位于所述灭弧室靠近所述引弧室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外壳的底壁之间具有缺口,所述分气流通道经过所述缺口;
所述第二支撑筋位于所述灭弧室靠近所述冷却室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室的入口两侧的室壁相连;
所述灭弧系统与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远离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的筋壁相抵。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筋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高度均小于所述冷却室的室壁高度;
所述第一支撑筋高度和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高度均小于所述引弧室的室壁高度。
可选地,所述灭弧室包括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
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一支撑筋相连且所述第一挡块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所述循环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冷却室的室壁之间;
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二支撑筋相连且所述第二挡块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
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之间,且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分别与所述灭弧系统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相抵。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筋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缺口的长度的比值不大于3,所述缺口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外壳的底壁之间的最短距离。
可选地,所述灭弧室还包括第三挡块,所述第二支撑筋靠近所述循环排气口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挡块与所述冷却室的室壁连接;
所述灭弧系统靠近所述冷却室的侧壁抵靠在所述第三挡块上。
可选地,所述灭弧室包括第四挡块,所述第四挡块位于所述第一挡块远离所述灭弧系统的一侧,所述第四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引弧室的入口处的室壁相连。
可选地,所述循环排气口的排气方向朝向所述引弧室的入口倾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装置,当触头系统的静触头和动触头之间产生电弧和高温高压气流时,一部分气流会在主气流通道中流动,推动电弧使其快速通过引弧室进入灭弧室,从而加快电弧的熄灭速度,主气流通道与外界连通,所以主气流通道中的气流最终会排出至小型断路器的外部;另一部分气流会在分气流通道中流动,在将电弧推动至灭弧室之后,分气流通道中的气流会从灭弧室的循环排气口流出,在灭弧室的外部回流至引弧室的入口,循环回来的气流会继续推动电弧,使电弧持续向灭弧室方向加速移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型断路器通过设置循环排气口和分气流通道,使得气流能够在小型断路器的内部形成循环,从而具有持续的吹弧能力,能够提高灭弧效率,进而提高小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型断路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型线断路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灭弧系统的第一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型断路器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体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灭弧系统的第二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体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体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沿图11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灭弧系统的第三安装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灭弧系统的第四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外壳;101、主气流通道;102、分气流通道;103、座体;104、盖体;11、引弧室;12、灭弧室;121、循环排气口;122、主出口;123、第一支撑筋;124、第二支撑筋;125、第一挡块;126、第二挡块;127、第三挡块;128、第四挡块;129、第一限位挡块;13、冷却室;131、第二限位挡块;14、底壁;141、缺口;
20、触头系统;201、静触头;202、动触头;
30、灭弧系统;31、绝缘隔离件;32、灭弧栅片;
40、电磁系统;
50、热系统;
60、接线系统;
70、手柄操作系统;
80、机构系统;
90、安装固定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型断路器,如图1所示,该小型断路器可以包括外壳10,以及安装在外壳10内部的触头系统20、灭弧系统30、电磁系统40、热系统50、接线系统60、手柄操作系统70、机构系统80和安装固定系统。
