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2975U - 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2975U
CN216932975U CN202122828497.4U CN202122828497U CN216932975U CN 216932975 U CN216932975 U CN 216932975U CN 202122828497 U CN202122828497 U CN 202122828497U CN 216932975 U CN216932975 U CN 216932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cleaning
rolling brush
chassi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84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仕庆
吴晓龙
唐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284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2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2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2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该清洁模组底盘;滚刷组件,安装于底盘的底部;清洁组件,可拆卸安装于底盘的底部之一端;边刷组件,可拆卸安装于底盘的底部之另一端。当需要对地面进行垃圾及灰尘清洁时,将滚刷组件和边刷组件分别安装于底盘上,并取下清洁组件,以实现扫地模式;当需要对地面进行全面清洗时,将滚刷组件和清洁组件分别安装于底盘上,并取下边刷组件,以实现洗地模式;当底盘上安装滚刷组件,清洁组件更换为拖布时,可实现拖地模式。因此,在轮组的驱动作用下,用户可根据地面的受污情况,自行选择滚刷组件、清洁组件和边刷组件的安装,可实现多种清洁模式,有助于提高清洁效率,适应性好。

Description

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机器人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清洁模组及使用该清洁模组的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清洁机器人通常借助滚刷组件、吸扒组件和边刷组件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滚刷组件可刮去地面上粘粘的杂物,必要时可供水对地面进行冲刷;吸扒组件主要用于将地面上的污水吸走;边刷组件主要用于对位于清洁机器人旁侧的杂物进行清扫。
为了提高对地面的清洁效率,最有效的方式是根据地面的受污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清洁模式。比如,当地面受污严重时,需要采用滚刷模块、吸扒模块和边刷组件组合形成的清洗模式;当地面受污程度较低时,这时仅需要滚刷模块和边刷组件进行清扫即可。
然而,目前的清洁机器人在清洁地面时,滚刷组件、吸扒组件和边刷组件均处于工作状态,这就导致清洁机器人无法根据不同的受污地面选择合适的清洁模式,致使工作效率低,无法适应于不同的受污地面,适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清洁机器人的工作模式单一,无法根据不同的受污地面选择合适的清洁模式,从而导致清洁效率低,适应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模组,包括:
底盘;
滚刷组件,安装于所述底盘的底部;
清洁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盘的底部之一端;
边刷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盘的底部之另一端;
其中,所述滚刷组件设于所述边刷组件和所述清洁组件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刷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的滚刷支架,分别安装于所述滚刷支架上的第一滚刷与第二滚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刷与所述第二滚刷转动的滚刷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滚刷和所述第二滚刷并列设置,所述滚刷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滚刷支架上,所述滚刷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滚刷和所述第二滚刷连接。
此结构,滚刷驱动单元可驱动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转动,进而可对地面进行清洁;通过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可增大对地面的清洁面积,进而提高清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刷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滚刷的直径。
此结构,通过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可实现对地面不同程度的清洁,以提高清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刷设于所述边刷组件与所述第二滚刷之间,所述第二滚刷设于所述第一滚刷与所述清洁组件之间。
此结构,地面可先由直径较大的第一滚刷进行一次清洁,而后由直径较小的第二滚刷进行二次清洁,由于两次清洁的程度不同,可提高清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刷组件包括第一边刷,所述第一边刷设于所述底盘远离所述清洁组件的一端之一侧;
或者,所述边刷组件包括第一边刷和第二边刷,所述第一边刷和所述第二边刷分别设于所述底盘远离所述清洁组件的一端之两侧。
此结构,通过将边刷组件设于底盘的左前端或右前端,便于对底盘旁侧的杂物进行清洁,有助于增大清洁面积。通过将边刷组件设置为第一边刷和第二边刷,可进一步提高清洁面积,提高清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吸扒单元或尘推单元。
