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1799U - 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1799U
CN216941799U CN202220298711.1U CN202220298711U CN216941799U CN 216941799 U CN216941799 U CN 216941799U CN 202220298711 U CN202220298711 U CN 202220298711U CN 216941799 U CN216941799 U CN 216941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frame
wire
shaping
silk
bu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987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小弟
谭佃龙
朱桂龙
韩德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cui Carbon Fiber And Composit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cui Carbon Fiber And Composit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cui Carbon Fiber And Composit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cui Carbon Fiber And Composit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987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1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1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1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缠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包括外框架,还包括设置在外框架上用于引导丝束至拉索上的出丝组件及设置在出丝组件上的用于放置丝束走丝的走丝组件,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出丝组件围绕拉索圆周转动的第一控制机构,并实现将走丝组件上的丝束通过出丝组件不断缠绕至拉索表面,使用时,走丝组件上的丝束通过出丝组件并由第一控制机构控制围绕拉索圆周转动,从而实现将丝束缠绕至拉索上,缠绕过程实现尺寸可编辑,精度准确,不重复缠绕,零件表面质量平整无凹凸异状,这样提高了丝束的缠绕效率。

Description

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缠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
背景技术
拉索在成型后会根据需要将其表面复合一些复合材料,已达到使用要求,而目前市场上暂时没有查找相关制造复合材料拉索设备,复合材料拉索制造过程中,由于工程量和制造精度的要求,传统手工制造不能满足产品的制造需求,缠绕效率低,缠绕张紧度不稳定,也就无法满足缠绕要求,降低产品的生产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传统手工制造不能满足产品的制造需求,缠绕效率低,缠绕张紧度不稳定,也就无法满足缠绕要求,降低产品的生产质量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包括外框架,还包括设置在外框架上用于引导丝束至拉索上的出丝组件及设置在出丝组件上的用于放置丝束走丝的走丝组件,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出丝组件围绕拉索圆周转动的第一控制机构,并实现将走丝组件上的丝束通过出丝组件不断缠绕至拉索表面。
本实用新型走丝组件上的丝束通过出丝组件并由第一控制机构控制围绕拉索圆周转动,从而实现将丝束缠绕至拉索上,缠绕过程实现尺寸可编辑,精度准确,不重复缠绕,零件表面质量平整无凹凸异状,这样提高了丝束的缠绕效率。
为了实现第一控制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外框架上的内框架,所述出丝组件和走丝组件均设置在内框架上,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框架自转的第一驱动机构。通过在外框架上转动内框架,并且有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内框架在外框架上转动,从而实现带动出丝组件围绕拉索进行圆周转动。
为了实现第一驱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外框架上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所述内框架上设置有内齿圈,所述齿轮与内齿圈相互啮合。通过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上的齿轮与内框架上的内齿圈啮合,从而实现内框架在外框架上自转。
为了实现出丝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出丝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出丝辊,两个所述出丝辊之间形成用于丝束通过的输出通道。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出丝辊之前形成用于丝束通过的输出通道,限制了丝束出丝,同时也保证了丝束出丝稳定可靠。
为了保证丝束在走丝组件和出丝组件之间输送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所述出丝组件和走丝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丝束的若干导丝轮。通过在出丝组件和走丝组件之间设置用于对丝束引导的导丝轮,保证丝束在走丝组件和出丝组件之间输送稳定可靠。
为了实现走丝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走丝组件包括用于放置丝束卷的芯轴以及用于控制芯轴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芯轴和出丝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丝束张力的张力控制器。通过第四驱动机构带动芯轴转动,从而实现丝束卷主动放卷,同时丝束通过张力控制器进入到出丝组件,这样可以对丝束的张紧度进行控制。
为了保证缠绕后丝束在拉索塑形,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沿丝束轴向设置并用于对缠绕后拉索进行塑形收圆的整形机构,该整形机构包括沿丝束轴上设置的若干整形轮组,所述整形轮组包括两个相对转动设置的整形轮组成,两个所述整形轮之间形成用于对拉索进行整形的整形通道,相邻两整形轮组的整形轮的转动中心轴线相互交错设置。通过沿拉索轴向设置若干组整形轮组,并且每个整形轮组由两个相对设置的整形轮组成,同时相邻组整形轮组的整形轮的转动中心轴线相互交错设置,起到将异形状态的拉索进行滚圆塑形。
为了能够控制出丝组件与拉索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外框架滑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外框架往复位移的第二控制机构,并实现出丝组件靠近或者远离拉索。通过第二控制组件控制外框架在底座上位移,从而能够控制拉索在底座上位移。