在应用时,小型断路器通过安装固定系统固定在电箱的导轨上,并通过接线系统60与待保护线路的导线连接。其中,接线系统60包括两个接线端子,其中一个接线端子与待保护线路的火线连接,另一个接线端子与待保护线路的零线连接。
触头系统20包括静触头201和动触头202,静触头201固定在外壳10上,并与接线系统60中的一个接线端子电连接;动触头202通过机构系统80和手柄操作系统70连接,从而在手柄操作系统70的控制下发生转动,以接触或远离静触头201。其中,当手柄操作系统70中的手柄位于第一位置时,动触头202被转动至与静触头201接触的位置,此时动触头202和静触头201建立电连接,待保护电路导通;当手柄位于第二位置时,动触头202被转动至远离静触头201的位置,此时动触头202和静触头201分离,待保护电路中断。因此,通过控制手柄的位置,即可控制待保护电路的导通和中断。
电磁系统40是小型断路器的重要功能部件,用于在待保护线路过载或者短路时,致使静触头201和动触头202自动分离。当待保护线路过载或者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产生大电流,使得电磁系统40中的电磁体产生足够大的磁力,该足够大的磁力能够致动机构系统80,使得手柄操作系统70中的手柄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动触头202也从与静触头201接触的位置移动至与静触头201分离的位置,进而电路自动分断。
通常情况下,当动触头202和静触头201因过载或发生短路而分开时,动触头202和静触头201之间会产生电弧,若电弧不能及时熄灭,则电路仍为导通状态,容易引起危险。热系统50包括引弧板,当产生电弧时,电弧会在电磁作用下沿着引弧板的延伸方向移动,进入灭弧系统30中。
灭弧系统30是用于熄灭电弧的部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灭弧系统30包括绝缘隔离件31和若干个灭弧栅片32,若干个灭弧栅片32固定在绝缘隔离件31上,并沿灭弧栅片32的厚度方向等距排列,每相邻的两个灭弧栅片32之间具有间隙。其中,灭弧栅片32的厚度方向可以垂直于外壳10的引弧室11的出口方向。
通常情况下,在动触头202和静触头201之间产生电弧的同时,还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气流,相关技术中,该气流通常是被直接排出到小型断路器的外部,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型断路器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10的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引弧室11和灭弧室12。引弧室11具有朝向触头系统20的入口,灭弧室12具有循环排气口121和主出口122;外壳10的内部形成主气流通道101和分气流通道102,其中,主气流通道101依次经过引弧室11的入口和灭弧室12的主出口122,分气流通道102依次经过引弧室11的入口和灭弧室12的循环排气口121,并经过灭弧室12的外部回到引弧室11的入口。
因而,当触头系统20的静触头201和动触头202之间产生电弧和高温高压气流时,一部分气流会在主气流通道101中流动,推动电弧使其快速通过引弧室11进入灭弧室12,从而加快电弧的熄灭速度,主气流通道101与外界连通,所以主气流通道101中的气流最终会排出至小型断路器的外部;另一部分气流会在分气流通道102中流动,在将电弧推动至灭弧室12之后,分气流通道102中的气流会从灭弧室12的循环排气口121流出,在灭弧室12的外部回流至引弧室11的入口,循环回来的气流会继续推动电弧,使电弧持续向灭弧室12方向加速移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型断路器通过设置循环排气口121和分气流通道102,使得气流能够在小型断路器的内部形成循环,从而具有持续的吹弧能力,能够提高灭弧效率,进而提高小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灭弧系统30位于灭弧室12内,分气流通道102位于灭弧室12内的部分形成于灭弧系统30和外壳10的内表面之间。
如图4所示,灭弧系统30和外壳10的内表面不直接接触,灭弧系统30的绝缘隔离件31和外壳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即为分气流通道102位于灭弧室12内的部分,引弧室11流出的气流可以通过该间隙流向循环排气口121。
主气流通道101在灭弧室12内的部分为若干个灭弧栅片32之间的间隙,气流可以通过相邻栅片之间的间隙流向灭弧室12的主出口12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壳10包括座体103和盖体104,二者可以通过卡扣或者螺丝连接在一起,并形成内部空间。根据用途的不同,该内部空间被划分为引弧室11、灭弧室12、冷却室13等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高温高压气流的循环路径上,座体103和盖体104上相应的结构(例如引弧室11、灭弧室12、冷却室13等)对称分布,以保证气流的稳定流通,以及防止壳体局部过热导致的损毁。例如,如图4所示,在灭弧室12中,灭弧系统30与座体103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相应地,灭弧系统30与盖体104的内表面之间也具有间隙,这两个间隙即为分气流通道102位于灭弧室12内的部分。当引弧室11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流进入灭弧室12时,灭弧系统30与座体103之间的间隙中有部分气流经过,灭弧系统30与盖体104之间的间隙中也有部分气流经过,这两部分气流在循环排气口121处汇合并继续循环流动。通常情况下,电弧经过灭弧室12时会产生非常高的温度,容易烧穿壳体;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灭弧系统30和壳体之间存在两个间隙,且间隙中均充满气体,因此能够有效隔热,避免壳体上灭弧室12所对应的位置被烧穿。