此结构,吸扒单元可用于处理地面上的污水;尘推单元可对地面进行拖地清洁。操作人员可根据不同的清洁模式选择吸扒单元或尘推单元。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轮组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所述轮组安装于所述底盘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组包括两个驱动轮和前从动轮;两个所述驱动轮分别安装于所述底盘的底部之中部的两端,所述前从动轮与所述边刷组件设于所述底盘的同一侧,所述滚刷组件设于两个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前从动轮之间。
此结构,通过两个驱动轮和前从动轮可保证清洁机器人运动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盘的底部的后从动轮,所述后从动轮设于两个所述驱动轮和所述清洁组件之间。
此结构,通过前从动轮、后从动轮和两个驱动轮可有效防止清洁机器人在过障时后仰倾倒,提高清洁机器人的过障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驱动轮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前从动轮和所述后从动轮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此结构,可保证清洁机器人的对称性,提高其平稳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将滚刷组件安装于底盘上,将清洁组件和边刷组件分别可拆卸安装于底盘上。当需要对地面进行垃圾及灰尘清洁时,将滚刷组件和边刷组件分别安装于底盘上,并取下清洁组件,以实现扫地模式;当需要对地面进行全面清洗时,将滚刷组件和清洁组件分别安装于底盘上,并取下边刷组件,以实现洗地模式;当底盘上安装滚刷组件,清洁组件为拖布时,可实现拖地模式。因此,在轮组的驱动作用下,用户可根据地面的受污情况,自行选择滚刷组件、清洁组件和边刷组件的安装,可实现多种清洁模式,有助于提高清洁效率,适应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滚刷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吸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边刷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底部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底盘;
2、滚刷组件;21、滚刷支架;22、第一滚刷;23、第二滚刷;24、滚刷驱动单元;
3、清洁组件;31、吸扒单元;311、吸扒支架;3110、吸水孔;32、尘推单元;
4、边刷组件;41、边刷支架;42、边刷本体;43、边刷驱动单元;
5、轮组;51、驱动轮;52、前从动轮;53、后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为了方便描述,定义空间上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轴分别为X轴和Y轴,沿X轴的方向为横向,沿Y轴的方向为纵向,X轴与Y轴为同一水平面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轴。
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进行说明。该清洁模组包括底盘1、滚刷组件2、清洁组件3和边刷组件4。其中,底盘1可呈板状结构,用于分别对滚刷组件2、清洁组件3和边刷组件4进行支撑及固定。滚刷组件2安装于底盘1的底部,滚刷组件2的长度方向沿图4中的Y轴方向设置,滚刷组件2的长度可与底盘1的宽度保持一致,从而可增大对地面的清洁面积。清洁组件3可拆卸安装于底盘1的底部之一端(即底盘1的后端),边刷组件4可拆卸安装于底盘1的底部之另一端(即底盘1的前端),滚刷组件2设于清洁组件3和边刷组件4之间,即边刷组件4、滚刷组件2和清洁组件3按照底盘1的前进方向(图4中的X轴方向)依次设置。边刷组件4可对位于底盘1旁侧的杂物进行清洁,滚刷组件2可对正对于底盘1的杂物进行清洁,清洁组件3可对遗留的杂物进行再次清洁。其中,滚刷组件2可拆卸安装于底盘1的底部,也可固定安装于底盘1的底部。滚刷组件2与底盘1的固定安装方式包括铆接、螺钉连接或其它固接方式,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滚刷组件2包括可拆卸安装于底盘1上的滚刷支架21,分别安装于滚刷支架21上的第一滚刷22与第二滚刷23,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滚刷22与第二滚刷23转动的滚刷驱动单元24;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并列设置,滚刷驱动单元24安装于滚刷支架21上,滚刷驱动单元24分别与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连接。具体地,滚刷支架21可通过转动轴铰接安装于底盘1上,滚刷组件2可根据地面的平整度自适应调节位置;或者,滚刷支架21也可以通过螺丝等锁紧件锁紧固定于底盘1上。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均可为圆柱体构型,第一滚刷22的中轴线与第二滚刷23的中轴线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滚刷22的中轴线与第二滚刷23的中轴线均沿图4中的Y轴方设置。滚刷驱动单元24可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通过传送带分别与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连接;或者,驱动电机也可通过齿轮组分别与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连接;或者,驱动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电机分别与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连接。此结构,滚刷驱动单元24可驱动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转动,进而可对地面进行清洁;通过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可增大对地面的清洁面积,进而提高清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滚刷22的直径大于第二滚刷23的直径。