为了实现第二控制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驱动机构和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螺杆,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与直线导轨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上,所述直线导轨和螺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外框架螺纹连接在螺杆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螺杆之间传动连接。通过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螺杆转动,从而实现外框架在底座上位移,实现第二控制机构对底座上外框架的控制。
为了保证外框架位移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沿外框架位移方向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与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柱,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与定位柱传动连接,当所述定位柱与若干定位孔中的其中一个对应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带动定位柱插入至定位孔内,从而限制了外框架在底座上位移。通过在外框架的位移方向上设置定位机构,并由定位孔和定位柱配合实现将外框架定位柱底座上,保证外框架位移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在使用时,走丝组件上的丝束通过出丝组件并由第一控制机构控制围绕拉索圆周转动,从而实现将丝束缠绕至拉索上,缠绕过程实现尺寸可编辑,精度准确,不重复缠绕,零件表面质量平整无凹凸异状,这样提高了丝束的缠绕效率,实现对复合材料拉索产品表面防护层进行自动化缠绕,具有塑形,快速缠绕,精确定位的功能,可以更好的保证复合材料拉索的一体性,性能的一致性,缠绕的可靠性,最大的优势在复合材料拉索自动缠绕过程简单化,成型过程中不易发现问题,可以有效的降低报废成本,快速缠绕实现批量生产,有利于大批量的生产,避免了传统手工制造不能满足产品的制造需求,缠绕效率低,缠绕张紧度不稳定,也就无法满足缠绕要求,降低产品的生产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B-B剖视图。
图中:1、外框架;
2、出丝组件,201、出丝辊;
3、走丝组件,301、芯轴,302、第四驱动机构,303、张力控制器;
4、第一控制机构,401、内框架,402、第一驱动机构;
5、底座;
6、导丝轮;
7、整形机构,701、整形轮;
8、第二控制机构,804、定位孔,805、第三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列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6所示,一种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包括外框架1,还包括设置在外框架1上用于引导丝束至拉索上的出丝组件2及设置在出丝组件2上的用于放置丝束走丝的走丝组件3,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出丝组件2围绕拉索圆周转动的第一控制机构4,并实现将走丝组件3上的丝束通过出丝组件2不断缠绕至拉索表面。
所述第一控制机构4包括转动设置在外框架1上的内框架401,所述出丝组件2和走丝组件3均设置在内框架401上,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框架401自转的第一驱动机构402。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2包括设置在外框架1上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所述内框架401上设置有内齿圈,所述齿轮与内齿圈相互啮合。
所述出丝组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出丝辊201,两个所述出丝辊201之间形成用于丝束通过的输出通道。此处两个出丝辊201转动设置在内框架401上。
所述出丝组件2和走丝组件3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丝束的若干导丝轮6。
所述走丝组件3包括用于放置丝束卷的芯轴301以及用于控制芯轴301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302,所述芯轴301和出丝组件2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丝束张力的张力控制器303。第四驱动机构302为固定在内框架401上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芯轴301之间通过联轴器相互传动连接。丝束通过张力控制器303测算出具体张力值并反馈到第四驱动机构302处上,第四驱动机构302处对丝束放卷速度进行控制,保证丝束张力在恒定值范围。
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沿丝束轴向设置并用于对缠绕后拉索进行塑形收圆的整形机构7,该整形机构7包括沿丝束轴上设置的若干整形轮组,所述整形轮组包括两个相对转动设置的整形轮701组成,两个所述整形轮701之间形成用于对拉索进行整形的整形通道,相邻两整形轮组的整形轮701的转动中心轴线相互交错设置。此处外框架1的沿拉索的两端均设置了整形机构7,也就是内框架401位于外框架1两个整形机构7,此处由外框架1上的三组整形轮701组成,整形轮组之间的转动中心轴线通过零度和九十度约束,并且将异形状态的拉索进行滚圆塑形。
还包括底座5,所述外框架1滑动设置在底座5上,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外框架1往复位移的第二控制机构8,并实现出丝组件2靠近或者远离拉索。
所述第二控制机构8包括设置在底座5上的第二驱动机构和转动设置在底座5上的螺杆,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与直线导轨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上,所述直线导轨和螺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外框架1螺纹连接在螺杆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螺杆之间传动连接。
所述底座5上沿外框架1位移方向设置有若干定位孔804,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与定位孔804相匹配的定位柱,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805,所述第三驱动机构805与定位柱传动连接,当所述定位柱与若干定位孔804中的其中一个对应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805带动定位柱插入至定位孔804内,从而限制了外框架1在底座5上位移。
上述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在调整时,首先通过第二控制机构8处的第二驱动机构上的伺服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从而控制上框架在底座5上滑动,外框架1上的滑块在底座5上的直线导轨上滑动,当定位柱与定位孔804对应时,控制第三驱动机构805处的伺服电机带动定位柱下移,直至定位柱插入值定位孔804内即可,完成外框架1位置的调整,然后将成型的丝束依次穿过外框架1一端的整形机构7、内框架401和另一端的整形机构7,完成需要整形丝束的穿设,再将需要缠绕的丝束卷放置于芯轴301上,然后将丝束的依次穿过张力控制器303、导丝轮6和出丝组件2的出丝辊201并固定于拉索上,完成调整;