由于座体103和盖体104上相应的结构是对称分布的,因此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仅以座体103的结构为例,对小型断路器内部的具体结构布置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这些说明很容易地推知盖体104的结构,进而得到壳体的完整结构。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壳10的内部包括冷却室13,通常情况下,冷却室13位于灭弧室12远离引弧室11的一侧,灭弧室12的主出口122与冷却室13的入口连通,主气流通道101依次经过引弧室11、灭弧室12和冷却室13后与外界连通。
灭弧室12包括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均连接在座体103的内表面上。其中,第一支撑筋123位于灭弧室12靠近引弧室11的一侧,第一支撑筋123与外壳10的底壁14之间具有缺口141,分气流通道102经过该缺口141;第二支撑筋124位于灭弧室12靠近冷却室13的一侧,且第二支撑筋124的两端分别与冷却室13的入口两侧的室壁相连;灭弧系统30与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远离外壳10的内表面的筋壁相抵。
如图6所示,灭弧系统30坐落在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上,因而在第一支撑筋123、第二支撑筋124、灭弧系统30和座体10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即为分气流通道102位于灭弧室12内的部分。
参见图5,第一支撑筋123位于引弧室11的出口附近,且第一支撑筋123与座体103的底壁14不相连,二者之间形成有缺口141,因而分气流通道102中的气体在从引弧室11流出之后,可以经过该缺口141进入到灭弧室12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筋123的高度和第二支撑筋124的高度均小于冷却室13的室壁高度;第一支撑筋123的高度和第二支撑筋124的高度均小于引弧室11的室壁高度。若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的高度过高,则主气流通道101在灭弧室12内的部分会和分气流通道102在灭弧室12内的部分连通,导致主气流通道101中的气流和分气流通道102中的气流相互窜动,进而气流的流动方向不可控,无法达到预期的吹弧效果。
同时,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各自的高度也不宜过低,以避免分气流通道102位于灭弧室12内的部分的空间过小,导致气流无法通过或者通过的气流太少而无法起到有效的吹弧作用。
可选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可以相互平行,且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之间的距离L1≥15mm,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具有相同的高度d1,且高度d1≥0.9mm。经过实验验证,当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的高度d1和二者之间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时,分气流通道102中的气流的吹弧能力相对更好且不会过多占用灭弧室12的空间。
为了防止小型断路器的外壳10被烧穿,需要保证分气流通道102位于灭弧室12中的部分始终是充满气体的,即灭弧系统30和外壳10之间是充满气体的,因此缺口141的尺寸应当大于循环排气口121的尺寸,从而使得分气流通道102位于灭弧室12中的部分的进气量大于出气量。可选地,循环排气口121的长度L3≥2.5mm。
但是缺口141的长度也不能过长,以避免影响主气流通道101中的气流的吹弧效果,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1所示,可以设置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之间的距离L1与缺口141的长度L2的比值不大于3,即L2≥1/3L1。其中,缺口141的长度L2为第一支撑筋123和外壳10的底壁14之间的最短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灭弧室12还可以包括第一挡块125和第二挡块126;第一挡块125与第一支撑筋123相连,且第一挡块12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之间,循环排气口121位于第一挡块125和冷却室13的室壁之间;第二挡块126与第二支撑筋124相连,且第二挡块12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之间。如图9所示,灭弧系统30位于第一挡块125和第二挡块126之间,且第一挡块125和第二挡块126分别与灭弧系统3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相抵。
如图9所示,第一挡块125可以是灭弧室12的室壁的一部分,第二挡块126可以是与第一挡块125相对的灭弧室12的室壁的一部分,灭弧系统30被容纳在该灭弧室12中,并且灭弧系统30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抵靠在第一挡块125和第二挡块126上。其中,第二挡块126可以位于座体103的底壁14和灭弧系统30之间远离引弧室11的一侧,并且与缺口141相距较远,以避免遮挡气流从缺口141处流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挡块125的高度d2大于第一支撑筋123的高度d1,从而防止分气流通道102中的气流从第一挡块125位置处泄露。
如图11和图13所示,灭弧室12还包括第三挡块127,第二支撑筋124靠近循环排气口121的一端通过第三挡块127与冷却室13的室壁连接,灭弧系统30靠近冷却室13的侧壁抵靠在第三挡块127上。
第三挡块127用于封堵冷却室13的入口和循环排气口121之间的间隙,防止主气流通道101中的气流通过该间隙向循环排气口121方向逸出,也防止分气流通道102中的气流在流至循环排气口121后,从该间隙流向冷却室13,进而流出到外界,无法形成气流循环。