此结构,通过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的配合可实现对地面不同程度的清洁,以提高清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滚刷22设于边刷组件4与第二滚刷23之间,第二滚刷23设于第一滚刷22与清洁组件3之间。具体地,直径较大的第一滚刷22设于靠近底盘1的前端,直径较小的第二滚刷23与边刷组件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滚刷23与清洁组件3之间的距离,且第一滚刷22的刷毛与第二滚刷23的刷毛相互啮合。此结构,地面可先由直径较大的第一滚刷22进行一次清洁,而后由直径较小的第二滚刷23进行二次清洁,由于两次清洁的程度不同,可提高清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边刷组件4包括第一边刷,第一边刷设于底盘1远离清洁组件3的一端之一侧;或者,边刷组件4包括第一边刷和第二边刷,第一边刷和第二边刷分别设于底盘1远离清洁组件3的一端之两侧。具体地,边刷组件4的数量可为一个或两个。当边刷组件4的数量为一个时,边刷组件4可包括第一边刷,第一边刷可设于底盘1的左前端或右前端位置;当边刷组件4的数量为两个时,边刷组件4可包括第一边刷和第二边刷,第一边刷和第二边刷可分别设于底盘1的左前端和右前端,第一边刷和第二边刷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可将位于底盘1旁侧的杂物清扫至与滚刷组件2相对的位置。其中,第一边刷和第二边刷的结构可以相同。此结构,通过将边刷组件4设于底盘1的左前端或右前端,便于对底盘1旁侧的杂物进行清洁,有助于增大清洁面积。通过将边刷组件4设置为第一边刷和第二边刷,可进一步提高清洁面积,提高清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7,边刷组件4(即第一边刷或第二边刷)可包括可拆卸安装于底盘1上的边刷支架41、安装于边刷支架41上的边刷本体42和用于驱动边刷本体42转动的边刷驱动单元43,边刷驱动单元43安装于边刷支架41上,边刷驱动单元43与边刷本体42连接。其中,边刷驱动单元43可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主轴与边刷本体42连接,或者通过传送带或齿轮组连接。此结构,边刷驱动单元43可驱动边刷本体42在边刷支架41上转动,进而实现对地面的清扫。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8,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清洁组件3包括吸扒单元31或尘推单元32。此结构,吸扒单元31可用于处理地面上的污水;尘推单元32可对地面进行拖地清洁。操作人员可根据不同的清洁模式选择吸扒单元31或尘推单元32。其中,尘推单元32可为拖布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吸扒单元31可包括可拆卸安装于底盘1上的吸扒支架311,吸扒支架311上可开设有多个吸水孔3110。通过吸水孔3110可将地面上的污水吸走;通过吸扒支架311与底盘1的可拆卸连接,比如通过螺丝等锁紧件连接,可实现吸扒单元31的可拆卸安装。
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轮组5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该轮组5安装于底盘1上。此结构,轮组5可驱动清洁模组运动,从而可对地面的不同区域进行清扫。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轮组5包括两个驱动轮51和前从动轮52;两个驱动轮51分别安装于底盘1的底部之中部的两端,前从动轮52与边刷组件4设于底盘1的同一侧,滚刷组件2设于两个驱动轮51和前从动轮52之间。具体地,前从动轮52和边刷组件4可设于底盘1的前端,前从动轮52分别与两个驱动轮51之间的距离相等。此结构,通过两个驱动轮51和前从动轮52可保证清洁机器人运动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轮组5还包括安装于底盘1的底部的后从动轮53,后从动轮53设于两个驱动轮51和清洁组件3之间。具体地,前从动轮52和后从动轮53分别设于两个驱动轮51之间,后从动轮53分别与两个驱动轮51之间的距离相等。此结构,通过前从动轮52、后从动轮53和两个驱动轮51可有效防止清洁机器人在过障时后仰倾倒,提高清洁机器人的过障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个驱动轮5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前从动轮52和后从动轮5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具体地,两个驱动轮51的连线沿Y轴方向,前从动轮52和后从动轮53的连线沿X轴方向,且两个驱动轮51以前从动轮52和后从动轮53的连线呈对称分布,前从动轮52与两个驱动轮51的连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后从动轮53与两个驱动轮51的连线之间的距离。此结构,可保证清洁机器人的对称性,提高其平稳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清洁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1);
滚刷组件(2),安装于所述底盘(1)的底部;
清洁组件(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盘(1)的底部之一端;
边刷组件(4),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盘(1)的底部之另一端;
其中,所述滚刷组件(2)设于所述边刷组件(4)和所述清洁组件(3)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组件(2)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盘(1)上的滚刷支架(21),分别安装于所述滚刷支架(21)上的第一滚刷(22)与第二滚刷(2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刷(22)与所述第二滚刷(23)转动的滚刷驱动单元(24);所述第一滚刷(22)和所述第二滚刷(23)并列设置,所述滚刷驱动单元(24)安装于所述滚刷支架(21)上,所述滚刷驱动单元(24)分别与所述第一滚刷(22)和所述第二滚刷(23)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刷(2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滚刷(23)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刷(22)设于所述边刷组件(4)与所述第二滚刷(23)之间,所述第二滚刷(23)设于所述第一滚刷(22)与所述清洁组件(3)之间。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清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刷组件(4)包括第一边刷,所述第一边刷设于所述底盘(1)远离所述清洁组件(3)的一端之一侧;