在整形时,底座5由外部驱动机构带动沿拉索轴线位移,同时第一控制机构4处第一驱动机构402的第一伺服电机带动齿轮转动,同时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并带动内框架401在外框架1上自转,也就使得丝束围绕拉索的圆周转动,在外部设备带动和内框架401的自转作用下,使得丝束沿拉索外周面轴向缠绕,芯轴301上的第三驱动机构805处的伺服电机带动芯轴301转动,并主动对丝束进行放卷,同时张力控制器303对放卷的丝束进行张力控制,实现丝束的收紧,同时在拉索缠绕前和缠绕后都会通过整形机构7对拉索表面进行整形,以符合拉索外表面的使用要求。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包括外框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框架(1)上用于引导丝束至拉索上的出丝组件(2)及设置在出丝组件(2)上的用于放置丝束走丝的走丝组件(3),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出丝组件(2)围绕拉索圆周转动的第一控制机构(4),并实现将走丝组件(3)上的丝束通过出丝组件(2)不断缠绕至拉索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机构(4)包括转动设置在外框架(1)上的内框架(401),所述出丝组件(2)和走丝组件(3)均设置在内框架(401)上,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框架(401)自转的第一驱动机构(4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2)包括设置在外框架(1)上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所述内框架(401)上设置有内齿圈,所述齿轮与内齿圈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丝组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出丝辊(201),两个所述出丝辊(201)之间形成用于丝束通过的输出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丝组件(2)和走丝组件(3)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丝束的若干导丝轮(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丝组件(3)包括用于放置丝束卷的芯轴(301)以及用于控制芯轴(301)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302),所述芯轴(301)和出丝组件(2)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丝束张力的张力控制器(3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沿丝束轴向设置并用于对缠绕后拉索进行塑形收圆的整形机构(7),该整形机构(7)包括沿丝束轴上设置的若干整形轮组,所述整形轮组包括两个相对转动设置的整形轮(701)组成,两个所述整形轮(701)之间形成用于对拉索进行整形的整形通道,相邻两整形轮组的整形轮(701)的转动中心轴线相互交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5),所述外框架(1)滑动设置在底座(5)上,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外框架(1)往复位移的第二控制机构(8),并实现出丝组件(2)靠近或者远离拉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8)包括设置在底座(5)上的第二驱动机构和转动设置在底座(5)上的螺杆,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与直线导轨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上,所述直线导轨和螺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外框架(1)螺纹连接在螺杆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螺杆之间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沿外框架(1)位移方向设置有若干定位孔(804),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与定位孔(804)相匹配的定位柱,所述外框架(1)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805),所述第三驱动机构(805)与定位柱传动连接,当所述定位柱与若干定位孔(804)中的其中一个对应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805)带动定位柱插入至定位孔(804)内,从而限制了外框架(1)在底座(5)上位移。
CN202220298711.1U 2022-02-14 2022-02-14 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 Active CN216941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8711.1U CN216941799U (zh) 2022-02-14 2022-02-14 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8711.1U CN216941799U (zh) 2022-02-14 2022-02-14 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1799U true CN216941799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1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98711.1U Active CN216941799U (zh) 2022-02-14 2022-02-14 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1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21838A1 (en) Bending and molding production line
JP2692998B2 (ja) 螺旋巻交錯可撓性パイプの製造装置
CN114044402B (zh) 一种化纤丝加工用加弹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1703910U (zh) 线材卷绕装置
EP1584740B1 (en) Twisting machine and twisted w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23041A (zh) 在圆柱形芯子上缠绕平带的方法和装置
CN216941799U (zh) 复合材料缠绕收紧装置
CN208146662U (zh) 一种拉丝机
TWM517187U (zh) 纏繞分條一對多捲取及長度調整機構
EP01023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hollow article
CN212209041U (zh) 一种高速绞线的生产装置
CN113896029A (zh) 一种螺旋线绕线机
CN114843038A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嵌入式绞线机
CN111977447A (zh) 一种铜排自动调直收卷装置
CN217051002U (zh) 一种螺旋线绕线机
CN111524656A (zh) 一种高速绞线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CN114559182B (zh) 成型机储带器、药芯焊丝成型机组和药芯焊丝生产线
CN219626381U (zh) 绞线机及具有该绞线机的螺旋线押出机
CN114559644B (zh) 复合材料拉索自动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CN112873907B (zh) 一种玻纤带生产设备及方法
CN110396842B (zh) 双捻机排线导杆副参数配置方法
CN214452135U (zh) 一种多股细线自动下线合股成卷设备
CN117086234B (zh) 一种恒力弹簧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10181791B (zh) 一种全干式松套管余长控制装置
CN218664733U (zh) 一种镀铜钢绞线收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