如图14所示,灭弧室12还可以包括第四挡块128,第四挡块128位于第一挡块125远离灭弧系统30的一侧,第四挡块128的一端与第一挡块125相连,另一端与引弧室11的入口处的室壁相连。
第四挡块128与引弧室11的靠近循环排气口121一侧的室壁相连,从而使得灭弧室12的外部和引弧室11之间只存在引弧室11的入口这一个连通结构,分气流通道102中的气流从循环排气口121排出到灭弧室12的外部后只能从引弧室11的入口进入,从而形成气流循环。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挡块128和第一挡块125之间形成有一个条形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触头系统20的静触头201,以及与该静触头201相连的热系统50的部分引弧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04上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至少一个限位挡块,以保证灭弧系统30在灭弧室12内的稳定。以图14中所示出的结构及方位为例进行说明,可见,在图14中,当第二挡块126位于灭弧室12的左下侧,缺口141位于灭弧室12的右下侧时,安装在灭弧室12内的灭弧系统30并不稳定,容易向右下侧歪斜,因此可以在右下侧布置第一限位挡块129,从而灭弧系统30的右侧壁下侧可以抵靠在该第一限位挡块129上,避免发生相对移动。又如,灭弧系统30与冷却室13相邻的左侧壁上,只有左侧壁上侧与第五挡块相抵,而左侧壁下侧容易在主气流通道101中的气流的吹动下向冷却室13内歪斜,因此可以在左侧壁下侧布置第二限位挡块131,第二限位挡块131朝向灭弧室12的侧壁与灭弧系统30相抵,以避免灭弧系统30向冷却室13内歪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循环排气口121的排气方向朝向引弧室11的入口倾斜,即角度0°<α<90°,从而为排出的气流提供导向,使其能够更快地向触头系统20方向流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型断路器内部具有主气流通道101和分气流通道102,当触头系统20的静触头201和动触头202之间产生电弧和高温高压气流时,一部分气流会在主气流通道101中流动,推动电弧使其快速通过引弧室11进入灭弧室12,从而加快电弧的熄灭速度,主气流通道101与外界连通,所以主气流通道101中的气流最终会排出至小型断路器的外部;另一部分气流会在分气流通道102中流动,在将电弧推动至灭弧室12之后,分气流通道102中的气流会从灭弧室12的循环排气口121流出,在灭弧室12的外部回流至引弧室11的入口,循环回来的气流会继续推动电弧,使电弧持续向灭弧室12方向加速移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型断路器通过设置分气流通道102,使得气流能够在小型断路器的内部形成循环,从而具有持续的吹弧能力,能够提高灭弧效率,进而提高小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在本申请中,应该理解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断路器包括外壳(10)和触头系统(20);
所述外壳(10)的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引弧室(11)和灭弧室(12),所述引弧室(11)具有朝向所述触头系统(20)的入口,所述灭弧室(12)具有循环排气口(121)和主出口(122);
所述外壳(10)的内部形成主气流通道(101)和分气流通道(102),所述主气流通道(101)经过所述引弧室(11)的入口和所述灭弧室(12)的主出口(122),所述分气流通道(102)经过所述引弧室(11)的入口和所述灭弧室(12)的循环排气口(121),并经过所述灭弧室(12)的外部回到所述引弧室(11)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断路器包括灭弧系统(30),所述灭弧系统(30)位于所述灭弧室(12)内;
所述分气流通道(102)位于所述灭弧室(12)内的部分形成于所述灭弧系统(30)和所述外壳(10)的内表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内部具有冷却室(13),所述灭弧室(12)的主出口(122)与所述冷却室(13)的入口连通;
所述灭弧室(12)包括第一支撑筋(123)和第二支撑筋(124);
所述第一支撑筋(123)位于所述灭弧室(12)靠近所述引弧室(11)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筋(123)与所述外壳(10)的底壁(14)之间具有缺口(141),所述分气流通道(102)经过所述缺口(141);
所述第二支撑筋(124)位于所述灭弧室(12)靠近所述冷却室(13)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撑筋(1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室(13)的入口两侧的室壁相连;
所述灭弧系统(30)与所述第一支撑筋(123)和所述第二支撑筋(124)远离所述外壳(10)的内表面的筋壁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123)和所述第二支撑筋(124)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缺口(141)的长度的比值不大于3,所述缺口(141)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支撑筋(123)和所述外壳(10)的底壁(14)之间的最短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123)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支撑筋(124)的高度均小于所述冷却室(13)的室壁高度;
所述第一支撑筋(123)高度和所述第二支撑筋(124)的高度均小于所述引弧室(11)的室壁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12)包括第一挡块(125)和第二挡块(126);