或者,所述边刷组件(4)包括第一边刷和第二边刷,所述第一边刷和所述第二边刷分别设于所述底盘(1)远离所述清洁组件(3)的一端之两侧。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清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3)包括吸扒单元(31)或尘推单元(32)。
7.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轮组(5)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清洁模组,所述轮组(5)安装于所述底盘(1)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5)包括两个驱动轮(51)和前从动轮(52);两个所述驱动轮(51)分别安装于所述底盘(1)的底部之中部的两端,所述前从动轮(52)与所述边刷组件(4)设于所述底盘(1)的同一侧,所述滚刷组件(2)设于两个所述驱动轮(51)和所述前从动轮(52)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5)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盘(1)的底部的后从动轮(53),所述后从动轮(53)设于两个所述驱动轮(51)和所述清洁组件(3)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轮(5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前从动轮(52)和所述后从动轮(5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CN202122828497.4U 2021-11-17 2021-11-17 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216932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8497.4U CN216932975U (zh) 2021-11-17 2021-11-17 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8497.4U CN216932975U (zh) 2021-11-17 2021-11-17 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2975U true CN216932975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4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8497.4U Active CN216932975U (zh) 2021-11-17 2021-11-17 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29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8221A1 (zh) * 2022-10-25 2024-05-02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的滚刷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8221A1 (zh) * 2022-10-25 2024-05-02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的滚刷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68876B (zh) 基站、清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09662658B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US11071431B2 (en) Floor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leaning a floor
CN103169432A (zh) 机器人清洁器
CN216932975U (zh) 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
CN107049158B (zh) 滚布及其智能清洁机器人
CN211571571U (zh) 洒水车用智能型扫地机构
KR100884768B1 (ko) 전동 물걸레 청소기
CN113576332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113576329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112869671A (zh) 一种清洁组件、清洁机器人及清洁机器人自清洁方法
CN218852593U (zh) 清洁设备
CN111329404A (zh) 清洁机器人
CN212037404U (zh) 一种大型洗地机
CN216628410U (zh)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N115607063A (zh) 清洁设备
CN212939570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1704447U (zh) 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吸尘器
CN211080056U (zh) 一种环保清洁机器人
CN215016877U (zh) 自移动清洁设备
CN210871313U (zh) 一种商用智能清洁机器人
CN215305546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5191260U (zh) 清洁设备
CN218044972U (zh) 表面清洁头
CN215687556U (zh) 一种边刷模块及地面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