所述第一挡块(125)与所述第一支撑筋(123)相连且所述第一挡块(12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筋(123)和所述第二支撑筋(124)之间,所述循环排气口(121)位于所述第一挡块(125)和所述冷却室(13)的室壁之间;
所述第二挡块(126)与所述第二支撑筋(124)相连且所述第二挡块(12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筋(123)和所述第二支撑筋(124)之间;
所述灭弧系统(30)位于所述第一挡块(125)和所述第二挡块(126)之间,且所述第一挡块(125)和所述第二挡块(126)分别与所述灭弧系统(3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125)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筋(123)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12)还包括第三挡块(127),所述第二支撑筋(124)靠近所述循环排气口(12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挡块(127)与所述冷却室(13)的室壁连接;
所述灭弧系统(30)靠近所述冷却室(13)的侧壁抵靠在所述第三挡块(127)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12)包括第四挡块(128),所述第四挡块(128)位于所述第一挡块(125)远离所述灭弧系统(30)的一侧,所述第四挡块(12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块(125)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引弧室(11)的入口处的室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排气口(121)的排气方向朝向所述引弧室(11)的入口倾斜。
CN202220491902.XU 2022-03-08 2022-03-08 小型断路器 Active CN216957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91902.XU CN216957944U (zh) 2022-03-08 2022-03-08 小型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91902.XU CN216957944U (zh) 2022-03-08 2022-03-08 小型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7944U true CN216957944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5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91902.XU Active CN216957944U (zh) 2022-03-08 2022-03-08 小型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7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63582C (en) Gassing insulator, and arc chute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8247727B2 (en) Arc chamber employing a number of gassing inserts to form a number of gas flow circulation paths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460487Y1 (ko) 소호부를 갖는 배선용 차단기
US20160217950A1 (en) Low voltage switch pole
EP1247285B1 (en) Arc chamber for low-voltage circuit breakers
KR20180048150A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아크소호장치
JP2003346635A (ja) 回路遮断器
CN216957944U (zh) 小型断路器
CN219180461U (zh) 微型断路器
CN217933521U (zh) 一种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及供电系统
CN115188615A (zh) 一种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及供电系统
CN115172117A (zh) 一种断路器用自动隔断式灭弧壳体
KR20150089729A (ko) 배선용차단기의 아크소호장치
CN219958819U (zh) 一种继电器
KR100832329B1 (ko) 기중차단기의 아크런너
CN216250611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内部气体分流结构
CN212874379U (zh) 用于低压断路器的端子夹具覆盖装置及对应的低压断路器
CN215680595U (zh)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消弧罩安装结构
CN112309783A (zh) 塑壳断路器中的门相分离装置
CN219958821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4123823U (zh) 塑壳断路器
CN218160252U (zh) 一种断路器
CN112992614B (zh) 一种断路器
CN118213247A (zh) 微型断路器
CN114156144A (zh) 一种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